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从自然全息看解弦架刚柔数学之道 下一主题:中科院院士批驳宇宙爆炸论
中微子振荡解密惯性公共信道发轫
[楼主] 作者:yetiaoxin  发表时间:2012/06/12 16:15
点击:1600次

 

二、中微子振荡解密惯性公共信道发轫

弗里奇教授提到费曼不止一次对他说:"没人真懂得量子力学,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搞懂。"联系中微子振荡,真是这样。例如谁能从理论上证明他的(1-1)、(1-2)、(1-4)、(1-5)和 (1-6)式吗?而且如果中微子真是单一的粒子,没有波性,即使假设它与光子和引力子一样没有质量,那么说中微子不消耗能量,能够独立运行数万光年,也同样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光子和引力子在真空,能不停运动数万光年,能量守恒定律要保持,必须说明哪里是它们的"加油站"?

 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论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从光子到电磁波利用了惯性场这个"加油站"。从量子弦学看来,这种惯性场本底就类似铺满着孤子链,因为孤子链能演示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既能连续又是间断的物质运动。大尺度移动的中微子、光子、引力子,甚至电子,就耦连在这种惯性场的本底中。它们的粒子可测性正类似孤子链现象的隐蔽性。这是爱因斯坦论文没有说明的。因为光子和引力子那时还可以分别用电磁波、引力波来解释,它们不是单一的粒子。而且也可以分别用虚光子和虚引力子来解释,因为虚粒子量子是能够出没于点内或点外空间区间的物质,甚至可以超光速运动,却不违反相对论推导。

但我们今天发现的中微子振荡,能用惯性孤子链量子波场解释吗?能用惯性孤子链量子波场中的虚粒子解释吗?因为中微子振荡和纺织加工纤维在高速气流场中的两相是单耦合还是双耦合不同,纺织加工的高速气流场是人为控制的,纤维的基本结构是自然的不可变的。因此回到爱因斯坦的《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研究中,惯性孤子链本底场就显露出来了。这正如气功说"外气",但医学科学也能从人体发出的声、光、电、热、磁等生理、心理、精神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例如"外气"的心理暗示,就并不违背动、植物公共信道统一信息密码传播的光道与声道。但统一信息密码传播的公共信道的光道与声道,却不能解释中微子振荡现象,这就是还有第三条公共信道,就是爱因斯坦想说的惯性本底场公共信道。

之后,希格斯是用希格斯玻色子的"美名"装修了这种"加油站",但还不能说清中微子振荡,我们才使用模具孤子链来演示,把类似纤维和气场两相合二为一。

排除"外气"不是医学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顾涵森、陆祖荫等著名科学家,早就在类似研究中微子振荡。但因没有真懂量子力学的第三条公共信道,搞错方向,已人亡学休。

然则有1989年第6期《潜科学》发表的《气功与中微子》的论文,是我们从"中微子通信"的角度,对那些"外气"科研调研后的反思。因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量子弦学证明,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最基础的信息传播实行的是"公钥体制",它不以人存,不因物异。这不但减少了自然界的混乱和复杂,而且还使得自然界的物质进化发展出如大脑这种超级的奇特的器官,因为大脑及其大脑网络的解密密钥,有类似魔方式的密钥穷尽搜索机制。而公共信道如同光波反射、声波振动,还有一条统一信息密码意义的公共信道,那就是"惯性场"。如果把地球比作宇宙,把国家比作物质基本粒子,把沙漠、绿洲、海岛等地理环境,以及大气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等自然因素看成类似场作用基本粒子,那么从时间维出发,国家也是可以运动变化的,人类似国家的"超伴子";有时某个国家的人也可以代表某个国家。

1、中微子振荡从这种自然全息出发,先看汉语词意理解的振荡有哪类可对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类似不断作往复运动的振动,如吊钟的摆的来回振动;闹钟打铃的摆的来回撞击两边的铃铛。二是类似周期性变化的振荡,如交流电周期性变化;正弦、余弦曲线周期性变化。现把这种往复周期变化基础的词意扩容于各门科学中的运用,联系中微子振荡从中可选择3类对应。

