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十年了,老友还有几个?我们讨论... 下一主题:和“反相吧”一个网友的对话
(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零 引言)
[楼主]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2012/06/24 06:18
点击:6421次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引言)

把无理的事情说的很有道理,或者用巧饰的言辞掩盖真相,这便是狡辩。根据这个定义,以探索真理为崇高目标的科学事业理论上应该是与狡辩毫无关系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如此。以某些人对相对论的辩护为例,除非你无条件地把这个理论作为无需证实的教条或信仰,否则便不可能不意识到这其中大量辩护理由的狡辩性质。我们当然无法在一两篇简短的文字中穷举这些五花八门的狡辩,但是这也无妨我们择其要者列举在下面以警示读者。

狡辩术之一:故作高深,虚张声势

狡辩术之二: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狡辩术之三:偷换概念,频移主题

狡辩术之四:因果不分,循环逻辑

狡辩术之五:削足适履,曲解真相

狡辩术之六:一词多诠,滥用歧义

狡辩术之七:否定因果,生造联系

狡辩术之八:闭门造车,以理代事

狡辩术之九:双重标准,随心废立

狡辩术之十:泼污贬低,迫害攻击。

狡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并不罕见;但是它被长时期、大规模地运用于捍卫一个号称科学的理论,如相对论,这在科学史上却绝无仅有。请记住,狡辩不仅能够掩盖事物的真相,而且还可能葬送科学发现的机会;而狡辩者所扭曲的也不仅仅是他的逻辑,而且还可能有他的思维方式乃至本来正直的人格。

正因为如此,让某些人的狡辩之术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是每一个真理爱好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

~无忧仙人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70523.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十年了,老友还有几个?我们讨论... 下一主题:和“反相吧”一个网友的对话
 [2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2/06/24 22:35 

已经看不到相对论者的狡辩了。见“[置顶]【讨论】尺缩与转动圆盘圆周率不等于π之谬”
[楼主]  [3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6/28 06:00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上)

狡辩术之一:故作高深,虚张声势

如果有人问你,在人类历史上哪个科学家最多地与"天才"的称号联系起来?想必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爱因斯坦;如果有人问你,在人类科学史上,哪个理论与"高深"这一字眼最多地相互关联?想必你也知道答案:相对论。其实,也不难理解,离开了"高深","天才"无以证明;离开了"天才","高深"又无处附身。然而问题在于:这一切究竟存不存在忽悠人的可能呢?可悲的是,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显示这里却有大量忽悠人的东西;不信,现在就让我们认真推敲一下相对论的发生发展史上那些"传奇"的故事,它们将再次印证那个古老的说法:魔鬼全在细节中。

我们第一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1882-1944);人人都知道爱丁顿对相对论的建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几个人知道,此人不仅开创相对论历史上弄虚作假的先河,而且是为了神化相对论而故弄玄虚的始作俑者。以下便是一个据说真实发生的故事:

时间:1919年11月6日。地点:英国皇家科学院卡尔顿会议厅(Royal Society,Carlton House)。事件:有关广义相对论的日食观测实验总结会。正式的会议已经结束,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中,著名相对论专家希尔博斯坦(Ludwig Silberstein,1872-1948)质问爱丁顿,"听说您自称是全世界懂得相对论的仅有的三位专家之一,请问是这样的吗?"爱丁顿迟疑了一下,希尔博斯坦继续说道,"请您不必羞怯。"这时只听爱丁顿答道,"哦,不是羞怯;我只是在纳闷儿(除了爱因斯坦和我自己)究竟谁是那第三位。"

一个世界上最多只有三个人明白的理论当然高深极了;但是问题是,很少会有人去认真地推敲,究竟这故事中的三位专家他们自己是否真正明白相对论。有人可能会为爱丁顿辩解道,这明显是一个半开玩笑的幽默故事嘛。不过且慢,有人可是把它实实在在当了真的,要不然,又如何理解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主流物理学界与主流媒体不厌其烦而又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个理论的艰难与高深呢。既然已经有人把它反反复复地当真,那么我们再把它当真一次又有何妨!

那么故事中的三位主角,爱因斯坦,爱丁顿以及希尔博斯坦,他们是否真的都懂相对论呢?西方人有言,"问一个愚蠢的问题,你将得到一个愚蠢的答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我们的看起来似乎有点愚蠢的问题会不会得到什么愚蠢的答案。

先说"天才"爱因斯坦。每个人大概都会习惯性地假定爱氏不可能不懂自己创立的理论;不过,还是让我们看一看爱因斯坦自己怎么说吧。有证据显示,广义相对论中看似高深的数学是让某些相对论物理学家颇感自豪的事;但是这些人却常常忘记了,数学恰恰是这个理论的创立者的弱项。据说,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抱怨:"自从那些数学家入侵了相对论,从此我便不再理解这个理论了"(【Sch49】,p.102)。这无疑是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感慨:第一,它清楚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因为能力所限不是数学家;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过多的或者过于高深的数学甚至使得爱因斯坦理解起来相对论也颇感费劲。看来"高深"是被某些人玩过头了,玩的连爱因斯坦也要糊涂了。

于是问题是,那些有深厚数学基础的相对论物理学家就真的懂得相对论吗?恐怕也不是这样;比如,我们前述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希尔博斯坦就曾因为发现了广义相对论中的"错误"而被边缘化过。事情是这样的:

1935年,希尔博斯坦曾经与爱因斯坦就广义相对论重力场方程的解展开了一场争论;接下来,希氏发表了这样一个结果:对于仅有两个奇点所代表的两个质点,这个重力场方程存在一个由稳恒态的轴对称度量所构成的解。但是,这显然跟我们对重力的理解不相吻合,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支撑这两个质点也没有动能把它们约束在一起的话,它们就会因为彼此的重力吸引而冲向一起,从而违背这个解的稳恒态性质。爱因斯坦当然也不示弱,他很快与一位朋友联合给杂志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指出希尔博斯坦推理中的一个"致命错误"。但是希氏完全不为所动,并于1936年3月7日在多伦多的《晚间电讯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这里发表的是对相对论的致命打击。"

于是,号称相对论三位顶尖专家之一的希尔博斯坦从此便因为被边缘化而不再专家。 

如果读者尚未意识到故事中的奥妙,那么无忧仙人这里再给你点一下题:相对论的捍卫者从来都是本领"非凡",他们既可以让物理专家不懂物理,也可以让逻辑专家不懂逻辑,更有甚者,他们还可以让数学家不懂数学。但是,如果连相对论的创立者自己的物理、逻辑以及数学都拿不上台面,都倍受质疑,想必读者也能明白,让相对论走出困境的出路唯有一条了,那就是玩"高深"。玩高深当然不是真高深,是假高深,但是却要你相信它的高深。

西陆网的朋友,您对此陌生吗?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中)

~无忧仙人

 [4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2/06/28 06:42 

无忧仙人研究得很深入,本西陆网就有这样的人.
[楼主]  [5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6/29 06:32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中)

 

狡辩术之一:故作高深,虚张声势(续)

好了,这样我们看到,爱因斯坦因数学家的入侵而不懂相对论,而希尔博斯坦却因为批评相对论而不懂相对论;那么号称懂得相对论的仅有的三位专家的最后一位爱丁顿的命运如何呢?

1935年,爱丁顿与剑桥大学一位名叫钱得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天文物理学家)的学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爱丁顿严重质疑钱得拉塞卡的有关黑洞的结果的正确性;他指出,既然这种结果如此荒谬,那么钱氏的纯数学推导也肯定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是,读者不难想到,爱氏的观点不久即被主流物理学界宣布为错误。一个当初为建立相对论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英雄,现在是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但是我们的故事并没有如此简单地结束,因为显然还有更让爱丁顿愤怒与伤心的事,这就是主流物理学家对爱氏人格的诋毁:他不仅教条、残忍,而且有明显的种族偏见(注:钱得拉塞卡出身于印度)。但是诋毁者其实也不傻,他们很清楚爱丁顿在同事与朋友中的印象恰恰相反,所以就说爱氏这次乃属于行动异常。不过,这不是我们眼前关注的重点;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自从爱丁顿批评了相对论,他的观点还继续受主流物理学家重视吗?其实结论不说你也知道;特别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既然当下这个相对论已经不是爱丁顿当初所理解的那个相对论,那么不是相对论错了就是爱丁顿错了;不过既然相对论出于太多、太有影响的人物的利益而不得不"正确",那么错误的只有爱丁顿了。

于是,同希尔博斯坦一样,爱丁顿不仅因为批评相对论而被"不懂相对论",而且从此也被彻底边缘化了。

有人可能为此不解乃至困惑,但是无忧仙人告诉你:大可不必,因为利益集团利用人的逻辑从来就是,用得着你的时候你就是座上宾,用不着你的时候你就是一条狗。

所以,某些死心塌地的捍相者要小心了:-)。

待续。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下)

 

~无忧仙人

[楼主]  [6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6/29 11:42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下)

 

狡辩术之一:故作高深,虚张声势(续)

