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牛顿的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而我所说的是‘处所’外的‘空间’,显然定义得比你彻底。
[我何时说“牛顿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了?我只是重复牛顿绝对空间定义。牛顿绝对空间“处处均匀,与任何外界无关”,如果处所的边界可以圈定牛顿绝对空间,请问:还能处处均匀、与外界无关、永不移动吗? |
你所说的‘牛顿的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而我所说的是‘处所’外的‘空间’,显然定义得比你彻底。
[我何时说“牛顿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了?我只是重复牛顿绝对空间定义。牛顿绝对空间“处处均匀,与任何外界无关”,如果处所的边界可以圈定牛顿绝对空间,请问:还能处处均匀、与外界无关、永不移动吗? |
你所说的‘牛顿的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而我所说的是‘处所’外的‘空间’,显然定义得比你彻底。
[我何时说“牛顿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了?我只是重复牛顿绝对空间定义。牛顿绝对空间“处处均匀,与任何外界无关”,如果处所的边界可以圈定牛顿绝对空间,请问:还能处处均匀、与外界无关、永不移动吗? |
你所说的‘牛顿的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而我所说的是‘处所’外的‘空间’,显然定义得比你彻底。
[我何时说“牛顿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了?我只是重复牛顿绝对空间定义。牛顿绝对空间“处处均匀,与任何外界无关”,如果处所的边界可以圈定牛顿绝对空间,请问:还能处处均匀、与外界无关、永不移动吗? |
王飞先生:我对于你十几年前的想法与我现在几乎无异,而现在又放弃了,感到非常不理解。 既然你在【21楼】说“地表空间并不因为地球的转动而使得该处的静系存在一丝转动,现代光纤陀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古老的傅科摆也同样做了证明”,那么你就应该完全支持我的“牛顿的‘绝对处所’或‘绝对参考系’就是‘本征引力场’”这一观点。 看来,你十几年前的想法与我现在还是有异,你可能认为,地球会带动本征引力场一起转动。这是错的。 根据我的观点,地球的本征引力场是由地球的质量中心决定的,地球自转时,其质心是不动的,所以其本征引力场(你所说的静系)不会跟随地球发生转动,光纤陀螺和傅科摆所证实的恰恰就是这个事实。如果王飞先生能仔细看一下我2014/8/26的帖子《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第四、五章,我估计你能第一个理解“牛顿定律的绝对参考系就是本征引力场”这一观点。 |
回33楼:
【我何时说“牛顿绝对空间是处所内的空间”了?】? 你22楼的【所以,企图要在实际中找到完全的大面积真空(没有实物分布的空间)很难。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牛顿空间的存在……】,不是吗? |
对【35楼】说: 我没发现我的表述与“处所内的”、“处所外的”空间有什么关系。 我坚持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空和实组成的,二者就如一对立统一的矛盾。 我的感觉是:参照物所携带的参照系实质上属于处所概念。之所以有“无穷多个等价参照系”是因为运动的处所并不和静止的牛顿空间发生任何作用,甚至是处所与处所之间也没力有作用。又由于处所与物体也不发生力作用,意味着相对于牛顿绝对空间,不同速度的处所等价,这就是相对性原理。陆先生同意我的看法吗? |
对【35楼】说: 我没发现我的表述与“处所内的”、“处所外的”空间有什么关系。 我坚持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空和实组成的,二者就如一对立统一的矛盾。 我的感觉是:参照物所携带的参照系实质上属于处所概念。之所以有“无穷多个等价参照系”是因为运动的处所并不和静止的牛顿空间发生任何作用,甚至是处所与处所之间也没力有作用。又由于处所与物体也不发生力作用,意味着相对于牛顿绝对空间,不同速度的处所等价,这就是相对性原理。陆先生同意我的看法吗? |
再接26楼对张崇安 37楼说:
你嘴硬、死顶也救不了你的歪论。 我24、26楼是说,本没有‘牛顿绝对空间’,只有‘牛顿理论’(即关于惯性的物速理论);‘牛顿绝对空间’是 爱氏为了让假式子"相对性伽变式"、假概念“相对性惯性系”能诈骗世人而放的烟幕。 原来,因‘伽变原式’ 是物速的‘行距变换’(其Vt是‘已行距’、r'是‘未行距’、r是‘总距’),经爱氏偷掉物速终点后的"相对性伽变式"就仅剩两个点了,于是把这两个点再做假搞成O-XYZ和O’-X’Y’Z’即“相对性惯性系”(请看我15楼),于是就成所谓“坐标变换”了。 但是,爱氏知道,说"相对性伽变式"(即“相对性惯性系”)是“坐标变换”,太通俗了,就会暴露诈骗,于是就诡辩为“时空变换”。 爱氏骗法是,把"相对性伽变式"说成“时空变换”,那同是假式子的"相对性洛变式"(也即是“相对性惯性系”)也就是“时空变换”了;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所谓“经典时空变换”,后者是所谓“狭相时空变换”! “经典时空变换”即“牛顿时空变换”,于是就有了所谓“牛顿绝对空间”这一假概念,知否,知否? |
