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量子色动物理生物战电脑病毒感染... 下一主题:强烈建议:引入 “惯性(离心)力...
 [61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12/11 06:50 

惯性起源于空间同一和空实不作用、不转化,是空-实关系结果;力起源于实物各异,是实-实作用结果!
惯性和力是并存的,没有惯性,实物之间的力就不会有大小,没有力,同样无法衡量惯性的大小,所以二者是一对矛,够成了丰富多彩并可以衡量的世界。
离心力实际上是一种惯性力,属于内力,只有企图改变物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对于地球和太阳来说,惯性和力的并存表得淋漓尽致!如果地球没有惯性,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就无法衡量,而地球的惯性力就是通过日地引力而表现为离心力,即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就是通过物体之间的力来衡量的。比惯性和力更本质的是空间性质和实物性质,或者说惯性和力实质上都起源于实物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性统计。
要追塑惯性的根源,必须追溯空间同一,要追溯力的起源必须追溯实物各异。
陈老师和珊珊的以太观念等于否定了空间的同一,迷失了方向,所以必然找不到惯性的根源,必然要反对相对性原理,必然要得出小汽车和大汽车相撞的不同性。
我却劝陈老师和珊珊,无论你再怎么说空间不空,塞着一种微小的东西,也千万别说这种微小物之间没有空隙(这种空隙实际上就是同一空间),如果微小物之间没有空隙,世界就是由实构成,而不是空实二源;如果世界是实板一块,又怎么会有波动??
 [62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12/11 06:59 

惯性起源于空间同一和空实不作用、不转化,是空-实关系结果;力起源于实物各异,是实-实作用结果!
惯性和力是并存的,没有惯性,实物之间的力就不会有大小,没有力,同样无法衡量惯性的大小,所以二者是一对矛盾,够成了丰富多彩并可以衡量的世界。
离心力实际上是一种惯性力,属于内力,只有企图改变物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就是空间同一的表露。对于地球和太阳来说,惯性和力的并存表得淋漓尽致!如果地球没有惯性,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就无法衡量而失去意义。反过来,地球的惯性力就是通过日地引力而表现为离心力,即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就是通过物体之间的力来衡量的。比惯性和力更本质的是空间性质和实物性质,或者说惯性和力实质上都起源于实物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性统计。
要追塑惯性的根源,必须追溯空间同一,要追溯力的起源必须追溯实物各异。
陈老师和珊珊的以太观念等于否定了空间的同一,迷失了方向,所以必然找不到惯性的根源,必然要反对相对性原理,必然要得出小汽车和大汽车相撞的不同性。
我却劝陈老师和珊珊,无论你再怎么说空间不空,塞着一种微小的东西,也千万别说这种微小物之间没有空隙(这种空隙实际上就是同一空间),如果微小物之间没有空隙,世界就是由实构成,而不是空实二源;如果世界是实板一块,又怎么会有波动??


※※※※※※
-150
 [63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12/11 11:05 

圆周运动的速度v总是既含有切线分量vT又含有法向分量vN。否则,若只有切线分量vT,则电子早就沿着切线飞出去了。你的磁偏转实验也做不成了,劳伦斯的电子迴旋加速器更无法运行。所以,你的公式(3)和劳伦斯的公式(6)
mv2/r=evB 中都是v=vT,vN=0。也就是说,你们都无视了圆周运动速度v的法向分量vN。
===================================================================================================
我再也不打算与szshanshan谈论任何问题了。在这最后一贴里我要指出她在一楼的上述对季灏和劳伦斯的批评是不正确的。为什么错误,大家已经发了帖子。她总是靠变换话题,而不是针对性的回答来维持她有理的假象。
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没有法向速度。如果有法向速度,就不能维持r的不变。
我希望她今后无论发贴还是写文章,先要仔细看看有没有错误,不要有错误被人发现后再挖空心思硬撑,累不累?像你们骂陈稳平是什么剽窃犯,可是中国的刑法根本就没有剽窃这个罪名。你们无非是想通过骂人转移讨论的话题,避免自己无言以对的局面而已。
讨论问题要紧扣问题的中心,不要开无轨电车。

[楼主]  [64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1 12:02 

对【59楼】说:
陈托顺先生:   你已承认你用的是传统的牛顿定律F=ma=mv2/r,牛顿力学己定义了质量m是不变的,你再用它来证明m不变,完全是多此一举。   由力是动量的变化率的普遍定义:f=dp/dt=d(mv)/dt= mdv/dt+ vdm/dt= ma+vdm/dt,这才是适合相对论的力的定义,当然也适合作为相对论近似的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定律是普适的力fdm/dt接近于零时的近似。v远小于光速时,dm/dt0,才有近似成立的fF=ma=mv2/r。按严格的相对论力学,只要物体在运动(v不为零),m就会变化(dm/dt不为零)。沿v方向的切向力vdm/dt就不为零,有了切向加速度也就没有严格的匀速运动。   你身为大学物理教師,会连这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都不懂吗?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时的近似表述都没学过吗?你竟跟着王飞等人用相对论的近似公式来否定相对论,有失你的身份!
[楼主]  [65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1 13:18 

