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卫星的温度是多少? 下一主题:马天平的帖子呢?
“引力温差效应”应当得到尊重和公认(9月3日修定)
[楼主]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2014/08/08 18:07
点击:680次

   关于万有引力和温度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引力能够吸引温度",猛一听这简直是笑话,或者认为其关系不大、可以忽略。因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长期的空白。这种认识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从日常经验得知:还没有什么地方的温度需要考虑引力的影响。可是对于大尺度的物质系统来说,它们的关系就不能不考虑了。因为温度是对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反映,温度和引力的关系,说到底还是运动和力的关系。不可能没有影响。

幸好这些年已经有许多人注意并研究了这一问题,且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如在学术界至今还在顽强拼搏的江苏的朱顶余老师就提出,在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气态系统中,温度沿半径方向降温的微分公式是

dT = -[2μ/(i+2)R]g dr          (1)

其实质是等于引力场的微引力势除以气体的定压比热。即

dT = -g dr/[(i+2)R/2μ] = -g dr/C

另外,我还从网上的有关报道中,看到河南的谢荣庆老师发表的降温微分公式

  dT = -(2μ/iR)g dr              (2)

       式中的2μ/iR 即定容比热的倒数。故(2)式也可以写成

dT = - g dr/C′

      (1)、(2)式虽然略有不同,但他们都正确地反映了温度和引力的关系。至于谁是谁非,笔者曾与朱顶余老师展开过激烈的争论。直到后来,笔者才终于弄明白:两个公式所反映的温度变化规律,其实是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公式(2)反映的是系统内部只有传导时的平衡状态。它的温度梯度(取绝对值,下同)是两个传导方向的分界点。当温梯大于此值时,热量将从内向外传导;而当温梯小于此值时,热量将从外向内传导。这一现象,打破了传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它说明在引力作用下,热量是可以自动的由低温传向高温的。引力不光能聚集物质,它还能聚集热量。从而实现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预言:"散发到太空中的热量一定以某种方法(阐明这种方法是以后的自然科学课题)转变成了另一种运动形态,然后再从这种运动形态中重新集结和活动起来。使已死的太阳重新转化为炽热的星云。"在宇宙学理论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使"热寂说"遭到彻底的否定。

但是公式(2)只适用于固体,因为对于流体来说这种平衡状态并不稳定。其中的单元体一旦向外移动,那么由于降压膨胀,就会使它的密度减小至小于四周的密度,从而产生持续的对流,减小温度的梯度。所以稳定的平衡状态应该是让对流停止的最小梯度。在这个梯度下,各个单元体在里面都能够自由悬浮和漂移。它每到一处,都将通过绝热胀缩,使内压强变得和四周相同,同时温度和密度也变得和四周相同,从而实现随遇平衡。根据绝热降压、降温的方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导出气体在半径方向上温度的分布规律。即

因为   T = T。(P/P。)^[2/(i+2)]

       所以   dT =[2/(i+2)](T/P)dP = -[2μ/(i+2)R]g dr

与上面的(1)式一样。气体的这种平衡状态比较稳定,它的温度梯度是有无对流的分界点。当实际温梯小于此值时,将没有对流,但热量会继续向内传导,慢慢增大梯度;而当实际温梯大于此值时,那么将通过对流向外传热,减小梯度。在略大于临界点的地方,向内传导的热量和微小对流向外输送的热量将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从理论上讲,凡是热胀冷缩的流体,它的绝对静止热平衡是不存在的。当没有热传导时,其内部极易发生对流;而当没有对流时,却仍然进行着热传导。

液体系统热平衡后在半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公式与气体的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液体内的分子力是不可忽略的。即使没有压强它也仍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的径向温差也不是由引力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压强来产生。因为液体在绝热压缩的情况下,其内部的温度也会升高。其大小可根据压力功和减少的内势能来计算,根据能量守恒关系可得

    mC′dT = -PdV - m(C - C′)dV/(V。β)     (3)

式中的C为比热,C′为定体比热,β为热胀系数。体积的改变量dV还与压缩系数α有关,即

     dV = V。βdT - V。αdP

将之代入公式(3)得  dT = α[P + ρ。(C - C′)/β]dP/(Cρ。+βP)

