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光点漂移实验”,我认为意义重大,与传统的光速实验相比,它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检测到速度的“一阶效应”。为了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我提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 该实验最好在地球周围的高速运动平台(如火车、习、飞机)上做,到太空中做效果可能反倒不明显(而且费用高),因为太空中可能没有其它物质(如光介子、WG子等)的作用,反光镜对光速的作用将明显地表现出来,致使实验观察不到“漂移效应”。(就象在火车上垂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其落点仍在抛出点一样) 2. 若在飞机等平台上做,最好在飞机处,而不是飞机内。因为如果确实存在光介子、WG等物质,飞机对它们将有拖曳作用。流水的拖曳系数就达到0.43,我想铝合金的飞机壳体拖曳作用会更强一些,有可能使实验效果不明显。 3. 旋转方案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容易实现较高速度,坏处是要想使光线在圆周边上来回反射,反射镜的安装难度较大,同时还会带来讯号检测难,不可预先因素多,以及实验结果不直观,易被相对论的支持者钻空子等问题。 4. 建议用多次反射法增大漂移量。设平台速度100m/s,在相隔1.5米的两长条反射镜之间反射一次,光点漂移量为1微米。如果让这束在这两反射镜间反射1000次,漂移量就是1毫米,此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好检测到漂移量。而多次反射非常容易实现。 5. 用来安装反射镜的支撑架材料一定要选择好。要选择稳定性比较好、热胀冷缩效应不明显的材料。否则,实验中可能因运动前后的温度不同造成的材料形变,对实验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同时,支架的结构应尽量避免因运动引起对空气的扰动,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6. 实验时,尽量避免颠簸和抖动。 总的来说,要实现上述方案,单靠个人的力量还不够,我估计可能需要有10万元以上的费用。因此希望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一方面尽量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尽量优化方案。 顺便说一句,我提出的“流水中玻璃棒光速实验”,表面看来实验方案要复杂些,但具体实施起来,需要的经费和人力、物力可能还要少得多,完全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因此也希望大家多加关注。多条脚走路,总多条希望。附后我将重帖“流水中玻璃棒光速实验及光速实验的努力方向”一文。 黄德民20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