这样,世界上最初仅有的三个号称懂得相对论的专家最终也不懂相对论了。

那么是不是其他人就真正懂得相对论呢?我们不妨再来审视一下相对论领域的另外两位绝对元老级的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Max von Laue,1879-1960)与杰出的物理学家丁格尔(Herbert Dingle,1890-1978)。虽然两人都对相对论的早期普及教育与宣传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二人晚年对相对论的态度却决然不同。

先说劳厄。这位早在1906年就认识了爱因斯坦的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助手,从一开始就是相对论真诚的拥护者与信仰者。说他是相对论的拥护者,是因为他从1911年出版第一部相对论专著开始,一直到死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与推广相对论;说他是相对论的信仰者,是因为他长达近半个世纪所宣扬的相对论竟是他自己都不懂的理论!以下便是有关故事的细节(【Eis06】,p.1):

1959年,也就是爱因斯坦死后的第四年,劳厄向爱因斯坦的儿媳透露了自己在理解爱氏1905年的相对论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特别强调,他整整花了四十年才获得最后的成功。劳厄说:"逐渐地但是稳定地,一个新的世界开始对我展开。我必须花费大量精力于其上......认识论上的种种困难折磨得我尤其厉害。我相信自从1950年以来我才真正掌握了它。"

一个自己尚未搞懂的理论,但是却教了别人近四十年,这是不是有点恐怖了呢?不过没关系,如果劳氏到头来真的搞懂了相对论,这也不是问题;但是他真的像他宣称的那样成了一个明白人了吗?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是前提却是,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谬论。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丁格尔是怎么说的;他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那位极力挑战相对论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丁氏在他的名著《科学正走在它的十字路口》的前言中这样说道(【Din72】,p.4):

"以上情况清楚地表明,尽管多年来我不断重述我的信中所证明的一个简单、易懂的--以及当被证实时将是致命的--对现代物理最基础理论的批评,来自某个显赫的数学物理专家或天文学家的最终反应,,正如本书将证明的那样,却是对这段漫长时间内任何其它专家应答的简单重复或改写;也就是说,这些人首先通过偷梁换柱回避问题的实质,进一步再声称对新的问题的反驳因而过于深奥而无法做一个一般性的表述,然后就是当偷梁换柱的把戏被识破以及当我的这个中肯而易懂的批评需要回应时所遭遇的完全的沉默。这本书的宗旨就是提供这方面切实可信的证据,并在与她的道德与体力有严重关切的一件事情上对大众进行启迪。"

恐怕没有人比丁氏描出的捍相者肖像更加惟妙惟肖了,恐怕也没有人比他--一个顶天立地、独自为真理奋斗数十年的战士--更有权威讲出这些贴切而又发自肺腑的话。丁氏在世时是孤寂的,因为没有多少人理解他,更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但是丁氏如有在天之灵的话,他一定又是欣慰的,因为他追求真理、挑战强权的事业从来后继有人。

但是真理的曙光虽然若隐若现,而驱除乌云伪装的道路却依然漫长。

  

主要参考文献:

【Eis06】Jean Eisenstaedt (Author),Arturo Sangalli (Translator),The Curious History of Relativity: How Einstein's Theory of Gravity Was Lost and Found Agai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Din72】Herbert Dingle,Science at the Crossroads, Martin, Brian and O'Keefe Ltd (1972)。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2: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无忧仙人

[楼主]  [7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6/29 11:44 

对【4楼】说:

谢谢季灏老师的反馈。

其实别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总得混口饭吃吧:-)

~无忧仙人

[楼主]  [8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6/30 23:55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2)

 

狡辩术之二: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故作高深或者虚张声势当然可以忽悠人于一时,但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不可能仅靠伪装就可以长期横行于天下,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人以犀利的智慧透过这虚假的外表而洞察它的真相。那么每到此刻这些人会怎么办呢?显然不能束手待毙;于是便来更狠的一招:直接把错的说成对的,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浅显的说成高深的,把简单的说成复杂的,把直的说成曲的,把丑的说成美的,等等,不一而足。如所周知,这叫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 例一、 加州理工学院David L. Goodstein教授在一个视频讲座中说,"有一些科学理论,它们受到了经验上如此好的验证以致它们被推崇到成为事实的地步,一个例子就是狭义相对论......"(【Gst85】)。

事实是,狭义相对论不仅是理论、是假说,而且是被大量的理论与实验证据证明为错误的假说;参见本书其它章节。

  • 例二、 科普作家Isaac Asimov说,"没有任何一个哪怕有一丁点儿清醒理智的人会怀疑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Asi93】)。

事实是,狭义相对论被多种证据证明为假;如果有人对如此之多且如此强有力的证据视而不见,并继续坚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那就是说明他不仅理智完全失去了正常,而且被相对论弄得走火入魔了。事实上,主流物理学家几乎所有有关相对论的断言都得反着理解。

  • 例三、 华盛顿大学的相对论物理学家Clifford Will说,"狭义相对论被实验证实了如此多次,以致说它有错误的人近于精神失常"(【Gma95】).

事实是,Will先生自己长期患有"精神病",只是到了最近才良心发现并开始有恢复正常的迹象。为什么呢?Will先生一直迷信相对论,所以他"病"了,但是并不自知;然而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他突然发现狭义相对论的光速常数原理被地球上的光速实验证否时(【Wil79】),他应该知道自己病了,但是却不得不继续装病,因为否则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被终结。但是大约三十年之后,当相对论的实验验证不断碰壁并不得不终止,而自己也到了退休年龄之时,Will先生才最终承认了寻找新的理论代替相对论的可能(【Wil11】),所以才说他此时有恢复正常的迹象。

  • 例四、 加拿大Physics Essays杂志的一位评审人曾这样对无忧仙人说道,"洛伦兹变换中的观察者-光源对称性是难以言状的美"(【PER10】)

事实是,观察者-光源对称性是对现实的扭曲(参见本书"也说光速常数"与"说说相对性原理"二章),它是丑不是美,更不可能是"难以言状的"美;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把丑当美。

  • 例五、 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声称空间会因为物质的存在而扭曲。

事实是,爱氏扭曲了赖以做出判断的标准;同时,爱氏的追随者又因为盲从与迷信,因为无视事实,不仅扭曲了赖以判断的标准,而且扭曲了自己做人的人格与良心。

主要参考文献:

【Gst85】,【Asi93】,【Gma95】,【Wil79】,【Wil11】,【PER10】((anonymous) (P)hysics (E)ssays (R)eviewer)。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偷换概念,频移主题)

~无忧仙人

[楼主]  [9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1 08:14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上)

 

狡辩术之三:偷换概念,频移主题

"你跟他说现实,他就跟你说方法;你跟他说方法,他就跟你说逻辑;你跟他说逻辑,他就跟你说创造;你跟他说创造,他又你说美学;你跟他说美学,他又跟你说应用;你跟他说应用,他又跟你说理论;你跟他说理论,他又跟你说预测;你跟他说预测,他又跟你说误差、说修正、说耐心..."

似曾相识的辩论模式,似曾相识的思维方式,不是吗?每当你批评相对论出了问题时,常常会牵扯出一段像以上那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其实,也不必奇怪,因为这无一例外是某些捍相者理亏的表现:说不过你,就偷换概念;再说不过你,就偷换主题。还是让我们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 例一、 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常数原理要么直接表述为光速既相对于光源独立又相对于观察者独立,要么蕴涵着这个意思;因此,为了证明这个原理的正确性,就既要考虑在一个具体的参照系如ECI中观察者固定而光源移动的情形,又要考虑光源固定而观察者移动的情形(无忧仙人注:在实验验证之前,我们无法断定两种情形是否等价,所以必须分别考虑)。

事实是,相对论物理学家从来只提供光速相对于光源运动的独立性的验证;而且,也许是意识到一种独立性(即光速相对于光源运动)必然诱发大家对另外一种独立性(即光速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联想,捍相者到后来连任何独立性都不谈了,不仅自己不谈,还压制一切谈论这种独立性的企图。所以为了证实相对论的正确性,某些人不得不偷换概念、刻意模糊或者干脆回避相关话题。

  • 例二、 几乎所有的相对论物理学家都会告诉你,全球定位系统(GPS)中的时钟效应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离开了相对论,GPS便无法工作。

事实是,GPS时钟效应分成了两个部分:对应于重力势的部分和对应于离心加速度的部分;但是这两部分却都是经典力学的解释范畴,他们不是广义相对论的解释范畴,更不是狭义相对论的解释范畴。不仅如此,GPS还直接证明了狭义相对论光速常数原理的错误性质。所以结论是,离开了相对论,GPS会工作得更好;有了相对论,GPS才真的遇到了麻烦。

有人会问,广义相对论不就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码?答案:恰恰相反,广义相对论不仅不是牛顿力学的推广,而且是对它赤裸裸的扭曲。我们将在别处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所以,有些人用假造联系并偷换概念的把戏让相对论冒领了属于经典力学的荣誉。

