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我民间,但是我科学 下一主题:我再举一例说明:狭义相对论即使...
再一次走回到科学的分岔路口 <相对性原理分析>
[楼主]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2004/03/30 19:40
点击:1416次


        再一次走回到科学的分岔路口——相对性原理分析



                                                           —— by Youngler 羊歌乐

        < 引言 >
        根据历史的经验,科学每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都是由于更好科学方案的发现代替了旧的方案。所以一直来,本书作者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人们能够基于常识观念上理解世界。如何认识现有科学中的问题,也许不是很在行的原因,我在这方面思考得不是很多。今天写起这方面的文章来也觉得非常费神和语言灵感的不足。新的更好的理论一般而言总会有人创造出来和及时问世,但是我们如果没有选择理论的理论,我们依然无法选择到更好的理论。科学的历史充满发现的惊喜,同时也辜负了很多伟大的科学灵感。所以就科学而言如何给新的理论以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主要的。或许我们已经有了选择理论的理论,即科学的哲学。不过科学界是否按照哲学家的理论来操作,这倒是一个问题。
        也许对于相对性理论,这方面的问题可能过于困难,人们发现更好的理论在这里需要更多的概率灵感。优越的理论方案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如何去选择更好的理论可能依然是一个将来的事情抑或是遥远的事情。也许我们过于悲观,但是即使不会悲观,这更加可能是下一步的事情,绝对不是今天的事情。或许悲哀的地球人类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比相对性理论更加优越的理论。也许我们过多地看到了地球人悲哀的一面,科学更加优越的理论或许已经被发现,只是人们接受更好的科学有一个时间过程。不过,科学是否已经发现科学更好的方案,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无论如何,今天我们所知科学还是处于一个充满着矛盾和无奈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探索时代。科学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是科学可以做的事情不会只是等待幸运的灵感。如果我们只是知道守株待兔,那么幸运的灵感也会从我们的身边溜走。那么科学重要的和迫切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的科学的确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想我们应该走回到那个科学分岔路口的地方。科学在哪里走偏了路,应该回到哪里重新思考。也许我们只有站在那个科学分岔路口上,我们才能领悟到科学捕捉幸运灵感的方向。——那么科学的分岔路口在什么地方呢?


        < 追寻现代科学的思想源头 >
        一般地,存在问题的理论其问题的原因多数不在于理论的过程,而在于其理论的前提。现代科学的方向性错误是以数学理念来解决物理的问题。
        科学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感恩时代的进步,网络带来了学术的繁荣。现在,物理研究院以外的物理探索工作被源源不断地发现,不管怎么样,这给沉寂已久的科学带来了新的思想潮流。当然科学的繁荣时代也存在不如意的事情,我们的很多学者在分析相对性理论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支柱理论,意识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准确地找到就其物理学意义而言相对性理论这一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也许,我们也意识到科学重要的问题是发现新的更好的理论,然而这可能是另外的遥远话题。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可能是认识现有科学主要是在什么样的地方走偏了路,然后发现科学更好的思路。今天更为迫切的事情,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真正的困惑问题是什么。那么科学真正的困惑问题是什么呢?
        明显违背常理的思想,比如光速不变原理,当然也是科学的问题,但是仔细想来光速不变原理应该不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点和科学困惑问题的起点。科学的很多问题最后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许现代科学困惑问题的起点在于我们都认为非常合理的原理之中。
        大概由于相对性原理的确原理本身拥有很能够吸引人的思维倾向的许多优点,导致我们忽视其中深层问题的存在。很多反对相对论的学者也始终觉得这一原理很有道理,本书作者曾经也是这样。90 年我大概完成了给运动粒子质量变大、速度极限、时钟走慢、寿命延长等物象描绘形象图景的任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物理规律的普适性说法也曾经吸引了我的笃信。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相对性原理也可能是有问题的。科学伟人的思想总是超越常人的理解思路,跟着光波运动考察光波,静止的光波说明 Maxwell 电磁场机制此时停止了工作,这话非常有道理。但是我最近突然发现,如果说这一想法是天才的思考,我们早应该根据声波跟不上飞机的奔跑早该抛弃了声波的波动方程和整个朴素力学体系。
        一个世纪以前的那个年代,很多科学家希望找到一个运动的普适参照系,然而寻找绝对参照系的实验总是失败,这使他们站在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一分岔路口上徘徊,Einstein 将他们引向基于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当然在以后的年代里,很多不满足于抽象和矛盾的数学方法的科学家们,曾经走回到这一科学的分岔路口,希望找回那个失落的以太模型。也许是以太的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困难,人们每次走回到以太的思路总是没有成功。时光一晃已是一个世纪过去了,科学很多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的理论的不断发现并没有阻止科学新的困难问题的不断出现。这让我们想起了过去,想起了沉积已久的问题。本书作者作为工科学者思考物理的问题,再一次走回到这个科学的分岔路口,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本文作者认为这一运动相对性问题是物理科学走向纯数学风格的起点,这也应该是一个世纪以前物理科学形象思路和抽象思路的分岔路口。本文专题分析运动相对性这一中心问题,希望人们从中知道科学偏离正常轨道的问题根源。所谓运动的相对性,是指相对运动事件可以作为独立的物理事件。所谓运动的绝对性,是指相对运动事件不能作为独立的物理事件。运动的相对性,这方面的问题最初是 Galileo 提出的,Galileo 认为船里的人不能根据船里的物象判定船是否在运动。当然相对性理论的相对性思想不仅于此,这一理论强调事件的存在本身是相对的,而物理规律却是绝对的。由于理论强调事件存在本身的相对性,比如相对论认为篮球只是在我们看来是个圆球,篮球无谓真实的圆球形状。基于这样的理论思想特征人们把这一理论称为相对论,当然这是题外话。
        当然善良的学者们相信相对性原理,事情可能也有另外的原因,这个年代,如果我们连自己老祖宗的相对性原理都怀疑,科学中还有什么我们可以相信的东西呢?反对相对论的人们都不怎么怀疑相对论的这一原理,更不用说职业物理学者有多相信相对论这一相对性原理了。不过,当今科学的相对性原理可能已经远不是过去那个朴素的相对性原理,这个问题我们很多学者大概是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待后文详细解说。那么,人们都注意相对论那些问题呢?我觉得他们可能只是注意相对论的树枝问题和树叶问题,对于长在地下不容易看到的树根问题,在他们眼里有问题与没有问题似乎没有多少差别,这多少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我们的许多学者可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对于一棵觉得它挡道的大树,摘其几片树叶,砍其几根树枝,能够让他死去吗?所以,认准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点及其中心的问题是发展科学的首要问题。
        通过分析科学思想的因果链条,我们认为,科学的问题归结为运动相对性问题,归结为引力场空间是不是空间的问题,或者说归结为相对运动事件能不能作为独立的物理事件的问题。但是问题是,我们真的笃信了引力空间真的等同于几何空间?我们真的不曾怀疑基于这样的思想之上建立的相对性原理说的可能仅是物象世界的一类表面图象?!的确,如果引力空间等同于几何空间,船是否运动对于船中的任何实验结果应该不会发生影响,地球对于在地球上进行的任何实验没有任何影响,科学思想的因果链条是衔接的。但是问题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相信地球对于地球上发生的物象行为没有丝毫影响?