对【60楼】说:

 原来陈拖顺先生贴的是这一段,我开始还以为贴的是路途中的引力红移问题。我再贴出全文才好讨论,因为季灏先生和劳伦斯都承认季先生给的公式(1)(2),这是讨论的前提基础。你的帖子与王飞和周宪一样迴避公式(1)(2),只用牛顿力学的公式(3)来讨论,再讨论是各说各的,己经毫无意义了。这只能表示你们对人的不满,与讨论的学术论文无关 。        

       相对论与牛顿力学能混合应用吗?           

                     ——兼与季灏先生商榷                

                       陈绍光(江西省科学院) 

摘要:劳伦斯的电子迴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和季灏的高能电子在磁场中偏转实验理论,都是基于罗仑兹力与离心力mdv /dt的完全平衡。本文指出:劳伦斯和季灏都在相对论中混入了牛顿力学的观点,导致他们无法解释自己的实验。按照严格的相对论则还存在平行于电子速度方向的质量变化力vdm /dt),用罗仑兹力的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分别平衡离心力和质量变化力,能够完美地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同时讨论了同步辐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迴旋加速器,磁偏转,罗仑兹力切向分量,同步辐射。   

   1939年诺贝尔得主劳伦斯教授的电子迴旋加速器工作原理是众所熟知的。季灏先生的高能电子在磁场中偏转的两个实验的论文[1][2]引起了不少关注。季先生的这两个实验用了相同的指导理论和装置,其装置如同半边的电子迴旋加速器。作者将季先生较晚的论文[2]电子迴旋加速器原理一起讨论。 

一,季灏先生的实验结果不符合其理论预期季灏先生给出的矢量公式:    

          d(mv)/dt = - e v × B               (1)

       m = m0 [1- (v2/c2)]-1/2               (2)

是相对论力学的。指导季灏先生实验的理论公式为

        mv2/R= evB                      (3)

公式(3)是从公式(1)推导出来的。由普适的数学微分公式  

      d(mv)/dt = m (dv/dt) + v(dm /dt)= m a + v(dm /dt)

季先生从公式(1)得到公式(3)用了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的假定dm/dt=0,才有:

    d (mv) / dt = m (dv/dt)= m a = m v 2/R 

从质速关系式(2)以及质能关系E = mc2得出的表1是相对论力学的。但从式(3)得出的表2却是混入了牛顿力学公式。季先生实际测得的相对论电子能量和圆半径的对应关系如表3,与他的理论预期表2完全不相符合。

1  各种电子能量速度对照表

能量E(MeV)201612964
速度(c0.99970.99950.99920.99860.99690.9908

2  0.121T电子能量——圆周半径理论值关系

能量E(MeV)201612964
半径Rcm554433251711

    

 3    0.121T电子能量——圆半径实测值关系

能量E(MeV)201612964
半径Rcm181818181818

[楼主]  [66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1 13:23 

对【65楼】说:
二,迴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状态不符 

劳伦斯教授发明的电子迴旋加速器由两个D形盒组成。两盒间的电位差为U,间隙中的微波加速电场对应于季先生实验的瓦里安2300C/D直线加速器内的微波行波电场。迴旋加速器内的磁感应强度B的圆形磁场对应于季先生实验的半圆形偏转磁场。                     

 

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顿设计的回旋加速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荷为e,质量为m,第1圈加速的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子获得的动能:eU = (1/2)mv12,电子在磁场中受的罗仑兹力与离心力平衡:ev1B = mv12/r1。求得:r1= (2mU/e B2)1/2。同样,求得转第2圈后电子的轨道半径:r2=(4mU/e B2)1/2,……转n圈和n+1圈后rn=(2nmU/e B2)1/2rn+1=[2(n+1)mU/e B2 ]1/2rn+1/rn= [(n+1/n]1/2 , r2/r1=1.4/1。电子从速度为零开始加速,其轨道半径r逐步增大呈螺旋状运动。到50圈时rn+1/rn=1.01,500圈时rn+1/rn=1.001,轨道间愈来愈逐于重合。上述计算中用了近似:忽略相邻两圈间电子质量的变化。

 

更严格的计算为:迴旋加速器工作中是让U的交变周期等于磁场B中圆周运动周期T

  

     T=2πr/v                            (4)

 

      eU =(1/2)mv                        (5)

 

      mv2/r=evB                          (6)

 

对消式(5)和式(6)中的m,可求得:

 

       TBr2/U ≈ πBR2/U                    (7)

 

