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灯下集》之前
俗话说:三十不学艺。我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开始诗歌创作刚好是30岁。按通常理解,写诗应该是校园里20来岁的青春少年所热衷的事。回想我的思想历程,常令我感到烦恼的一个想法就是:我的一生都在准备,准备做什么事情,可是,一直也没有正式开始做。我问自己:我还要准备到何时?大概是受了这种想法的刺激,2008年6月我打算出一本诗集《灯下集》,把过去的习做、包括曾被《时代报》、《读书》发表的作品整理成一本书,做为对三十载人生的苦辣酸甜做个回顾、结个茧。然后迈向下一个人生阶段。
自从写诗和翻译,我才真正感到一些成就和乐趣,才逐渐看见我人生价值的端倪。像画家定位在某一风景前,不断地把画架左右挪移,我终于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角度。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准备:小学、中学、大学、参加工作。我一直在修炼。我的一生一直到2008年,也就是我30岁时,一直在准备。像一头吃草的牛,现在,到了该产奶的时候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处于什么位置,归根结底,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环境很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意义。如果你想做,就能做下去。如果不做想,总能找到客观理由聊以自慰。一个深于世故的人可以成为大老板、政治家,可是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哪怕是老态龙钟的艺术家,往往也保持着一颗童心,甚至带几分稚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国外的网站设计师Rick Valicenti。他出席过1991年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lGA)全国设计会议,在讲台上,当着台下1200多位设计师,谈到自己对设计艺术的热爱时,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呢?冷漠?嘲笑?还是尴尬?他的同事多半无法理解他对设计的高度热情。
其实这件事也可以反映出我本人对诗歌的热爱。我本人也搞设计,在上海TopCMM(中国)软件公司担任首席美术设计师,但在业余时间我更喜欢文学,尤其是新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绘的风景、人物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可以打动心灵的东西——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象来自夜空中的星星……受到这种诱惑,我也决定一试。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过得快乐,就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希望能写出大家心里想说又没说出的感受。
在阅读之前,略加陈述,是为序。
2008年5月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