①大小振荡。这还可分为形状面积体积大小、能量重量多少大小,声音高低大小等自然现象中的往复周期性交替变化。中微子联系这种振荡,是双缝实验众所周知的普遍性。例如,宏观中大多数物质都存在晶格,微观量子通过晶格间的狭缝是很普遍、自然的事。所以太阳核反应中产生的大量电子中微子,在到达地球前要经过太空的电离层、分子云,其类似双缝实验产生的波粒振荡现象。

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合作组,通过观测由下往上行的μ子中微子的数量发现了中微子振荡,即由下往上行的μ子中微子穿过地球走了一段长的距离后,数量上比从上层大气走过一段短距离到地下超级神冈探测器的μ子中微子大为减少,差别的大小取决于中微子行走过的距离。这通过庞加莱猜想与不确定性原理的联系,揭示庞加莱猜想点的收缩与扩散是一种超宇宙、超时空的内禀性。

它说明微观波粒二象性为什么描述粒子性必谈波动性,且不忽视粒子的存在。但只有在通过适当大小的孔或缝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衍射干涉的现象,这对进行在晶格、电离层、分子云时,是不需要人为任意假设的。与庞加莱猜想收缩与扩散的振荡发生的联系,物质波具有的连续性,其量子或振子的概念只需要以庞加莱猜想收缩、扩散、振荡的内禀意义作修正。这就是微观波函数要告诉我们的什么。因为它使绝对不连续的点状粒子和绝对连续的场这两种说法同时兼而有之;也使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波函数描述的不是单个体系,而是体系的系综得以完备---波函数与统计物理中的分布函数相似。

②生死振荡。隐显、虚实生死交替变化,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到期死亡,以种子再生振荡;也像鱼鹰、野鸭子等动物钻水捕食一闪一隐穿行于"水下空间"和"水外空间"等现象。中微子联系这种振荡,是快子与慢子兼顾的运动路线,一闪一隐穿行于"点外"和"点内"时空的探讨,这涉及是否有宇称与电荷反演破坏的问题。从物理学讲,这正如人类社会,人有生育和死亡的延续一样。

而我们说的点内时空,在经典的四维时空就变成"额外维",指它是隐藏在"点外"四维时空的一种看不见的那些维度。测量瞬时进出微观额外维的时空段距离,目前还没有办法。所以测量中微子振荡传输运动的距离,实际对穿行于"点外"和"点内" 的距离取值是一样的。即如果每个中微子本身穿行于"点外"和"点内"的速度,实际是慢子。物质世界量子也有产生和湮灭的时空起伏。数学和物理学的统一,20世纪后期科学家创造了奇点、视界、黑洞等三个概念。奇点是出于球面与环面的区别,庞加莱猜想有证明。在微分几何和拓扑学上,奇点指环面。物理学反其道,把环看成是不可穿透的球,实指虚时空不可有超距传送,这类似外尔的不可积因子的规范思想。

如果中微子有超光速,也是基于一部分中微子属于"暗物质",因而中微子传输振荡运动的路线是一闪一隐穿行于"点外"和"点内"时空,是快子与慢子兼顾的物质。正如先前就怀疑奥佩拉实验有错的人,认为相对论即使错,也不是完全错的那样,现在即使奥佩拉实验有错,也不影响中微子有部分一闪一隐的"超光速"运动。这不会颠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是全面完整正确地理解了相对论。

③颜色振荡。物质性质颜色、味道等往复周期性交替变化,但道路交通信号路灯颜色交替变化、川剧变脸等则是人为的,而化学振荡中的颜色往复周期性交替变化,是自然的。这也许与中微子振荡的(1-4)、(1-5)和 (1-3)式有类比之处。

  • 把汞放在玻璃杯的中央,再把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注入杯中,然后将一颗铁钉放在紧靠汞附近的溶液中;汞一开始振荡就能看到其振荡形式之一很象心脏的跳动,这是由于化学反应导致体积的周期性变化。但这还不是真正的化学振荡。揭示化学振荡是1958年,苏联化学家BЛ费罗依索夫偶然发现的把柠檬酸和硫酸、溴化钾以及一种铈盐一起溶解在水里时,该混合物的颜色会从无色到浅黄色之间呈周期性变化。

