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写过祭文,但听过悼词。即使参加和自己毫无干系的人的葬礼,也常会被悼词感动得鼻涕眼泪一把把的流。丧户对我的表现很满意,总会在答谢宴上专门举杯,悲凄凄道:别太伤心了,保重保重。弄得我像是死者的家属般。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氛围,低沉的曲子、红肿的眼睛、呜咽的哭声、惨白的遗体,声光色揉合到一起,再加上我有一个极其发达的泪腺,由不得我不动容。其实,他们有所不知。最主要的,让我动容甚至嚎啕的是那些或华丽或朴实或深沉或慷慨的悼词。 无一例外,所有的悼词都在追述死者的一生----辉煌的素朴的惊心动魄的平淡无奇的一生。所有的祭文在我看来都是省略号,寄托一种哀思表达一种情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看到那些躺在玻璃棺材里被瞻仰的死者,我常常一边哭一边想,他们在活着的时候直至濒临死亡的刹那,是否感知到亲人和朋友的惦念和悲痛,是否能怀念“生存”空间的挽留?据说,人在死亡的瞬间,是没有痛苦的,宛如仙人飘飘然。空灵的游魂即将出窍,放弃的刹那尾随而至的是解脱。 猝死的不算,因为我们对生命的把握程度实在可怜,生如朝花灿烂,逝若晚霞飘零。那些在病塌上反复挣扎却无力抗争的也不算,花开花落终有此时,奈何不得。我最心疼也最痛恨的就是那些甘于也敢于放弃生命的人,红尘滚滚,竟无他立足之地,忍心抛弃世间种种。或许,他比我们坚强,坚强到无视啼哭悲痛的朋友;或许他比我们更脆弱,脆弱到不敢面对生者的眼神;也或许他比我们更注重生命的质量,更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他是无缘听到读到为他写下的祭文。再惊天地泣鬼神的祭文,也无法唤回一个生命。那一个瞬间,他成为了主角,静静的接受大家的同情和哀悼。很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一种想法----至少曾经我有过----只想躺在那里,听听谁为我哭泣念念大家为我写的悼词看看谁在日后到我的墓前送花。 也许他会说,活着的时候,我们珍惜过,够了。可真的够了吗?不够,我需要告诉他,我已经为他写了祭文。这祭文是写给葬礼的主角,没理由赚取大家的眼泪也没理由独独让他不见,这不公平,对他对我对大家都不公平。祭文不应该只出现在送别的时候,在他还有一丝眷恋还有一点渴望的时候,写给他读给他,告诉他:你曾是我路上的一道风景。 祭文是最悲切的文字,也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我不愿意它成为他的墓志铭,冰冷的刻在归去的尘土中,有字无字,都愿意让他感知到。不再后悔。 当把生死谈笑于话题中时,我忽然开始理解他,理解他对生死的看法理解他对生命的把握也理解他所有的行为。 不如归去…… 谨以此文,送给一位即将要离去的朋友。他用他的方式在和大家告别,我用我的方式给他送行。(胡言乱语篇,谢绝跟贴,拜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