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人类自身生理条件的影响,人们很难理解光速参照系的真实物理意义。在现实的光速参照系中,那些实物粒子会在哪里呢?它们会以何种形态存在呢? 据说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极富想象力,曾幻想着自己以光速跟着电磁波同步运动,结果发现电磁波在光速参照系中完全变了样。当爱因斯坦让自己以光速跟着电磁波同步运动时,根据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物质的运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任何一个静止的物体,也都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该物体是运动的;爱因斯坦发现它在看到电磁波不动的同时,却看不见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构成的天体了。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在爱因斯坦眼中已经是以光速运动的场物质了。 在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中,电磁波的存在形态也将发生变化,与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电磁波在爱因斯坦眼中已经成为实物粒子了。 两个以光速作相对运动的三维坐标系K(x,y,z)和K﹡(x﹡,y﹡,z﹡)之间的坐标变换,可根据光速下的洛仑兹坐标变换,即: x=x﹡∕0=∞,y=y﹡∕0=∞,z=z﹡∕0=∞。 x﹡=x∕0=∞,y﹡=y∕0=∞,z﹡=z∕0=∞。 得出,三维坐标系K(x,y,z)和K﹡(x﹡,y﹡,z﹡)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反应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中物质形态的变换。即三维坐标系K(x,y,z)中的坐标点,在三维坐标系K﹡(x﹡,y﹡,z﹡)中的观察者看来,是完全不确定的量值。反之,三维坐标系K﹡(x﹡,y﹡,z﹡)中的坐标点,在三维坐标系K(x,y,z)中的观察者看来,也是完全不确定的量值。这就是爱因斯坦发现它在看到不动的电磁波的同时,却看不见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构成的天体的原因。因为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在爱因斯坦眼中已经是以光速运动的坐标系完全不确定的场物质了,即地球、太阳和宇宙中的恒星等一切实物物质静止质量为零,动质量为m。 尽管爱因斯坦不可能以光速运动,但人的思想是不受光速限制的,爱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跟着电磁波同步运动的思想实验,证明了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运动状态一样,具有相对性。所谓的实物粒子静止质量、形态或场物质静止质量、形态,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静止质量、形态与观察者的形态或者说运动状态有关。 假设爱因斯坦在以光速运动着参照系中,也发现了“氧气”和“氢气”,于是在光速参照系中作了一个很简单的化学实验,让“氧气”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反应还释放出了热能,产生了“光”,则爱因斯坦在以光速运动着参照系中所作的化学实验在我们看来,就是两种以光速运动着的场物质“氧气”和“氢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场物质“水”,同时还产生了实物粒子物质——“光”。 必须强调,根据光速下的洛仑兹坐标变换,在光速参照系中以实物粒子形态存在的场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我们这个参照系中的实物粒子物质的位置,对于我们是完全不确定的量值。 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放射到太空中的热一定有可能通过某中途径(指明这一途径,将是以后自然科学的课题)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它能够重新集结合和活动起来。 物理学所探索的宇宙是有具体物质形态及观测范围的宇宙,由于一切有具体形态和性质的物质从哲学上都必然有起始的时刻,也必然有消亡的时刻,物理学所探索的宇宙时空只能是有限的,必然会有起始的时刻,也必然会有消亡的时刻的。因为大爆炸创造了物理学目前所研究的物质形态,物理学家们认为大爆炸是一个“创世”事件。 大爆炸理论揭示的“创世”事件,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于人类以光速运动的参照系中的实物粒子物质,在以光速运动的参照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转化为以光速运动的参照系中场物质运动造成的,所谓的“创世”事件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种天文现象。必须指出,哲学所探索的宇宙是不限物质形态、不受观测范围影响的宇宙,从哲学上讲,宇宙中一切有具体形态和性质的物质,如电子、质子等,其具体形态和性质都必然有起始的时刻,也必然有消亡的时刻,这种起始或消亡只不过是物质具体形态和性质的产生与消失,但由于宇宙中物质形态的种类是无限的,物质性质的变化也是无限的,因而宇宙的时空也只能是无限的,哲学所探索的宇宙不可能有什么起始或消亡时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大爆炸理论揭示的只不过是哲学所探索的宇宙中的一种天文现象,大爆炸创造了一些全新的物质形态,但这绝不是“创世”。 受到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人类自身生理条件的影响,天文学家们在将来还是会不断地把自己视力所及的范围作为宇宙时空的起点,因为新的宇宙时空观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事实上,只有我们不能理解其物理意义的宇宙时空,决不会有没有物理意义的宇宙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