        < 相对性原理的产生和发展 >
        Galileo 首先意识到人们有时候坐在船里感觉不到船的运动这个道理。他以此向人们解释地球可能是运动的理由:我们曾经把运动着的船当作静止于水中的船,所以我们也可能把运动的地球当作了静止的地球。的确,我们不能根据人在船里跳起能够落回原地来说明船静止在水中,因此也不能根据人在地面上跳起能够落回原来的地面说明地面不在运动。后人把 Galileo 这一思想发现,称为相对性原理,意思是事物之间的相对运动不影响及于事物的内部过程,也不受到事物在更大空间范围里运动的影响。比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作为一个相对运动现象,它不会影响地球自转的快慢变化,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本身也不会受到太阳系在茫茫银河中运动的影响。相对性原理后来有一个理论性的说法是,对于一个相对于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质系统,其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不会受到物质系统作为整体在空间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影响。相对性原理,不管编书的人采用哪样的说法,都给人一种道理自明,似曾相识的感觉,抑或还多一分无缘优先发现的感叹。不过,相见无须恨晚,物理学从来没有永恒的原理。请注意作者在 ' 空间 ' 一词上做了标记。
        Einstein 注意到电磁现象的相对性问题,那么什么是电磁现象的相对性呢?‘ 导线不动、磁体运动’和‘磁体不动、导线运动’在产生电流效果方面是相同的。电磁学中的平常知识我们熟视无睹它的深刻意义。然而,伟人却总结出其中的普遍理论意义。电磁物象仅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与各个物体在宇宙空间的绝对运动无关。伟人还注意到另一个普遍意义的问题,即相对性原理中所说的物象是指包括力学现象在内的所有物象:把在地球上做过的任何实验送上行星轨道不会得到与地球上不一致的结论,比如 Michelson 实验。如果相对性原理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推论,地球对于地球上的 Michelson 实验没有任何影响,以及地球对于在地球上进行的任何实验没有任何影响。这似乎又很象是一个明显错误的说法。是不是大家已经发现伟人头脑中的自身矛盾的地方,即:相对性现象试图说明物象与相对运动有关,相对性原理又试图说明物象与相对运动无关。物象到底与相对运动有关还是无关?也许伟人自己可能并没有注到意自己头脑中的矛盾问题。应该说,伟人应该注意到他自己意识到的相对性现象是对于相对性原理的否定,也许他有协调这方面矛盾的思路,他可以把某种物象解释为观测效应。把磁场力的问题说成是电场力变小的问题,继而认为这是一种相对运动观测效应。也许伟人自己也可能曾经注意到电磁相对性现象应该是驳斥相对性原理的很好的知识证据。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来总是被科学忽略了。也许,相对性现象是指物质组织(电磁场)中的相对运动,相对性原理是指空间(引力场)中的相对运动。问题又回到了空间的问题,回到了空间是不是/空间/的问题。也许科学最大的遗憾是人们缺少引力物质组织构筑的空间概念,不过这是题外话了。那么引力场与电磁场为什么有如此天地之差的不同效果呢?电磁场的问题是相对性现象问题:物象与相对运动有关;而引力场问题是相对性原理问题:物象与相对运动无关。引力场中的运动问题符合相对性原理,不符合相对性现象。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符合相对性现象,不符合相对性原理。比如,动体中的由原子组织而成的材料,它可以统计身边电子的运动受力趋势来推测动体这个 ' 船 ' 的外部整体运动。如果我们不怀疑磁场可以破坏相对性原理的有效性,为什么引力场就不能破坏相对性原理的有效性呢?为什么引力场就没有引力相对运动效应即引力相对性现象呢?也许是引力涉及的问题更为广大,引力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也许是实验结论逼迫我们接受离奇的物理学思想。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电磁现象的相对性现象中的问题是电场磁场破坏了相对性原理的有效性。电场磁场的穿透性导致动体对于电场磁场,已不是 Galileo 说的那条封闭的 ' 船 ' 。从这一意义上说,相对性原理还是基本有效的。不过,Einstein 相对性原理是无船相对性原理,后面会讲到,物象的封闭性是无条件的。
        其实,伟人自己进一步创立的广义相对性理论大概研究的就是物体在引力场中运动的细微效应。所以,很多人们指出,某种意义上说伟人自己的广义相对性理论完全否定了他自己早期创立的狭义相对性理论和回到了绝对论。关于两个相对论之间的矛盾,我不再重复很多学者的观点,也许科学的童年时期,人们没有一个足够合理的思想方法基础,只有以格局化方式构造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实,相对论者们要是能够认为狭义理论中所说的很多事情其实是一种相对于时空结构运动的实象效应,整个相对性理论也许将会具有更加强大的理论威力。理论这一改革的代价只不过是理论牺牲了参照系的平等性而已,却大大增强了整个相对性理论的逻辑自恰性。也许这一相对性理论已经错过了这样发展的机会,也许人们担心理论进行如此的改造有损于狭义相对性理论的逻辑整体性,也是相对性理论退化为一个经验性的知识体系和走回到 Lorentz 的电磁学理论。
        对于 Einstein 相对性原理有一个文字解说,一个惯性系中进行的任何实验无法确定该惯性系相对于其它惯性系的运动速度。相对性原理有程度不一的多种表述,后文会说到。细心的学者如果注意语义的表述不同,可以意识到伟人对于相对性原理的理解更富有数学操作的内容。严格的学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些表述其实说的是多种意思不同的操作内容。相对性现象和相对性原理本来可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即物象行为与物象与环境之间的直接相对运动有关,与其它的间接的相对运动无关,相对性原理应该不是物理学普遍意义的规律。

        < 绝对光速是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 >
        好长的时间里,我认为,要说相对论有问题,可能的错误根子是光速与观察者的速度无关的假设。相对论的这一假设的确非常刺眼,太违背常识、也惹人反对。很长时间里,我还是没有想到光速与远处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是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我想很多反对相对论的学者至今可能也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依然犯着我早年时候的迷糊。要不,好像他们怎么会只知道反对相对论的光速不变性假设,而很少反对 Maxwell 电磁场理论呢。后来我想到,Maxwell 电磁场理论得到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并没有说明相对于那个参照系,大概是最早的光速参照系无关思想。正如赵峥先生写道:“19 世纪末页,Maxwell 把 Coulumb 、Ampere、Faraday 等人长期积累的实验定律总结成简明的方程组,即 Maxwell 方程组。该方程组表明电磁场是以波的形式真空中运动,运动速度为一个常数 c。也就是说,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光波就是电磁波,c 就是光速”。Maxwell 是一个笃信的机械论者,得出后来导致彻底破坏机械论基础(绝对时空)的推论,可能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Einstein 相信光的传播具有奇异性质可能有他自己的奇怪想法,也可能多少受到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影响。光速的绝对性的主要内容,是这样一种假设,观测者的运动不应影响对于光速的测量结果。的确,科学如果认为光速是 c 是个物理规律,那么根据相对性原理,应该可以推出光速具有全方位意义的不变性。后来的人们笃信光速的不变性可能有 Maxwell 电磁场理论和相对论等理论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验方面的原因,比如 Michelson 的实验。当然,在 Maxwell 看来他的光速可能是相对于以太而言的,他可能也没有要求他的方程组在某种坐标变换上保持不变的形式。但是,后来的人们接受将相对性思想扩大到电磁领域的说法,这可以理解。然而为什么相对性思想再进一步扩大到声波问题就有 ' 说不 ' 的理由了呢。也许大家要说,声波是媒质波,光波是真空波。看来,真空是否存在可能是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科学令人遗憾的地方。不过在这里,这暂时是个题外话。
        从全方位光速不变是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这一点上说,相对性理论也许只要一个前提假设就够了。实在是不理解,Einstein 为什么不把光速的参照系不变性当作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来处理。或许 Einstein 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学者,他可能觉得事情正象 Galileo 相对性思想不能推导出全方位声速不变,Maxwell 电磁场理论和相对性原理也不能很严密的推导出绝对光速思想。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有很多办法省去绝对光波运动假设,可是 Einstein 还是把绝对光波运动作为相对论的前提假设。也许是他觉得只有一个前提假设,那个相对性原理太孤单了,多放上一个原理做陪伴,或许是为了避免人们对于绝对光波运动的疑问,说‘这是假设’,一切疑问就没有了。如果 Einstein 认为绝对光波运动是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即使人们要指责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避免指责相对论,把人们指责的视线转移到 Maxwell 电磁场理论的推论。也许伟大的 Einstein 愿意自己受到指责,不愿意其他人代他受过,也许是他在自己的理论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不愿意将 Maxwell 的电磁场理论拉下水,或者保护了电磁场理论免受攻击是保护相对论的一种战略考虑,即保护了相对论的后方基地。或许伟大的 Einstein 不认为他的理论是一个电磁学后续理论,而是一个物理学原理理论。总而言之,Einstein 的选择是正确的,或许更正确的选择是,应该把绝对光速假设去掉代之以真空存在假设。也许这些问题都是题外话。
关于相对性理论的两个前提假设,有人在 BBS 上做了以下几点逻辑分析:
        1、其实狭义相对性原理并不保证光速不变,也不保证 Maxwell 方程组的相对论不变性。就像牛顿力学里的相对性原理不保证声波的波动方程 Galileo 不变一样。
        2、思考一下:Newton 力学中测量不同参考系中的声速也能区别不同的惯性系吗?牛顿力学也是有相对性原理的呀!
        3、Maxwell 方程组的相对论不变性是比相对性原理更强的假设。它的来源是实验上发现的光速不变性,或者说是人们相信以太不存在的这个信念。可以说,Maxwell 方程相对论不变,是相对性原理,和以太不存在的共同结果。
        4、如果以太存在,那么狭义相对性原理将不能保证光速不变,光波将会和声波一样,光速只对以太不变,如果以太在运动,那么光波的波速就会是两者速度的叠加。这时,不同参照系得到的光速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区别不同的参照系,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特殊的参照系:以太的静止系。就像我们在不同参照系里测得的声速不同,纯粹由于我们有一个特殊的参照系:空气(或其他介质)的静止系。