  • 例三、 若读者留心就会发现,相对论领域存在大量所谓物体的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相等的文献;这些文献一方面声称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等价的问题在牛顿力学从未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又声称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在证实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相等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事实是:一、牛顿力学从来不存在一个重力质量的问题;牛顿清楚地说明,他所说的物体(body)或质量(mass)处处都是指惯性质量;二、等效原理的实质是重力规律在不同参照系下坐标变换不变性的问题,它根本无法简单等同于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的等价问题,更何况重力质量本来就是相对论物理学家生造出来的多余概念。但是通过偷换概念或偷换主题,捍相者成功地回避了等效原理在更一般意义上的实验验证问题以及这个原理的错误性质乃至荒谬性。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中)

~无忧仙人

[楼主]  [10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2 05:41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中)

 

狡辩术之三:偷换概念,频移主题(续)

事实证明,一些捍相者不仅在必要或方便时偷换自己的概念,而且也在与人辩论时偷换他人的概念;物理学家丁格尔对此深有体会。不过在具体讲述发生的故事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有关洛伦兹变换的知识;但是为了简化问题,我们把空间设为一维。

假定有两个相互之间做速度大小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K、k,为方便起见我们把K称为静止系而把k称作运动系,其时空坐标分别以(x,t)与(ξ,τ)表示。我们进一步假定有两只构造与运行机制完全相同的时钟A、B分别放置在K系与k系的坐标原点,并且假定在两个坐标原点重合的一刹那两个时钟都指向零时(t=τ=0)。以c表示光在真空媒介的速度,并定义β=1/√(1-v*v/c*c),于是根据洛伦兹变换及其逆变换,我们有

τ=β(t-vx/c*c);t=β(τ+vξ/c*c)

以上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出的标准关系式(【Ein05】)。

例四、1962年9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丁格尔一篇题为"狭义相对论"短文(【Din62】),文章质疑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其理由是,在洛伦兹变换的标准场合(见本例子之前的说明),一方面根据洛伦兹变换,坐落于静系K的时钟A要比坐落于动系k的时钟B快,而另一方面,根据这个变换的逆变换,K系的时钟A要比k系的时钟B慢;既然时钟的变快与变慢都是被爱因斯坦当做客观发生的事实而描述的,不是被当做观察者效应,于是A钟同时比B钟既快且慢构成了自相矛盾。丁格尔的推导如下:

(1)在K系看来,B钟的空间坐标为x=vt,代入洛伦兹变换可得,τ=β(t-v*(v*t)/c*c)=t*√(1-v*v/c*c)=t/β;

(2)而在k系看来,A钟的空间坐标为ξ=-vτ,代入逆变换可得,t=β(τ+v*(-v*τ)/c*c)=τ*√(1-v*v/c*c)=τ/β;

这样,τ=t/β与t=τ/β构成了自相矛盾。

丁格尔的文章发表之后,很久没有人回应他的质疑;终于,到了1963年3月30日,《自然》杂志发表了著名物理学家波恩对丁格尔的反驳(【Bor63】)。波恩是怎么反驳的呢?相信读者看了一定会"大长见识"。

波恩说,丁格尔啊,你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你问错了问题;那么为何问错了问题了呢?因为你不能两次总是问同一个问题,"动系k内的时钟在由静系K看来,其运行速率是多少?",而是应该:在情形(1),你要问,"动系k内的时钟在由静系K看来,其运行速率是多少?";而在情形(2),你要问,"静系K内的时钟在由动系k看来,其运行速率是多少?"然后波恩得出结论,说t与τ在丁格尔的情形(1)与情形(2)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丁格尔所说的自相矛盾并不存在。

   

很新鲜,是吧?你问老师一个问题A,老师先把它重述成问题B,然后再基于问题B对有关情况进行描述,最后告诉你,"你看,你原来的问题所导致的自相矛盾并不存在。"是啊,矛盾当然不存在了,但是这不存在只是相对于老师重新表述的问题而言的,不是相对于你原来所问的问题。当然,如果老师真的忠实地复述了你的原意的话,那么这一切也都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波恩真的复述了丁格尔的原意了吗?一个人大概不需要受到多少教育即可看清,情况并非如此。既然如此,我们便有理由认为,丁格尔所指出的自相矛盾依然存在。波恩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不过是干了一回偷梁换柱的把戏。

细心而敏锐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一个人问错问题通常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问题本身包括不正确甚至自相矛盾的表述,二是问了不该问的问题。对于第一种情况,回答问题的人当然有必要、有权利纠正其中不正确的概念或说法,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对有关问题不予回答只能属于刻意逃避了。那么丁格尔的问题本身包含了不正确的概念、不正确的表述或者自相矛盾吗?显然没有;如果真有的话,以波恩的聪明也不应该看不出来。所以结论是,丁格尔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问了让爱因斯坦及其追随者难堪的问题,所以波恩才会说丁格尔错了,因为他问错了问题;所以波恩才会想办法回避。

那么问什么样的问题真的这么重要吗?这还用说;只要想想安徒生童话中皇帝新装的故事一切便可不言自明:千万不能询问皇帝到底穿没有穿衣服,而只能询问皇帝所穿的衣服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是黑色的,白色,无色的,还是其它颜色?或者,干脆问,皇帝所穿的衣服究竟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因为即便说他穿着全身透明的衣服,也比说他赤身裸体文明得多呀!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下)

~无忧仙人

[楼主]  [11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3 08:48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3,下)

 

狡辩术之三:偷换概念,频移主题(续)

那么偷换概念或主题是不是在讨论相对论的过程中偶然发生的现象呢?当然不是,我们有大量的例子为证。但是限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这些例子;那么就让我们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吧,而这个例子恰巧也是针对丁格尔的前述钟慢结果的,它来自如下的科普网站:http://mathpages.com/home/kmath024/kmath024.htm>

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网站乃是因为:一、它在捍卫相对论方面比较出名,二、它所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需要最少的背景知识,因为我们刚刚介绍了有关洛伦兹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常识。

例五、基于洛伦兹变换与其逆变换,物理学家丁格尔得出了对于两只相互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钟A、B,狭义相对论同时要求一只时钟比另外一只既快又慢的结果;丁氏据此得出结论,狭义相对论不能成立。对于丁格尔的批评,主流物理学家可以说是又气又急;气的是一个原来的相对论顶级专家、这个理论忠实的拥护者,竟然"蜕变"成为它最可畏的批评者,急的是丁氏的批评可谓颇中肯綮、刀刀使人寒心,让人根本无法拿出有效的反驳来应对。于是不说你也知道,对付丁格尔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先歪曲他,然后再攻击他,这既是当初与丁氏较量的第一位对手、名人波恩的策略,这也是他所有的后继者的策略,当然也是以上提及的这个科普网站的策略。以下便是有关细节。

针对丁格尔的观点,这个网站断言:

"简言之,丁格尔考虑了分别以坐标x,t和x',t'(注:此处的x'与t'分别对应于丁氏的ξ与τ)代表的两个相对速度为v的惯性系统,然后他注意到当x为常值时t'对t的偏导数与当x'为常值时t对t'的偏导数相等,于是他断言这是逻辑上不自洽的。不用说,丁格尔的‘推理'是不正确的。它等同于说,那两个偏导数是代数上互为倒数的关系,因而它是错误的。"

无忧仙人评:

想必读者不会相信一个著名网站的专业作者会智商如此低下以致搞不明白丁格尔本来要说什么;于是读者只能得出结论,这种智商低下的做法一定是装出来的。那么伪装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故意漏掉丁氏最核心的论据:在静系K看来,时钟B的坐标为x=vt,而在动系k看来,时钟A的坐标为ξ=-vτ,而我们知道这正是相对运动的定义。丁格尔正是把这个相对运动的定义与大家所已经熟知并广泛接受的洛伦兹变换(τ=β(t-vx/c*c))及其逆变换(t=β(τ+vξ/c*c))相结合,才导出τ=t/β与t=τ/β的自相矛盾的结果的。

所以我们再次看到某些捍相者的伎俩:别人说了A,他先将之歪曲成B,然后再对B进行批驳,最后再发一通感慨:哟,你看,丁格尔可真够幼稚的,犯下如此低级、如此荒谬的错误。

然而遗憾的是,若读者有心,那他看到的将不是丁格尔的错误,而是某些人的低级表演--偷梁换柱的把戏做得如此赤裸如此低级,以致让人恶心。

最后,在更换主题之前,让我们再回答一两个关键问题:洛伦兹变换究竟出来什么问题以致让丁格尔抓住了把柄?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补救?