通过积分可求得

       T = T。+ αP/β-(αρ。C′/ββ)ln(1+βP/Cρ。)

T。是无压强时的温度,ρ。是无压强时的密度。

当 P → 0 时  因为  P =ρ。gh

所以  T = T。+ αP(C - C′)/βC

= T。+ αρ。gh (C - C′)/βC

     可见只要有压强,温度就会升高;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同时密度也越来越大。密度不可能出现越往里越小的情况。因为这一切都是由压缩引起的,温度的影响绝对不会超过压强的作用。

该温度梯度是液体有无对流的分界点。当实际温梯小于此温梯时,不光没有对流,且平衡状态非常稳定。任何单元体当离开原位置上浮时,由于膨胀降温,都会使它的温度小于四周,相对密度较大,最终都将回到到原位置;反之亦然。

当液体绝对不可压缩即 α= 0 时,引力温梯也为0 .此时的密度只受温度的控制,平衡状态很不稳定。只要里面的温度比外边稍高一点,就会产生对流,直到内外相等为止;所以要想稳定平衡,必须让温度的分布外高内低。

另一方面,当液体的密度完全不受温度影响即β= 0(如水在4°C 附近)时,液体的温度则只由压强决定。此时液体内的分子势能变化不予考虑。

  T = T。+ αPP/2C′ρ。

密度当然还是越往下越大,但液体的平衡却是随遇平衡。即单元体不论漂移到任何地方,密度都会变得和当地的相等。

当压强P趋于0时,引力温梯也趋于0 .就是说在加压的开始一段,温度升高很不明显。

 

为了验证我们的理论是否正确,我特地计算了一个静态水银球的温度分布。假设水银球中心在半径10米处的压强是2.6兆帕,球面无压强时的密度是13600 千克/米^3 ,温度是0°C ,那么可算得

在半径10米处的温度是 0.3°C ,密度是13600.6千克/米^3 ;

在半径3千米处,温度是 0.28°C ,密度为13600.55千克/米^3 ;

在半径6千米处,温度是 0.2°C ,密度为13600.39千克/米^3 ;

在半径9千米处,温度是 0.06°C ,密度为13600.12千克/米^3 ;

压强为0的球面半径是10043.144米。

可见,从外向内,温度是一直升高,密度是一直增大。

 

水的情况虽然很特殊、复杂,但这一规律也仍然不会违背。当水的表面温度是0°C时,那么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有可能达到4°C;即便水温超过4°C,再往下它的温度也还会升高。但超过4°C 的水密度并不减小,而是在高压下继续增大。永远不会出现由引力温梯引发的对流,因为有对流的温梯它不是引力温梯。

在一个大气压下,4°C的水密度最大;但随着压强的增加,使密度最大的温度也可能有所改变。

在反常膨胀的水域内,稳定平衡的条件则是实际温梯大于引力温梯。因为只有温度高了才能密度大。从理论上说:也只有"热缩冷涨"的流体,才能真正达到绝对静止的热平衡态。其道理不言而喻。

   

固体和液体的分子虽然不能自由移动和转动,但它能够在三个方向上自由振动,其中的径向振动也能够向内或向外连续传递。另外还有: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可忽略,所以伴随着温度变化,系统的体积也必然发生胀缩,从而改变系统的势能。在通常的热传递过程中,比热C 是包含势能变化这一项的。但系统一旦达到热平衡,它的体积就不再改变了。而我们研究温度的分布,不过是考察各处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所以在用物质的比热计算温度的径向分布时,必须使用它的定体比热,大约是C值的一半。这对于由多原子构成的分子来说,因为其自由度不好确定,而它的比热大小却很容易获得,故在粗略的计算中完全可以应用下面的公式:

dT ≈ -2gdr/C                (4)

在绝热材料的内部,热传导进行的很慢;但在各种金属导体内部,因为有自由电子的存在,所以热传导就可以进行的很快。就是说分子的振动是可以通过自由电子进行传递的。即便如此,因为电子的自由并不完全,它的行为还是受到原子的极大束缚,所以它并不能改变导体的温梯。就是说:导体和绝缘体的引力温梯在计算上是一样的。