        < 回顾 Lorentz 的电磁学理论 > (摘自《黑洞与弯曲的时空》一书)
        Lorentz 认为,哥白尼学说是对的,地球不可能是宇宙的中心,不可能相对于绝对空间(以太)静止。光行差实验的结论也是对的,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在以太中穿行。那么,迈克尔逊的干涉实验为什么测不出以太漂移速度呢?他认为,这是因为相对绝对空间运动的物体,会在运动方向上有一个收缩。例如,一把尺子如果沿相对以太运动的方向放置,那么该尺会发生收缩。……Lorentz 认为,相对性原理不对,电磁规律也并非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相同,Maxwell 电磁理论只对绝对参考系成立。他建议用 Lorentz 变换替代 Galileo 坐标变换,并认为任何相对于绝对空间运动的物体都会在运动方向上发生收缩。他还认为,Lorentz 收缩是一种物理效应,这种收缩导致原子发生形变,会引起原子内部产生应力并改变电荷分布。正当他们对此进行研究时,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

        < 相对性思想的背景问题 > (摘自《黑洞与弯曲的时空》一书)
        如果我们坚持相对性原理,认为电磁规律与力学规律一样,都应遵守相对性原理,那么我们必须修改 Maxwell 方程组,或者放弃 Galileo 坐标变换。当时人们普遍认为 Galileo 坐标变换是相对性原理的数学体现,坚持相对性原理,就应该坚持 Galileo 坐标变换,坚持前者而放弃后者是难以相像的。然而,Maxwell 电磁理论是被大量实验事实验证过的(应该说仅是地面静止实验室方面的实验),修改 Maxwell 理论也是不可能的(应该说难度很大)。
        以当时电磁学权威 Lorentz 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家,主张放弃相对性原理,保留 Maxwell 理论。但认为 Maxwell 理论只在相对以太静止的惯性系中成立,即只在相对绝对空间静止的参考系中成立。
        电磁理论与相对性原理的矛盾也在光学实验和光速测量中表现出来,既然光是以太波动,以太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那么以太会不会被介质带动呢?例如,地球绕太阳转动,它不可能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那么,运动的地球会否带动周围的以太呢?我们知道,水中的运动物体有时会带动周围的水运动,空气中的运动物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空气运动,所以,在以太中运动的地球,似乎也有可能带动周围的以太。但是,天文观测中的光行差现象表明,地球是在以太中穿行的,地球似乎没有带动以太。光行差现象是天文界早就知道的,已被大量的观测精确证实。因此,应该认为地球不带动周围的以太。(这一推测有问题,汽车带动汽车内部的空气,但是我们还是能够观测到雨的后飘现象。)于是,有人想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速度,这一速度也就是地球相对于绝对空间的速度。测出这一速度,不仅能证实绝对空间的存在,而且能具体描述地球在绝对空间中的运动。迈克尔逊等人做了大量精密的干涉实验来测量“以太漂移”速度,即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但是,测量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零。这表明,地球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原因只可能有两个,或者地球相对于绝对空间(以太)静止,或者是地球带动了自己周围的以太一起运动。……
        地球可以带动自己周围的以太这一推测应是正确的图像,不过这一推测是今天学者的猜测还是过去那个时代学者也做过这样的猜测,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科学的历史已经让我们感到遗憾,时间不可能倒流。也许科学的背景总是那样地存在,科学的走向在于科学理论的引向

        < Einstein 的相对性思想 > (很多文句摘自《黑洞与弯曲的时空》一书)
        Einstein 深受奥地利物理学家 Mach 的影响。Mach 不相信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他勇敢地从哲学的角度批判 Newon 的观点,Einstein 十分崇拜 Mach,深信他的观点,认为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空间。所以,Einstein 认为相对性原理必须坚持。另外,Maxwell 电磁理论是总结大量实验得出的结果,有坚实的实验基础,也不应该怀疑。只有 Galileo 坐标变换,貌似合理,其实并无可靠的实验依据。所以,Einstein 放弃了 Galileo 坐标变换。
        Einstein 不知道 Lorentz 的工作,也没有注意 Michelson 实验导致的疑难。他考虑的是 Fizeau 实验。这是一个研究流动的水是否带动以太的实验。结论是以太被水部分地带动,但没有完全带动。这一结果也与光行差现象矛盾,光行差现象表明介质(地球)一点也不带动以太。在仔细考虑上述试验矛盾以及 Maxwell 电磁理论与 Galileo 坐标变换的矛盾之后,Einstein 认识到,把 Galileo 坐标变换看作相对性原理的数学体现是没有根据的。相对性原理与 Galileo 坐标变换并不等价。他认为下面三者存在矛盾,不可能都正确。(1) Maxwell 电磁理论。(2)相对性原理。(3)Galileo 坐标变换。
        Einstein 意识到,Maxwell 电磁理论、相对性原理、Galileo 坐标变换三者之间有矛盾,并不可能都正确。Einstein 和 Lorentz 都认识到科学有必要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但是对于重新深入思考的工作点难免因人而异。Lorentz 认为,相对性原理不对,电磁规律也并非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相同,而 Einstein 采用另一种做法,放弃了 Galileo 的坐标变换,采用 Lorentz 本人推导出的坐标变换。由此,一个伟大的理论和一个从电磁学土壤上成长的科学巨人展现在地球人的面前。
        应该说,Maxwell 电磁理论有可能是物象原理,相对性理论可能也是一种物象规律,Galileo 坐标变换也仅是理想性的数学问题。科学的痴迷事情有时真是让人不能理解。

        < 相对性原理感到意外的天文观测结论 >
        或许世界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现代科学过于强调了世界的相对一面。
        相对性原理有一个著名的推论,即无法找到一个绝对的惯性系。不过事情到了 1965 年,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下面小段文字摘自谭暑生教授《狭义相对论的新探讨》一文:
        现在,面对宇宙背景辐射等实验事实,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应当恢复以太假设。Bergman 认为,在宇观尺度上,相对性原理被破坏了;宇宙背景辐射只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参考系中各向同性,在这个意义上,那个参考系代表“静止”。Weiskov 认为,无论如何,观察到的 2.7K 辐射决定了一个各向同性的绝对坐标系;Michelson 和 Morley 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即找到了我们太阳系的绝对运动,不过不是相对于以太,而是相对于光子气。Stapo 认为,2.7K 背景辐射定义了一个优越的参考系,利用它可以决定事件发生的绝对顺序。协同学创始人 Hearken 也认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特殊参考系的存在,但是宇宙背景辐射却成了一个绝对的参考系。Rosen 甚至认为,宇宙学的最新发现要求回到绝对空间的观念。胡宁认为,在 Michelson 实验的零结果和以太模型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矛盾;在某种意义上,前述 400 公里/秒的速度可以看作是 Michelson 所要测量的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他认为,宇宙背景辐射各向同性分布所决定的坐标系可以看作是真空的静止坐标系;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