回答:洛伦兹变换的致命错误在于它所蕴涵的观察者-光源完全对称性,也就是说,在这个变换里,如果我们互换观察者与光源的角色,那么这个变换本质上是保持不变的。这个特征不仅直接反映在洛伦兹变换与其逆变换的相似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推导这个变换时所默认的假设上,即这个推导不区分观察者运动与光源运动,而只关心它们的相对运动;所以这个变换与其逆变换才表现出某种的对称性,而这既是洛伦兹变换和狭义相对论最为基础的东西,同时也是它们最为致命的缺陷,因而它也是无法补救的。

狭义相对论中的观察者-光源对称性,其特征虽然简单明确而容易辨认,但是要认识到正是此处出了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以爱因斯坦的智商水平,要让他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为了他。

当然,为了不让某些爱氏的追随者失望,我们也不妨假设,爱氏其实是有足够的智慧看出有问题的地方的,也就是说,他明明知道洛伦兹变换出了错了但是却不加纠正。不过,这样虽然挽救了爱氏的智慧,却不得不葬送他的人品:对于现代物理中这么基础、这么核心、这么重要的理论中这么严重的错误知而不言、知而不纠,爱因斯坦缺乏的何止是自我认错的勇气,他失去的简直就是全部的人格诚信!,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4:因果互用,循环逻辑)

 

~无忧仙人

[楼主]  [12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4 09:02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4)

狡辩术之四:因果不分,循环逻辑

例一、在爱因斯坦发表自己的1905年相对论文章之前,洛伦兹与庞加莱已经基于尺缩与钟慢的假设成功地建立起了相对性原理;同时,光在真空媒介中的速度作为一个普适常数也早在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中建立起来。不仅如此,大量可信的证据还表明,爱因斯坦是知悉这些结果的。有鉴于此,爱氏在建立狭义相对论时的思路与策略其实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先把他人推导的结果当做自己推理的前提,接着再把他人的推理过程反演一遍,于是爱氏最终所导出的结论也就恰恰是他人推理时所用的假设了。所以我们看到在爱氏的文章中,相对性原理与光速常数原理是假设,而洛伦兹变换与尺缩钟慢效应是结论,而这正好同洛伦兹与庞加莱所用的方法相反。正因为如此,才难怪洛伦兹不无抱怨地指出,"爱因斯坦简单地把我们的结果当做是自己理论的前提"。而另一方面,爱氏显然又把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等同于不需进一步验证的真理或事实了,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为何从不认真探讨这些假设的理论或实验根据问题。以果为因,倒因为果,便是爱氏思维方法与推理方法上最明显的特征。

例二、光速常数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支柱之一,但是从1905年这个理论提出的一开始,光速常数原理便受到批评者的严重质疑;不仅如此,不断出现的新的实验数据也一直挑战它的正确性,这先是1913年Sagnac(Georges Sagmac,1869-1928,法国物理学家)的实验(【Sag13】),而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行星间测距系列实验(【SNW92】),再后是GPS定位与导航系列实验(【DoD93】,p.38;【Ash94】),最后有Ruyong Wang等人的推广了的Sagnac实验(【WZY04】)。对于这些实验结果,相对论的捍卫者们或者沉默,或者压制,或者狡辩,而狡辩时所用的最有名借口莫过于把时钟对时问题引入光速常数原理,以图把水搅浑,而这显然也是捍相者走投无路时最无奈的选择。但是如所周知,若时钟允许任意调节,那么所测光速的大小也就变得任意;特别地,如果使用狭义相对论的时钟对时方法,那么自然所测的光速也就是这个理论所要求的常数数值了。反之,如果光速常数代表的是光的真空媒介速度,那么为了在任何相对运动状态下都测得光速常数数值,就必须使用相对论的时钟对时方法。换句话说,这个理论的时钟对时方法与光速常数结论是物理或逻辑上等价的命题,一个成立,则另一个自然成立。于是相对论捍卫者使用循环逻辑的伎俩昭然若揭。

如果读者尚未完全领会这里的"奥秘",那就让我们再重复一次此前所用的一个比喻:有人声称全世界的人的身高都是一样的;这当然是个不值一驳的谬论。但是当有人批评这个说法时,它的捍卫者却狡辩道,"但是我有前提,这前提就是你必须使用与每个人的身高成比例的长度标准。"很有点自作聪明,对吧?某些相对论的捍卫者也是如此。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5:削足适履,歪曲真相)

 

~无忧仙人

[楼主]  [13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5 07:22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5)

狡辩术之五:削足适履,歪曲真相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界所公认的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是,如果理论恰当地反映了实验或现实,那么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当进一步的实验与原有的理论相悖时,我们便修改或者抛弃这个理论。然而,自从相对论问世以来,科学界的这个约定俗成的优秀传统便被彻底打破了:如果某个实验与相对论吻合,那么这个实验就是一个好实验,从而得到倍加推崇与宣传;如果某个实验与相对论相悖,那么就是这个实验出了问题,于是要么压制对这个实验的讨论,要么就干脆对这个实验的物理含义进行扭曲。削足适履的典故相信以前大家只在书上读过,但是谁会料到某些相对论的捍卫者在现实之中也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 例一、 在狭义相对论中,相对性原理一直表述为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是一样的,这本来意味着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物理规律的可重复性,但是爱因斯坦却把它歪曲成:对于两个相互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观察者A、B,观察者A所观测的结果或所看到的现象一定等同于观察者B所观测的结果或所看到的现象,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观察者-光源完全对称性。事实证明,观察者-光源对称性是对现实世界的严重扭曲;然而爱氏及其追随者不仅不去反思这个理论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而是想方设法捍卫这个错误的理论,并在必要时不惜错解、扭曲或者压制事实真相以迎合这个理论。其中,做得最隐蔽的莫过于不遗余力地鼓吹对称性的审美价值与意义,以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并强化它在物理学研究上的意义而达到将这种观念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目的。但是如所周知,科学的任务在于探索客观存在的真理,在于揭示外部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决定了不带偏见地观察与研究问题极端重要。试想,一双纯净无暇的智慧之眼尚难于发现大自然常常隐藏着的秘密,何况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然而尤为重要的是,当一种观念或审美价值与事实相悖时,当它严重扭曲了现实与真相时,它是丑不是美;把它称作美乃是颠倒黑白的做法。

然而尤为可笑的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扭曲了现实还不算,更有甚者,他又进一步把错误的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成为更加荒谬的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等效原理,并明确声言,自己所准备建立的是在坐标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的重力规律。但是爱氏忘记了,或者从未明白,我们可以寻找在一个给定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的所有物理规律--我们可能成功,我们也可能不成功;我们也可以寻找能让一个给定物理规律比如重力规律保持形式不变的所有变换--我们可能成功,我们也可能不成功,但是我们显然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一个给定的物理规律在一个给定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因为它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做法不仅属于闭门造车,而且有严重的削足适履之嫌。而另一方面,从广义相对论重力场方程在一些极其重要而现实的场合下其精确解的奇异性质,不也恰好能够说明这个理论不是对真理的揭示,而是对现实的极度扭曲吗?

  • 例二、 不单爱因斯坦所理解的相对性原理是对现实的严重扭曲,他的光速常数原理更是与实验或观测数据直接相悖;正是因为两个原理都背离了现实,才会推导出同样背离现实的洛伦兹变换与尺缩钟慢效应。前面我们提到了相对论物理学家企图以相对的同时性为理由来捍卫错误的光速常数原理的做法,但是恐怕这些专家自己也觉得这样基于循环逻辑的低级借口难以服人,所以不得不为捍卫光速常数寻找别的理由,而单向光速不可测、回路光速为常数便是他们经常给出的另外一个理由。单向光速不可测其根据当然是源于异地时钟对时的所谓"困难",而假定回路光速为常数显然是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而来的。然而两个命题都因为歪曲了事实而不可接受;前一个命题错误乃是因为绝对的同时性不仅理论上存在且自洽,在技术上得以实现,而且是现实中唯一广泛应用着的同时性,而后一命题的错误则是因为它与GPS测距数据或者行星间测距数据直接相矛盾。以源于ECI内的光源A与观察者B来说,如果A固定于ECI而B以速度v背离A在ECI内沿着AB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注:只需令运动方向为南北向,这个物理场景即可以在地球上近似实现),那么在忽略了大气、重力等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根据GPS测距方程计算出,光信号由A至B再由B反射至A的回路光速为c-v;若如此,又何来回路光速常数c?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某些相对论的捍卫者为了维护一个错误理论而不惜削足适履的愚蠢行为。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6:一词多诠,滥用歧义)

 

~无忧仙人

[楼主]  [14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5 07:38 

对【11楼】说:

洛伦兹变换不可补救的结论基于两个前提:一、这个变换的适用范围不光是电磁学,而且适用于一切受相对运动影响的物理现象;二、洛伦兹变换及其逆变换所描述的是客观发生的事实而不是依赖于参照系的观察者表观(apparent)效应,也就是存在独立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第三参考系,于此中可以对所有现象进行客观描述。

若这两个前提中任何一个不成立,或两个均不成立,则洛伦兹变换中的问题有可能不在存在。细节恕不赘述。

~无忧仙人

[楼主]  [15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6 06:09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6)

狡辩术之六:一词多诠,滥用歧义

虽然相对论的创立者及其捍卫者没有多少真实反映现实的原创性思想,但是他们在生造或曲解名词与概念上却颇有一套;只是遗憾的是,这些新造或曲解了的名词或概念不是为了揭示真理,而是为了掩饰或捍卫相对论中的错误。以下就现代物理最核心的三个概念进行说明。