对【38楼】说: 我24、26楼是说,本没有‘牛顿绝对空间’,只有‘牛顿理论’(即关于惯性的物速理论);‘牛顿绝对空间’是 爱氏为了让假式子"相对性伽变式"、假概念“相对性惯性系”能诈骗世人而放的烟幕。 ======= 老陆:你讨论问题是不是历史都不顾了?你应该知道牛顿比爱因斯坦早二百年吧?怎么牛顿书中清清楚楚写的“绝对空间”定义到你这里成了“爱氏放的烟幕”?如果你没读过牛顿原著,情有可原。如果你是故意篡改历史,我就没有兴趣和你讨论了。 |
接38楼回39楼张崇安先生:
【你应该知道牛顿比爱因斯坦早二百年吧?】? 张崇安先生,伽利略比爱氏早3百多年,爱氏也能把‘伽变原式’篡改为假式子“相对性伽变式”,这是巨大的做假工程,还怕在翻译过的牛顿原著中暗增它几个字,不是顺手牵羊的事吗。 须知,相对论已成了‘帝国’,其教育、宣传都是统治的手段,这是千古来不变铁律;庄子的《胠箧》就讲过窃‘国’者先窃文明这事,你最好先读读它。 【我就没有兴趣和你讨论了】? 须知,我才是你真正朋友。你不理我可以,你必须去护相,既然反相,就须理我,因为此中还有个大道理: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而你却未否相而反相,相对论‘帝国’能容你吗?你这不是儿戏吗。 |
答【30楼】张崇安先生: 您说“如果认可牛顿空间,就得否认无形物质,也就是承认原子论,承认以太也是颗粒构成。”您的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牛顿空间”就是抽象的用以比较事件相互位置的数学工具,它是各观察者公认的、三维的、无边无际的、刚性的、与任何外在的东西无关的、抽象的“好坐标系”。 既然与外在的东西无关,当然与以太是否是颗粒也无关。 通过水桶实验,牛顿只是论证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对于“绝对运动”,牛顿有明确定义:“绝对运动是物体由一个绝对处所迁移到另一个绝对处所”。 显然!与“绝对运动”相关的是“绝对处所”,而不是“绝对空间”。 牛顿在《原理》中定义:“处所是空间的一部分,为物体占据着”。牛顿在他的《论流体的重力和平衡》一文手稿中也有定义:“‘处所’就是为某种东西均匀填充的一部分空间”。 遗憾的是,牛顿终身未能找到“处所”中所填充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引力场”,也可以叫做“以太”。无形物质“场”也是物质,当然可以填充在“处所”中。 至于“以太”是否是“中微子海”,我没有深入思考,不敢妄加评论,请给个链接。 您又说:“如果地球携带以太引力场运动,那么对于地球上的光波而言,金星及其携带的引力场又算什么参照系?”显然您没读过我的《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的第五章。 在那里我论述,地球的本征引力场(本征以太),是描述地球本征引力场内物体运动的“绝对参考系”,我还回答了“为什么对于行星运动的描述,太阳坐标系比地球的要好得多?这并不是因为日心体系比地心体系优越,而是因为,绝对参考系都是局域的,力学定律只有在各天体自己的本征引力场内才有效,行星是在太阳本征引力场内运行,只有参照太阳坐标系,行星的运动才遵循力学定律,对于行星运动的描述,当然参照太阳坐标系最好。”那么,金星所携带的引力场,当然就是金星本征引力场内的绝对参考系。而且,各“绝对参考系”(本征引力场)是绝对平权、等价的,但是,这些“绝对参考系”相互之间并非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之间的变换,一般既不能用伽利略变换,也不能用洛伦茨变换。 请张崇安先生指教! |
34楼:
【根据我的观点,地球的本征引力场是由地球的质量中心决定的,地球自转时,其质心是不动的,所以其本征引力场(你所说的静系)不会跟随地球发生转动,光纤陀螺和傅科摆所证实的恰恰就是这个事实。】 如果惯性系仅仅与物质(引力场)有关,则在宇宙中就不存在你认为不【不会跟随地球发生转动】,你似乎还是认为有个东西是静系的存在,引力场可以直线拖曳,而不可转动拖曳,看来你已经不认为引力场是最终的惯性系了,引力场在你看来只是对惯性系具有部分影响的物质而已,这与我现在的思想又有什么不同?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答【42楼】王飞先生: 1、“惯性系”概念是一个严重错误,它是在牛顿去世了158年之后才产生的。 由于牛顿始终没能找到“绝对处所”,而大家又把“绝对空间”和“绝对处所”混为一谈,进而误认为“绝对空间”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误认为“绝对空间”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参考系。