        < 相对性原理和坐标系变换 >
        一般地,人们认为 Galileo 坐标变换是 Galileo 相对性原理的数学表述。如果我没有说错,也许,科学的最初偏差就在这里。今天,我想问大家,Galileo 相对性原理和 Galileo 坐标变换是不是等效呢?
        首先,Galileo 问题中的地球和船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坐标系则是一个个体积无限的重叠空间。举个例子,我们在封闭的系统里不能通过测量声速各个方向上不一样来发现封闭系统的运动状态。封闭系统内部的声速各个方向一样并不违反 Galileo 的相对性思想,但是这一规律仅在船的内部成立。非常明显,对于船里的人来说,运动的轮船或风中的轮船船壳外面的声音马上就不是各向同性的。其实很多规律都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成立,无法在无限的坐标系中成立,更无从奢谈在多个坐标系中同时成立,即符合 Galileo 坐标变换的不变性要求。我们不能根据船里的实验结论不加思考地推测船外面的物象。但是,事实上我们喜欢根据船里的实验结论简单地推测船外面的物象。我们的科学喜欢根据光波来到地球以后相对于我们的速度来推测光波来到地球以前相对于我们的速度。
        假设运动的船内部世界有变慢效果,假设船内部所有的时钟都会因于船这个世界相对于海水的间接摩擦影响而走时变慢。船里的实验也不会发现这一现象,这一系统现象也不违反 Galileo 相对性原理。但是显然,简单的 Galileo 坐标变换不能准确描述这一系统现象。简单的 Galileo 坐标变换会得出运动的船中的时钟走时速度不变的结论。我想,只要细心的读者,读者自己可以举出更多的物象,它们符合相对性原理但不符合 Galileo 坐标变换。
        不能够发现系统的外部运动的现象不一定符合相对性数学变换的要求。其实那个年代所有已知的系统内部物象都是不能够发现系统的外部运动的物象(现代的微波背景观测除外),所以 Galileo 得出结论,不能根据船中的物象判定船是否在运动。但是显然,不是所有的表述物象的规律都可以从局部领域成立扩展至无限坐标系空间,且都符合 Galileo 坐标变换。
        以上分析明白地告诉我们,Galileo 相对性原理和 Galileo 坐标变换是两个问题,两回事情。相对性原理与相对性数学变换不存在等效的问题。其中关键的隐形原因我们现在已经清楚,即不能把船这个有限的参考物代替为无限的坐标系,把局域领域的规律推广为整个坐标系中无限空间的规律。
        所有的无限空间的坐标系操作对于物理来说本来就是错误的。就 Galileo 变换而言,连热膨胀也变换不出来。1 米米尺立在北京海拔 0 高程,米尺顶端高程 Z = 1 米;将米尺移到广州,立于海拔 0 高程,根据 Galileo 变换,我们得到米尺立在广州 0 高程,米尺顶点高程 Z = 1 米。其实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由于广州气温高,实际上 Z = 1.0001 米 > 1米。当然这里的问题,我们假设北京的米和尺是标准的。无限空间的坐标变换本来就是数学游戏,却当作了物理原理。科学就是这样可笑。当然本质上说,Galileo 变换是正确的,但是实际问题操作起来,这种简单的变换了连 Newton 的问题也描述不了,却希望解决电磁学问题,也真是历史笑话。
        与此类似,Lorentz 变换也不与狭义相对性原理等效。比如说,Lorentz 变换排斥万有引力定律,但是,朴素相对性原理并不排斥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不可能通过地球上的引力实验推测到地球这个系统在太阳系中的运动情况。但是,Coulumb 定律的 Lorentz 变换不协变,我们推测万有引力定律可能也不在这一意义上是协变的。引力类定律在相对性理论里很长时间以来已经不是物理定律。我想,这绝不是仅仅是个心理和感情的不愿接受问题。为什么描述基本力作用的算式不是物理的原理,而描述运动的算式却成了物理原理了呢?
        对于 Maxwell 电磁场理论与 Galileo 坐标变换之间的所谓矛盾问题,我认为至少对于业余学者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很多相对论学者可能没有很专业的感觉,任何事情理解了就不象一个专业性的问题,没有理解就觉得它是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于相对论学者,这肯定不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都觉得很专业,那如何学习完那么多的相对论知识呢。可以发现反对相对论的学者中很少有学者论述这一问题,很多反对相对论的学者看来也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很少有人想到相对论的问题根源是 Maxwell 电磁场理论与 Galileo 坐标变换之间的矛盾。足见这个问题要么比较隐藏,要么有某种程度的理解难度,或者说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
        一个本不是复杂的坐船问题被合理地或不合理地数学化以后,成为只有少数专家们才知道怎么讨论的深奥问题,也就成了很少有大众学者涉及的专业问题。很多反对相对论的学者花很多精力分析绝对光速的逻辑矛盾和 Lorentz 变换中的数学问题,却很少有人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相对性思想本身和相对性原理。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比较隐形的问题。一般地,人们(包括我本人曾经也是)比较能够发现问题,却不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有违常理的光速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无关的假设和畸形的 Lorentz 变换不可能是自然界的意志,其根错误的源却可能隐藏于相对性原理之中。
        狭义相对性理论用相对性原理赢得人们的科学意识,却隐形地将有限空间的操作,推广为无限坐标系的操作,并进一步推想得到一个更加强硬的 Lorentz 变换操作。人们相信简单自明的相对性原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相对性原理实际上已经层层地被偷换了概念。这是一个容易迷惑自己也容易迷惑学者社会的一个疏忽或者故意设置的理论技巧。
        坐标变换会总会忽略很多具体的物理因素,即使是有限体积的坐标系与另一个有限体积的坐标系间的变换也总不可能等效于朴素的相对性原理。所以有人说,坐标变换是一个更强硬的操作,它的意义不限于不能发现系统运动的那些实验结论。也可能,带着数学风格的物理学家喜欢把具体的物理图像抽象成简单的数学图像和人为的数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无意之中粗心地只是抽走了主要的东西,丢下了很多细小的细节,加上了艺术化的美感上的东西,以此构造自认为是物理的理论实则是物理学的解题方法系统。
        当然,正象 Lorentz 认为他的变换并不否定绝对时空,考虑基本物理量单位不同的有限空间之间的复杂的 Galileo 操作变换也并不否认绝对时空。图像的放大与绝对空间并不矛盾,就象地图与实际的地理并不矛盾。
        人们应该认识到现实的近周围环境、参照系、坐标系这三个概念的不同。没有明确的概念体系,不应该急于建立起可靠的物理学。急于建立起可靠的物理学,也许得依靠上帝的凑巧帮忙。也许上帝已经给了我们凑巧的帮忙,也许他永远不会帮糊涂的地球人在这方面的忙。

        < 相对性原理到底说的是什么事情?>
        中国学者程稳平先生在他的‘ 21 世纪的 Newton 力学’ 一书中写道: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相对性原理的认识实际上出现了 3 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要求在进行坐标变换时数学公式的表达形式保持不变;第二种要求在不同坐标系中使用本参照系中的物理量进行计算时应具有完全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第三种只要求物理学的定律在叙述上保持相同。牛顿第二定律符合第一种理解意义上的相对不变性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符合第二种理解意义上的相对性原理。牛顿第一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符合第三种理解意义上的相对性原理。如果把光波在真空中传播时保持波长不变,并依据它来判定相干光之间的位相差相对于不同参照系也保持相同的话,似乎也可以使光波的干涉现象符合第三种理解意义上的相对性原理。在理论上,人们完全可以人为地自己定义相对性原理,但必须把具体的意思表达准确。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在相对性原理上产生的种种分岐就不难求得一致了。
        鉴于相对性原理的不清晰表述,我们把相对性原理分为:
        Galileo 相对性原理(或朴素相对性原理)表述为,不能根据船内部空间纯内部的物象判定船是否在运动。
        理论相对性原理,一般地表述为,一个惯性系中进行的任何实验无法确定该惯性系相对于其它惯性系的运动速度。
        一直来,我也觉得相对性原理这一理论表述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近来我渐渐意识到,‘一个惯性系中’意思似乎不够明确,比如地球作为惯性系,多大的球面范围算地球的惯性系。我的理解,月下天应该没有问题是‘地球惯性系中’,明确月上天还应该有多少空间属于‘地球惯性系中’也许不是一时能够搞清楚的问题,也可能不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但是‘一个惯性系中’,我想肯定不能理解具有无限的体积空间,否则,不具有完全的实验可操作性。也许有人要问,‘一个惯性系中’意思不明确,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当然有,算不算问题由大家来评说。我想说,Corpernicus 在地球上发现了地球的运动,算不算违反相对性原理?大家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现在我详细地说说这个问题——
        地球上进行的一般观测不能发现地球相对于其它参照系的运动速度,似乎有些道理。正因为这一点,在 Corpernicus 之前的漫长岁月,人类居住在运动的地球上并没有发现地球的运动。但是不管怎么样,正像我们睁开眼睛我们能够看见我们自己是否在行走一样,Corpernicus 先生通过对于行星运动的考察意识到了地球的运动。那么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呢?是这种朴素的观察不算一类实验行为,还是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不在地球这个参照系的内部?还是任何超越那个大船领悟的相对性原理本来就是一个违反常识的错误认识?虽然一般地说实验可能不包括观测,但是某个意义上说各种各样的实验只不过是各种各样间接的或者变种的观测而已,因此观察在这里也肯定是另一种类型的实验,所以有哲学家说实验是人类眼睛观察的延伸。如果说观察也应该是一类实验,在没有设定空间范围的参照系概念里,一个惯性系中进行的任何实验无法确定该惯性系相对于其它惯性系的运动速度,地球上进行的任何实验或者观察不能发现地球相对于其它参照系的运动速度,相对性原理这种表述也似乎明显地违背了 Corpernicus 先生在地球上发现了地球的运动此类眼见的常识。是啊,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怎么会不知道自身的移动呢。科学的伟人怎么忘记了这个眼见的常识?!如果说生活常识不能作为科学的事件,那么地动说的发现也应该能够说明在一个观察系中可以发现自身观察系相对于其它观察系的运动。也许有人要说,这种观察不完全是某种意义的内部实验。纵使太阳和行星相对于地球运动的事件不是地球参考系完全内部的行为,那么雷达测量飞机的速度,是不是地球系统完全内部的实验?我们不是也测出了地球相对于飞机的运动速度?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伟人朴素的错误地方是没有领悟船里的实验是不能发现船相对于船外事物的运动,可以发现船相对于船内部事物的运动。也许讨论地球相对于行人的运动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但是运动的相对性本来就是主张各种相对运动具有同样积极的意义,如果承认运动存在积极的运动和消极的运动,我们似乎在承认了运动的某种绝对性。也许,科学伟人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真正错误是没有区分运动学的运动和动力学的运动,同时也没有区分运动学的实验和动力学的实验。在这里,船相对于船里的人的运动,是一种纯粹运动学意义的运动。人相对于船可以是一种动力学意义的运动。眼睛的观察是一类纯粹的运动问题实验,抛体的行为是一种牵涉动力作用的实验。
        一种描述如果不具有完全的实验可操作性,这样的描述只能给油腔滑调的学者辩护油腔滑调的理论留下理由以及留下逃脱的空间。所以,我认为相对性原理这一表述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为此在这里作者给出它的比较明确的表述,一个具有很高程度相对整体性的物质系统中进行的任何系统内部实验无法确定该系统相对于其它惯性系的运动速度。不过这似乎回到了朴素的描述。
        物质系统,一般地是指有限的空间概念的物质系统,如地球,太阳系等。无限空间的物质系统有一个专用名词,宇宙。‘一个惯性系中’的‘惯性系’,留有数学坐标系概念的影响。所以这里特地避开这一词汇,采用能够明确地理解为有限空间的‘系统’一词。
        Einstein 狭义相对性原理,这里表述为,Maxwell 电磁场方程组有坐标变换中保持数学形式不变的性质。诚然这一表述走远了 Galileo 的大船领悟。相对性原理这一理解与 Galileo 坐标变换是否存在着矛盾,那可能是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那么,这样的相对性原理是正确的吗?如果这一原理存在理性和实验方面的问题,这个理性方面的问题是什么,实验方面的关键问题又是什么?
        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旧的困难问题其实并没有彻底解决,科学新的困难问题又不断涌现。我们思考科学的理性问题和思维风格问题,思考科学是否存在方向性的错误,是不是我们的科学把数学理念当作了物理原理,把数学的方法当作了物理方法?希望 Maxwell 电磁场方程组在各个坐标系中保持数学形式的不变,这样的要求明显地有着很多人为要求的味道。回想经典力学中,功能原理也没有在 Galileo 坐标变换中保持确定的形式。所以,经过了科学的波折以后我们现在想,保持持数学形式不变这一要求也许是我们对于一般物理规律的过于苛刻的和超越实际的要求。或许包括 Maxwell 电磁理论在内的一般物理规律本质上都是物象规律,而不是物理原理。他们根本无需在数学坐标变换中保持不变的形式。

