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来信收到,简略分析如下:
从“质压比”m/v(质量变化与电压变化的比)及其“差值”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若条件允许的话,可否把电压值选大一些?如选50伏可量范围,再大一些(如100伏)应该更好,但是,显然电压选高后,相关实验工具就苛刻了,实验难度当然也就增大了,不行的话可另想办法… 此外,实验数据的变化好像应该跟具体电容的材质相关… 不过,我还是相信电荷分布的变化可以引起引力的变化!! 充放电的“电子集”的质量变化应该对电容器称重没有影响!… |
刘先生,来信收到,简略分析如下:
从“质压比”m/v(质量变化与电压变化的比)及其“差值”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若条件允许的话,可否把电压值选大一些?如选50伏可量范围,再大一些(如100伏)应该更好,但是,显然电压选高后,相关实验工具就苛刻了,实验难度当然也就增大了,不行的话可另想办法… 此外,实验数据的变化好像应该跟具体电容的材质相关… 不过,我还是相信电荷分布的变化可以引起引力的变化!! 充放电的“电子集”的质量变化应该对电容器称重没有影响!… |
好的,对数据进行数学分析。
我要多做实验,数据多了,分析会准确一些。 ※※※※※※ 刘武青 |
他用的是800F/2.7V的电容器.你还指望他把电压提高到100V??可能吗??
他连这种电容器的原理都没搞清楚,就在那瞎称.分析这种数据有意义吗?? 他为什么不敢把那个普通B2电容器实验做到底??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
电容器是储能元件,这是一件常识性的知识。这就是原理。
而且,电容器的种类很多,各种容量、各种电压等等。 ※※※※※※ 刘武青 |
请问:1法等于多少微法??您想过没有??
为什么不敢把那个普通B2电容器实验做到底??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
对【5楼】说:
从以上数据来看,可以发现一个趋势: 电压值升高后电容“称重重量”变小了!!注意:一般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特性。 电容充电后,电容内能增加了,按理,应该是“电子集”携带着电能进入电容器,电容器应该变重才对,忽略“电子集”质量则显然电容器不应变轻! 假如电容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时,由于电容密度变小了,这将可能存在空气浮力问题,所以电容器将会变轻!! 要避免空气浮力问题,可考虑用一个“相对真空盒”把该电容器罩着,仅仅留充电引线出来,再试一下… |
对【4楼】说: 看得出来,刘先生的理论方面不强。但是,刘先生这么把年纪了,能执着于这类实验,精神可嘉,应予以勉励和帮助!!显然,800F/2.7V的电容器是无法胜任100V电压的,但是,市场上耐压远大于100V的电容有的是,只不过,用于实验时,应考虑电容器的更多相关因素罢了。 我相信他的实验是有意义的,只差的是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普通B2电容器的实验可能要失败,但不能认为其他所有电容器的实验也必定要失败,当初爱迪生实验电灯泡的灯丝,几乎什么具体物质都实验遍了,自己的胡子都拿去实验… |
刘先生:“电容器称重”不可忽略的一步: 用一个可靠的“相对真空盒”把“实验电容器”罩着(仅仅留充电引线出来)后,得到一个质量为M的相对密闭的新系统A,这可以基本杜绝“漏屁”、“吸气吸湿”等未知问题的出现(屏蔽问题你是清楚的)!! 若再加上能够重新构造一个宽电压新实验系统,如100v耐压系统(认真确认电容器、充电器等相关东西),再确认电子天平的准确无误后,相信这时的实验将更有说服力!!! ①把这100v分为10个等次,分别为10v、20v、30v…100v;②充电前称量系统A得到m0=M,充电到10v后再称量得到m1、充电到20v后再称量得到m2、充电到30v后再称量得到m3、…充电到100v后再称量得到m10。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刘先生不可泄气!! 刘先生若信得过我时,届时把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交给我,我将会给出一个客观的结论! (西陆陈诚)2008年5月14日 |
对【10楼】说: 厂家反复给我说明,他们提供给我的电容器是全密封的。 http://www.yoqoo.com/>
等等视频网站中输入"刘武青"查找到。 ※※※※※※ 刘武青 |
对【11楼】说: “‘电容器称重’不可忽略的一步”是包括常规技术指标不太严格的电容器等而言的(也适用于技术指标严格的电容器)。如果你已经确认过了你实验用的电容器,一定是严格地不会与实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如漏气、吸气、吸湿等)”的可靠电容器的话,那么,“相对真空盒”便是多余的了。 假如要提高耐压值(如100v)进行试验的话,或许还用得着类似那个“相对真空盒”的设想,因为常规电容器往往将不会是实验技术指标要求的那类东西! “电压值升高后电容‘称重重量’变小了(即“电容器充电后质量减小”)”,这或许还存在着我们当前还不十分清楚的逻辑。关于“电容器充电后质量减小”(实际上是引力变小)结论,如果确实已经排除了实验电容与环境发生“物质交换”情况的话,那么理论上或许就是:“电容器的‘系统物质结构’变化了,所以引力(重力)也跟着变化了”结论!!不过,为什么充电之后,“系统物质”(电容器)一定会变轻呢?这又是新课题了!!祝实验愉快 |