这个误解让牛顿力学处境尴尬:既然找不到“绝对空间”,那么牛顿力学的绝对参考系也无法确定,而研究运动问题又无法不牵涉其参考系,因此,在马赫错误地批判牛顿的“绝对空间”之后两年,“德国物理学家朗奇(L.Lange)在1885年发表的《论伽利略惯性律的科学结构》一书中,从物理概念的基础寻找消除绝对空间概念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用惯性系取代绝对空间,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在惯性系的基础上,从而使牛顿的力学定律在‘消除’绝对空间的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全部物理意义。”[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378] 朗奇定义:惯性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29] 从此,“对绝对运动的需要已被一组惯性系所替代”。[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5] 然而,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该惯性系定义存在着无法解脱的逻辑循环,[31] 虽然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整个理论都建立在惯性系的基础上,但是我们却无法定义或找到一个惯性系。” [32] 问题还在于,“如果把牛顿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那么引入‘惯性力’以后,任何参考系也都可以称为‘惯性系’。而如果所有的参考系都是‘惯性系’,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定义‘惯性系’。” [朱鋐雄,物理学思想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27] 牛顿从来没有提出过,也从来不依赖“惯性系”,却正确地解决了从地面物体到天体的几乎所有运动问题,“惯性系”概念显然就是画蛇添足。 朗奇的“惯性系”仅仅是因为找不到“绝对空间”的“正身”而找来的“替身”,既然水桶实验已证明了“绝对运动”的存在,现在又找到了其“绝对处所”的正身——引力场,牛顿力学是以“本征引力场”为绝对参考系的,当然就不再需要这个会引起混乱的替身。 正是一组相互平权、等价的“惯性系”,让狭义相对论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本征引力场”是牛顿力学的“绝对参考系”,与“惯性系”无关。 2、关于“绝对静止”问题,我在《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的第15节,已有清晰的论述。 【 从本文第13节的例子和第14节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加速车厢里的观察者也好,转动圆盘上的观察者也好,他们所在的参考系与绝对参考系(本征引力场)并不等价,他们看到小球的静止是“相对静止”。实质上,小球都相对于绝对参考系有一个加速度,这才是“绝对运动”。在绝对参考系中测到的是小球产生了一个加速度,在加速参考系内测到的就是该小球受得了“本征引力场”对它产生的一个惯性力。这就是惯性力的本质和起源!再重复一遍,这就是惯性力的本质和起源!!! 因此,应该对《原理》中原先表达得不准确的“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定义作些修正。 修正后的“绝对运动”定义是:“相对于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加速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是:“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中心是不动的,称为绝对静止。” 这是笔者对牛顿力学打的第二个补丁。 根据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宇宙中有无数个不动的“中心”,每一个本征引力场的中心都是“不动的”、“绝对静止”的,是研究本征引力场区域内物体运动的“绝对参照物”。 从而就有:研究地球系内的运动问题,地球和月球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研究太阳系内的运动问题,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这就是牛顿的日心体系);……研究全宇宙的运动问题,全宇宙所有星球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尽管这些“不动的中心”相互之间是运动的,但这个“不动”是相对于所研究的运动而言的,这就是说,“绝对静止”也有相对性,这里的“绝对静止”、“不动”二词,只是沿用牛顿的说法,不必死抠字眼。 显然,上述思想就是牛顿宇宙体系的基本框架,因为,牛顿在《原理》的“第三编、宇宙体系”中有假设1:“宇宙体系的中心是不动的。”又有命题11:“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36] 有了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原理》中这唯一的假设就不再需要了,牛顿的宇宙体系变得更加严密! 】 请王飞先生指教。 |