        < 相对性原理和物理规律 >
        什么样的规律是物理原理,什么样的规律是物象规律,这个问题应该先搞清楚。功能原理,我们是一直称它为原理的一条原理,但是,如果以符合 Lorentz 坐标变换的协变性作为物理原理的判据,功能原理也只能降级为表象规律。Einstein 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条假设表面上是非常合理的,物理规律应该在不同的坐标系上表现为相同的数学形式。可是,什么样的物理算式是这一假设中所说的物理定律。且不说这样的原理的人为性,这个‘物理定律’一词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为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不是这里所说的物理规律,而为什么 Maxwell 电磁场方程组却是这里所说的物理规律?科学基于这样的模糊概念和人为操作性质的所谓原理做文章,即使最精密的实验结论支持我也担心其中巨大的失败风险。如果说上帝仅让物质遵循简单的规则,那么只有 Newton 的规律才是物理的原理,那么这些繁琐的讨论本来统统都是多余的人为废话,却曾经生出多少学者的烦恼。什么相对性原理,工程师们不懂这一原理,工程设计中碰到了什么操作困难没有?
        应该说,物象机理具有客观性,物理规律具有人为性。即使说物理规律也具有部分客观性因素,物理规律也未必具有坐标变换的确定形式,比如功能原理。即使某些物理规律具有坐标变换的确定形式,怎么知道 Maxwell 电磁场理论就是物理的规律,而不是仅仅是一套物象的规律呢?实在不知道,科学伟人们是何原因痴迷于 Maxwell 电磁场理论具有坐标变换的确定形式这种信念,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却是一个非常人为的和近乎数学游戏的问题呀。
        事情正如中国学者卢昌海先生 ( http://www.changhai.org >)《相对论与旧物理学》一文所说:相对论与旧物理学的差别从结构上讲是相对论否定了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物理规律’的东西,比如绝对时间,速度线性叠加等,而认定了一些新的规律,如光速恒定等。相对性原理本身是共同的,并非相对论才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一种称为相对论的新的物理学理论,所有的改变就在于重新确立了究竟哪些才是物理规律。Einstein 认准了一条今天看来的确够格的规律:光速为 C ( 不必说光速不变,因为只要承认光速为 C 是物理规律,相对性原理将自动要求光速不变 ),由此他得到了一系列结果 ( 包括Lorentz 变换 )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定另一些东西为物理规律,从而得到另一套理论。如果所认定的那些规律是相容的 ( 甚至是彼此包含的,比如 Maxwell 理论包含光速为 C ),则所得的结果也会是相容的。
        也许有人说相对性原理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根据,科学应该尊重实验结果。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我们只是根据了地球表面光速的各向同性可能还不能构成相对性原理的充分根据。Michelson 实验的失败,可能是地球对于实验装置某种影响的结果。或者是地球带动了地球附近的某种超级气体物质,导致了我们没有观测到地球表面光速各个方向的不同,这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于我们在运动的大船里观测到各个方向相同的声速。对于 Michelson 实验,我们总有其它可能的解释办法,或者可能象大家熟知的 Lorentz 所说的那样,长度延运动方向收缩的原因。也许科学的伟人总是把感觉的实在当做了真实的实在,由此也把科学引向那个说不清楚的世界。

