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在这里讨论的人,大致分这么几类 无知唯心类------肆意猜想,无知无畏,大放厥词,没有事实根据地发表理论,臆想出名 保守唯物类------较真,没有创新精神,反邪说,蔑视权威,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 激进善辩类------钻牛角尖,一知半解,喜欢在高深细微处激辩,自傲,喜欢标榜,刷存在,幻想胜出 悲观宿命类------飘然不实,不情愿承认现实,有些想法又怕出错,郁闷,悲观 希望你不在这几类
|
纵观在这里讨论的人,大致分这么几类 无知唯心类------肆意猜想,无知无畏,大放厥词,没有事实根据地发表理论,臆想出名 保守唯物类------较真,没有创新精神,反邪说,蔑视权威,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 激进善辩类------钻牛角尖,一知半解,喜欢在高深细微处激辩,自傲,喜欢标榜,刷存在,幻想胜出 悲观宿命类------飘然不实,不情愿承认现实,有些想法又怕出错,郁闷,悲观 希望你不在这几类
|
不要和不思考的人讨论问题 我历来主张,不要和不思考的人讨论问题,尤其不要和不思考的人争论什么。 思考,是交流的前提;尽管思考的层次可能会很大,但思考不思考,差异不是螺旋桨和喷气式之间的差异,而是飞机和大炮的差异。 跟一个不懂飞机的人讨论飞机,岂有共同的话题? 尽管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因为见识的差异,阅读的差异,思考的差异,已经使彼此之间行若狗彘。 为什么思考很困难? 因为思考是要有付出的,付出时间大量的阅读,花费钱财增长见识,然后开动脑筋苦思冥想。 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或读书很少的人,焉能有常规的思辨能力? 而思考的考,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擅长于思考。他们随波逐流,甘愿平庸,基本上被时代驱赶着生活。 争论问题,首先是争论的双方要有一个前提:彼此都是思考者。只有这样,才能就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 凡是正常的争论,比如学术争论,真理争论,争论的双方并无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因为能争论,就必然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它好比擂台比武,一个武士,焉能跟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人打斗? 至于那些动辄就扣帽子、抡棍子的人,他们不是和你争论,而是无理取闹。对这些人,或回避、或远离、或一笑置之、或请他闭嘴。他们其实也很可怜,自己不学习、不读书、不思考,却还想显摆显摆,刷个存在感,以表示他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是有思想的翘楚。 争论还需要共同的逻辑修养,跟一个不懂逻辑的人争论,几句话就必然张冠李戴了。 眼看着争论就要演变成一场辱骂,我建议朋友们不要再说话。因为这位老兄的几句话,在逻辑上已经有好几个议题了。这样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 有人不断的偷换概念,争论早已经不是原先的话题。再说下去,就是一场无谓的争吵。 当然不是他理屈词穷,有意为之。他不懂,任何的争论,都不应该乱扯一起。 集中话题,才是讨论的基础。 可是,这样的常识,也往往被认为是强词夺理。人与人的争论,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人的头脑,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定势之源正是几十年的洗脑。这样的人,只能由着他去。争论是很难动摇他的定势的,除非巨大的变革。 本文来自公众号:资中筠,ID: Zi-Zhongyu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确实,他不思考光你思考,没必要和他讨论什么,躲远点儿就是了,即使你骂他也不能提高自己,何必呢? |
俗人刷的就是存在感。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只是一种传说境界,难! |
以前看了一篇文章,论述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先发展起来?其中说到其原因是国人没有逻辑思维习惯和不善于做实验。确实是如此。
逻辑诞生在古希腊,实验是勇于探索的人们才愿意花财力和精力去做的事。 国人崇尚的只是礼仪,迷信和名利。缺乏人生自信,喜欢盲目崇拜权势。勤劳而不勇敢,善良并不正直,几乎没有纯粹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
这里看贴就发现,都是些要么人云亦云,要么胡思乱想。前者算是还算是能正确对待自己,有点自知之明。后者只是“勇气”可佳,但缺少对科学理论的基本敬畏之心。没有深刻了解科学,实际上是自己没有学明白。
凡要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猜想,最有说服力的是用实验证明之,停在纸面上的或者是在虚设基础上的东西没有半点意义。既没有人认同,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甚至会没有人愿意搭理。有人要否定某某定律或规律,也是如此。你要否定,必须先拿出证据,拿出个反例。什么也拿不出,什么实验结果也没有,就是嘴上瞎否定,只能解释成你还不懂它。 |
我想提几点建议 一、如果认为自己的成果超越了前人,希望得到认可,应该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专利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中国无法发表,就投到国际期刊。不懂外语,可以请人翻译后再投稿。 二、如果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就要遵守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寻求与职业科学家进行理性学术交流。这方面,山东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的郑晓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努力学习现代生物知识,通过向科学家学习,与科学家交朋友,从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矿长成为了经常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古生物学者。 三、如果要有惊人发现,一定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查文献、做笔记。提出惊世骇俗的理论之前,先吃透前人到底做了什么研究,看看自己的理论还存在什么缺陷。 当然,相互尊重乃基本礼仪,“民科”们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美国也有民科,每年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甚至为“民科”们设立专门的分会场,只要投稿就可以作报告,既为民科们提供了展示舞台,也避免其干扰其他会场的正常学术交流。科学家也要摒弃道德优越感,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帮助,指点迷津,使“民科”们早日走出迷惘。毕竟,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科学研究向公众有所交代的主要手段。 联系作者:zyc@nao.cas.cn |
“科学家也要摒弃道德优越感”,这个不存在! 应该是“科学家要摒弃职业优越感,多有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