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1点40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升空了。大家都没话说么? |
8月16日1点40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升空了。大家都没话说么? |
摆在我面前的8月16日的《中国科学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升空”。每当遇到卫星发射等重大事件时,在报社工作的家里人等稿件甚至到黎明才能下班,也是我一家都不能正常休息的日子。
对量子传输,好像我们这里了解的人不多,因此都没有反应。各论坛,包括《科学网》论坛,也很难见到一点评论,看来在别处,知道的人也是不多。 |
只是感觉上有什么不对,没有了解其工作原理,所以只能表示怀疑而不便参与讨论。 |
是啊,大家都不懂的他的工作原理。好象量子纠缠还有很多争议,只是在地球实验,说是纠缠着的量子想到影响不需要时间,纠缠在一起的比如A和B各有两个态0或1,如果A是1,B就是0;若A变成0时,B瞬间就变成了1(果壳网介绍)。
也就是说如果A、B相距n公里,这个n的大小没有实际意义,比如地面站与卫星的距离也行,1光年也行,宇宙的两端点也行,A的态的变化都会瞬间引起B的变化。当n很大的时候,这可能也无从实验了吧。反正是绝对的超光速啦。 总的感觉,神啊,牛逼不敢说。 |
没什么神秘的,找点相关材料读读即可。问题是这里面有相关研究人员玩弄的许多障眼法和假概念,涉及了太多的名利和权钱交易,一个人倘若毫无量子理论知识,便很容易被忽悠和误导。
当然,也并不是说量子通信就丝毫没有价值和实现的可能;但是问题和挑战却是很多的。潘建伟谈了发射卫星的三个目的(好像是凤凰网或台采访的),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有一个目的很虚,应该是混合了概念;另两个目的应该是关于纠缠量子的分发以及量子通信的保密性的。 量子通信嚷嚷的两个最突出优点就是信息传播的瞬时(或根本就不占用时间)性与安全性,但是恰恰是这两个方面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说说瞬时性,两个纠缠量子之间的互动确可以看作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是那种绝对的同时,但是据此就认为人类瞬间即可进行信息的传递还是太天真了。量子通讯有两个主要的步骤,一是纠缠量子的制备与分发(分发给进行通信活动的双方),这是进行量子通讯的前提,但是这个过程是不能超光速的;二是基于分发到手的相互纠缠的量子以实现信息的传递,而也唯有这个过程才是瞬时的。所以总的来说,就量子通信的全过程来看,其是不能超光速的。 其次再看看安全性,量子通信活动本身尽管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但是谁来保证进行分发纠缠量子的卫星的安全呢?倘若卫星被毁了,一切也就免谈。还有就是,面对人类庞大的信息网络,尤其是地面末端站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不可能都去进行量子通信式的传递,所以这些过程仍面临着与传统通信方式一样的安全威胁。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问题,比如怎样大量地制备出处于纠缠态的量子,怎样保证量子的有效分发和接收,怎样对接受到的量子进行存储,等等;这些都是难题。试想在这些基础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时候,潘建伟们居然敢奢谈三、五年后即可实现大面积的量子通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
6楼,量子纠缠,你都说了,是 那种绝对的同时,这个信息的传递不就是超光速的么。
所以量子卫星的上天,某种意义上“推翻”了相对论,或自己本身还是一个传说。 |
对【7楼】说: 量子纠缠现象确实就是对狭相所推崇的光速为最大速度极值的否定,而且也肯定会有不少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至今却并没有在心理上击败那些“执着"的维相者。 |
这是懂点皮毛概念就炒作骗科研经费的,如龙芯汉芯中国芯。这是中国特色产品,现在应该不再用别人的486芯片打磨后印logo了。
量子是什么概念他们都不知道,哪懂什么是量子通信?再者,电磁波通讯本身就是量子通讯。量子是不连续的能谱即量子化,电磁波通讯就是光量子通讯的一种。至于说时空远隔信息的纠缠态,那完全是胡扯的量子力学曲解,所以,墨子通讯是中国芯的变种。 |
黄国有先生说的非常正确,完全是为了搞点经费,做的自欺欺人的勾当。量子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搞什么通讯。
以前好像有一个黄国有,水平很高,还有网名是宇观系统论,不知这黄是不是那黄,来的少了,人都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