        < 运动的相对和绝对、参照系和物理规律 >
        如果我们是飞行员,我们会有相对运动的深切体验。不过,相对运动也会体验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两个人游泳,张三游向李四与李四游向张三,目的和结果是相同的,那么运动真是相对的吗?其实一个常人的头脑里运动问题多是有着指定的参考对象。走路的环境是路面,行车的环境是车道,行船的环境是海洋,飞行的环境是大气,星星飞行的环境是天空。由于运动环境的影响,相对运动的双方动力学效果总是不同的,张三游向李四,张三费力,李四游向张三,李四费力,目的和结果虽然相同,费力在谁身上是不同的。那么科学的伟人为什么认为运动是相对的呢?或许科学将引力空间作为一种虚无的空间,是现代科学运动相对性问题的起点,迷信于数学的理念也导致相对性原理这个迷惑人心的原理的产生。如果我们认为真空只是我们的数学理念,而实际的空间总是物质组织的空气海洋,那么在这样的空气海洋里,我们再次思考运动的问题,运动总是相对性的吗?还是我们发现了相对于空气海洋的运动与相对于其它物体的运动好像存在某种区别。原来,我们可以相对于万千物象的运动,但是只有我们相对于水的运动能够感受到水的阻力。也许我们撇开环境谈运动的问题本来就不是完整的运动问题。郑铨老先生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车撞人不能说成人撞车。我们被车撞了一下,而汽车司机反过来责怪我们撞坏了它的车,我们会感觉如何呢。我们会觉得自己委屈,还是觉得汽车司机也有道理。的确,如果一个相对论专家被车撞了又碰上懂相对论的交通警察,讨论起相对论问题来肯定会非常有趣。
        科学家们的想法是,希望运动的地球上进行的实验结论能够应用到运动的飞机上。是啊,地球也是运动的,运动的地球与运动的飞机想来是差不多的,地面上得到的实验结论能不能应用到飞机上,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一个重要的实验课题。仅仅在地球表面进行的电磁实验,可能存在着某种局限性。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飞机上复核所有的地面实验?!不过,这样的想法现实上很难得到实验物理学们实际行动上的支持,除非有兴趣的人们自己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由于动系上重复所有的实验,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所以科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
        如果在飞机上进行的电磁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比如发现飞机上相对于飞机静止的电荷周围发现磁场的存在,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电荷是相对于地面运动才产生磁场,为什么地面能够导致电荷产生磁场,而其它物体为什么又不能呢?这是不是我们回到了地球中心的思想?这同样会将我们带入无穷无尽的问题之中。可能基于这样的推测,科学的伟人相信地面上进行的实验,在运动的飞机上重复相同的实验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为了科学的简单性和免于科学陷入无穷无尽的问题,我们选择了根据在地面实验室中得到的物象图景来推测地球系统以外的地方也是同样的物象图景,并推测各个动系上观测也是同样的物象图景。
        从广宇的空间而言地球不应该拥有某种绝对的物理意义,运动相对性的推测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物质世界的图像肯定不会处处相同,比如不同的地方同样的时钟走时速度会有所不同。已有专门的物象显示,地球上的物象事件应该考虑地球这个背景的影响,比如环球原子钟实验。但是科学主流理论的身份说明这一理论必定包含某种普遍规律的成份和一些实验结论的坚强支持。我们知道相对性思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表现为一种非常坚硬的实验操作结果,这主要是我们的很多实验由于条件的原始性被限制于静止于地面的实验里进行的。科学至今很少发现运动的实验仪器曾经得到过异样的实验结论。关于这个问题,历史的情况是,Einstein 曾经猜想,Faraday 如果在大船上进行电磁学实验不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当然,有没有科学家在运动大船上进行过电磁学实验,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地球理解为运动的大船,我们是在运动的大船上进行过电磁学实验。如果我们把飞机理解为大船,我们可能没有在大船上进行过电磁学实验。其实,当飞行的飞机可以作为业余物理实验室的时候,飞机上的实验不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已经成为职业物理学家们的坚强信念。如果今天有人有兴趣在飞机上重做平行板电容器转动实验,我想不是没有可能发现新的结果。科学的巨大遗憾是,一方面职业物理不会去进行有违主流理论的实验,业余的实验结论又只能发表于网络的角落,得不到应有的承认。科学就是这样拥有强大的惯性。
        如果在飞机上的实验总是能够得到与地面一样的结果,那么我们无法为飞机制造一个飞行速度仪表,它指示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速度。按照相对性原理,飞行员如果不通过地面指挥系统,无法获得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只能知道飞机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这个问题我虽然不是内行,我想事情应该不是这个样子。一个飞行员如果与地面失去联系,就不知道自身的飞行速度,这样的飞行员和飞机有什么用啊。我们今天真地使用这样的飞机打战的?如果真的这样,我想我们的飞机在这个小问题上是可以做点改进的。对于引力场效应,飞机不能作为 ' 封闭人的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飞机相对于地球引力场的某种摩擦效应来检测飞机自身的运动速度。如果磁场是电荷在引力中的运动效果,那么飞机上的电荷应该拥有磁场效果,不过飞机上电荷产生的磁场可能对于飞机上同样运动的仪器可能不会产生感应效果。正因为这方面的实验总是存在某种困难,科学相信基于相对运动的理论。
        卫星陀螺实验可能就是观测卫星上的陀螺进动速度与卫星的绕地球转动速度的关系。而这一实验依据的就是 Einstein 广义相对性理论。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Einstein 的广义相对性理论实际上已经把时空结构当作引力物质场的另一个名词回到了绝对论。其实我们不管实验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狭义相对性思想在 Einstein 自己的广义相对性理论里是没有得到完全的遵守,伟人的两个理论不可能都完全正确而没有丝毫的前提性错误。如果实验结果部分符合了广义相对性理论,那么他的狭义相对性思想是有部分地错了。如果实验结果出现了广义相对性理论意外的结果,那么他的广义相对性思想是有部分地错了,或者伟人的两个理论都存在前提性的错误。
        人们相信飞机上的实验总是能够得到与地面一样的结果,可能也有着主体易位造成的错觉。在地面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我们说地球参照系、实验室参照系、实验仪器参照系的确具有相同的操作意义。我们可以说光相对于实验仪器以光速移动,可以说光相对于实验室以光速移动,可以说光相对于地面以光速移动。我们也的确容易将地球、实验室、实验仪器三个参照系混为一谈。从而得出光波运动相对于实验装置的运动总是一个恒定的速度。科学也因此走向了一个纯粹数学操作的年代。
        虽然地球参照系和实验仪器参照系可能不等完全等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几个参照之间可能没有什么不同。大多的地面实验搬上飞机,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至今确实没有发现几个违反相对性原理的实验。

        < 科学是否可以是地图纸和实际版图之间的操作 >
        数学纸上谈兵,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历史上数学总是先于物理的发展。物理需要数学,难免有时依赖于数学和信赖于数学,科学再次走向 Ptolemy 的风格也许存在必然和自然的理由。也许有人具有构造华丽的空中楼阁的本事,也拥有建造空中楼阁的高级手段,离奇的数学工具,我们做再多的解释也无济于事。
        一个世纪以来,数学的繁杂思路似乎没有把我们带出科学的迷宫。科学如果真的走在迷宫里,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时代的科学迷宫,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世纪课题。Einstein 的相对性理论导致大量理论矛盾和实验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将引力作为一种普遍的物质存在,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 Lorentz 先生的部分观点?物理规律如果只能在有限的区间成立在特定的参照系统下成立,物理定律的应用范围就要大打折扣。那么,是不是说为了物理定律的应用方便,我们就可以不管上帝的意志。
        现代科学的风格问题是人们基于数学理念发展了相对性思想和相对性原理。科学的巍峨和繁华也许掩盖不住以纯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这一思想出发点的荒谬,掩盖不住用数学运动学解决物象动力学问题的幼稚做法。物理学家好像是在研究物理的问题,不过总是把数学的广适性看得高于一切,其次是物理定律,再次实物理事件的确定性。物理定律中又把数学复杂的定律看得高于数学简单的物理定律。复杂的数学看成是世界原理,数学简单的定律看成是局部原理。汽车容易在岔道上走错了路,科学的问题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人类需要选择适当的时候和时机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诚然物理学离不开数学的精确描述,但是数学概念的后遗症也是深深地沉重。数学的坐标系,是无限的空间伸展。物理的坐标系应该是一张有限尺寸的地图,地图纸以外的东西,对于具体的问题可以没有操作意义。在这里,我们再三提醒物理概念与数学概念的不同,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希望大家能够以地图和实际版图的概念来理解坐标图像和真实物象的概念。但是,现在理论物理学中的坐标变换,显然不是地图纸和实际版图之间的操作。也许我们如果能够把问题局限在各个有限空间的局域坐标系来解决问题,很多的矛盾问题能够得到避免。数学风格的物理学家的操作总是希望纯数学操作上理解上帝的意图。从而把地球人的物理学带入矛盾抽象的数学世界。当然,退一步说,走在数学风格的思路上能够理解上帝的意图,也应该是同样的令人欣慰。但是很遗憾,我们见到上帝了吗?

        < 科学的问题本是简单的问题——Galileo 相对性思想中的船的问题 >
        回到 Galileo 那条船来思考问题。船中的人不是不能发现船对于水的运动,是我们把船窗全部关闭了起来,隔开了外界与船里的人的信息联系。
        其实,Galileo 和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船里的人走上甲板可以发现船是否在运动。而 Einstein 认为,对于 Michelson 他只有 ' 封闭的船舱 ',永远不会有 ' 船的甲板 '。是啊,如果说孙悟空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Einstein 的坐标系是无限的空间该是如来佛的手掌心,Michelson 如何能够飞出这无限的空间!地球作为一条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行星轨道上的一个裸露的 Michelson 实验装置是否能够作为既是 ' 船里的人 ' 又是 ' 封闭人的船 ' ,这显然是有疑问的。Einstein 给每一个事物都设想了一条无限大的船,这无谓的船导致我们将每一个事物都挂上一个平等的坐标系。也许这就是 Einstein 走出朴素的 Galileo 相对性思想的起点。也是过去科学走向矛盾和抽象的起点。
        对于朴素的相对性原理,Galileo 船的问题,什么叫船内部,什么叫船外部?这个问题是根本用不着问的问题。但是对于 Michelson 干涉仪器,在月下天也许应该算地球系统的内部。但是,假如将 Michelson 干涉仪器送上行星轨道,一个裸露在行星轨道独立于行星自行绕太阳转动的仪器,此时不应概算做地球这个船的内部,那么此时它是否算是这个仪器本身作为‘船’的内部?!想来,一个裸露的仪器很难算作这个仪器作为‘船’的内部!那么根据 Galileo 相对性思想,此时 Michelson 相当于站在轮船的甲板上,应该可以看到自己是否在运动,或者可以感觉到是否有着海风的吹动。但是,Einstein 认为对于 Michelson 永远只有封闭的船舱,不会有船上的甲板。或者,相对论者可能认为,Michelson 本来就是个太空人,对于 Michelson,地球从来就不是他的家。有血有肉的相对论学者,在生活上是个有家论者,在物理思想上是一群无家论者。居然主观断定 Michelson 从来没有家的感觉,却认定人可以有人性化的真理悟性,也是怪事啊!
        那么,据此我们猜测 Michelson 感觉不到太阳的引力风。可能是地球附近的引力物质组织作为温暖的羽毛保护了娇嫩的 Michelson 免受风寒。如果让裸露的 Michelson 实验装置在地球卫星轨道上飞翔起来,它或许可能感觉到地球的引力风。如果把它送上行星轨道,它也许可以进一步体验太阳引力风的超级凉爽。

