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同一个月亮 下一主题:依据“等效原理”运用“等效波”...
 [61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6/08 10:59 

我过去也注意到激光器具有偏振现象,但我们的实验不需要保偏。另外,很久以前,我发现经过半透镜以及两个三棱镜的反射后,偏振就被基本消除了,所以看不出我们的实验与偏振光有什么联系?
这几天我都在进行另一个光学实验,实验已经测量到光斑移动。由于实验是简单搭建的,所以总是认为有很多干扰在其中,然而在增加保温以及室内吊扇的均匀化温度措施后,结果依然不变,再增加电波屏蔽,一样不变。你前面提到地球磁场可能的干扰,因此今天早上就用大块的钕铁硼进行干扰,结果显示完全无任何影响,因此实验排除地磁的干扰。由于实验数据量还不足够大,因此会继续改变实验装置,提高信号的强度,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62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08 13:33 

  一般的光路实验接触不到偏振影响。主要是,你们稀里糊涂的运气。普通半导体激光器恰好是偏振稳定的激光器。普通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问题是,波长容易变化。
  偏振不可能消除了。只是通常不会影响到业余学者用普通半导体激光器做的光路实验。你的半透膜可能是银膜或者铬膜,这种膜偏振不敏感。如果做专业的光路,比如光纤光路,或者用到立方体分光镜,你会碰到偏振问题。
  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实验。我总觉得专业知识都是需要的。一个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说做出来的实验,不管真的假的,都不会有人相信的。我之所以在论坛先介绍实验,道理就在于此。先让大家了解你的实验能力,才能相信你的实验结果。
  光斑移动,很可能是激光器横模漂移,或者是激光器出来的光束方向漂移。
 [63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6/08 21:18 

中学生也可以做实验,并不会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而影响到期实验结果,原因就是要看实验本身的知识要求,而不可一味的苛求。我做的实验本身没有多少技术难度,说出来大家也不会去质疑其中的技术问题,现在出现移动与方向具有严格的关系,因此不会是激光器本身的问题,这点我很清楚。只是因为过去也曾经得到与位置相关的变化,后来发现是转动平台不平才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即便出现现象,也不敢乐观,我现在就是要把原来的光路扩大几倍,并做进一步实验,一旦这个变化可以被如此放大,就可以断定是真实的效应而非其它可能,但这又需要一些时间采购部分配件,另外最近还要做一个超导实验,也需要时间。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64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09 13:04 

  激光器波长变化,你说是不是激光器问题?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环境温度影响激光器,然后影响实验效果。与方向有关的因素,除了磁场还有温度梯度。你应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时间进行试验。可能会发现原因所在。估计,不是新的发现。
[楼主]  [65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09 18:34 

  程稳平说,“用多缝光栅频谱仪测单向光速差异量,我弟弟在 20 年前就提出来了,他当时正在大学读研究生,没条件搞。我当时在新光厂,没钱只能搞个鬼”。
 [66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6/09 18:45 

我已经说过,实验是一步步做的,开始什么也没有保护,发现结果,然后做保温,没有影响结果,再用吊扇均匀化室温,还是一样,可见我的室温本身没有足够的温差,这些措施就没有能够显示作用,因此可以确定与温度无关、与地球磁场无关、与电磁干扰无关。现在反倒是担心实验架子会不会在来回转动时用力相反,而导致微小的侧翻?毕竟其刚性不够,所以下一步实验要重做实验转台,完全克服这个纰漏。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67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17 09:57 

  前面在分析济南王建华老先生的思路时提到,地面系光束波阵面倾斜问题。但是,前面本课题的数理分析恰又疏忽了这一点。后来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实验方法因此做了一些改动,数学分析也做了重新计算。个人能力总是有限,不成熟的思考,错误夹杂其中,及时交流和完美论述无法兼顾,希望大家体谅。这些初步的思考过程,及时提供给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们提供更好的实验方法和更好的数学分析。

  衍射扩散角变动量计算
  采用垂直入射工作方式。考虑入射光束沿东西方向情况,此时光栅板沿子午线方向。地心参考系下计算一级衍射扩散角 sin a = λ/ d 。由 →v + →c'= →c ,其中 →c' 是地面系光速,画出速度三角形,然后根据正弦定理得到,
    sin a'/ c = sin Δa / v ,

其中 a'= a + Δa ,是地面系下衍射扩散角。近似处理最后得到,

    Δa = vλ/ c d ,

这就是单束光衍射扩散角度影响量。光路旋转 180°,有

    2Δa = 2 vλ/ c d 。

  检测光路干涉条纹移动条数计算
  检测光路由两束衍射光束进行干涉来检测。光路旋转 180°,两衍射光束夹角变化 4Δa 。干涉光斑最大光程差变化,
    α= ( D / 2 ) cos a 4Δa ,
    α= 2 vλD cos a / c d 。