上面的公式虽然都是根据引力导出的,但可以理解,对于惯性力它也是适用的。因为惯性力和引力等效,对具有质量的质点能够产生同样的作用。由此还可以推知:凡对质点具有作用力的稳恒力场,都能够改变温度的分布。还有,就像恒星使行星的速度越靠近越大一样,一切与引力有关的其它可传递的运动也都是越往里越剧烈,如地震纵波在往上传播时就有引力引起的衰减。

 

     "温度和引力的关系"意义重大。由引力所决定的温度分布规律是一条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规律,可惜我们发现的太迟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我们应当尽快的毫不犹豫的将之写入大、中学教科书和其它各种专业用书,向全民普及这一常识。

     补充"温度和引力的关系",不光能使我们的科学理论更加完善、准确,还能使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变得更加令人信服。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我们可以算出地面大气不发生对流的温度梯度。因为空气是双原子,故i=5 ,根据(1)式得

dT/dh = -[2μ/(i+2)R]g

= -[2×0.03/((5+2)×8.314)]×9.8 = -0.01 °C/m

即平均每上升1百米,温度即下降1度。

 

我们也可以估算地壳的温度梯度。我们取比热的平均值为800焦/千克开,则由公式(4)得

dT/dr = -2g/C = -2×9.8/800 = -0.0245 K/m

即每下去1千米,温度即提高24.5度。按照这个梯度算,在200千米的深处,温度就可增加4900度,达到五千多摄氏度,就能够熔化掉绝大多数物质。由此我们坚信:地壳下一定是液态的岩浆,火山的爆发、大陆的漂移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并且由地幔层的对流我们还可判断,这一段的温梯一定大于引力温梯,但也不可能太大,因为对流进行的十分缓慢,由内向外的热传递非常微弱。这样以来也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地球表面为什么没有发生"冰川融化、海洋沸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地心引力对热量进行限制的结果。

到了地核部分,因为引力场强更弱,所以引力温梯也不会太大。由此看来,地球从地表到地心的温度差绝大部分是在地球的外层。

 

我们还可以算算月球中心比表面高出的温度。先将之看成是一个实心的固体,比热还是取 800焦/千克开,则由(4)式积分得

T = gr/C = 1.622×1738000/800 = 3524 K

设月球表面是 0°C,那么月球中心将是3524°C,超过了一般岩石的熔点,故月球的中心区域应该是液态的。

我们还可以算算月球内部比表面高1500°C的深度为

   h = 1738×(1-sqrt(1-1500/3524))= 421 千米

不足半径的四分之一,再往下就是液态的岩浆。莫非这就是近年来观测月球怀疑其内部是"空心"的原因?

 

前些年,浙江的羊歌乐先生反复测量了竖立在地面上的铜棒两端的温度,所得到的引力温梯为0.039 K/m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理论值。根据(2)式得

dT/dh = 2μg/iR = 2×0.0635×9.8/(3×8.314) = 0.05 K/m

两者的数量级一致。为了提高效果,我认为用比热较小的铅棒、水银柱也许温梯会更大些。

 

有了"温度和引力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制造"永动机"提供了可能。对于"永动机"我们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其实它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并不稀奇。不必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永动机,还有任何封闭的物质系统也都是永动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没人怀疑原子核外的电子会永远运动下去;只要不出意外,恐怕也没人相信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会停下来;将运动的重力摆放到真空容器中,动能和势能就会不停的相互转换个没完。

物质系统在引力作用下达到热平衡后,内热外冷,总是保持一定的温差,但也不是绝对静止的。不光流体会保持极其缓慢的对流,即便固体,如果物质的种类在各个径向上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温梯,从而产生局部的传导热对流。既然引力能够驱动热流循环不息,那么我们何不进行利用--将之转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能的形式--电能呢?在此情况下,热电偶只是串联进去的一个环节,它发出的电能在被我们利用后还是要变成热能返还的。整个过程不光没有创生能量,并且热量也不是完全自动的由低温流向高温,而是在引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其实质也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只不过是在封闭的系统内增加了参与转变的我们所需要的能的形式,这没什么不可以。

 

