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问题的探讨
看了梁建中先生《谈谈钟慢,尺缩与双生子佯谬》和殷诗宝先生的 《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问题》,觉得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 论点贯穿其中:相对论中时间变慢的效应是由于观察者观察方 法的局限性造成的,并推导出了自己的新的公式,对此我有不同 的观点,我认为:公式本身没有问题,但用这种方法去解释钟慢效 应是不合理的。 这两篇文章似乎都同意这样一种时间观:时间是一种观测者感觉 的产物,依附于观测者。在哲学上确实存在这种时间观的流派,但 哲学上存在的观念未必都是合理的。在这种意义下的时间究竟有什 么现实意义呢?不同观察者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的 结论,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 早在我小学的时候,曾看过许多阐述相对论的少儿科普读物,有 很多都是用这种不能令人信服的方法来解释钟慢效应的,这种方法 似乎很“直观”,形象生动的解释了时间变慢,时间停止等效应, 但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发现,这样的解释简直是在哄小孩子。 让我们看看殷先生那个光子钟的例子,光子钟a以光速远离b, 只有a运动前那一刻发出的光子能到达b,达到速度c后,a发出的光子 无法到达b,所以b就认为a的时间停止了! 这就是告诉我们,a的时间之所以停止,是因为b仅仅接受到了a运动 之前的光子,所以对a的认识也就停留在a运动前的那一刻,并认为a 始终保持这种状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与掩耳盗铃有什么分 别? 这种观测方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在低速环境下是适用的,光讯号 在低速环境中可做为瞬时信号的近似,也就是可以认为光讯号的传递不 需要时间,那短暂的延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高速运动的环境环境中 就不能不考虑光讯号的传递信息的误差了,但是殷先生不把所谓的“时间 停止”归咎为光信号传递信息的局限性,反而称这就是”钟慢效应“,实 在是令人不解。 去年,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NEC研究院的王理军博士已经发现了可以 以300倍光速传递的光脉冲,证明超光速的通讯是完全可能的。让我们 回到殷先生的两个光子钟的实验中,如果以这种速度为300c的光脉冲做为 观测手段,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殷先生的解释就说不通了,殷先生又将做 何解释呢? 梁建中先生的文章中也有类似问题,不再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