边缘处干涉条纹移动条数,

    n = α/λ = 2 v D cos a / c d 。

设漂移系数 k = 2 v cos a / c d ,于是有,

    α= k D ,n = k D 。

由 2v/c = 2.66e-6,光栅栅距 d = 0.833μm ,
He-Ne 激光器λ= 0.633μm ,cos a = 0.65 ,得到漂移系数,

    k = 2 v cos a / c d = 0.0021 ,单位 1/mm 。

选择光栅处光束宽度 D = 50 mm ,得到衍射线漂移量,n = k D = 0.1 条 。
根据游标卡尺道理,0.1 个光斑移动量,可以直接观察。
[楼主]  [68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17 15:13 

  本课题信号电流计算改进
  借助于光电管检测衍射光束方向漂移,灵敏度高。光束无需另外设计扩散聚焦过程,光路比较简单也容易实现。综合考虑光束宽度和相干长度两个因素,信号电流大小可以按下面新的算式估计,

    i = ηP D L k / ( D + L ) 。

其中 L 为激光器相干长度,漂移系数 k = 2 v cos a / c d 。
  现在由上面算式计算信号电流。假设光栅衍射效率 0.6 ,光束功率 4.8 mW ,光栅处光束宽度和相干长度 5 mm ,信号电流,

    i = 0.6 * 4.8 * 0.0021 * 5 * 5 / 10 = 0.0015 ,单位 mA ,

也就是 1.5μA 。这么大的信号电流,普通万用表就可以检测。
[楼主]  [69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6/30 07:16 

  本课题理论上有信号电流,i = ηP D L k / ( D + L ) 。前面计算过这个电流。后来经过核查,5 mm 光束尺寸下,这个信号电流应该是 0.015 mA 。当然这是理论计算。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个电流信号,指针式电表也可以检测。好一些的指针式电流表 or 指针式万用表,一个刻度是 0.01 mA 。
  电流检测说起来是容易了,但是调整光路实现这个电流信号,难度大大增加了。只有让光斑亮线缩窄至只有 0.02 mm 宽度,理论上才能有 0.015 mA 信号电流。实现那个单棱镜的位置精度,另一束光的重合调整,都很困难了。如果光路调整上没有好的办法,笨办法要做到精细调整,达到理论上的信号电流数值,估计是不可能的。所以,0.015 mA 的信号电流,暂时还是一个理论计算信号电流数量。
  这里贴图麻烦,需要了解后续思考的朋友可以到百度 理论物理 论坛找该话题,找不到可以到精品集找。
[楼主]  [70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1 16:00 

  本实验没有最初预想得那么容易。所以,原先的几个朋友现在都暂时放弃了这个实验课题。只有我总是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不断改进实验办法。
  激光器看似一种稳定光源,其实是一种多方面不稳定的光源,波长、方向、偏振、功率都有可能不稳定。
  目前认为,本课题实验不稳定,原因来自于激光束方向漂移和波长无规则漂移。波长有规则漂移是指环境温度影响。激光器芯片温度有一种无规则波动,它会导致激光波长无规则漂移。驱动电流也会有无规则漂移,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是低档的半导体激光器。它的驱动电路性能存在不稳定,表现为驱动电流无规则漂移。驱动电流漂移,不仅仅为影响激光器功率波动,也会影响到半导体折射率波动,最后构成激光波长漂移的一个因素。
  为了消除激光器出来的光束方向无规则漂移,也为了同时消除波长无规则有规则漂移对观测的影响,实验需要做如下改进。不想展开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自己理解下面的光路图。没有兴趣的就只是看当事者是不是还在努力。
[楼主]  [71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2 21:19 

[楼主]  [72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4 16:50 

[楼主]  [73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6 15:41 

  实际制作的光路与示意图相比有所变化,原理差不多,也是斜向入射方式。800 元的大光栅被我破坏成两个小光栅,很是可惜。由于思考得比较仔细,光路完全按照预想的路线走出来。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补偿片是代用的,与分光片厚度差 0.1 mm ,这个不对称不利于光束平衡调节。光束不容易对准光电管,对准以后,好像光斑也是比较稳定的。没有螺纹调节机构,两光束平衡调节平衡比较困难。差分光电流接近零,比较理想。偶然调出一处光束亮度平衡点。于是光路被搬上转台试验。随转台旋转,光电流跟着有变化,光电流波动幅度大于 0.1 微安,。但不能肯定这就是信号还因为未知干扰。希望,其他有兴趣的朋友重复试验进行核实。
[楼主]  [74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6 17:39 

