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得失失摩擦起电理论是没有实验支持的错误理论 此观点2020年7月17日,以题为《21世纪物理学的新理论体系》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杂志》上,见国际发表链接:
https://doi.org/10.1088/1742-6596/1634/1/012103
中文版网址:
http://m.21ufo.com/nd.jsp?mid=5&id=99
观点截取摘录如下: 电子得失摩擦起电理论经不起“实事求是”认真分析!
首先,原子非常小,200万个原子叠加的高度大约相当于一本普通书一页的厚度。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仪器能够掌握只擦除超小原子核外电子而不损坏原子核的微力摩擦技术。在摩擦带电实验中,摩擦力越大,摩擦越快,静电就越强,会导致成千上万的原子脱落。由于原子太小,原子直径只有千万分之一毫米,强烈的摩擦不仅会导致原子核外的电子脱落。目前,仅能擦除直径只有千万分之一毫米的原子上的电子的微力摩擦技术,在人类技术水平上很难实现。微力摩擦技术只擦除直径千万分之一毫米原子上的电子,并不亚于人类登月的技术。因此,由电子的得失引起的摩擦带电理论在实际实验中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电子的得失理论缺乏实验支持。
其次,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只关注不同物质之间摩擦产生的相反电荷现象,而没有注意到同一物质之间摩擦产生的同性电荷现象。原因是电子得与失的理论束缚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走向错误方向。我们一直在做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和带电实验,而放弃了相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实验。事实上,使同一物质摩擦产生同性电荷是极其容易发现的,这一事实从未被认识到。同一物质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同性电荷,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或某一物质中单独产生的,而是同一物质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指:通过摩擦带电的物质)。正是这个事实违背了电子的得失理论。错误的理论会导致科学的误导,不利于新科学的发现和发展。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电子的得失理论,物理界只关注不同物质通过摩擦产生不同电荷的现象,而忽视了同一物质之间的摩擦产生相同电荷的现象,从而使物理规律建立在片面的实际现象基础上,缺乏全面的客观认识,从而导致了后来对真理认识方式的一系列偏差。随着物理学家E.Edlund“电荷本质动力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惊奇地发现,它不仅能解释由同一物质摩擦产生的同性电荷的实验现象,而且能找到解释所有静电效应的新理论,从而建立了“新的物理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它包括发现引力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大超出了现有理论的解释能力[2]。本文解决了困扰人类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21世纪物理学的新理论体系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杂志》上,见国际发表链接:
https://doi.org/10.1088/1742-6596/1634/1/012103
中文版网址:
http://m.21ufo.com/nd.jsp?mid=5&id=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