加速器的D形盒的尺寸(工作半径R)是按电子速度为光速c时设计的(T=R/c)T是一个取决于BRU加速器结构常数。由式(4) r严格地正比于速度v。当v愈接近光速c时,r就愈接近于常数R。从表1可见:r等于常数R的精度,4Mev以上为1%6MeV以上为0.5%12MeV以上为0.1%对应于半边加速器的季先生实验,就是不同速度的电子打在靶上的位置会随能量愈高愈接近。表3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于表1的预期。

 

对于季先生的实验,直线加速器输出不同能量的电子束,由(5)就对应于不同的U。再由(7)能量愈高,U愈大则T愈小。高能时v接近c,由式(4)则愈高能量时T愈小r也愈小。但季先生从公式(3)却得出愈高能量r应愈大。

 

由相同的前提式(6)和式(3)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这是真正的难题。相对论学者多年来没有对季先生发表的论文做出回应,原因也许在此。从rn+1/rn=[(n+1)/n]1/2 与表1对照可得:电子迴旋加速器中约60圈后的电子相当于季先生用的直线加速器4MeV档的输出电子,约135圈后的电子相当于6MeV挡的输出电子。当电子能量从渐变转为突变,让人不得不惊奇: 4MeV6MeV的电子为何会有几乎相同的轨道半径?

 

其实迴旋加速器与季先生的实验一样,其内部约75圈的中间过渡只是掩眼法而己。真正要面对的仍然是在每一圈(例如60圈约4MeV135圈约6MeV)的电子在各自的轨道中的力的平衡问题。季先生的实验只是揭开了掩眼法的幕布。

     电子迴旋加速器工作原理的要害在于:由式(6)的力平衡则电子质量在磁场中是不变的,由式(5)电子的能量(或质量)在电场中每圈都会增大一些。高能时电子速度基本不变,电子的质量和动量会持续增大。从而得出与季先生同样的结论:电子的轨道半径会随能量的增大而增大,这与实际运行状态相矛盾。 

[楼主]  [67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1 13:26 

对【66楼】说:

三,相对论的严格公式 

     作者认为,劳伦斯的迴旋加速器工作原理的公(6)季先生论文中公式(3)都是不妥的。他们用的离心加速度中的v只是电子真实速度矢量v的一个切向速度分量vT 。仅有vT则电子不可能在磁场中拐弯。vT在磁场B中产生的罗仑兹力fN=evTB是改变电子运动方向的主动的向心力,用来抵消向心力fN的离心力m vT2/r是被动产生的。若是完全抵消了则法线方向合力为零,电子将是从切线方向射出的直线运动。因此,离心力mvT2/r总是滞后並小于向心力fN的。差值fN = fN - (mvT2/r)产生向心加速度aN及其时间积分的向心速度vNvN让电子向内运动微小距离,即切线与圆弧线之间的间隙。vN的罗仑兹力fT =eBvN 沿切线方向的反方向使电子减速,fT远小于fN。令ψ=fT/fN=vN/vT,在迴旋半径为R的圆周上两点AB各画一条切线,两切线交点N至圆心O的连线ON与弦AB相垂直且交点为H。令α切线AN与弦AB的夹角,则:sinα =NH/AN=AH/R。当AB足够接近,则:vN/vT ≈ NH/ANsin αα,从而:ψ=vN/vT α,即弧线AB对圆心所张角的一半。vNvT两个矢量不断地合成使得vT在半圈内方向转了180度,因此180度中vN的总和vN = 2vT。无论α取值的大小如何,半圈内vN的总和的作用总是一样的。从每度内vN约为vT1/90,由此可粗略地估计出ψ值约为1/100

   电子的动量变化率与罗仑兹力平衡的正确表述是季先生的矢量公(1),用相对论因子γ = m/m0 =[1-(v2/c2) ]-1/2(1)改写为:

 

    d(m0 γv)/dt = m0 γ(dv/dt) + m0v (d γ/dt) = -ev×B    (8)

 

(8)式中(dv/dt)v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直线加速器中 (dv/dt)v的方向相同。磁场B(dv/dt)沿法线方向,v沿切线方向。令β= v/c, fP = m(dv/dt)fC = v(dm/dt),则比率K=fC /fP

 

       K = fC / fP = v m0(d γ/dt) / m0γ(dv/dt)

 

         = (v2/c2) / [1-(v2/c2)] = β2 γ2                                  (9)

 

电场中的电子加速过程dm/dt为正,fPfC是同方向的电场力。 fP增大电子的速度,fC增大电子的质量。磁场中与离心力平衡的法线方向力fN 正是fP 的具体体现。切线方向力fT正是fC的具体体现。fT沿 v的反方向减小电子质量,dm/dt为负。

 

    由公式(9)和电子总能量E= γ m0 c2m0 c2 = 0.511MeV,算出的不同电子总能量时的γK= γ2 β2见下表            

 表①不同电子能量对应的γ和KE(MeV):

 