这里的机理是一组称之为基元步骤的组成反应;每一个基元步骤描述是一种分子间的实际相互作用。然则我们通常熟悉的化学方式,是只表示反应的净后结果,并没有表示分子实际上反应是怎样进行的。例如:乙炔(C2H2)和氧(O2)在焊枪里结合形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整个反应可以写成:

2C2H2+5O2→4CO2+2H2O

但实际上,两个乙炔分子和五个氧分子同时碰撞并飞开而产生四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水分子是根本不可能的。真实情况是每一个基元步骤都包括两个分子间的碰撞或一个分子的分解。这是在净后反应方程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中间产物。并且由于这种实际反应出现的时间极短,所以人们难以注意到。在费罗依索夫发现的颜色周期反映中,由于这种中间产物出现的反应时间极慢,各种物质出现时的固有颜色反映就容易注意到。据后来用一种更易于区别的起红---蓝颜色变化的离子试剂代替铈试剂,而被称为Bz反应作的系统研究,发现这种Bz振荡是由18个基元步骤组成的,即是依次由18个化学方程式组成,大约涉及有20种化学物质参加反应。

如果把这18个化学方程式看成是走动了18步,并把每步反应释放的量子信息力学效应,都看作是一组密码,那么就是18组密码。由这18种有序的密码就构成了这类化学振荡释放的量子信息力学链。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每步化学反应,实际它内在的化学变化----原子、电子的变迁,就是向外界输报的一种信息。

2、从化学振荡联系中微子振荡,"颜色"就并非是真正的颜色。弗里奇教授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和盖尔曼把同一种夸克在电荷、质量和自旋之外,还增设了"色荷",即还有红、绿、蓝三种区别。而且胶子也有这三种色荷的区别。并且在夸克与八种胶子中的某一种发生相互作用时,夸克的色态一般会改变,如由红色夸克转变成绿色夸克。那么中微子振荡是否也像夸克一样,由"红色"中微子夸克转变成"绿色"中微子了呢?这里也有很大的不相似性。

夸克由红变绿,质量不变;中微子振荡,质量要变。其次,夸克由红变绿,要有相互作用场的发生,而中微子振荡似乎与相互作用场关系不大,从Homestake实验、Super-K实验和大亚湾实验看,似乎只与大气、太阳、核反应堆、距离、中微子探测器有关。集中起来是三类:中微子源反应、与距离及其场材料反应、与中微子探测器材料反应。1996年我们根据"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求得三种中微子的质量大约是:ne=1.47×10¯11 GeV;nm=300.54×10¯11 GeV;nt=4831.96×10¯11GeV。三种中微子的质量比大约是:ne:nm:nt=147:30054:483196。

在求证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看到基本粒子的质量有嵌合性质,这为中微子在W玻色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ne、nm、nt中微子,可能是其中两个或三个质量本征态的混合态提供了依据。但上面三种中微子的质量比例说明,弗里奇教授推荐的(1-4)、(1-5)和 (1-3)式也许不是唯一的。而且如果惯性本底场真是自然信息"公鈅体制"的第三条公共信道,那么宇宙射线起源之谜也能得到解答,即也类似中微子经历大气发生的振荡,是宇宙各种巨大能量场反应的粒子信息潜流,通过第三条公共信道汇集发生的类似振荡的反应。如果我国的一些高级气功师真能发放不同于现代医学科学解释的"外气",那么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也一定能给予分辨。有的如陆祖荫教授曾推荐的严新气功师,已经在国外,国外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也一定能给予分辨。

曾泳春等纺织专家对纤维形态振荡改变,利用的是高速气流场的作用,但曾泳春教授本人更看重单耦合的纤维自身的结构。目前已经澄清正反电子中微子不一样的绯闻,即正反电子中微子性质是一样的。那么在大亚湾富含质子而发光效率高的液体闪烁体被广泛用于低能中微子实验中,反应堆产生的反电子中微子与探测器中掺钆的液体闪烁体发生的反β衰变反应,ne+ p → e+ + n,产生正电子与中子信号,在液体闪烁体中发生电离损失并与电子湮没形成快信号;中子慢化后为液体闪烁体中的钆俘获,放出能量总共为 8兆电子伏的数个光子,形成延迟信号。判定中微子的条件就是利用其中有一个快信号和一个慢信号。液体闪烁体中掺钆,只是为了降低环境本底,提高中微子信号的质量。但这还难以解答中微子自身的结构。

