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万有引力公式的形成过程及相关论述 作者 曾展刚 曾霖鋆 本文将列式中代表物理量的英字母所含量纲抽出并附于其后。下文分五部分论述: 一、三个质点在运动组合过程中体现宇宙空间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复原万有引力公式的形成过程要循他的思路去探索。 质点应用于牛顿的力学体系、牛顿认为发生力的作用需要介质,将力作用双方和介质分别以质点表示为m1、m2、m0。万有引力公式应用于研究宇宙,要考虑将此三个质点体现宇宙空间。 长度立方可体现宇宙三维立体空间、速度v与形成位移的时间t相乘构成长度、瞬间即达的万有引力紧密联系光速C,下式表示三个质点在运动组合过程中体现的宇宙空间: m1(千克)C(米/秒)t(秒) ×m0(千克) C(米/秒)t(秒)×m2(千克)C(米/秒)t(秒) 此式名为质量时空式,体现质量、运动、尺度(运动轨迹构成)的统一, 论述: Ct构成位移、(Ct)3构成三维立体空间,被忽略尺度的三个质点可在运动组合过程中体现宇宙空间。 二、调整质量时空式 力作用双方靠近并接触(即收缩其距离)才会发生力的作用。Ct的积随时间递增而扩大,反之,1/(Ct)的商随时间递增而缩小。 质量时空式中加入体现空间收缩的内容: m1(千克)C(米/秒)t(秒)×m0(千克)C(米/秒)t(秒)×m2(千克)C(米/秒)t(秒)÷[C(米/秒)t(秒)]3 此式名为力作用式。 论述: 有问题的此调整是获得m1 m2/ r2的前序。 分子(Ct)3与分母(Ct)3一旦抵消,就只余下三个质点的质量相乘,这不能体现运动及相对应的尺度。不明确物质有自身尺度,在物理运算中会形成尺度被虚无的偏差。 此式暴露质点概念忽略尺度的问题:缺失形成空间的尺度。 向万有引力公式插入G时附带的 [米3/(千克×秒2)]包含代表空间的米3,它用于弥补运算过程中形成的空间缺失。 三、消除力作用式的介质影响 抽掉上式的m0(千克),抵消分子、分母中与m0对应的C(米/秒)t(秒): m1(千克)C(米/秒)t(秒)×m2(千克)C(米/秒)t(秒)÷ [C(米/秒)t(秒)]2 此式的分子缺少由介质运动形成的一维长度,由三个质点在运动组合过程中体现的宇宙空间出现破缺。一维长度的量纲米是连同G一起插入的米3的组成部分,插入后可弥补宇宙空间的破缺: (米)×m1(千克)C(米/秒)t(秒)×m2(千克)C(米/秒)t(秒)÷[C(米/秒)t(秒)]2 此式名为力作用(无介质)式。 论述: 此式接近m1 m2/ r2,其分母缺少由介质运动形成的一维长度,由三个质点在运动组合过程中体现的宇宙空间出现破缺。下文述说插入G的调整时才获得弥补。 夹于力作用双方的介质滑开后,力作用双方才能相互接触并发生力的作用。要体现力作用双方正在发生力的作用,将介质影响予以消除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然而,消除介质影响的结果令到分子、分母的(Ct)3转变为(Ct)2,不能体现万有引力与时空变化的联系。 爱因斯坦提出的时空弯曲将万有引力作用与时空变化相互联系。消除介质影响后的m1 m2/ r2没有介质踪影,这可导致他认为万有引力作用不需要介质。 三、力作用(无介质)式经过抵消等处理后形成m1 m2/ r2 (一)抵消分子和分母的C2 (米)×m1(千克)(米/秒)t(秒)×m2(千克)(米/秒)t(秒)÷[1(米/秒)t(秒)]2 (二)引入距离变量r 1(米/秒)与变量t(秒)相乘可表示为距离变量r(米)。 设1(米/秒)×t(秒)= r(米): (米)×m1(千克)(米/秒)t(秒)×m2(千克)(米/秒)t(秒)÷[r2(米2 )] (三)并合分子的量纲 t2(秒2)×(米3/秒2)×m1(千克)m2(千克)÷[r2(米2 )] 此式名为准万有引力式。 论述: 除去此式的t2(秒2)×(米3/秒2),其余就是m1 m2/ r2。 经过抵消、合并等处理后,已经不能够从m1 m2/ r2看出万有引力与物质运动的联系了。 (下面接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