         1 -----2 -----3 -------4 -----6 -------9 -----12 -----16 -----20,

 γ:  1.9569--3.9138--5.8708--7.8278--11.741--17.612--25.483--31.311--39.139,

 K: 2.8300--14.318--33.467--60.274--136.87--309.20--545.06--979.21--1530.8, 

电子总能量低于0.8MeV动能小于0.3MeV)时,动量变化率中的速度变化力fP大于质量变化力fCfP才起主要作用。由表可见,电子总能量高于1MeVfC就比fP大很多,能量愈高比值K愈大,4MeV60多倍,6MeV130多倍。

 

    高于4MeV时电子速度与光速的比值β等于1的误差1%以内,速度的变化的影响己经不重要了,电场力fE主要是增大电子质量的力fC。当更高能量的电子射入磁场中,其速度v增大甚微,主要是质量增大使得动量mv增大,从而更难以弯曲它改变方向。要减小其动量主要是靠vN的罗仑兹力fT减小电子的质量。从K= fC / fP大于60,ψ1/100,可得fT = ψKfP ≈ 0.6 fP。估算6MeV的电子在磁场B中降至4MeV所需时间,从fT ≈ 0.6 mv2/rfT做功半圈(4MeV的电子质量m,速度v = 0.9918c)

   W =∫0πfTds ≈ 0.6πr mv2/r ≈ 1.89mv2 ≈ 1.85mc2

由此可见,fT做功的路径不到半圈就可使电子的总能从6MeV降到4MeV

 

    切向力fT做负功使电子质量减小从而动量减小,主要体现为沿切线方向发射向前的同步辐射。法线方向力fN只能改变电子的法向动量,不可能产生沿切线方向的同步辐射动量。正因为如此,电子在磁场中的同步辐射直至1947年才被F. Elder等人意外地在同步加速器运行时发现,而没有成为证实相对论预言的考证实验。只是当F. Elder等人在意外发现之后才想起D.IwanenkoI.Pomeranchuk曾在1944年预言过:存在有电磁辐射会限制电子感应加速器的能量提高。朱洪元、J.Schwinger先后于1948年、1949年各自讨论了同步辐射的辐射功率及其角分布与频率分布等问题。以1965年诺贝尔奖得主J.Schwinger[3]为代表的同步辐射理论是:基于电子按规定的路径运动, 1897J.J.Larmor的经典加速辐射功率P的公式,和高速荷电粒子的Liénard – Wiechert推迟电磁势,算出的同步辐射功率为γ 4 P,再做量子电动力学修正则为γ 6 PLarmor的辐射功率公式为:

       P=2e2a2 / 3c3                                           (10)

ea分别为电子的电荷和加速度。将磁场B中迴旋加速度a代入式(10)则:P= 2e4β2 B2 sin2α / 3m02c3  (用高斯单位制,避免用真空导磁率和真空介电系数)α为电子速率与磁场的夹角。

  同步辐射理论继承了经典的电子路径和辐射公式,也就继承了劳伦斯迴旋加速器理论的磁力分析及其无法解释实验结果的缺陷。由表①可见:5.5MeV12MeV20MeV能量的电子,同步辐射功率比经典迴旋辐射功率P分别相应高出1百万倍、1.7亿倍和40亿倍。这三种能量电子的迴旋半径和速度基本相同,经典迴旋辐射功率P也相差不大。同步辐射能量比1/170/4000与电子自身的能量比1/2.2/3.6严重不成比例,从而无法用同步辐射的耗能来解释不同能量的电子迴旋半径相同的实验结果。

 

   同步辐射喷射出的动量对电子的反冲作用力称为Abraham- Lorentz-Dirac>,它如同真空涨落的阻尼作用力一样使电子减速。若将涨落真空阻尼改为磁阻尼,即是说,切向同步辐射的反冲,使电子获得反切向速度,並产生反法向的罗仑兹力及其引起的反法向加速度和速度。反法向速度的罗仑兹力fB沿切线方向,是减小fT的磁阻尼力。fB是由反切向力fT产生的电子同步辐射,经辐射反冲速度由磁场B反作用到电子上,是典型的负反馈机构。其导致的电子的能量损失减缓而自动地趋向动态平衡,並最终让fT做功半圈所损失能量从约1.85 mc2降为约1 mc2。对季先生实验是:入射电子在半圈内由于fT做负功,使6MeV的电子基本上降回到4MeV时的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对迴旋加速器则是:电子每穿过一次电场所增加的能量,大部分都会在进入磁场的半圈中损失掉。再进入下半圈的电场加速(高能时主要是增加质量),构成电场加能-磁场减能的循环。从而得到高能电子轨道半径与其质量(或能量)无关的结论。

 