总之,一个孤立的热物质系统,只有当它的分子不受任何力场干扰时,它才能通过热传递使内部的温度变得处处相等;而一旦其分子受到力场的作用,那么它内部的温度必将通过热传递重新分布,使温度沿着引力的方向越来越高。其中只有固体和"热缩冷涨"流体的热平衡才有可能达到绝对静止的状态,而热胀冷缩流体的热平衡则总是伴有极其缓慢的对流。两种热平衡各有不同的引力温梯,前者是严格服从之,而后者则稍有偏离。从广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温度相等",整个系统仍是一个等势体。这就像地球的赤道半径虽然比两级大了很多,但却没有让水流向两级的水位差,所以两处海平面的高度也仍然是"相等"的,整个海平面是一个等势面。

"引力温差现象"的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就是这样一步步进行的。这一成果的获得,无疑填补了物理学上的一个重大漏洞,它使我们向着绝对真理的方向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2013-12-06首发

  2014-09-03修定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361345-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卫星的温度是多少? 下一主题:马天平的帖子呢?
[楼主]  [2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08 18:28 

我老马光明磊落,有错必纠。当我发现利用比热计算温梯是个错误时,就立马进行了改正;另外我还吸收了近期的讨论成果,对某些不妥的说法进行了修改。请诸位读者注意。
朱老哥研究、宣传“引力温差”有功,将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3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08 22:09 

马老师,你的科普工作做得独一无二。很有必要。马老师的推波助澜簸土扬沙弘扬真理必将垂名史册万古流芳……
马老师 将引力温梯论与天体物理学联系起来 借以估算太阳的内部温度与地球的厚度 且理解了之所以 地核的熔岩之所以有史以来都没有被冷却 解释了为何宇宙不会热寂 星空灿烂 沸腾不息 完全由于温差所致 而温差则由引力所导致…… 此乃《热环论》的核心思想 ; 这是马老师的一大创举 不可多得的丰功伟
引力温度梯度理论 及其 相关的引论、推论等天体热力学领域 都属于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奢望 广大有识志士 能积极地义不容辞地见义勇为地向马国梁老师学习踊跃投身于这一伟大的光荣的艰巨的庞杂的 创作钟来;并不是 已经没事干了 而是有纷繁的头绪与分支 一系列派生的课题 亟需有志者的开发与创作……期待着您的智慧与敏锐的目光有所发现 有所创作有所贡献

马老师的普及工作很有创意 很有市场 很有必要 出一本小册子不可替代

色散力场 也可以导致温度梯度 同时 力场也可以导致 声波 光波的频率梯度 所有这些都是派生课题都是处女地
亟需开发创作 大有作为
希望不要再对引力温度梯度论做无谓的诘难与怀疑 要投身到革命中来 不要掉队 不要逆流而动 跟着马老师走 没错!

我们是在实现恩格斯的英明预言 这是伟大光荣而艰巨的创作
 [4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4/08/09 01:09 

提供一点资料,没有对流的平流层,但并不符合 温梯论

对流层,因为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层比相同高度的其它地区温度明显高,就是因为它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
对流层随高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
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
平流层,则因离地面远,地面辐射对其影响可忽略,其热量来自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所以下冷上热,大气以水平流动为主。
中间层,又称高空对流层,它也是下冷上热,对流明显。(离臭氧层又远了)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5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7:23 

一点想法

1、
在地心区域,引力温梯,不能成立。

2、
根据【平均每上升1百米,温度即下降1度。】、根据引力温梯论。
如果底部是10摄氏度,那么,高度一万米的绝热水柱中,必然包括零摄氏度、-4摄氏度。但是,显然,水违反热胀冷缩规律、违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因此,依据气体状态方程的引力温梯论不能解释高度一万米的绝热水柱。
因此,依据气体状态方程的引力温梯论,无法超范围的解释高度一万米的绝热水柱。

3、
如果引力温梯论能够解释没有绝热的地球大气的温梯、或者没有绝热的太阳的温梯,那么,恰恰证明了,引力温梯论适用于没有绝热的温梯。
因此,违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条件的引力温梯论,能够成立吗?