【43楼】
费先生: 我很想知道你的【绝对空间】是什么? 在我看来,空间不存在绝对,因为空间仅仅是物质运动的场所,空间不能与物质相互发生力的作用,因此讨论物质相对空间运动或转动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你不会考虑物质相对时间转动一样。 ------------------------------------------------- 【那么引入‘惯性力’以后,任何参考系也都可以称为‘惯性系’】 这个话不对,首先,对于旋转运动对于我们来说是毫无疑问的非惯性系,这个可以用多种方法检测,无论是光纤陀螺,还是傅科摆。其次,对于直线运动上的非惯性系,在这个变速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光都是弯曲的,这也足够证明其为非惯性系。或许有人会说,引力下光也是如此曲线运动,但我们知道,引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物质基础,比如地球,而且地球的引力是很小的范围,具有平方反比衰减,而变速运动看到的将是整个宇宙的弯曲,而且没有衰减的迹象,也不是球状,因此我们是可以非常容易的区分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的。 那么惯性系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物质只能与物质相互作用,在非惯性系中,我们感受到惯性力,但看不到什么物质在起作用,这时我们应当从逻辑上判断空间存在一个物质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空间本身,而是一种物质,你称之为【引力场】,但我称其为【以太】,因为空间不对物质运动起任何影响,不存在地心不能带动引力场转动,因为你跟随地球转动是不会发现空间在相对你转动的,除非空间是物质,可以与你发生作用而被你探测到。 一旦你认为空间可以与你作用,并以某个确定的转动速度存在着,那么你的【绝对空间】就已经是物质了,我们可以说它就是以太。 由于这个以太本身可以具有足够的影响,即便没有引力场,光也依然可以运动,所以我们不认为引力场具有光媒体的性质,同时,地球的转动不能看做是一个质点,地球是很多点的集合,若每个点都携带自己那份引力场绕地心转动,你又如何武断的认定引力场不转动?从地球的转动对地表没有任何影响(傅科摆运动)看,引力场不是惯性系成立的物质基础。 以上是我多年的思考,既然从引力场的泥潭中出来,也希望大家不要陷入。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我很想与王飞cn 、费邦镜先生两磨合。现在请问,汽车在地面上以匀直速 v匀动,应使用什么‘参考系'才能表达v?(是为了讨论,不是质问。) |
【44楼】王飞先生:我们这样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 第一个问题,您问我的“绝对空间”是什么,我当然赞同牛顿对“绝对空间”的定义。我对牛顿“绝对空间”的理解是:直尺、测距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等,都是人们用来比较事件相互位置的实用工具,而“绝对空间”,则是由此抽象出来的用以比较事件相互位置的数学工具,它必须是各观察者公认的、三维的、无边无际的、刚性的、与任何外在的东西无关的、抽象的“坐标系”。 抽象的数学空间根本不是物体,既不可能被物质带动,也谈不上弯曲,能被物质带动的、能受质量的影响发生弯曲的是空间中无处不在的无形物质——引力场,正是引力场充满在空间中,引力场能被质量中心所带动(不是转动),也随着质量的分布,发生着弯曲。 我完全认同您的观点:“讨论物质相对空间运动或转动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矛盾。 然而,我手头所有论及水桶实验的书籍(除了郭奕玲、沈慧君两位先生的《物理学史》),统统都莫名其妙地说“牛顿用水桶实验论证了绝对空间的存在”,有的甚至把“惯性离心力产生于水对绝对空间的转动”这一错误观点强加在牛顿头上。 其实,《原理》中写得非常明白,通过水桶实验,牛顿只是论证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对于“绝对运动”,牛顿有明确定义:“绝对运动是物体由一个绝对处所迁移到另一个绝对处所”。 显然!与“绝对运动”相关的是“绝对处所”,而不是“绝对空间”。 牛顿在《原理》中定义:“处所是空间的一部分,为物体占据着”。牛顿在《论流体的重力和平衡》一文手稿中也有定义:“‘处所’就是为某种东西均匀填充的一部分空间”。显然,处所不是空间! 遗憾的是,这个“绝对处所”中被填充的“某种东西”究竟是什么?牛顿终身没能找到,以致牛顿对水桶实验的看法遭到马赫等人的严重误解,误以为“找不到任何东西,就是没东西,没东西当然就是绝对空间”,进而误以为“牛顿认为水是在相对于空无一物的绝对空间转动”。真是不可思议的误解!