以上是按相对论式(1)的计算结果,无需再做量子电动力学的更正,就与实验相符。这又出现一个疑问,在J.Schwinger尚未用量子电动力学更正同步辐射公式的1954年之前,同步辐射理论与实验结果是否严重不相符? 因为在电子能量20MeVγ 6γ 4大了千倍以上,100MeV时大了三万倍以上。现在仅用相对论(经典的劳伦斯理论加fT修正),而未用量子电动力学更正,也与实验结果相符。只是混用了牛顿力学观点dm/dt=0的式(6)和式(3)才得出了与实验不相符的结论。

 

     迴旋加速器中从第n圈到n+1圈电子的能量变化不显著,反切线方向力fT的作用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从60圈约4MeV135圈约6MeV累积的能量变化为2MeV,被一次性地按季先生的实验方式对比展现出来,罗仑兹力切向分量fT的作用就明显了。电场的加速增能作用每圈都是一样的,前60圈增加了能量4MeV,后75圈只增加能量2MeV,也表明磁场减小电子能量的作用随着能量提高愈来愈显著。

[楼主]  [68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1 13:27 

对【67楼】说:

四,相对论混用牛顿力学並不罕见 

   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是物理学发展进程中两个里程碑式的阶段,既有继承性,又各具特色。形成了两个理论体系。通常认为,后者包含了前者,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弱场低速近似下的特例。但从应用的观点来说,相对论运用于强场高速场合,牛顿力学运用于弱场低速场合,各得其所。在强场高速场合,混用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dm /dt=0)的观点,理论上似不成立,也得不到实验结果的支持。除了季先生和劳伦斯教授之外,这种相对论混用牛顿力学观点的情况並不罕见。

   暗物质理论是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F.Zwicky)[4]提出的,他根据的是:观测到几十个星系的质量-转速关系曲线对牛顿理论导出的维里定理>预期全都反常,星系内的所有可见物质的总质量M的引力mGM/R2,都不足以平衡星系边缘物质运动速度的离心力mV 2/R。为此需要引入比可见质量大几十倍的看不见的质量称为暗物质。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F. I. Cooperstock S. Tieu [5]用一个稳定的轴对称压力-自由流体模型,根据广义相对论计算得到多个星系的质速关系曲线並不反常,而是符合于可见物质的密度分布,从而无需引入额外的暗物质来平衡转动离心力。

   暗物质理论的要害是:本应该用相对论来计算,却在星系中各星体的总引力的计算中用了基于质量不变(dm/dt = 0)的力的线性迭加原理。质量不变和引力的线性迭加原理是牛顿力学独家专有的。在狹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中都是质量可变(dm/dt ≠ 0),也不存在力的线性迭加原理。因为当第三个物体C的出现会影响原先两个物体AB的质量,原先AB之间的力fAB就会改变为fAB,从而引力的线性迭加原理必然失效。

   上世纪七、八十年流行的第五种力的理论,也是基于引力的线性迭加原理产生出来的。1989年作者[6]从量子场论得出质量可变的牛顿引力定律,再用引力的非线性迭加解释了有关第五种力的实验结果以及历史上观测到的其他引力异常。九十年代以后第五种力的理论渐渐地不再流行了。

    又如流行的黑洞理论中,理论创始人钱德拉塞卡、兰道、奥本海默、托尔曼等人在计算“多大质量产生的引力会超过不相容原理>所能提供的排斥力的极限”时,都用了牛顿力学独家专有的力的线性迭加原理。推导出黑洞存在的星体结构的完备方程组为:球对称静态理想流体的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恒星内部平衡方程、质量方程和状态方程三者联立[7]。其中质量方程为M(r)= ∫0rρr2dr是将引力源中的各部分的质量直接线性相加。爱因斯坦方程的非线性导致:质点的质量会因周围存在其他质点而变小和引力不满足力的线性迭加原理或引力作用有自屏蔽效应。黑洞理论中混用了牛顿力学的力的线性迭加运算步骤,才能得出结论:不相容原理不能够阻止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坍缩成为体积接近于零、质量密度无限大奇性黑洞。作者考虑到引力迭加的非线性(nonlinear[8]得出:无论多大质量的中子星的内部引力都不会超过中子气的简并压力,从而不可能坍缩成奇性黑洞。

   所以,作者提出相对论与牛顿力学能混用吗?向学界请教!参考文献

[1]季灏 关于电子Lorentz力和能量测量的实验 中国工程科学 10200660-65

[2]季灏  不同能量的电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规律的实验 中国科技纵横  62009

[3] J. Schwinger, On the Classical Radia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ons Phys. Rev. 75, 1912–1925 (1949); The Quantum Correction in the Radiation by Energetic Accelerated Electo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40(2) 132–136(1954)

[4]Zwicky, F., On the Masses of Nebulae and of Clusters of Nebula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37, 86: 217, doi>:10.1086/143864>

[5] F. I. Cooperstock and S. Tieu, General relativity resolves galactic rotation without exotic dark matter, astro-ph/0507619 v1 26 Jul 2005