3、化学振荡为揭示中微子振荡自身的结构,启示我们去探讨一种符号逻辑的试管模型。即中微子之间的振荡,联系福井谦一的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与伍德沃德和霍夫曼分子轨道对称守恒理论,可用一杯水的模具比喻: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杯子里的水溶液界面,类似前线轨道;液面低水就流不出来。但如果倾斜水杯,前面的水就倒出来了。中微子的振荡联系上面水杯倾斜,溶面低的前头的水也能倒出来。用符号如A、B、C,既可以代表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一个数,还可以表示一种基本粒子。这里类似具体表示ne、nm、nt等3种中微子。

用三角形顶点联系3种类型的中微子,如果它们都没有固定的质量,只有它们的一些混合才有固定的质量。假设用θ角表示这3种中微子有固定质量,1、2、3代表不同的θ角代表不同的质量,而不同类型中微子振荡之间的变换关系,例如θ12 就与电子型中微子和第二个质量中微子之间的混合有关。假设这些混合角都是基本物理学常数,在深层次上,与宇宙中的物质起源有关。这里我们把ne、nm、nt等3种中微子,按顺序编码为θ1、θ2、θ3,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按序定位,并以此按序标识3种中微子两两组合之间的相互振荡编码为θ12、θ23、θ13,那么:

θ12应为为ne和nm之间的相互振荡;θ23应为为nm和nt之间的相互振荡;θ13应为为ne和nt之间的相互振荡。在用"水杯弦论"与"泰勒桶弦论"衔接整合这种符号逻辑中,把三种中微子看成是三个水杯,因为它们存在两两组合之间相互变换的θ12、θ23、θ13三种标识的振荡,必然存在有一个是极小量溶液的杯子。先暂时设为空杯子。再反推,三个水杯的容器样子也必然大致是一样,区别应在于水杯的溶液有差别:至少有两个杯子中的溶液类型或数量,或者类型和数量都不相同。现假设以数量区别来标识,空杯子设为θ1,对应ne;中间溶量的杯子设为θ2,对应nm;溶量最多的杯子设为θ3,对应nt

再把振荡比作倾斜倒水,那么θ12和θ13之间的相互倾斜倒水,比θ23之间的相互倾斜倒水,就较容易一些。为什么?因为不需要另外的空杯子。已知θ12对应的是太阳反映的中微子测量,θ13对应的是大亚湾核电中微子的测量,剩下的θ23已知对应的是穿越大气的中微子测量。大亚湾实验如果没有测到了准确的电子中微子和τ中微子的质量,那么θ13是否还有别的值吗?因为对应θ1、θ2和θ3等三种杯子的溶液,而和整体上的ne、nm、nt三种基本粒子也不矛盾。把此唯像图形联系中微子作两次"微分"。

第一次在物质族中,把中微子看成是基本粒子前线轨道前头的"水"。 第二次把三种中微子看成是三个水杯,因为它们存在两两组合之间相互变换的θ12、θ23、θ13三种标识的振荡,前面我们说过,已知θ12对应的是太阳反映的中微子测量,θ13对应的是大亚湾核电中微子的测量,剩下的θ23已知对应的是穿越大气的中微子测量。最小的轻子味混合角theta(13),是基本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参数之一。那么大亚湾实验测到的θ13是经验公式的数据,还是理论推证出的数据?并没有解释。而前线轨道试管弦模型能否深入解释中微子质量振荡的内空间结构机制?

这关键是还要找到一个合适解释此机制可参照的容器振荡模具模型,目前一种是指向已经实现的弹性薄膜的毛细折叠现象或弹性毛细现象。这是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在液滴表面张力作用下,对于液滴的自发包覆,控制液滴行为的过程,可实现在电场控制下液滴的可控、可逆包覆与释放。它被称为"电弹性毛细"。在高速摄像机的帮助下可看到,在交流电场的驱动下,液滴与薄膜会发生周期性振动,薄膜有规律地打开、关上。这也许能填补量子弦试管映射质量振荡的中微子,在流场作用里的量子耦合产生振荡的相似缺环。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69757.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从自然全息看解弦架刚柔数学之道 下一主题:中科院院士批驳宇宙爆炸论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948269367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