第二个问题,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我们是可以非常容易的区分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的”。您的视角是能否区分这两种参考系,在我看来,这是两种根本不等价的参考系,当然容易区分。但是,我也完全同意华东师大朱鈜雄先生的观点:“不论在什么参考系中,只要观察者引入了‘惯性力’,就能够运用牛顿定律成功地解释在这些参考系中出现的各种力学现象。……如果把牛顿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那么引入‘惯性力’以后,任何参考系也都可以称为‘惯性系’。”朱先生的视角是从惯性系的概念出发,突显了“定义惯性系概念”是不必要的,非常有思想性,这与您的视角不同,两个视角我都认同。
第三个问题,您说:“一旦你认为空间可以与你作用,并以某个确定的转动速度存在着,那么你的【绝对空间】就已经是物质了”。对此,我已在【14楼】明确声明:“本征引力场”就是“绝对空间”,乃是我2014年7月10日之前的错误观点。产生此错误的原因是自己没有直接研读牛顿的《原理》,轻信了绝大多数物理教材的误导——“牛顿水桶实验证明了绝对空间的存在”。我已在2014/8/26的论文《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中对此作了重大修正,我现在的观点是:“本征引力场”这种物质,就是牛顿梦寐以求的“绝对处所”,“绝对空间”就是空无一物的坐标系。请注意这个改正!
第四个问题,您说:“地球的转动对地表没有任何影响(傅科摆运动)”,我认为地球不是一个绝对的正球形,而且地心系的质心还要考虑月球的质量,所以地球的转动一定会影响傅科摆运动,观察不到影响,那是因为实验精度不够。
总之,您把引力场看作是泥潭,而我把引力场看作是经典物理学的救星,【牛顿终身未能寻找到的“引力以太”和水桶实验的“绝对处所”,二者居然会是同一个东西——“引力场”,还有那几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探寻不到的“光以太”,居然会与前二者也是同一个东西——“引力场” !】【找到了“引力场”这个“以太”,宇宙变得更简约、更和谐:我们只要借助于“引力场”,就可以轻松驱除那朵物理学上空的乌云;就可以消除对牛顿力学的误解,就可以明白牛顿体系是建立在“引力场”这个“绝对参考系”之上的,从而真正找到惯性运动和惯性力的起源,牛顿体系变得更加完美,不再“与引力理论和宇宙图像矛盾”[50];《原理》中唯一的一个假设也不再需要了,牛顿的宇宙体系也变得更加严密!】
王飞先生啊,引力场绝不是泥潭!您十年前的想法是正确的。谢谢您的讨论!
【45楼】陆道渊先生,我最近正在研读您的文章,我们有交集,也有不少分歧。再给我一段时间, 我会与您详细讨论。谢谢! |
很高兴看到【我完全认同您的观点:“讨论物质相对空间运动或转动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矛盾。】这样我们才有进一步讨论下去的条件,你前面说到,地心只带动引力场直线运动,而不转动,这个【转动】就是指相对牛顿的绝对空间,现在你终于知道【物质相对空间运动或转动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你不必说地球的引力场相对牛顿的空间转动,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不管你是否承认,同步卫星已经证明这个脱离地球引力场的【绝对空间】的存在。你或许会说,这是宇宙天体引力场形成的,因为在宇宙引力场坐标系下,同步卫星是转动的。但是,既然引力场具有唯一的作用,那么在地表空间,地球的引力场在这个区域具有更强的影响力,不幸的是,现代陀螺仪可以精确的测量到地球相对宇宙的转动,而没有丝毫差距,这说明地球引力场对地表没有任何转动的贡献,你若坚持地心只带动引力场直线而无转动,但又如何去接受宇宙物质可以带动他们的引力场绕地球转动?我前面说过,地球不是一个质点,是很多歌分子的集合,他们是空间分布的,你不能无视他们的之间的矛盾。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答【47楼】王飞先生: 看来我还没有把“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思想表达清晰。 1、我已在2014/8/26的论文《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的第15节对牛顿力学打了一个补丁,请王飞先生先看一下能否成立(事关重大,我希望您能发现漏洞): 【从本文第13节的例子和第14节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加速车厢里的观察者也好,转动圆盘上的观察者也好,他们所在的参考系与绝对参考系(本征引力场)并不等价,他们看到小球的静止是“相对静止”。实质上,小球都相对于绝对参考系有一个加速度,这才是“绝对运动”。在绝对参考系中测到的是小球产生了一个加速度,在加速参考系内测到的就是该小球受得了“本征引力场”对它产生的一个惯性力。这就是惯性力的本质和起源!!! 因此,应该对《原理》中原先表达得不准确的“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定义作些修正。 修正后的“绝对运动”定义是:“相对于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加速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是:“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中心是不动的,称为绝对静止。” 这是笔者对牛顿力学打的第二个补丁。 根据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宇宙中有无数个不动的“中心”,每一个本征引力场的中心都是“不动的”、“绝对静止”的,是研究本征引力场区域内物体运动的“绝对参照物”。 从而就有:研究地球系内的运动问题,地球和月球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研究太阳系内的运动问题,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这就是牛顿的日心体系);……。 显然,上述思想就是牛顿宇宙体系的基本框架,因为,牛顿在《原理》的“第三编、宇宙体系”中有假设1:“宇宙体系的中心是不动的。”又有命题11:“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36] 有了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原理》中这唯一的假设就不再需要了,牛顿的宇宙体系变得更加严密!】 请王飞先生仔细读一下上述论述。