        < 有船相对性原理和无船相对性原理 >
        在 Galileo 的相对性思想中,现象屏蔽事情发生的先决条件是船作为一个起封闭作用的功能系统的存在,人坐在封闭的船舱里,不能发现船是否在运动,人走出船舱可以发现船是否在运动。而在后人的理解中,将光的各向同性作为一个局部物象规律从有船的情形下成立推测到无船的情形同样成立。在这里,地球可能相当于 Galileo 问题中的那条船。在 Galileo 问题中,船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现代的物理学在理解相对性思想的时候,其封闭物象作用的船是什么?是物象自己,是物象所在的系统,还是无限空间的数学坐标系?能不能根据船里的物象规律推测船外拥有同样的物象规律?这个问题对于 Galileo 的船问题这个答案是明显的,我们不能根据船里声波速度各向相同来推测船外的声波对于船也是各个方向速度相同。我们觉得,科学虽然口口声声声称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其实,我们何曾实际观测过,宇宙太空中的光波在远离地球的时候,是以一个多大的速度相对于我们飞行。应该说科学到现在依然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物象规律可以从局部推测到遥远,奢谈将物象规律推广到其它坐标系更无从谈起。其实,Michelson 只不过相当于船里的人观测到了船里声音的各个方向速度相同,能说事情不是这个样子呢?我们有否观测到光波异常乎声波的运动呢?当然,我们很难找到光波在远离地球时候的实际传播速度方面的确凿证据。于是科学根据科学理论相信地面静止实验装置里的结论可以外推到遥远的图像。科学仅仅根据地面的实验进行无限的猜测毕竟是不够严格的。简单的猜测上发展科学也许会使 Newton 蒙受着不白之冤。须知,我们在没有完全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轻易放弃 Newton 的绝对时空,不说是否让科学的先驱人士 Newton 蒙受了不白之冤,也是在对我们的子孙和我们自己不负责任。光速类实验总是比较困难,当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办法通过实验检测光速是否与观察者有关这个疑问。如果我们相信光速有可能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有关,那么验证光速有可能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实验应该能够找到实验的思路。正象李可先生说道,光速与光源速度无关不能瓦解绝对时空,没有实验证据的光速与观察者的速度无关假设成为物理原理才是对绝对时空的致命打击。因此严格地检验光速是否与观测者的速度有关,是必要的。实在没有更好检验思路,至少我们可以把 Michelson 送上行星轨道,再让他告诉我们他是否有着餐风露宿的辛苦和离家背井的孤独。我们等待实验给科学做出裁判。
        对于本小节的问题,我做个形象的结论:Galileo 的相对性思想是有船相对性原理,船里的物象与船外的物象不同,船里的声音各个方向速度相同,船外的声音相对于船各个方向速度可以不同。Einstein 的相对性思想是无船相对性原理,船里的物象与船外的物象相同,地球内部各个方向的光波相对于地球速度相同,远离地球的光波相对于地球速度也总是各个方向相同。

        < 找回失落的船 —— 地球 >
        也许科学的思想分歧是,Einstein 的相对性思想是无船相对性原理,我们主张回到 Galileo 的有船相对性原理。我们认为地球可以认为是船,Michelson 不可以认为是船,而相对论者认为地球和 Michelson 要么都是船,要么都不是船,真正的相对性原理不是对于船来操作,而是对于无限空间的坐标系来操作。如果说,对于物理现象来说,必须有一个无谓的船的话,这个船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船是直接的和现实的系统,而相对论者认为这个船要么是物象自身,或者说是联系于物象的拥有无限空间的数学坐标系。科学不是磨嘴皮子,那么能不能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可以用实验进行判别的问题,也就是说,比如地球是否对于地球上的物象存在一些影响,实验装置参照系与地球参照系是否总是相同。我们应该有很多办法检验运动的飞机参照系是否与地面参照系有所不同。
        地球与地球上的微小物体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事情的确是这样,导致这个不同的理论原因是什么?
        科学从地球上的实验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得出,实验不能发现实验装置本身的运动,应该说不是完全没有理由,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是的,如果不论大小,地球和飞机或者 Michelson 的确没有区别。为什么在我们的理论中地球可以为船,Michelson 不可以为船?这里的地球和 Michelson 为什么在我们看来有区别呢?这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说这个区别就是在大小上。大小可以导致如此巨大的差别,那么多大可以为船多大又不可以为船呢,以及这方面的标准又如何确定,为什么这样来确定?我们认为这个标准是,以对周围引力场物质组织的拖动的份量能力来判定。这一标准是否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当然要由大家来评说。这个问题在研究场作为物质运动组织的运动问题时另文阐述。地球可以拖动周围附近的引力物质组织,Michelson 应该没有这份力量,除非人们把 Michelson 变成月球那般大那般重的巨人,那肯定也应该当作船来看待,但是这样的实验 Michelson 早已经借用地球这个船做过了。是啊,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根据实验室中的各种物理实验发现地球相对于太空的运动。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有很多理由推测实验不能发现实验装置本身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换句话说,我们的实验行为可以看作是独立于地球系统的一个个自我存在的物理事件。据此,我们是不是能够发现过去科学在我们看来其思想性错误的地方。
        我们把能够近乎拖动附近引力场的物体称为系统,把近乎不能拖动附近引力场的物体称为物群,以及中间态的物象问题称为混沌问题。同一个物象,在远离其它星体的时候,可能是系统物象,接近一个大系统处于一个强大引力环境的时候,它可能是一个物群物象。相对性主义科学不分物群和系统,把物群参照系和系统参照系混为了一谈,这也许是科学不如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参见本书的第四篇《物体论》的详细解说。