  • 例一、 时间。虽然现代物理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被相对论搞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但是若我们有心追踪朔源,便会发现这些概念的本义出奇的明了而简单。以时间为例,人类通过观察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所带来的周期性四季寒暑变化而确立了描述时间的一个基本单位--年,又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所带来的周期性日夜明暗变化而确立了描述时间的另一个基本单位--天,然后再通日积月累的计时经验确定了年与天的基本关系,于是计时的根本原则与方法便完全确定了;而接下来要做的只是通过各种或更精细、或更稳定、或更实用的物理过程把时间的基本单位细化并完善,于是便有古代的刻漏、日晷(guǐ,日影)等计时方法,再有现代的种种时钟计时方法。然而,无论计时的方法或理论多么复杂,只要它不改变日月天地的运转,那么计时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时间的概念本身,也就不可动摇。但是我们却有一批哗众取宠的相对论物理学家,告诉你相对运动能让时间变慢,这无疑是典型的以无知充智慧的做法,因为他们大概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愿或不能回答:时钟的变化能够反映日月天体基本运转节奏的变化吗?如果不能,那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如何能够变化?如果时间的基本单位不变,时间的变慢或变快又从何而来?退一步讲,即便时钟因相对运动而起的变化能够反映真实的时间变化,那么又该以哪种时钟为计时的标准?相对论物理学家能够确保各种时钟--机械的、电子的、原子的等等--因运动所引起的定性与定量影响都完全一样吗?既然不,那又何来相对运动中的时钟变慢?可见是有些人先曲解时间的概念,把时间等同于时钟的变化,然后再得出时间在相对运动中变慢的结论。当然,如果某些相对论物理学家能够说明某些生物过程,比如人体的衰老,会在相对运动中减缓的话,他们似乎也有一丝的道理认为相对运动会使时间变慢,但是他们有丝毫的这种理论或实验根据吗?当然,绝对的同时性理论上的存在与技术上的建立从另一个角度驳斥了狭义相对论时间概念的错误乃至荒谬性质。
  • 例二、 空间。空间是被相对论物理学家自作聪明地神秘化的又一物理学基本概念,他们不仅弄出狭义相对论中直尺的收缩,更弄出广义相对论中空间的弯曲;但是正如时间的基本单位不因某个相对运动而改变一样,长度的基本单位显然也不会也因为某个直尺的收缩而改变,更何况所谓的尺缩本身也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是狭义相对论中的空间概念还别有问题,比如,这个理论一方面假定空间是各向同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允许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尺缩(注:这个效应的实际探测是另外一个问题)。当你质疑有关结论时,他们会告诉你,相对论中的空间与其它物理学分支中的有所不同,或者干脆指责你不懂相对论中的空间概念。但是遗憾的,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已经被理论与实验均证实为不存在,因而空间的各向同性可以基于传统的定义不受相对论影响地建立起来,而这个物理空间不仅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同样也是现代一切物理学分支的基础。所以结论是,这些相对论物理学家不是生活在外星人的世界里就是生活在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那么广义相对论的空间扭曲有理论或实验根据吗?同样没有;天文物理学家早已同意,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宏观上其空间是平直的(flat)。某些相对论物理学家为了捍卫他们理论的错误,就说空间虽然整体上是平直的,但是它的局部可以因为物质的存在而扭曲,这实在又是一起以愚痴充智慧的典型例子,因为他们大概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愿或不能回答:既然宇宙全局上属于一个平直空间,那就是说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关键假设是成立的,反而是非欧几何的前提不成立;若如此,又何来非欧几何扭曲的空间?另一方面,他们认定空间扭曲的根据是什么呢?是光信号的曲线传播路径;但是问题是,光信号的弯曲传播路径是在无物质的纯粹空间形成的吗?不是的;那又如何把它归为空间的弯曲而不是物质的作用?退一步讲,即便我们真的接受这样的空间弯曲,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接受千千万万种别的物理效应所引起的空间弯曲呢?比如,本应走直线的物体或信号,因为重力的作用、因为电磁力的作用、因为强作用力或弱作用力的作用、因为空气密度的改变等等,却改变了预定的行走路线而走了曲线,那么是不是现在空间也弯曲了呢?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叫做空间弯曲而另一种情况下却不叫?如果是,那么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弯曲作为千千万万中空间弯曲中微不足道的一种哪来什么特别意义?又哪来爱因斯坦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空间观念的说法?

总之,读者不需要太丰富的知识或者太高深的智慧即可辨认出两个相对论中空间概念的忽悠性质。

  • 例三、 质量。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相对论物理学家先虚拟出一个重力质量,然后再根据重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假装证明了等效原理,从而为捍卫相对论的错误服务。但是遗憾的是,重力质量不是相对论唯一凭空捏造的质量概念,因为我们知道,在狭义相对论中光子还有静质量与动质量之说。如所周知,光是一种能量形式,但是由于实验所发现的其能量的离散化,所以光又被称为光子。这样便有一个问题:如果质量按照经典力学中的定义来理解,那么光子到底有没有质量?显然,如果光子有质量,那么根据狭义相对论,这个质量是不是应该在光速条件下成为无穷?而另一方面,如果光子没有质量,那么相对论为何又把它叫做粒子?为了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于是某些相对论物理学家编造出了与传统质量相区别的静质量与动质量的概念,但是究其实质,不过是为掩饰相对论的错误以及它的创立者的愚蠢而已。

顺便说一句,即便光子真的是有质量的实物粒子,那么发现这个事实的荣誉也不属于爱因斯坦,而是属于早他两百多年的真正科学巨人牛顿。

有人于200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RTM05】),声称他们精确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c;但是读者只有稍微一用心,就会发现其结论的诸多错误乃至荒谬之处。首先,质能方程不是爱因斯坦的发现;法国人与意大利人都比他发现地早(【Poi00】,【DeP03】),甚至他的德国同行也比他早(【Has04a】,【Has04b】,【Has05】。注:这个结果与其他人的结果还差了一个系数),而且有证据显示爱氏知悉所有这些人的结果。其次,文章的结论是基于作者声称的这样的事实得出的:放射伽马射线的原子核的质量减少的数量,正好等于依据放射出的伽马射线的频率、普朗克常数以及光的真空媒介速度所折算出的光子质量。于是无忧仙人有一个问题:既然原子核在放射伽马射线时质量有所减少,那么我们又何妨认定减少的就是传统的或静止的质量?再次,众所周知,伽马射线不是原子本质结构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便如作者们所声称的他们的实验数据可靠,那么原子也不可能通过放射光子而全部化为能量,同样地,也不存在任何其它的现存理论或实验做到这一点,若如此,更一般意义上的E=mcc如何成立?换句话,即便实验可靠,不是最多也只证明光子携带质量吗?若如此,又何来质量转化为能量之说?最后,大量实验表明,在诸如ECI参照系中,如果光源固定而观察者以速度v趋向光源,那么观察者所测得的光速不是c而是c+v;既然如此,光子的能量是不是现在也应修改成E=m(c+v)(c+v)了?

于是,以上结果的忽悠性质清楚可见。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否定因果,生造联系)

 

~无忧仙人

[楼主]  [16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6 12:12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上)

狡辩术之七:否定因果,生造联系

有果必有因,天经地义,然而有些相对论的捍卫者并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因果关系会束缚手脚,从而不能恣意d而为;而另一方面,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显然也是常常是天然而有,不可人为造作,但是爱因斯坦的某些追随者却常常违背这样的原则。

  • 例一、 相对论物理学家否定因果关系的一个有名例子便是相对论的尺缩钟慢等相对论效应。有关狭义相对论的文章或教科书虽然频繁谈及尺缩钟慢效应,但是却从不,或极少,谈及尺缩钟慢的原因或物理机制。爱氏的传记作者Pais曾指责庞加莱不知道尺缩钟慢效应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的直接推论,但是事实却是,恰恰是Pais自己不明白,尺缩或钟慢虽可由相对性原理与光速常数原理导出,但这并不代表尺缩钟慢的真正原因或物理机制找到了。事实上,无论是相对论原理还是光速常数原理都没有告诉为何运动的尺子会收缩或者运动的时钟会变慢;同样的道理,二者的结合虽然貌似暗示尺缩与钟慢必须发生,但是仍然没有揭示其中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其实,若读者稍稍认真思考就会发现,既然狭义相对论只涉及匀速直线运动,而匀速直线运动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必然为零,于是又哪来产生尺缩所需的动力?这大概解释了为何某些人不仅自己不探讨相对论效应的成因,而且压制他人探讨的原因。比如,无忧仙人在一篇相对论文章手稿中这样说道,"根据因果律,有果必有因;现在,时间膨胀或长度收缩等相对论效应的确需要一个原因。"《物理论文》杂志的一位评审人这样回复道,"这不是科学,更不是物理。"对此无忧仙人反驳道,"本作者相信,探索已知效应(现象)的未知成因,是一切科学的根本任务,作者看不出为何一般意义下的物理学或者特别意义下的狭义相对论能够成为例外。"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有人害怕因果关系,害怕探讨因果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话他们的谬论恐怕就要漏了陷。

当然,有些人可能迫不及待说,"尺缩钟慢效应的原因可以由广义相对论提供嘛。"且慢,如果你听信他们这个借口,就等于说,狭义相对论是一个无用的理论,因为它无法解释这个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现象即相对论效应。进一步,那么是不是广义相对论就完满解决了相对论效应的问题了呢?不是的;事实上,我们此前已经说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子钟的确会有变慢的现象发生,但是这个现象却是毫无例外地与离心加速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直线加速运动下原子钟也会变慢,实际上,基于一阶多普勒效应不难理解,如果原子钟直线加速离开观察者时是变慢的,那么它直线加速趋向观察者时一定是变快的,从而狭义相对论的所谓加速度可以解释时钟变慢的说法不值一驳。不难理解,类似的结论也可以针对尺缩效应建立起来。比如,沿着运动方向放置的直尺,如果外部动力是作用在直尺的尾部,即推着尺子加速,那么显然尺子只会变短;但是如果外力是拉着尺子加速前进,那么尺子却只可能拉长。