[6] Chen Shao-Guang, Does vacuum polarization influence gravitation?   1989, Nuovo Cimento B 104, 611-619 

[7]刘辽 赵峥 广义相对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P.208-212 

[8] Chen Shao-Guang, Black hole inside neutron stars caused by nonlinear effect of Einstein’s equation, E1.2/H0.2-2-0040-06COSPAR (2006 Beijing China); Nonlinear superposition of strong gravitational field of compact stars,E15-0038-08 COSPAR (2008 Montreal Canada)                                                                                    

                       

 [69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1/12/11 15:21 

szshanshan先生:你好!你说:只要物体在运动(v不为零),m就会变化(dm/dt不为零)。说法不妥当。应该有二种情况,1,是等速运动,2,变速运动。在等速运动时m就不会变化(dm/dt为零。陈托顺先生是对的。大学教科书是对的。劳伦斯的迴旋加速器工作原理也没有错。周宪先生也没有错。
 [70楼]  作者:llgzcts  发表时间: 2011/12/11 20:13 

对【64楼】说:

陈托顺先生:   你已承认你用的是传统的牛顿定律F=ma=mv2/r

============================================

我在哪儿承认过用的是传统的牛顿定律F=ma=mv2/r?

---------------------------------------------------------------------------

按严格的相对论力学,只要物体在运动(v不为零),m就会变化(dm/dt不为零)。

==================================================

在哪本相对论教科书上有这样的陈述?

[楼主]  [71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2 00:01 

对【69楼】说:
69楼和70楼是同一个问题,就一起回答:                                                                   1,引力场中物体受重力而产生加速度,它改变运动物体的初速度,由质速关系则m随之变化。没有物体会不受引力场的作用,有实验证明中子都受引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见V.V. Nesvizhevsky et al., Nature 415, 297 (2002)。所以,运动物体的速度都会变化,质量随之变化。电子质量比中子小,受引力影响是更小,但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中子的更长,即以波动性度量的量子效应更强。或电子的动量的相对值的测不准比中子的更大,使得电子波的范围较大,即电子速度的起伏变化较大,对应于质速关系中电子质量的变化也较大。2,根据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子在电磁场中受力的本质是电子发射与接收虚光子,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接收虚光子时的辐射压力与发射虚光子的喷射推力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统计的和动态的。因此,电子没有确定的速度,更没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子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电子。有的只是不断摇摆晃动前进的电子。3,电场力qE会改变电子的初始速度矢量v,无论Ev夹角多少,v的空间三个分量至少有一个会变化,m就会变化。从而也得出不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子。4,洛伦兹力qv×Bv垂直,v的空间三个分量的变化更大,加上电子束都有大小不一的发散角,即电子束速度v主要沿X方向时还有YZ方向的速度分量,各速度分量又产生各自的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更导致决不可能存在匀速圆周运动。-----------------------------------------------------------------------------
 [7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12/12 11:23 

季灏老师:
我觉得与陈绍光他们讨论问题是多余的。他们没有什么确定的观点。唯一确定的是说你错了,说他们对了。
一会儿说电子圆周运动(实际上如果作圆周运动,只能是匀速的)有法向速度,一会儿又说电子没有匀速圆周运动。
一会儿算出来fP与fN有固定的比值式子,一会儿又说dm/dt可正,可负。既然可正可负,那么从正到负过渡时必然要经过dm/dt=0,即匀速运动的状态,但是她现在又不承认有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你的实验,一会儿指责你“季先生从公式(1)得到公式(3)用了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的假定dm/dt=0,才有:
d(mv)/dt= m a = m v2/R”,并称他们已经算出来都是18,一会儿又说:“我早己说了,恒定磁场B中电子迴旋半径r只取决于电子的速度v”。
不管什么观点,总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对于他们对你的实验的议论已经讨论了好几个月,谁是谁非大家心里清楚就可以了。
 [73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1/12/12 14:26 

对【57楼】说:

【在没有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王飞证明不了电子在磁场中仍是匀速圆周运动,会笑的猪就是王飞!大家等着看王飞的证明贴子。】
=========================

我不需要证明,否则也就要像姗姗一样弱智了,我只能说,根据姗姗的逻辑,世界上就没有匀速圆周运动这么回事,连理想状态也不行,因该从物理书中去掉匀速圆周运动,改为姗姗法向圆周运动!
希望姗姗不是因为受到陈绍光的“创新理论”的腐导结果?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74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1/12/12 14:38 

姗姗以为根据相对论,运动质量会发生变化,就天真的以为只要运动,质量就会不断地变化,以至于匀速运动时,质量也会不断变化,而不知道自己已经违反了相对论的基本常识,这种砖家真够人笑喷了,幸亏我吃饭时没有看。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75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1/12/12 14:46 

对【46楼】说:

v接近c时,按相对论m会变化但q不变,q/m就非为常数,qvB=mv2/r不成立。

-----------------

 