同样道理,参考核冬天、温室效应。
由于太阳辐射和温室效应,现在的地球大气层,每上升1百米,温度下降大约1度,似乎符合引力温梯论。但是,如果去掉太阳辐射的因素(或者使地球处于绝热状态),【平均每上升1百米,温度即下降1度】的引力温梯能够成立吗?
 [6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02 

引力温度梯度 是指 绝热(没有热源影响)封闭(没有流入流出现象)的平衡态(没有对流没有热传导没有热辐射)的理想体系 在重力的作用下必然存在着正比于力场强度的温度梯度 ,这是 均熵律 的直接推论。
如果 怀疑 引力温度梯度 就去 质疑 均熵律; 不要 违反 引力温度梯度 的大前提: 绝热封闭的平衡态

大气 海水 的温度梯度 都不属于绝热封闭的体系 也不属于无对流 无热传导的平衡态 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 引力温度梯度论 应该 调查清楚 大气 海洋 的 热传导 对流 情况 引力所导致的温度梯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成分 不能将大气 海洋 的实际温度梯度全部归罪于引力 ,这是不切实际的 不严谨 不精辟不科学的野蛮态度
希望 马蠢蛋 不要再厚颜无耻地来搅局 因为你的基础不够。引力温度梯度论 乃属 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 前景辉煌 不要逆流而动 不要遗臭万年 不要企图迫害 亵渎 埋葬真理 必将遗臭万年 乌云岂能遮住太阳的光辉 杨新铁 曹盛林 马国梁 沈建其 等对引力温度梯度论的深刻理解 坚信不疑 绝不会因为 你马天平 的胡扯淡 而有所动摇

我已经反复地说了 海水 大气 的温度梯度 是由众多因素 譬如 太阳辐射 对流 等诸种因素 贡献的 绝不是 仅仅由 引力这一种因素决定的 怎么就是听不懂的呢 别再故意纠缠 亵渎歪曲 无济于事 这些芜杂之词绝不会丝毫动摇任何清醒的理论探索者 我军岿然不动!继续前进 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进军 希望不理解者认真学习与钻研 引力均熵律的导出过程 努力提高理解的深度 这才是睿智的抉择
[楼主]  [7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17 

志波说的是事实。今早我醒来发现:我的主贴中似乎还有其它不妥,尚需进一步修改。探索真理的过程就是这么曲折呀。
天平你懂个屁呀?竟胡乱搅局!在诸位长辈面前还不虚心学着点你想干什么?
 [8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32 

引用【如果 怀疑 引力温度梯度 就去 质疑 均熵律; 不要 违反 引力温度梯度 的大前提: 绝热封闭的平衡态】
=====我记得你在智慧火花中发表的文章中,提及的实验依据大概是【平均每上升1百米,温度即下降1度】。不知道引力温梯论有木有绝热状态的实验依据?

参考问题,
由于太阳辐射和温室效应,现在的地球大气层,每上升1百米,温度下降大约1度,似乎符合引力温梯论。但是,如果去掉太阳辐射的因素(或者使地球处于绝热状态),【平均每上升1百米,温度即下降1度】的引力温梯能够成立吗?


引用【大气 海水 的温度梯度 都不属于绝热封闭的体系 也不属于无对流 无热传导的平衡态 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 引力温度梯度论 应该 调查清楚 大气 海洋 的 热传导 对流 情况 引力所导致的温度梯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成分 不能将大气 海洋 的实际温度梯度全部归罪于引力 】
=====依据气体状态方程的引力温梯论,能够超范围的解释高度一万米的(静置一亿年的、或者某时刻平衡状态的)绝热水柱的温梯吗?
 [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34 

应该带着一个心态 如何挖掘 影响 大气 海洋 的温度梯度的其他因素
 [10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34 

刚才搜索到“反常膨胀”。

【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当水温降到4℃以下时,上层的水反而膨胀,密度减小,于是冷水层停留在上面继续冷却,一直到温度下降到0℃时,上面的冷水层结成了冰为止。以上阶段热的交换主要形式是对流。当冰封水面之后,水的冷却就完全依靠水的热传导方式来进行热传递。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很差,因此湖底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这种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保证了水中的动植物,能在寒冷季节内生存下来。这里还应注意到,冰在冷却时与一般物质相同,也是缩小的。受热则膨胀,只有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
 [11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36 

对【7楼】说:

  讨论你的观点是否合乎逻辑与事实,怎么是搅局?

比如,在地心区域,引力温梯,不能成立。

在引力场中心区域(引力强度递减),引力温梯能够成立吗?

