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国梁理论与爱因斯坦理论的决战”一帖中,我曾认为在马氏理论中,光源和观测者同体绝对运动时,可以用干涉法测到两个方向上波长的变化ΔD/D=2u/c,从而可以在爱氏理论和马氏理论间进行实验判决,现在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推导如下: 原理图: S : | A S是光源,频率为f0;“:”是双缝,缝距为d0;“|”是显示屏,与缝的距离为L0。A是绝对静止观察者,“S:|”同体向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 首先,与实验装置一起运动的观察者由于不知道自己的绝对运动,所以不知道单向光速,从而无法对钟,也就不能用双钟法测单向光速;由于不知单向光速,所以虽然可测得频率f0,却无法计算出波长。由于不知波长,因而用干涉法测波长时,不能预言实验结果,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 但绝对静系观察者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预言: 根据马氏理论有A测得的波长为λ'=λ0sqrt((c-v)/(c+v))。 根据布喇开公式,干涉光线的偏角θ在A看来是sinθ=kλ'/d0=kλ0/d0sqrt((c-v)/(c+v)),k为明纹级数。 干涉纹到中心明纹的距离为D=(c*sinθ)[L'/(c*cosθ-v)]。(追及时间中的垂直运动距离) 且由马氏理论有L'=L0sqrt(1-v2/c2), 因此, D=(c*sinθ)[L0sqrt(1-v2/c2)/(c*cosθ-v)] =ckλ0/d0sqrt((c-v)/(c+v))[L0sqrt(1-v2/c2)/(c*cosθ-v)] =kλ0L0/d0[(c-v)/(c*cosθ-v)] 在有效干涉条件下,θ很小,因此 D=kλ0L0/d0 也就是说,干涉条纹距离实际上与绝对速度无关(也许你会说最后一步有近似,但更严格的分析表明这个近似只是抵消了其它方面的近似。用上述“近似法”可以得到多普勒效应的严格解(在上述原理图中让光源静止,再按同样的步骤推导即可),就是一个证明)。也就是说,随装置一起运动的观察者既不能发现频率的变化,也不能发现波长的变化,因而用(频率*波长)法测到的光速是常数。 所以马国梁理论彻底地是一个无法观测的理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