SHEN RE: 如果不考虑辐射,qvB=mv2/r当然成立。姗姗上面的几个观点有很多错误。有的还颠倒了因果关系(如波尔量子化轨道)。

[楼主]  [76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2 21:32 

对【75楼】说:

沈博士:  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接收虚光子时的辐射压力与发射虚光子的喷射推力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统计的和动态的。你难道认为电子能是牛顿力学概念下的质点,可以不考虑辐射吗?   你说若不考虑辐射,会如何如何,但你的帖子中就有 P γ^ 4 辐射。  至于因果关系问题,你认为经典理论中牛顿力学超距作用下的质量不变和电磁学推迟势观点下的加速辐射,两者是是协调的吗?   对波尔轨道电子来说:牛顿力学认为‘v^2不变,m不变,动能就不变,电子对质子的距离r不变,电势能也不变,电子总能量不变应该不会辐射;经典电动力学认为电子圆周运动必有加速辐射,圆电流圈和加速器的实验也完全证实了存在加速辐射。力学与电磁学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不值得深思吗?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问世前超距作用的牛顿力学就己经遇到困难了,量子电动力学的问世就更彻底地否定了超距作用的牛顿力学能用于电子的高速运动中。

                                 

 [77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12/12 22:04 

对【75楼】说:

jqsphy:

影响电子增加或减少质量的原因很多:

1.电场电压使电子加速。

2.电子辐射能量并减速。

3.电子克服洛伦兹力的吸引而做功、减速。

4.洛伦兹力吸引电子,对电子做功,使电子增速。

等等。

所以电子所增加或减少的质量绝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式。同时当电子质量的增减区间在-dm/dt~+dm/dt之间过渡,即电子运动轨迹从收敛的螺旋线变为发散的螺旋线,或从发散的螺旋线变为收敛的螺旋线时,就必然通过dm/dt=0,并具有一段匀速圆周运动的曲线。

 

 [78楼]  作者:llgzcts  发表时间: 2011/12/12 22:24 

对【77楼】说:

3.电子克服洛伦兹力的吸引而做功、减速。

4.洛伦兹力吸引电子,对电子做功,使电子增速。

等等。

所以电子所增加或减少的质量绝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函数式。

=======================================

周老先生:你说的上面的这些话又错了。

 [79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12/13 06:11 

我的意思是,电子消耗能量并不一定靠辐射,也可以变为场量子,获得能量也可以从场量子。
我想不出来错在什么地方,希望指教。
 [80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1/12/13 10:08 

对【76楼】说:

电子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接收虚光子时的辐射压力与发射虚光子的喷射推力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统计的和动态的。【【【沈回复:姗姗不要把问题岔开去,我们暂时只谈经典物理学中的电子运动,来看待你的问题。】】

你难道认为电子能是牛顿力学概念下的质点,可以不考虑辐射吗   【【沈回复:电子在外电磁场中运动,当然有辐射。但是,你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辐射,是你的逻辑错误。我们可以在“假设无辐射或辐射趋于零”和“有辐射”两个层面来看你“电子dm/dt”问题。你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且还颠三倒四。】】

你说若不考虑辐射,会如何如何,但你的帖子中就有 P γ^ 4 辐射。  【【沈回复:电子在外电磁场中运动,当然有辐射。但你的“电子dm/dt”问题有其它错误。】】

至于因果关系问题,你认为经典理论中牛顿力学超距作用下的质量不变和电磁学推迟势观点下的加速辐射,两者是是协调的吗?   对波尔轨道电子来说:牛顿力学认为‘v^2不变,m不变,动能就不变,电子对质子的距离r不变,电势能也不变,电子总能量不变应该不会辐射;经典电动力学认为电子圆周运动必有加速辐射,圆电流圈和加速器的实验也完全证实了存在加速辐射。力学与电磁学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不值得深思吗【【【沈回复:你在“力学与电磁学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之前说的几句倒是完全正确。但“力学与电磁学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就颠三倒四了。这怎么说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呢?这是因为在牛顿力学框架中,没有找到辐射的机制和辐射的源泉而已。但牛顿力学框架,是一个开放的框架,只要把辐射阻尼力加进去(来自电动力学),我们就在牛顿力学中得到了“电子圆周运动必有加速辐射”。注意:古典的电动力学=牛顿力学+电磁场方程,“电子圆周运动必有加速辐射”其实就是联合了牛顿力学之后的产物。它们是一家子。这里有什么矛盾??这就好比男人和女人两种人,一种能怀孕,一种不能,于是你说他们是“矛盾”,但单靠一个,也生不出孩子。有什么矛盾?? 这就是你的“颠倒因果关系”。】】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问世前超距作用的牛顿力学就己经遇到困难了,量子电动力学的问世就更彻底地否定了超距作用的牛顿力学能用于电子的高速运动中。 【【【沈回复:这些问题与你的错误问题毫无关系,不要拔高你的错误性质。】】】