于是我们再次看到,针对尺缩的明确因果关系不可能在广义相对论中建立起来。那么现在读者明白为何某些相对论的捍卫者如此害怕并拼命否认因果关系了吧:避之犹恐不及,哪里会主动探讨它?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中)

~无忧仙人

[楼主]  [17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6 14:14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中)

狡辩术之七:否定因果,生造联系(续)

例二、相对论物理学家否认因果关系的另一个著名例子与光速常数的物理机制有关。如所周知,有关相对论的文章或教科书会不厌其烦地谈论光速常数或光速常数原理,但是我们几乎看不到对光速常数的真正成因或物理机制的探讨。那么是他们想不到这个问题或者觉得这个问题太高深吗?没有证据显示如此;不仅如此,还有证据显示,正是由于一些捍相者意识到探讨这个问题潜在的风险,所以才刻意回避甚至故意压制这种讨论的。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其中给出了光速独立于光源运动的证据,作者想以此证明狭义相对论的光速常数原理是有实验根据的。但是该杂志的一位评审人--一位著名的相对论专家--强烈地批评了作者的结论与研究方法,并质询作者:如果我们研究了光速独立于光源运动的问题,那么我们还要不要也研究光速独立于观察者运动的问题?!所以该评审人明确告诫作者,这样的研究方法是成问题的,应当严格避免。不仅如此,评审人还要求把自己的评审意见连同作者的文章一起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其用意再明确不过了:杀鸡悚猴,以儆效尤。

那么探讨光速常数的物理机制真的有那么恐怖吗?真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真空中的光速c是由真空的电特征ε与磁特征μ决定的,具体地说,我们有c=1/√(εμ)。这个看似平常的公式其实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它清楚地表明,真空中的光速其实同池中水波的速度以及空气中声音的速度类似,它反映的是真空的媒介特性;既然如此,这个媒介速度就不会受到光源运动或者观察者运动的影响,所以光源的运动自然无法叠加于所测得的光速之上。那么为何观察者的速度又能够叠加于所测得的光速之上呢?这是由于观察者的运动虽然不能影响光的媒介速度,但是光速的测量却是由观察者做出的,因而观察者相对于媒介的速度必需考虑其中,其结果,以速度v趋向或背离光源的观察者实际所测的光速为c±v,而不是狭义相对论所要求的常数c。但是光速的媒介特性与光速常数这一对因果关系显然会要了所有捍相者的命,这就解释了为何他们要么极力回避、要么刻意否认这种因果关系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否认光速的媒介特性与光速常数之间因果关系的不只是相对论的捍卫者;某些光的粒子论者同样回避或者否认这样的因果关系,常见的论调是,既然以太已经被证明为不存在,那么光的任何介质说自然也就不成立。但是这些学者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既然真空具有能让光信号顺利通过(传播)的确定的电磁特征,那么真空本身不是媒介又是什么?哪里又需要真空之外的媒介?莫非有人还要否认真空的存在不行?这不是有点太可笑了吗?其次,半个多世纪以来数以十万计的GPS定位、导航数据以及行星间测距数据又都清楚地表明,在任何一个可作为运载平台的惯性系内如ECI或SCI内,光源的运动速度都无法叠加于所测得的光速之上,但是观察者的速度却可以叠加于所测的光速之上。至此,光速的波动特征不仅从理论而且从实验观察上确凿无误的建立起来,而且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含糊。但是有些人为了捍卫粒子论,却故意无视这些最起码的事实,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人把光子比作子弹,并声称光的媒介速度为常数乃是由于次光源的作用;无忧仙人要说,又是一个典型的闭门造车行为,请自己亲自阅读一下原始文献,看一看哪里有次光源的影子?退一百步讲,就是真的有次光源,那么GPS中光信号的传播不是也应该相对于作为次光源的大气以常数速度传播,而不应该相对于ECI以常数速度传播吗?

说到这里,无忧仙人忍不住要表示一下自己极度的隐忧: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客观存在的真理,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本有的成见。试想,一双纯净无暇的智慧之眼尚且难以发现大自然常常隐藏的秘密,带着深度的有色眼镜又有多少机会获得科学发现之神的青睐?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是正确的,所以知错即认、有错必改既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美德,也是他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可悲的是,真正具有科学求实精神的探索者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不能不引起一切有心于、有志于振兴中华科技事业的人士的深深的忧虑。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下)

~无忧仙人

[楼主]  [18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7 04:31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7,下)

狡辩术之七:否定因果,生造联系(续)

不难理解,否定因果的反面即是生造联系;事实证明,某些捍相者在生造联系方面一点也不比否定因果逊色。

例三、相对论物理学家凭空捏造的第一大联系就是号称广义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而牛顿力学是其一阶近似;基于这个假造的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相对论从经典力学盗取了数不清的荣誉。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同某些捍相者所声称、所相信、所宣传的恰恰相反,广义相对论不是经典力学的推广,而是它赤裸裸的扭曲!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说明。

首先,它们导出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经验公式,它直接建立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是对实际数据的总结与升华;而广义相对论的重力场方程则是把主观美学要求即坐标变换下的形式不变性凌驾于客观的重力规律的结果,因而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其次,它们建立或推导时所用的假设完全不同;这些假设不仅逻辑上是互不包含的,而且事实上彼此排斥。比如,牛顿力学默认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平直空间,这不仅对没有重力场存在的场合适用,而且对有重力场存在的时候也适用;但是广义相对论却在任何有重力场存在的情况下将时空假定为对牛顿时空的扭曲。然而大量的天文物理观测数据与其它实验数据表明,我们所生存其中的物理空间是一个平直空间,不是广义相对论所要求的所谓非欧几何空间。

再次,在某些极其重要而现实的场合,如径向对称的单个质点,直接应用两个理论给出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解析解,其中经典力学给出的解没有任何奇点,但是广义相对论给出的解却包含两处奇点(【Wal84】)。这清楚地表明,广义相对论不是牛顿力学的推广,而是它的扭曲。同样的,在两个质点、轴对称的情况下,广义相对论给出的解也与牛顿力学有着根本区别(【Sil36】)

又次,据无忧仙人所知,现存的一切所谓牛顿力学不能解决但是却被广义相对论解决的重要实际问题,要么其所用的实验或观测数据有错或没有及时更新(如日食中星光偏折,【Poo30】),要么是因为在应用牛顿力学时使用了错误的旧结果(如水星进动,【Cao12】);澄清了这些疑点,我们便会发现,其实所有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直接应用牛顿力学而得到满意解决的。

最后,广义相对论所导出的黑洞理论是这个理论存在致命缺陷的最有力证明;但是黑洞理论却从来不是牛顿力学的一部分。

简言之,广义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严重扭曲而不是推广;声称前者是后者的推广乃是别有用心的谎言。

例四、相对论物理学家另外一个生造的联系是声言广义相对论是对狭义相对论的推广;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赤裸裸的谎言。这个道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狭义相对论所研究的是没有重力场、没有加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物理规律,而广义相对论所研究的是在重力场存在下的物理规律;既然二者的研究条件与研究对象根本没有交集,又何来一个理论是另一个理论的推广的说法?

其次,按照相对论物理学家的说法,狭义相对论所存在的背景是平直时空,而广义相对论存在的背景是非欧几何学的非平直时空;若如此,又何来一个是另一个推广的说法?

再次,按照爱因斯坦自己的说法,在狭义相对论中以太是多余的,而在广义相对论中以太却是必要的;若如此,又何来一个是另外一个推广的说法?

