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此篇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一群沦陷于网络的人们,一群过度沉迷于互联网的人们,随着迷恋程度的加深,他们出现了一些异于常人的症状,此文把他们当成一种症状的患者,并从一个业余医者的角度做出浅显的分析。 散布地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都有出现,一些极端贫穷国家除外,主要遍布于网络的普及地区,对一些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出现断裂带的国家,此症患者明显增多。 患者年龄:从10多岁的儿童至55岁老人都有,但是此症发病者多集中在青少年和中年两个群体,一个属于14岁至20岁青少年阶段,另一群体多在29岁至42岁年龄段,此属于两个明显的病症高发人群。 患者文化水平:对于青少年来说,一般在初中至大学校园都有分布,他们在网络的集聚地往往是游戏地带,聊天室和QQ也有,但数量相对较少,关于此类患者,此篇不多着笔墨,将有另篇专门论述。此刻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中年群体,他们的文凭一般以高中毕业和大专文化居多,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拥有丰富而敏感的想象力,但随着学历的增高,患者的数量逐渐减少,博士生数量锐减。 易感人群:文学中青年,单身者,有夫之妇,完美主义者,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婚姻不美满者,文盲和半文盲及其少见。 症状:长时间的发呆为其典型症状,或对着莫名的物体突然微笑,偶尔也见啃手指甲,嘴里不间断的迸出几个音节,人群中顾左右而言他,神思长时间的处于漫游状态,不能软着陆,右手食指经常下意识的击打桌面,每当看见长方形或方形纸张总是点击右上角,潜意识试图关闭。精神萎靡状态居多,往往一天之中多半时间醉思沉沉,脸色菜青,眼神迷茫。工作中常出现昏睡的情况,对于一些夜间上网者,则晨昏颠倒的情况非常明显。但坐在电脑前面则生龙活虎,目光灼灼逼人,神色充满了活力。手指在键盘上快速翻飞,时而长吁短叹,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深情款款,时而咬牙切齿,也有怒不可遏,也有激情飞扬,偶尔面色凝重,举止迟疑,眼含深情半天不能敲打一个字。关闭电脑以后仍然不能回到现实世界,久久不能返过神来。 网络散落地:以各大聊天室和QQ以及BBS居多,也常见其他聊天工具,如MSN、聊天快车、泡泡等类工具。 患者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最明显的效应是促进了电脑和手提的销售,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如手机短信等,加快了网络的普及。附带引发的网恋可以带动交通业的发展,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三大路线,由此微量地对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此外,还解放了一批思想苦闷者,丰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业余生活,调剂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负面影响:极大地损害了自身的健康,对个别家庭的和谐会产生破坏作用,易引发在现实生活中的畏缩,退化了适应现实的能力,不能协调网络和现实的差异,不利于全面健康的发展自我之需求。 治疗方案: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一般有物理和化学两种建议,物理方法指强制戒疗法,迫使患者远离电脑,但患者易出现被强制戒毒的类似反应,如坐卧不安,心情烦躁,度日如年,眼睛下意识寻找方形屏幕,最终将导致患者出逃奔向网吧。化学方法指转移注意力,培养其他健康兴趣,但需要专门专家做心理治疗,成本较高,可实施性不大。 公总评价(百分比):理解20,不可理喻40,有病30,不作评论10。 自我感觉(百分比):后悔但欲罢不能30,刺激20,愉悦20,不安20,没感觉10。 综上所述,这是一群迷失于现实和精神生活的人们,生活失衡的网络病患者,但接触网络的人们多多少少有些沉迷于网络的魅力,并不都是患者,要检验自己是否患病的方法十分的简单,即:每天用于非工作的上网时间是否超过三个半小时,若回答是肯定的,那阅读此文的同学们要小心了,选择沦陷还是选择逃脱?快点决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