 [81楼]  作者:llgzcts  发表时间: 2011/12/13 13:26 

对【79楼】说:

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始终与其速度垂直,故洛仑兹力不会对电子做功。

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如果成立的话,它就是一个描述电子质量的固定的函数关系式。

 

 [8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12/13 16:03 

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始终与其速度垂直,故洛仑兹力不会对电子做功。
评:所谓力,就是在单位时间里传输mv的东西,说它不会做功我不理解。固然“洛仑兹力始终与其速度垂直”,但是在它的吸引下电子将越来越快地接近向心力中心。
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如果成立的话,它就是一个描述电子质量的固定的函数关系式。
评:问题是在辐射和电子不断的势能动能变换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一个能够精确描述它的质量、能量、速度如何变化的公式。如果有了这样的公式,还要讨论什么季灏实验?质速关系仅仅是结果,我指的是描述造成质量、速度变化的众多复杂原因的函数式。

 

我猜想,磁场通过洛伦兹力对电子做功与力学是不一样的。电线里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大致在电线的法平面上的多个同心圆,而这些同心圆就是从电子里按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角度,即洛伦兹力的方向发出来的。所以电子要吸收磁场能量,必须按洛伦兹力的方向,同样电子对磁场做功,也必须通过洛伦兹力。两根并排的有电流的电线会相吸或相斥,其方向就是洛伦兹力的方向。显然洛伦兹力是做了功。

[楼主]  [83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4 12:52 

对【80楼】说:
  正因为沈博士不理解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与经典电动力学的加速辐射是不相容的,才会使他的相长干涉的电磁辐射解释矛盾百出,闹出一个个笑话。牛顿力学的质量不变是基于超距作用,牛顿理论的引力场和电磁场都是不具有动量-能量密度的,仅仅是数学符号。经典电动力学的电磁场是具有动量-能量密度的真实物质。所以,经典电动力学有辐射,而牛顿力学没有辐射只能是动能与电磁势能间的直接转換(无需传递时间也无需通过有能量密度的电磁波或光子作为媒介)。因为牛顿力学是超距作用理论,它没有辐射。沈博士把超距作用与非超距作用杂交,把没有辐射的理论与有辐射的理论混用有一个问题之中,能不出错吗?还美其名说成是结合。这是死读书却不知书中所说的实质物理内容的典型表现!
 [84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1/12/14 15:56 

szshanshan :你好!按照陈教授的理论,如果能量是3500Mev的电子,磁场是0.804T,它的弯曲半径是多少?
[楼主]  [85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6 17:12 

对【84楼】说:

季先生:

128在主帖《陈绍光老師说季灏先生的实验的意义在于揭露出了世界高能粒子物理实验中存在有重大错误,而不在于其的结论 》中5楼,王飞己认定陈老師不够水平与你讨论,为免误导网友並建议陈老師不要与你讨论。这是代表你的意思吧要不他一个外人怎么会介入你与陈老師的商榷。别人骂我、说我如何都可以,可陈老師未参与辩论,只写了文章,而且王飞说陈老師文章太长他没时间看,他是如何判断不够水平与你讨论的呢? 我们是陈老師的学生,更不够资格了。
 [86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1/12/16 18:02 

对【85楼】说:
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当时也说过【个人认为】,为何转向第三者?难道是害怕预言季灏老师未来的实验吗?
看来还是没有自信心啊!想找个台阶溜掉,可惜我不愿借道。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87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11/12/16 23:11 

对【75楼】说:
沈博士:

   你又闹笑话了,你说:另外,在牛顿力学中,场当然有能量,如电势能,就是能量(其最终在数学上就可以转化为场的能量)。至于场的动量,在牛顿力学中被隐藏起来了。

    超距作用牛顿力学中的场若是有能量,牛顿力学的场就有动量-能量密度,一个小的体积的场就有小的能量△E,△E很小却是有限值。当有限值的△E以无限大速度从电子传递到核子或者从核子传递到电子,传递来的△E在与核子或电子接触作用的瞬间必将把核子或电子轰击到无穷远去。沈博士的电势能难道不需在客体间传递交換吗? 核子与电子之间的作用力如何发生呢?   再具体到电子在磁场中运动,与玻尔轨道电子r不变电势能不变一样,磁力垂直于电子运动速度方向从而不做功,也不可能有磁势能的改变。电子动能与势能都不变,与你主张的磁场中圆周运动电子和电场中波尔轨道电子都会辐射难道没有矛盾吗?   沈博士别用“因果”、“拔高”等虚词来搪寒,还是回答具体的物理问题吧! 对于微观和高速的电子,不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仅用经典牛顿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你若能得出与实验相符的解释,你就超越了玻尔、爱因斯坦、狭拉克等人,有中国国籍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你沈建其了!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7314968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