 [1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09 08:37 

朱老师、马老师:
与其说引力温梯,倒不如说压力温梯。马天平先生的话有时也有可取之处。天体内部,不管是气体球还是液体球,引力曲线都不是和半径的线性反比关系。注意到一点:引力在大气层中是随半径减小而增大的,而进入地面以下后,引力随半径减小。
 [13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9:07 

或许,引力温梯,始终不愿意面对,自由空间中(绝热的)一团理想气体的中心区域,温度随着引力场强度递减而升高。
 [1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09 09:09 

即使是一个完全气体星球,它也要有一个气体密度分布。应该说越往中心去压力越高,但引力曲线却不是按这个规律变化的。应该整出一个模型出来,分析一下到底是引力所为还是压力所为。
 [15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9:26 

压力来源于引力。
所以,引力温梯论,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自由空间中(绝热的)一团理想气体的中心区域,温度随着引力场强度递减而升高。】
 [16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9:27 

奈何,肉食者鄙也。
 [17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09:28 

16楼是对于朱老师而言。
 [18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21 

16楼背景说明:
由于我提出引力温梯在地心区域不成立,但是却常常被 541218 忽略。
因此,(随着15楼一团理想气体模型彻底否定引力温梯论)终于一时兴起,而发出16楼。
 [19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37 

星球内部引力递减的同时,引力的累加值也在递增。
 [20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37 

星球内部引力递减的同时,引力的累加值也在递增。
 [21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51 

星球内部引力递减的同时,引力的累加值也在递增。
 [22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51 

对【20楼】说:
引力的累加值,是什么意思?
 [23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0:59 

引力的累加值就是该点的压力值。
 [24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1:11 

根据地震波测量,地球的内核具有固体特性。由此可以断定,地球的内核有可能是个冷核。再联想开来,太阳的内核也有可能是冷核!
 [25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1:11 

根据地震波测量,地球的内核具有固体特性。由此可以断定,地球的内核有可能是个冷核。再联想开来,太阳的内核也有可能是冷核!
[楼主]  [26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4/08/09 11:12 

天平:引力温梯是一种宏观现象。即使地心区域不成立又当如何?能改变这个大趋势吗?你知道恒星是怎么引发的热核反应吗?我们思考了几十年的问题就不如你个毛孩子精明?你如果不愿意学习可以一边玩去。
 [27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11:14 

显然,引力温梯论,不是压力温梯论。
 [28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12:47 

对【26楼】说:

对【26楼】说:
对待科学的问题,【我们思考了几十年的问题就不如你个毛孩子精明?】是不科学的。

引用【引力温梯是一种宏观现象。即使地心区域不成立又当如何?】
===现在,引力温梯的支持者终于承认,在地心区域不成立。
可是,你知道的,541218 认为引力温梯论是颠扑不破的。

引用【能改变这个大趋势吗?】
=== 现在为止,引力温梯是否被绝热实验验证了?
【引力温梯是一种宏观现象】是否被事实验证了?
依据气体状态方程的引力温梯论,能够超范围的解释地面上高度一万米的(静置一亿年的、或者某时刻平衡状态的)绝热水柱的温梯吗?

关于恒星中热核反应,假设引力场产生的压力是热核反应的唯一条件,那么,当星球质量比较小、引力场弱,不能引起热核反应,引力温梯论能够成立吗?
 [29楼]  作者:新能源新科技3  发表时间: 2014/08/09 13:16 

对【26楼】说:
对待科学的问题,【我们思考了几十年的问题就不如你个毛孩子精明?】是不科学的。

引用【引力温梯是一种宏观现象。即使地心区域不成立又当如何?】
===现在,引力温梯的支持者终于承认,在地心区域不成立。
可是,你知道的,541218 认为引力温梯论是颠扑不破的。

引用【能改变这个大趋势吗?】
=== 现在为止,引力温梯是否被绝热实验验证了?
【引力温梯是一种宏观现象】是否被事实验证了?
依据气体状态方程的引力温梯论,能够超范围的解释地面上高度一万米的(静置一亿年的、或者某时刻平衡状态的)绝热水柱的温梯吗?

关于恒星中热核反应,假设引力场产生的压力是热核反应的唯一条件,那么,当星球质量比较小、引力场弱,不能引起热核反应,引力温梯论能够成立吗?
 [30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4/08/09 13:16 

马老师,地球和太阳的能量都是来源于引力,而不是来源于核反应。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267880439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