最后,既然如此,那么为何有些人会假造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之间的联系呢?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纪20年代先后,广义相对论被宣布得到了实验验证,因而如果声言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则狭义相对论貌似也有了实验基础因而是正确的。所以,假造这个联系是为了使用更加隐蔽的手段捍卫狭义相对论的错误。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8)

~无忧仙人

[楼主]  [19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7 23:35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8,上)

狡辩术之八:闭门造车,以理代事

科学理论的素材无疑来源于现实,而科学的理论反过来显然又必须服务于现实;正因为如此,求实的精神是科学家的生命;从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 Syracuse,287 BC-212 BC,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到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从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到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从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苏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再到赫兹(Heinrich Hertz,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无不如此。然而到了爱因斯坦与他的相对论,科学的求实精神突然不见了踪影;不仅如此,他的继承者要么用表面繁复的数学,要么用看似高深的哲理去进行包装和打造一个本来粗浅但却不无问题的理论。

  • 例一、 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是它有名的两个假设:相对性原理与光速常数原理;表面上看这两个原理都有实验或观测数据基础,但是事实上爱因斯坦对它们的理解都远远偏离了现实,于是也就自然导出了一个背离现实且充满谬误的理论。那么为何会这样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与工作方式出了问题。当然,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你只有把爱氏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与态度与一些真正的科学巨人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事实上,不光是能分出优劣,简直是高下立判。如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来自于发现者的日常经验与敏锐直觉;如漂亮的开普勒三定律基于直接的天文观测;如家喻户晓的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来源于亲自的观察与实验;如深刻而普遍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基于对现有天文观测数据与现有经验规律的总结与升华;如简洁的麦克斯韦光速常数公式及其实验验证是对他的电磁理论最有力的证明;最后,如赫兹对电磁波的出色的实验验证工作最能体现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的伟大风范。

但是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工作的对象却是两个抽象的命题--虽然不无疑似实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却也充满了不定与模糊。有人可能为爱氏辩解道,"这不正是理论物理学家工作的特点吗?"但是问题的实质却是:抽象的理论物理就不要反映现实了吗?显然,没有任何严肃的物理学家会认同理论物理不必反映现实的观点,于是爱氏研究方法的缺陷便立刻明了了:他首先应该探讨的是狭义相对论两个前提的实验基础或者其内涵的准确界定问题,而不是急于从它们推导出更多的没有事实根据的结论。但是爱氏选择了后者而不是前者,这说明理论物理的实验基础问题不是他首要的关切。有人会说,爱氏虽然不做真实实验,但是他却做理想实验呀;是的,没错,但是问题是,他的想象与现实完全脱了节,这不恰恰是他以理代事、闭门造车的最有力证据吗?如果爱因斯坦理想实验中的物理场景以及他的推理或结论真的反映了现实,那么一切似乎还情有可原;但是事实却是,不仅爱氏对他的理论的两个根本前提的理解,而且还有这个理论本身都出了问题,都偏离了现实。这还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没有资格被称为一个思维敏锐作风严谨而务实的物理学家吗?

所以,百余年来主流物理学界所引以为豪的爱氏理想实验方法,不是什么天才的表征,而是他能力不足的证据,因为它清楚地显示,爱因斯坦既缺乏对相关事物的深邃的见识,又缺乏严谨的思维能力。的确,想象力是很重要,这一点确如爱因斯坦所说,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扭曲了现实的想象却是一文不值的。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8,下)

~无忧仙人

[楼主]  [20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8 07:14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8,下)

狡辩术之八:闭门造车,以理代事(续)

例二、如果说狭义相对论还有貌似实验基础的话,那么广义相对论便是纯粹想象的产物,因而更是闭门造车、以理代事的典型。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要求重力规律在坐标变换下保持形式不变是一个完全人为的美学要求,这样做的代价是,以削"现实"之足去适"理论"之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广义相对论的重力场方程的所谓协变性其实是它的等效原理的具体实现,于是问题便是,那么等效原理是不是客观反映了现实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我们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等效原理实际上是爱因斯坦又一个理想实验的结果。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推敲一下这个理想实验;我们从爱因斯坦自己的描述开始。

在《相对论:狭义与广义理论》一书的第20节""(【Ein20】,pp.60-62)爱因斯坦设想了这样一种物理场景:在远离各种天体与其它大质量物体的广袤太空,有一个房间似的大箱子,箱子的顶盖外部系着一条绳,某种外力拉动绳子使它产生匀加速直线运动;箱内站着一个人(观察者),他试图凭着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判断加速度的效应与重力场的异同。爱因斯坦分析道,在箱子加速的过程中,显然箱子的底部要对观察者产生相应的作用力,从而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反向的重力而使双脚紧压在箱底一样。为了强化这种直觉,爱氏更设想观察者松开手中本来握着的物体,于是物体便因为不再受到使之加速的外力而"落"向地面,有如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一样。类似的,如果在箱盖内侧系一绳子,并在绳端系一物体,那么绳子对物体的牵引与物体对绳子的反作用在箱子内所成的"平衡"就好比重力场中的绳子悬挂重物一样。这样箱内的观察者就会得出结论,决定绳子张力的是所悬挂的物体的重力质量。而另一方面,对于箱子外的一个惯性参照系内的观察者来说,他清楚地看到箱内的物体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因而对他来说,决定绳子张力的是物体的惯性质量。于是爱因斯坦得出结论,广义的相对性原理要求物体的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相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这段文字呢?如果你心中已经有了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的前提的话,那么你无疑会认为以上描述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原创性的思想;但是反过来,如果你若无偏见地审视爱氏的有关推理以及结论的话,你恐怕要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首先,爱氏的推理具有致命的缺陷;它所描述的物理场景中从来不存在重力场,因而也不存在所谓的重力质量。若如此,又哪来的重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的问题?

其次,在当前所研究的物理场景中,观察者把加速度的力学效应归结为重力场效应是典型的错觉,这是连爱因斯坦自己的也认识到的问题,而产生错觉的原因显然是观察者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所做的不适当联想。这种先把错觉的东西当成真实,然后再探讨它与另外一种事物更一般意义下的等价关系,实在一种肤浅而粗陋的思维方式,因为如此思维所包含的弊端以及它所导致的谬误不需太多的知识或思考即可发现。

再次,加速度效应与重力效应不可能在更一般意义下等价,比如,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参照系让加速度的力学效应消失,那么是否也可以对重力场做到这一点呢?显然不能,而这一点连爱因斯坦本人也承认。事实上,不难看到,这件事本身就是对所谓坐标变换下重力规律的形式不变性的致命一击。

最后,箱子内的观察者的结论或错觉乃是通过刻意限制他所处的环境得出的,这种把人为造成的无知状态当做知识与智慧的做法是典型的掩耳盗铃行为,它所造成的可能荒谬后果也极易想见;事实上,借助于感官或物理探测仪器,箱内的观察者可以轻松地发现自己是处于加速运动之中,而不是处于重力场内。若如此,哪来的重力场与加速度效应的等价?

总之,这类理想实验所反映的丝毫不是他的设计者的机敏与睿智,而是他思维上的无力与愚钝;主流物理学界与主流媒体颠倒黑白与是非的做法可以休矣。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9:双重标准,随心废立)

~无忧仙人

[楼主]  [21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08 07:34 

对【20楼】说:

贴中有几处文字表达欠妥的地方,已经做了修改,现在正被审核。

更新:修改已经通过。

~无忧仙人

[楼主]  [22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10 05:48 

今天的贴子已经贴出,正在等待审核。

更新:审核通过。

~无忧仙人

[楼主]  [23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10 06:53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9)

狡辩术之九:双重标准,随心废立

对人一个标准,对己(注:包括爱因斯坦及其追随者)又一个标准,或者彼时一个标准,此时另一个标准,这便是某些捍相者常常处于"不败之地"的又一关键。

  • 例一、 关于光的粒子性。如所周知,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现象中最早提出了光的能量离散化的假设E=hν,其中E为光的能量、ν为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而这离散化的光能后来被称为光子;普朗克因此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奖。但是这一花费了6年辛苦工作才得以建立的开创性贡献在一些教科书或科普读物中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爱因斯坦的了;当你细究其中的缘故时才发现,原来普朗克"被不懂"量子假设,而且只有爱因斯坦才明白所谓的"量子"其实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存在。很新鲜的逻辑,是吧?莫非光子在"离散化的光能量"之外别有特征或存在?如果没有,那就是普朗克说了光量子就不属于真实存在,只有爱因斯坦说了才算是真实存在;如果有,那是不是等于认同了光子就是实物粒子?莫非牛顿说了光是实物粒子不算真实,只有爱因斯坦说了才算真实?其次,莫非呕心沥血造东西出来的人不懂它,偷走它的人才懂它?莫非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提出原创思想的的人不懂它,没头没脑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去用的才懂它?这种欺世盗名的低级把戏还是少玩点吧!
  • 例二、 关于光电效应。同光的量子假设相比,这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但却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实,雷纳尔德(Philipp Lenard,1862-1947,德国物理学家)早在1902年就已经发现并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对光电效应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雷纳尔德并因此而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奖。有关光电效应的科学探索整整耗费了雷纳尔德13个年头,而且雷氏一直是让理论与实验并驾而驱的;事实上,雷纳尔德的光子诱发光电子(即光子不是被光电子吸收)而产生光电流的理论一直主导物理学界近20年,直到康普顿实验的出现并被接受。但是在种种学术文章、教科书以及科普读物中,光电效应的发现或解释却突然成了爱因斯坦的功劳;莫非十数年既需高超智慧又需毅力与耐心的出色实验成果与理论成果不算功劳,而通过自己的妻子给雷纳尔德做助手的机会而帮自己学来的一丁点儿一知半解的东西才算功劳?莫非当时就获得物理学界一致认可的成就不算功劳,而近20年后仍在争议的所谓贡献才算功劳?然而爱氏的追随者还有更令人作呕的做法:为了贬低雷纳尔德,如今一提及雷氏,必谈及他与纳粹的联系,好像纳粹倒了,雷氏也就倒了,因而雷氏的科学成就就可以抹杀,或者他对爱因斯坦的批评也就不再中肯似的。也难怪,谁让你比爱因斯坦先发现并解释了光电效应呢,你若不倒,爱因斯坦如何站起来?所以,如果说牛顿比他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爱因斯坦所成就的与实不符的虚名则完全是因为他双脚踏在了倒下的巨人的躯体上。但是爱氏的追随者大概难以明白:大树离了树根与躯干,它的枝叶还有处存身吗?