        < 寻找真实的相对性原理 >
        前文说过,科学伟人的错误是没有区分运动学的运动和动力学的运动,同时也没有区分运动学的规律和动力学的规律。动力学现象与物质的动力作用有关,与纯粹的相对运动无关。我们所看到的运动效应,其实是物体于物质环境之中产生的动力学效应,比如磁场可能是电荷与引力摩擦产生的一种漩涡效果。是啊,纯粹的相对位置变化意义上的运动如何会产生物体质量增加、内部运动变慢以及产生磁场等效果呢。科学的伟人,将伴随着运动产生的效应归因于位置变化意义的运动过程,当然这种理解有助于得到数学上的解决思路,可是天涯海角的相互运动都会产生出质量增加的效果,能说不是荒唐的科学呢。如果说这是观测效应,一个仅仅是讨论观测效应的理论如何会是物理的原理学说呢?我们认为对于物象世界数学理念上的理解,终归存在模型、理性以及理解方面的各种困难,其科学的抽象性大概就是大众化人们始终不解相对性理论的原因吧。
        系统中进行的一般实验无法确定该系统在更大空间范围的运动速度,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球附近的引力物质组织会跟着地球同步奔跑。也许有人觉得这种情况不可理解,细想起来,地球它尽管沐浴着阳光的温暖,走在太阳引力风中也是多少有点寒意的感觉。地球运动的时候不可能丢下自己的衣服——自身的引力场物质组织,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但是,星星和行星的运动尽管可以完全随身带走属于它们自己的一切,但是它们带不走光作为载波,载波中的那个信息。所以,地球人观测天空最终领悟了地球自身的运动。天文学家可以通过观测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来推测星体在更大空间范围中的运动速度。
        《自然哲学的形象理论》第四篇《物体论》中详细论述了系统的物理作用和物理意义。系统对于系统中的物象是一个很好的局域惯性系和现实的局部惯性系。这方面的系统效应问题,以往的科学也可能已经发现,比如我说过,广义相对论大概就是把时空结构当作物质的另外名词回到了局域层次绝对论。可能是孤单的灵感,走不出科学思想的层层乱麻,无法走出是是非非的相对性问题。科学幼稚地躺在数学算符编织的梦里,科学各种理论的问题和实验的问题总会不时缠绕人们的心头。
        科学的问题也许是没有系统地考虑运动的问题,而期望一个个孤立的相对运动合成出一个物理的世界。从相对运动的系统而言,地球虽不是相对运动绝对集中地方,也是相对运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和运动影响集中的地方。不论影响的相对大小,设想影响的相互对等,或者将引力的空间当做纯粹的数学空间,将真实的影响彻底忽略,代之以一个空无的位置变化意义上构筑的原因世界。科学就是这样走远了物质的世界,可笑的事情是人们却依然还是觉得这样的理论有可能还是物质的科学。虽然伟人后来某种程度上欲图走出纯粹数学意义的相对性运动,但是一个数学家,本质上说他只能依赖于数学方法做他的宇宙文章。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无论哪种意义理解的相对性思想都并不普遍有效,但是对于具有相对整体性系统的局域参照系,相对性思想还是有着某种隐约的物象道理,也许物象算式即使不能普遍移植,毕竟还是具有/某种系统/之间的可移植性,毕竟地球肯定不是唯一可以研究物理学的地方。那么物象算式对于哪样的系统具有移植性呢,除了地球,还有什么样的系统能够使用我们地面上总结的物象规律呢。在此,我们总结真正的相对性原理:纯粹的运动学现象除外,所有的近乎相对整体性的不是物群的系统中的物象规律总是相似的,一个系统中总结的表达物象规律的数学算式可以在别的这样的系统中使用。注意:一般看似相对整体性的物体(比如飞机)不是这里所说的系统。从效果而言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以自身引力等组织屏蔽外部引力影响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屏蔽外部影响能力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物群,而不是系统。只有具有足够的屏蔽外部影响能力的系统,才可以搬用地球地面上总结的物象规律。在此我们总结可操作的相对性原理问题:不是不能通过动力学实验发现船的运动,是不能通过动力学实验发现系统相对于更大系统的运动。相对性思想的这一表述,即限制了物象规律的无条件滥用,也保留了物象规律在严格意义的系统之间的普适性,同时也似乎保留了 Galileo 的那个大船领悟。我们称这一原理为 系统之间的物理相似原理 。
        ——现在,回想过去的问题,也许本来,人们希望客观的物象机理能够符合人们理想中的人为原理,才是真正多余的问题。
        当然,作为科学,最有理由的猜测也需要接受观测数据的检验和特意设计的实验的检验。理论是否符合观测数据和能否赢得实验的支持是取舍一个物理学理论现实的和最后的标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高过这一科学游戏规则。科学进一步发展可能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对性思想的实验反例。如果没有实验的支持,合理地分析物象的长篇文字可能说服不了一个虚无的数学理念。那么,我们能够找到支持新观点的实验证据吗?既然我们知道了相对性思想问题的所在,我们会找到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让一个伟大的数学理论产生失败的预言。验证相对性思想的实验设计问题在本书的第十一篇《实验验证和理论预言》中专题论述。
        科学如果没有特意设计的相对性原理的实验反例发现,很多相对论者会认为,相对性理论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验偏差,比如诸多佯谬和重离子研究困难等等仅仅是这一理论的局部细节的不如意问题,不足以构成对于相对性理论的总体正确性优势的怀疑。也许有人担心,即使我们特意找到了更多的否定相对性思想的实验,这个理论也还是会耍出以往顽固科学的最后一招——耍赖皮。耍赖皮是可能的,但是驳斥一个理论的前提和驳斥一个理论的结论,对于一个理论的打击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说,正确的前提和过程下,即使结论错了,也算有正确的成分,而严格的推论如果基于错误的前提只能作为无效的过程。这一原则也反映在一般的考试原则当中。我们和相对论者讨论相对性原理和光速的绝对性问题,他们不能假定相对论理论是正确的来与我们进行讨论。但是如果你与和相对论者讨论其它相对论问题,他们总是以相对论的观点来驳斥你。另外,人们相信相对性思想还有电磁学的原因,因为相对性思想源于电磁场理论。以往的相对性思想的问题,说明电磁学知识也存在相似的问题。也许我也无从知道如何修正现有的电磁场理论,但这不等于科学可以坚持显见的错误。修正现有的电磁场理论,这个工作是极其繁重的工作,也需要许多类型学者的参与,更需要设计新的实验来支持。
        根据新的相对性思想,我们有一个远景的和乐观的预言,如果 把 Michelson 干涉仪送上地球的卫星轨道,应该可以观测到光波干涉条纹的移动。我们坚信这一科学决定性的实验,总有一天将由我们的子孙在地球卫星轨道上完成。同时也将为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画上圆满的句号!         如果需要了解作者更多的文章,可以打开作者的论坛
http://thales.bbs.xilu.com/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449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我民间,但是我科学 下一主题:我再举一例说明:狭义相对论即使...
 [2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04/05/05 10:42 

回复:哥们儿!干杯!!


※※※※※※
巨人站在地球上会说: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地球上光速各向同性不成立。
 [3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04/05/05 10:53 

回复:您什么时候也抛出了引力场风?

※※※※※※
牛顿、麦克斯伟,伽利略为我们制造了麻烦,最终引出个相对论怪物。
 [4楼]  作者:hws1234  发表时间: 2004/05/19 12:39 

没人顺我的思路往下走吗?这次我要拿开爱因斯坦和牛顿了,而不仅是站在他们肩膀上。
我不记得课本上物理学开篇第一章,是如何描述物理学的。
应该是:智慧生物之间描述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形象举例:一个人描述,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物理实验结果,如果每个人按此条件实验,都得到相同的结果,则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物理规律,在这个条件下做同样的事,必然发生同样的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这个误差就是其他忽略的因素带来的)

最早的物理专家可能向同伴描述(可能是语言,也可能是图画)这样一些物理现象:
现在天亮,在之前天黑,在之前天亮的时候(昨天,时间),我们三个伙伴(数量和分类)用长矛(物体描述),杀死了一只跑起来比马还快(速度),比牛还大(形象)的动物。仅仅是这些概念也不是很容易让其他人懂的。

在我学物理时,长度的定义还是:某地某物体在某温度、湿度下的长度定义为单位长度"米"。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人们努力排除一些干扰因素,确定一个标准,去研究其他条件下的物理规律。比如我们说热涨冷缩,就是同样一个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冷却时会缩短。长多少,我们是用我们定义的标准长度测量的。也就是在非定义标准情况下,用一个定义标准的长度去测量的结果。

时间是以周期变化的规律作为标准测量的。
过去的定义是地球一昼一夜算一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后来发现这样定义不标准,地球日是有变化的。现在的定义是铯原子能级跃迁的若干周期为1秒。这样定义变化最小。
但是1961年实验证实:塔顶的钟与塔底的不同步。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没有加上在海平面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就是说我们一直定义特定情况下的长度和时间是标准,去测量其他现象。

然后爱因斯坦出现了,他提出两条假设:
1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在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等的。(见大学物理)
用公式推导出了相对论。

现在的长度定义,都是用光在一定时间里走的长度来定义的了。
这是一个循环定义,速度的定义是长度除以时间,因此光速永远不变。

相对论思想是这样的:物体运动规律是相对的,任何参照系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
大学物理书中用绝对光速概念得出同时是相对的,也就是在与光源静止的参照系看与光源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中的观测点,以为此点得到的结果是不同时的。但按照光速不变假设,它们必然同时(参看本人以前论述)。另外在实验时是得不到真正真空的,因此总是将光在星际和大气中的光速,近似为真空中光速的。

如果我们假设水中声速不变,理论推理同相对论一样,会得到声速相对论和声速洛伦兹变换。
但水的性质不如光稳定。

再扩展一步的相对论原理更简单,任何参照系测量的时间都是标准时间(没有钟慢),任何参照系的物体长度都相等(没有热涨冷缩)。

相对论引起物理学如此大的混乱,而没有人能从理论上驳倒它,正是因为,为了保证光速不变,它总是改变长度(尺缩效应)和时间(钟慢效应)。

理想空间中,两个理想观测者,他们的相对运动总是一致,钟慢尺缩只能是其中的一个观测者以为另一个观测者的钟慢了长度缩短了,而实际并没有发生。但是这些效果符合人的光速实验结果,因为人从来没有跳到另一个参照系。

相对论否定了两个参照系共同认可的位置,时间,长度和速度,无法用于智慧生物的交流。

因此,请大家抛弃相对论,重新用绝对时空观才能进行智慧生物的物理学交流。

 [5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4/07/09 07:39 

回复:任何理论都必有假设,没有假设理论是什么样的。假设越少越好。但必需符合观测实验结果
再一次走回到科学的分岔路口 <相对性原理分析>
 [6楼]  作者:__修者__  发表时间: 2004/07/20 22:03 

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所谓“只原身在此山中”吧,用爱因斯坦同时代的物理学、数学理论,去分析批判在那个时代已经登峰造极、至箴完美的相对论,这是徒劳的。这和“让唐太宗的臣子起来推翻唐太宗是妄想”是同样道理。
 [7楼]  作者:漆亚平  发表时间: 2004/10/27 15:12 

一个愚蠢的问题:一个光子经过星体旁发生偏折即动量变化,它的能量会不会变化?。
再一次走回到科学的分岔路口 <相对性原理分析>
 [8楼]  作者:漆亚平  发表时间: 2004/10/28 08:45 

我讨厌铁板钉钉的实验和观察:引力量子效应;引力以光速传播;“动摇”光速保恒的新红移;反常红移和丢失质量;类星体之迷;暗能
我有一点开始讨厌铁板钉钉的实验和观察:引力量子效应;引力以光速传播;“动摇”光速保恒的新红移;反常红移和丢失质量;类星体之迷;暗能量;暗物质;中微子振荡;自转产生磁场等。由于能被陈老师理论自恰的解释;休息了十多年的弟子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最辛苦的还是年近70的陈老师。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7627439498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