2、根据上述思想,当我们提及地球本征引力场的“平动”和“转动”时,所参照的当然不是地球的本征引力场,而是参照太阳本征引力场(注意,决不是参照“绝对空间”)。地心系的质心,携带着“地球本征引力场”在太阳本征引力场内“平动”,但“地球本征引力场”并不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在太阳本征引力场内“转动”。
3、您说:“现代陀螺仪可以精确的测量到地球相对宇宙的转动”,请问,其参考系具体是指什么?而我认为,光纤陀螺和傅科摆所证实的恰恰就是“地球”相对于“地球本征引力场”——绝对参考系,有转动。固定于地球上的实验室并不是“绝对参考系”,它们之间的误差可以由光纤陀螺或傅科摆来测定。
王飞先生啊,您十年前的想法是正确的! |
【光纤陀螺和傅科摆所证实的恰恰就是“地球”相对于“地球本征引力场”——绝对参考系,】
你还是没有闹明白,当你说地球不带动引力场转动时,你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一个静系系的存在了,你无法解释这个【静止系】,你说静止系就是引力场,并把天体的重心或者多个天体的重心作为静系,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研究地球时,你的静系在地心,当你也就地月时,你的静系又跑到地月重心上,....然后又跑到太阳上,你的静系不断的变化,而研究的空间具有重叠,而我认为,静系是局部的,相互不能重叠,这是基本逻辑必然。 总之,你现在脑子非常混乱,把我前面几个贴仔细看看,也许会有所明白。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答【49楼】王飞先生:
您总结得不错,我的“静系不断的变化”,我的“绝对参考系”(也就是您说的静止系)确实是随着所研究的运动所在的本征引力场而变化的,月心、地心、日心,银河质心、自由落体电梯的质心,都可以成为“绝对参考系”,依所研究的运动所在的本征引力场而选定。
您又说我“研究的空间具有重叠”,我不清楚这“重叠”二字在这里的确切含义。我的“空间”是空无一物,根本不可能存在“重叠”的问题,还是麻烦您能表达得更清晰一点。谢谢! |
对【48楼】说: 修正后的“绝对运动”定义是:“相对于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加速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修正后的“绝对静止”定义是:“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中心是不动的,称为绝对静止。 ……………… 费先生的观点实质上是静止以太观,这个观点已经被近代物理实验否定。 引力场本质也是实物在空间中的分布现象。各个星系的引力场随星系运动,不存在“本征引力场中心绝对静止” 世界上绝对静止的只有牛顿绝对空间,因为它“大而无外”,空间外再没有空间了,自然没有余地去运动。 |
惯性系是定义是什么?
如何判定一个系统是不是惯性系? 光是不是惯性系? 光能不能当参照物? 定义一个东西不仅仅要有明确的定义方法,还要有判定方法,测量方法和现实中存在的例证。 牛顿力学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系统,但就是因为没有对绝对空间的明确判定方法和现实可捕捉的事物为例证而美中不足。 虽然有以太一说,但是以太是无法捕捉的,因而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定义,就像电力线或磁力线一样,只是一种代表性的概念,不存在实物的纯理论产物。 比如我们现在要测量地球的绝对速度,用你所谓的绝对空间和绝对参照系,能解决太阳的绝对速度问题吗? 如果一个理论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那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呢? |
【50楼】
【您又说我“研究的空间具有重叠”,我不清楚这“重叠”二字在这里的确切含义。我的“空间”是空无一物,根本不可能存在“重叠”的问题,】 我们说的静系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它不是任意选择,而是由该区域的基础物质决定的,对你而言就是引力场,而我认为是以太,各个区域的“基础物质”具有相对运动,因此没有统一的牛顿式的全局绝对静止系。既然这些局域静止系是由该区域物质决定的,那么在这个区域就只能有一个静止系,而不会同时有两个,比如地心系是地球附近区域的静系,则地月重心就不会是这个区域的静系,因为二者有相对速速,即两个系空间位置重叠,这是该理论所不允许的。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答【51楼】张崇安先生、【53楼】王飞先生:
经过同两位大侠的反复讨论,我已明显认识到我原先定义:“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中心是不动的,称为绝对静止”这个提法不够妥帖,非常容易产生误解。
我将把牛顿力学的第二个补丁修正为: 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质量中心,对于该处所内的物体来说,是不动的、静止的,这个静止称为“本征静止”; 以该不动的中心建立的参考系,称为“绝对参考系”; 相对于“绝对参考系”的加速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想听听各位大侠对此的高见!