有人会为爱因斯坦辩解道,但是光电效应却证实了爱氏的光的粒子论啊;且慢,请读者先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再说:一是看看光电效应是否还有同样的说服力,或者更有说服力,的其它解释(【L&S68】),二是看看所谓支持爱氏理论的Millikan实验是否存在造假行为(【Kee02】),三是看看雷纳尔德的解释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有颠覆性的证据来否定它吗?(【Whe78】;请认真阅读并推敲,不是简单相信作者的结论)。

  • 例三、 关于质能关系E=mcc。这个号称科学史上最有名的关系早在爱因斯坦"发现"它之前多年已经为人所知悉,它的真正的发现者有意大利人De Pretto,有法国人Poincare,有德国人Hasenöhrl。但是显然对爱因斯坦的某些犹太追随者来说,意大利的发现不算发现,法国人的发现不算发现,德国人本土白人的发现也不算发现,只有犹太人爱因斯坦的重新"发现"才是真正的发现。退一步,如果爱因斯坦不知这些人的结果那也就算了,但是偏偏我们有证据他知悉这些人的结果。当然,爱氏的追随者也有借口:爱因斯坦对这个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或者推广,但是一个一辈子连质能关系的正确推导都没有能够给出的人可能对它有什么经得起推敲的正确理解吗?而且,这件事难道不是爱氏先知道结果而后做推导的又一铁证吗?
  • 例四、 关于优先参照系。如所周知,同洛伦兹的以太理论相比,狭义相对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废除了优先参照系,因为这个理论的相对性原理明确声言,所有的惯性系都是等价的(即所谓的惯性系平权),不存在所谓的优先参照系。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优先参照系不存在,那么又该如何判断相互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只时钟究竟谁该变慢呢?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相对论物理学家要么对钟慢效应有意淡化,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干脆否认。但是,当有关原子钟的实验似乎证实了钟慢确有其事时,便开始有人把相对论往优先参照系上靠(【J&M00】)。其实,一些捍相者很早就意识到惯性系平权所蕴含的困难,要不然何以解释他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与丁格尔辩论时心里想一套而外表却做另外一套呢:明知这个理论否认优先参照系,但是在应用这个理论时却只允许考虑洛伦兹变换的正变换(即许A观察B),而不许考虑它的逆变换(即不许B观察A)。
  • 例五、 关于以太。如所周知,爱因斯坦在早期的著述中(尤其于狭义相对论中)坚持作为光媒介的以太是多余的,但是在后来的著述中(尤其于广义相对论中)却又认为以太是必要的;这显然给某些爱氏的追随者以"进退皆宜"的资本:当年批评洛伦兹与庞加莱时,就说他们没有果断抛弃以太概念;如今看到以太的存在貌似有证据时,又祭起以太观念的大旗,更有甚者,有人还以爱因斯坦的名字给新的以太理论命名(【Gas87】)。于是,对于主流物理学界而言,反正权力在我,立哪个标准,或者立谁废谁,都是我说了算。
  • 例六、 关于光速常数。如所周知,爱因斯坦1905年的相对论文章以默认并应用c±v的光速而开始,以证明光速对于任意参照系均为c的结论而结束。一个世纪以来,相对论物理学家所坚持的都是后一结论而不是前者,但是随着优先参照系与广义相对论的挂钩,也随着早已证明了的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c±v光速模型的GPS测距数据以及行星间测距数据的宣传普及,估计要不了多久我们又要开始欣赏另一论调:看看,爱因斯坦多么睿智、多么有先见之明,一百多年前就早已预测了光速的c±v模型。

总之,对某些捍相者来说,是与非,毁与誉,可以随心取舍,可以刹那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L&S68】Willis E. Lamb,Jr.,Marlan Scully,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Without Photons(Internal Report,CTS-QED-68-1),Center for Theoretical Studies,Miami University。

【Kee02】Richard Keesing,Einstein, Millikan and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Fusion Newsletter 1,Number 4 (Winter 2001/2002)。

【Whe78】Bruce R. Wheaton,Philipp Lenard and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1889-1911,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Vol. 9 (1978),pp. 299-322。

【Gas87】M Gasperini,Singularity prevention and broken Lorentz symmetry,Class. Quantum Grav. 4,Number 2,485(1987)。

【J&M】Ted Jacobson, David Mattingly,Gravity with a dynamical preferred frame,

arXiv:gr-qc/0007031v4;http://xxx.lanl.gov/abs/gr-qc/0007031>。

下一个贴子: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五)狡辩,捍相者特有的语言(10:唇枪舌剑,人身攻击)

~无忧仙人

[楼主]  [24楼]  作者:无忧仙人  发表时间: 2012/07/10 06:54 

此贴内容多余;故做删改。

~无忧仙人

 [25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2/07/10 15:26 

对【23楼】说:

【【沈回复:需要纠正完善以下这段话】】

例二、 关于光电效应。同光的量子假设相比,这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但却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实,雷纳尔德(Philipp Lenard,1862-1947,德国物理学家)早在1902年就已经发现并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对光电效应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雷纳尔德并因此而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奖。有关光电效应的科学探索整整耗费了雷纳尔德13个年头,而且雷氏一直是让理论与实验并驾而驱的;事实上,雷纳尔德的光子诱发光电子(即光子不是被光电子吸收)而产生光电流的理论一直主导物理学界近20年,直到康普顿实验的出现并被接受。但是在种种学术文章、教科书以及科普读物中,光电效应的发现或解释却突然成了爱因斯坦的功劳【【纠正:从没有教科书说“光电效应的发现是爱因斯坦的功劳”。光电效应是赫兹在1880年代首先发现的。

1902年勒纳德发现了光电效应的一个重要性质:光电子数目随光的强度增加而增加,可是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这些事实和当时流行的理论是矛盾的,也就是说,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勒纳德在光电效应方面发现的事实。一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定律并发展了光量子理论时,才完满解释了这一事实。过了很久,光量子才被密立根证实。勒纳德一直不原谅人们把爱因斯坦的名字冠在这个定律之上而对爱因斯坦耿耿于怀。  】】

 [26楼]  作者:鹏翱九宵  发表时间: 2012/07/10 15:41 

25楼:你把书本上的东西抄在这里,你自己还不理解?你不感到可耻吗???你还有作人的脸皮吗???
 [27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2/07/11 21:26 

相对论是唯心论,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存在唯心主义思想,其中也包括大批的所谓科学家,所以相对论很有市场。共产党员按说是唯物主义者,但据我所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党员都有迷信思想。中央的领导干部中一定有很多唯心主义者。否则,相对论不会在中国这么有市场。
 [28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2/07/13 01:07 

对【3楼】说:

1935年,希尔博斯坦曾经与爱因斯坦就广义相对论重力场方程的解展开了一场争论;接下来,希氏发表了这样一个结果:对于仅有两个奇点所代表的两个质点,这个重力场方程存在一个由稳恒态的轴对称度量所构成的解。但是,这显然跟我们对重力的理解不相吻合,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支撑这两个质点也没有动能把它们约束在一起的话,它们就会因为彼此的重力吸引而冲向一起,从而违背这个解的稳恒态性质。爱因斯坦当然也不示弱,他很快与一位朋友联合给杂志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指出希尔博斯坦推理中的一个"致命错误"。但是希氏完全不为所动,并于1936年3月7日在多伦多的《晚间电讯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这里发表的是对相对论的致命打击。"

===============

SHEN RE: 我认为这样的解(“仅有两个奇点所代表的两个质点,这个重力场方程存在一个由稳恒态的轴对称度量所构成的解”)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在牛顿理论还是电磁学),因为其实这就是双星,这两个奇点质量可以围绕共同质心转动,构成一个稳恒态(具有共同转动频率),而观察者站在连接它们的轴上,在观察者看来,这两个质点是静止的(看上去“没有任何东西支撑这两个质点也没有动能把它们约束在一起”)。观察者可以看到惯性离心力,其作为解的一部分包含在这个解中。求解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实他求得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情形(他没有预设“围绕共同质心转动”,但在解的对称性选择和解的形状选取上自动包含了这个条件)。

 [29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2/07/13 01:24 

对【9楼】说:
事实是:一、牛顿力学从来不存在一个重力质量的问题;牛顿清楚地说明,他所说的物体(body)或质量(mass)处处都是指惯性质量;二、等效原理的实质是重力规律在不同参照系下坐标变换不变性的问题,它根本无法简单等同于惯性质量与重力质量的等价问题,更何况重力质量本来就是相对论物理学家生造出来的多余概念。【【【沈回复:这里无忧有三处错论。无论是牛顿本人还是撰写和学习牛顿力学的人,都不可避免在思考“重力质量”问题,牛顿本人还亲自用木头、沙子、水等物体来检验重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大小问题,你竟然说“牛顿力学从来不存在一个重力质量的问题”“更何况重力质量本来就是相对论物理学家生造出来的多余概念”???】】
 [30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2/07/13 01:26 

无忧先生越写越没有价值了、越来越离谱了。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58318901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