  总感觉信号电流不应该那么小,查找原因,才想起原来把光束聚焦到光电管上是一个错误。正确的聚焦应该是聚焦在挡板上,也就是示意图上那个单棱镜位置。于是重新调整了聚焦,继续试验。随着平台旋转,差分电流也随着波动。这次,光电流波动幅度接近 1.0 μA 。这个信号电流与理论计算还有很大的差距,估计应该是聚焦效果不好所致。聚焦效果不好,有两个可能原因。激光光谱宽度没有达到要求,衍射色散会影响聚焦效果。另外就是激光器方面查找原因。整个激光头卖价 20 元,激光头镜片,也就是几元钱 1 个。可以猜测它的聚焦性能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聚焦可以改善的,通过购买好的半导体激光器,拆掉激光头自带的透镜和外设好的透镜,可以提高聚焦质量。不过单单改善聚焦效果,似乎也没有大的价值,因为改善聚焦不能改善信噪比。改善聚焦的同时,漂移也会被放大。所以,接下去的事情是如何减少漂移。如果主要是激光器的事情,应该购买带温度控制的光纤耦合激光器。
[楼主]  [75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6 21:14 

  晚上的结果与下午的结果相反。看来,干扰比预想的大。寻找迹象比预想的要困难。看样子,温度梯度在什么地方影响了实验。
 [76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7/07 00:34 

终于动手了,不容易啊,尽管不看好这个实验,但还是支持你动手实验的精神!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77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7 09:16 

  零零星星采购零件,零件早也采购得差不多了。前个星期五,磨玻璃片,手都磨出了血,耽误了一些时间。伤口好了以后,接着继续磨,最近几天才把玻璃磨好。
  我采用了尽可能多的抵抗温度不均匀的设计技术。这个设计思路是,对称零件尽量靠近。比如,两片光栅尽量靠近、两光电管紧靠在一起。所以昨天的试验,没有采用温度保护。看看没有温度保护措施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多少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漂移。当然,最后还是发现了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漂移。补偿片薄了 0.1 mm 也没有再次补偿。光束亮度不均匀也没有修正。所以输出结果有一些无规则漂移也在意料之中。昨天晚上的试验,电流波动方向相反,不过反相的波动程度较低。所以隐约地感觉信号迹象还是存在的。温度梯度那么迅速地影响试验,估计是关键部分的光路受到了空气温度梯度的影响。
[楼主]  [78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8 10:24 

  昨天晚上,发现玻璃片与平台接触太光滑,于是决定拆散光路,重新磨那些玻璃片。光路重新组装后,发现两束光水平面上的重合度没有原先理想。就这点小问题,很奇怪始终找不到原因,最后是加调整片解决。可能是有玻璃片之间夹杂碎屑,导致其中有一个光栅片与分光片之间不平行。等中午再仔细检查,到底是什么原因。
  昨天晚上睡不着,断断续续接着做试验为这点小问题找原因。总感觉碰到了魔鬼捣鬼。高兴的是有一个有利发现,去掉补偿片以后发现聚焦更加清楚。光束在水平面上不重合,在亮度稍高那束光上加装厚玻璃调整片以后,光束亮度达到基本一致,且水平面上的重合度可以随意调整。
  光路调整满意以后,接着转动平台,看看会是什么结果。没想到这次效果超乎理想的好,确实没有想过惊奇的效果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但愿这是信号,不再又是干扰。平台静止时,差分电流很稳定。差分电流接近零时,只有电表自身的微小量波动。这说明,光路漂移被对称设计很好地消除了。随平台转动,差分电流波动竟然达到 20μA ,超过了原先的理论估计。当然,超越的电流波动不一定就是干扰。理论计算时,采用的数据是比较折中的数据。有些实际指标可能好于这些这种数据。实际的相干长度,可能好于计算采用的 4 mm 。斜角入射,光栅上的光束宽度有提高。
  也发现一个小问题,平台转动到某个角度,差分电流变化比较集中。其中原因查来查去也没有搞清楚。嫌疑焦点集中在旋转台,但是给平台用一点力测试影响,反应又似乎不明显。
 [79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7/08 23:03 

你还没有说明你的转动平台的是原理,是浮动,还是轴承?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80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09 05:57 

  中午继续查找原因。经过观察,差分电流变化比较集中,找到了原因。与旋转台有关系,主要一个反射镜与平台接触问题。可能是清洁工作没有做好,接触面附有尘粒,尘粒顶在接触面中间。平台转动时,反射镜有一丝跷跷板现象。当然,这是根据现象所做的判断,根据反射光跳动所做的判断。清洁以后,重新安置反射镜。调整光路,差动电流跳动现象不存在了。差动电流变得很稳定,基本不随平台转动而变化。如果实验真的没有效果,现在想,实验原理哪个地方搞错了?
 [81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4/07/09 06:53 

近期单位事太多,不是加班就是出差,但看到老羊的实验,还是高兴,虽没有时间多琢磨,还是从精神上鼓励一下,顶置!
 [82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7/09 15:26 