至于王飞先生所提出的“静止系重叠”问题,我猜测应该就是指两个“本征引力场”可能空间位置会发生重叠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用水桶实验来解释比较容易:水桶周边的这个本征引力场是全宇宙物质所产生的引力综合影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旋转水面的方程z=ωωrr / 2g中仅含地球的引力场强度g,而不含太阳和其他远域物质的引力场强度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地球的引力场强度”和“太阳的引力场强度”在水桶周边不发生“重叠”呢?我在第11节解释:【我们不能用静力学理论来分析动力学问题,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已被地球绕日转动而消耗殆尽;其他远域物质对太阳的引力,已被太阳绕银河中心的转动而消耗殆尽,所以桶中的水所能感知的几乎只是地球的引力。地球的引力场强度g,正是全宇宙物质所产生的引力“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个理由也可以漂亮地解释引力(纽曼-希林格)佯谬。】尽管“地心系”的本征引力场与“日心系”的本征引力场在空间中有“重叠”的部分,但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会“重叠”的。不知王飞先生能否认可这个解释? |
【54楼】
你怎么修改也无法回避为什么你的静系要相对你的所谓【处所】不转动? 另外水桶在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也一样,这是惯性定律决定的,即与惯性物质的质量有关,除非你认为在没有重力的空间你可以任意加速一个大质量的物体,而无需多少力。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55楼】王飞先生:
1、我在这里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地球在自转,而地球的本征引力场不会自转” :【当我们讨论地球本征引力场的“平动”和“转动”时,所参照的是太阳本征引力场(注意,决不是参照“绝对空间”,或什么含含糊糊的“静系”)。地心系的质心,携带着“地球本征引力场”在太阳本征引力场内“平动”,但地球的自转几乎不会引起这个引力场的变化,所以,“地球本征引力场”并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跟随着自转。光纤陀螺和傅科摆所证实的恰恰就是“地球”相对于“地球本征引力场”这个绝对参考系,有转动。固定于地球上的实验室并不是“绝对参考系”,它们之间的误差可以由光纤陀螺或傅科摆来测定。】
2、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屏蔽重力,所以我认为,讨论无重力空间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谢谢王飞先生的讨论。 |
对【56楼】说: 2、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屏蔽重力,所以我认为,讨论无重力空间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 [说的不对,惯性就是无重力空间谈论的,譬如对于地球绕太阳转动,离心力本质上就是惯性,引力就是重力,正是由于离心力和引力的平衡,地球才能在其轨道运行。 原因是:重力场就是一种微粒子海,而微粒子间有空隙,空隙就是没有重力场的空间,正是导致惯性的原由] 所以我认为费先生还是没有搞对! |
【56楼】
【1、我在这里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地球在自转,而地球的本征引力场不会自转” :【当我们讨论地球本征引力场的“平动”和“转动”时,所参照的是太阳本征引力场】 很可惜,太阳也在转动,太阳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引力场(转动),你还看他?这样下来,我看你还要修改为【地球本征引力场的“平动”和“转动”时,所参照的是宇宙所有天体的质心本征引力场】,这样你就等同于马赫主义,他就是认为水桶转动是因为相对宇宙天体的转动形成的。然而我前面说过,如果引力场等同于静系的物质基础,则在地球附近,地球的引力场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否则你就无法解释迈-莫实验,既然忽悠绝对权,转动亦然,毕竟地球不是一个质点,而是很多点,可以认为是空间很多天体的集合,如此密集的天体转动,为何完全不能产生一点静系的痕迹?我们知道空气是声波的静系,你附近的空气就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并决定了你附近声波的速度与方向(直线)。 ================================================================ 【2、没有重力的宇宙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屏蔽重力,所以我认为,讨论无重力空间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知道随着远离地球,地球对你的重力作用就越来越小,这个g是变量,但质量不是变量,你试试在g变小的情况下,是否更容易令其变速?也就是说你认为F=ma 是错误的吗?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