对【12楼】说: 首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确认此现象成立。 有一件好事,电容器生产厂方有关人员,此事他们没有见过。对此,他们也要进行分析。据来信讲,他们也在关注在网上我们进行的讨论。 ※※※※※※ 刘武青 |
对【11楼】说: 这是生产电容器的厂方有关人员来信摘要 <我明白您的意思,HCC超级电容器是有机类型的超级电容器,理论上讲是完全密封,因此你不用担心气体的泄露问题。你可以对它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质量进行检测。 ※※※※※※ 刘武青 |
对【14楼】说: 互联网上可以集中这么多的人,对一个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谢谢网友们 ※※※※※※ 刘武青 |
对【15楼】说: 这是生产电容器的厂方有关人员来信摘要 <我明白您的意思,HCC超级电容器是有机类型的超级电容器,理论上讲是完全密封,因此你不用担心气体的泄露问题。你可以对它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质量进行检测。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
wbx此问有理:电容两极中间的小孔是干什么的??? 好像大多数电容器的两极中间,都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会不会是专门用来“泄气”的?这点我是外行,刘先生是否可以专门针对这一问题问一下厂家? |
由于是800F电容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放出大电流,因此,电极的体积做得较大。而且,是用的螺丝方式。小孔就是上螺栓用。小孔是电极。
※※※※※※ 刘武青 |
网友们的最大疑惑就是:800F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它可能存在与实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如吸气、泄气等)的情况,我也有此疑惑。感觉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我前述的实验设想,加一个“相对真空盒”。当然这将会增加相当大的实验难度(“真空盒”不是简单就能制作并加上去的)。 假如刘先生多次确认,已经排除了800F电容器与实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如吸气、泄气等)可能性的话,那么,实验结果的大概趋势就是我的那个“坐标纸”上的“下滑直线”了!! 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去寻找导致“下滑直线”形成的相关机理,怎样去导出一个相关的数学公式了,这个,简单要求,首先要有较多的实验数据… |
昨晚,19时51分,杠杆式天平的灯不亮了,我正在联系修理。
数据的连续性受到影响。 不知什么时间可以修好? ※※※※※※ 刘武青 |
对【19楼】说: "由于是800F电容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放出大电流,因此,电极的体积做得较大。而且,是用的螺丝方式。小孔就是上螺栓用。小孔是电极。"这是您说的,还是厂家说的??? 另外,什么叫"理论上讲是全封闭的"???封闭,完全是一个实验操作概念.还什么"理论上"讲啊??? 大家看看,小孔是拧锣栓的吗???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
老刘,我求求您.称一下手机电池充电前后质量是否有变化???
我求求您了,拜托了!!!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
对【25楼】说: 回复“大家看看,小孔是拧锣栓的吗???”:看不清楚你的这个实物图!! 我曾经查看过市场上卖的普通电容器,绝大多数中,两电极中间都有一个小孔,问商家小孔的作用是什么?他们跟我一样外行,也不清楚小孔有何用途,个别人说:“大概是‘气孔’”,也有人说:“工作中有的电容会爆炸,大概是防爆泄气孔”…, 吓了我一跳,我说:“防爆?会爆炸吗?又不是烟花爆竹”… |
对【27楼】说: 电容器是储能元件,在电气设备中大量采用。 我给你发的数据中,有时间数据,这是一组很能说明“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的数据。 时间、电压、质量这三组数据,互相印证了“电容器充电前后实验”的成立。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将时间数据加入分析,这么重要的因素你不加入。 我做实验是很严谨的。
※※※※※※ 刘武青 |
对【28楼】说: 严谨个屁!你把800F/2.7V的屁眼儿堵上了吗?? 人放个屁,质量也会变化!!! 我为什么对B2电容器实验感兴趣,因为它是封闭的!!!不会放屁!!!!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