实验误差只能产生实验“效应”而不是0结果,一旦出现0结果,就不再需要分析误差原因。我之前确实很担心转动平台的问题,如果是浮动,最多就是晃动,不会出现方向感,现在看来问题确实在这里,我以前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开始很激动,还公布实验结果,最后发现问题又出来纠正,给恶意者留下口舌。
这个实验没有结果的原因是这个频率变化不是在个个方向同样变化,而是与运动方向有关,导致波长变化,干涉条纹不变,我自己因为想研究放大宽度的条纹时才意识到,所以立即终止了这个实验,而转向过去未完成的构想。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83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7/09 15:29 

不过现在有时间可以考虑重复我的实验,看看是不是温度或其它什么原因,很期待你的结果。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8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7/09 16:09 

youngler先生:
可否将您[71楼]实验原理详细说明一下,电路组成、光路组成、实验原理、思路。怎么想的,怎么实现的,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好一起分析。
[楼主]  [85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10 13:15 

  昨天晚上的回复还没有显示出来。几次稳定的实验获得的结论已经非常明确,是零结果。当然,面对这样的结果,理论方面也是可以解释的。合成光速改变的是衍射光束的波阵面,不改变光束方向,地面运动不影响光栅衍射光束扩散角度。
[楼主]  [86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10 15:02 

  很高兴,有朋友们对于这个实验比较感兴趣。我没有做浮台,所谓的旋转平台就是餐桌上的那个旋转台。简易的转台是有问题,但是简易的转台容易把简易光路的问题暴露,也是一种好事。
  71 楼的光路,它的理论原理在 72 楼。地面系斜射光束,波阵面相对于传播方向不是垂直,而是倾斜的。由此认为这个倾斜波阵面能够影响衍射光束偏离原来的衍射方向。设计对称光路的目的是让激光器方向漂移影响在光电流上互相抵消,也让波长漂移影响在光电流上相互抵消。如此,倾斜波阵面影响衍射光束方向能够在差分光电流上显示。
  光束方向变化,要在光电流上显示。需要一个方向参考点,或者说参考角度。即用一个固定的柱形东西遮住一部分光,让另一部分光进入光电管。这样,光电流变化能够反映光束方向变化或者平行移动。遮光的柱形东西,遮光边沿有直线度要求,垂直度要求,通常用单棱镜分光来代替遮光。单棱镜的棱直线度满足要求。这里只用一个单棱镜,是为了少用一个单棱镜。考虑光线不理想重合在棱处,需要一个调整片。考虑调整片调整,会附带影响亮度。考虑了在另一边也加一个调整片。亮度不一致,需要调整片,这里没有画上。
  电路很简单,大家看不懂也是可能的。光电管可以看作恒流源,双光电管可以这样头尾连接使用,输出差分光电流。没有放大电路,用量程 200 μA 4 位半电流表直接显示。
  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一种简单的方法检测地球的自转,同时验证光速的矢量合成。不过,有点遗憾。根据完善以后的几次试验观察,光路总可以调出稳定状态,却再也没有观察到原先设想的效应。现在,需要寻找经典波动思想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87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4/07/10 15:54 

我倒是很奇怪你的餐桌转台有如此稳定的效果,我以前用过转椅,结果出现严重问题,后来就一种使用浮动转台了。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8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7/10 16:15 

关键在两个光电管的位置有没有稳定的条纹出现。
[楼主]  [89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10 17:28 

  杨红新曾经感叹那些光具座价格偏贵。他说我机械专业出身,如果有兴趣设计光学实验,在设计光具座方面有方便条件。
  其实,我思考光学实验,一直不喜欢使用普通光具座。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来注重光路自身的稳定问题,感觉普通光具座刚性不好,必定导致光路稳定性差。即使要使用光具座,也应该是用管型光具座。我设计的光路,都是光学零件直接放在平台上。反射镜用斜面镀反射膜的三棱镜,淘宝上只有一间店铺有卖这样的反射镜。这次,一共磨了 7 根厚度 8 mm 的玻璃条,用了 6 根,这 6 根玻璃条起着光具座的作用。分光片夹在中间,外边靠着光栅。希望这样能够让分光片和光栅 3 个工作面保证平行度。但是实际上,还是没有做到理想平行。其中不平行的原因,至今还没有找到。由于关键部分光路只有 50 mm 尺度,受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果光路自身是稳定的,平台轻微的倾斜按理影响是轻微的。根据我的试验情况,实际情况也符合理论推测。其实,100 年前的 Michelson 实验,也仅是 Michelson 本人的第一次试验,用过水银池浮台,后来都是机械转台。光学仪器需要适应环境,需要适应各种倾斜度,本来就是这样。
[楼主]  [90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4/07/10 19:47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594389915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