答【57楼】张崇安先生: 您对“惯性力”的认识我不敢苟同。 我已在2014/8/26的论文《对狭义相对论发起新一轮全方位进攻(第3稿)》的第14、15节中对“惯性力”有详细的论述,现简述如下: 我们先研究两个实例。 例一、在一辆相对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内,把一个小球放置在平整光滑的地板上,用一条弹簧,把小球连接在车厢前端的厢壁上。在地面上的A观察者看来,小球受到弹簧的拉力随同车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符合牛顿定律。但在车厢内的B观察者看来,弹簧上显示了读数,这就意味着小球受到了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但却居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显然是违反牛顿定律的。但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虚拟的、假想的“惯性力”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个惯性力与弹簧作用于小球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作用在该小球上。如此一来,车厢内的B观察者仍然可以应用牛顿定律来方便地分析运动问题:小球静止的原因是受力平衡。 例二、类似的,如果在一个相对于地面作匀速转动的水平光滑转盘上放置一个小球,小球通过弹簧与转盘中心相连接。在随同转盘一起转动的B观察者看来,小球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但是弹簧上却显示了读数。于是为了能够应用牛顿定律解释小球的静止状态,B观察者也可以引入一个虚拟的“惯性离心力”作用在小球上,从而使小球受力平衡。 几乎所有的力学教科书都告诉我们,“惯性力”是想象出来的力,是虚假的力,它不是来自于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惯性力没有反作用力。 这就太奇怪了,只要假想一下有这个力的存在,就可以把非惯性系中的运动当作惯性系中的一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处理。这个“惯性力”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大的神通呢? 马赫认为:惯性力起源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起源于受力物体相对于遥远星系的加速运动,而且与引力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物理根源。这一思想后来被爱因斯坦总结为马赫原理,并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但深入的研究表明,广义相对论与马赫原理并不一致。这就是说,惯性力的起源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 其实,在找到了牛顿力学的“绝对参考系”就是引力场之后,再结合上述的两个例子,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匀速直线加速车厢里的观察者也好,匀速转动圆盘上的观察者也好,他们所在的参考系与绝对参考系(本征引力场)并不等价,他们看到小球的静止是“相对静止”。实质上,小球都相对于绝对参考系有一个加速度,这才是“绝对运动”。在绝对参考系中测到的是小球产生了一个加速度,在加速参考系内测到的就是该小球受得了“本征引力场”对它产生的一个惯性力。 因此,惯性力不是想象出来的力,而是相对于引力场加速的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场这种物质对它的作用力,引力场当然也受到该惯性力的反作用力。 这就是惯性力的本质和起源! 谢谢张崇安先生的讨论。 |
答【58楼】王飞先生: 对于第1个问题,可能您对我的观点有误解。 请注意我对“绝对运动”所打的补丁是: 绝对处所(本征引力场)的质量中心,对于【该“处所”内的物体】来说,是不动的、静止的;以该不动的中心建立的参考系,称为“绝对参考系”;相对于“绝对参考系”的加速运动称为“绝对运动”。 根据这个补丁,宇宙中有无数个不动的“中心”,每一个本征引力场的中心都是“不动的”,是研究本征引力场区域内物体运动的“绝对参考系”。 显然,上述思想符合牛顿宇宙体系的基本框架,因为,牛顿在《原理》的“第三编、宇宙体系”中有假设1:“宇宙体系的中心是不动的。”又有命题11:“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 现在有了这个补丁,这“假设1”和“命题11”就都可以省略了,牛顿的宇宙体系将变得更加严密! 所以,当我们讨论地球本征引力场的“平动”和“转动”时,所参照的绝对参考系不是可以随意选择的,而只能是太阳(严格说是日心系公共重心)的本征引力场。因此我说【地心系的质心,携带着“地球本征引力场”在太阳本征引力场内“平动”,但地球的自转几乎不会引起这个引力场的变化,所以,“地球本征引力场”并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跟随着自转。】 当然,太阳的本征引力场在银河的本征引力场中也是运动的,但研究太阳本征引力场内的运动问题,它就是不动的。这个不动,是相对的,依据研究范围而定。
对于第2个问题,我说的【重力】二字很不确切,这是我的疏忽,我的本意是指“万有引力”,原话应该改正为【2、没有“万有引力”的宇宙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无法屏蔽“万有引力”,所以我认为,讨论无“万有引力”空间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特殊的,在地球上作水桶实验,水面方程是z=ωωrr / 2g重 ,这里的“g重”表示重力场强度。 一般的,在宇宙中任何地方作水桶实验,水面方程是z=ωωrr / 2g本 ,这里的“g本 ”表示水桶所在的本征引力场强度。 没有“万有引力”的宇宙空间是根本不存在的。 谢谢王飞先生指出了我的疏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