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了个转帖: 从6次行使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看中国的硬气底气 从6次行使安理会否决权看中国的硬气底气
事实上,《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并无"否决权"一说,但规定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因此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一般即被称为行使否决权。1946年2月16日,苏联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首度行使否决权。
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后,一共行使过7次否决权。其中,第一次:1955年12月13日,国民党集团占据中国在安理会的席位,否决了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第二次:1972年8月25日,中国否决了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第三次:1972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英国等西欧国家提出的有关中东问题的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草案。第四次:1997年1月10日,中国否决了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中国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以及每年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上联署所谓要求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第五次:1999年2月25日,中国否决了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草案,理由是马其顿政府在当年1月与中国台湾进行所谓"复交"。第六次: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第七次:就是前天(2008年7月11日),中国否决了美、英提出的关于津巴布韦问题决议草案。
中国行使否决权7次,其分布很有意思。国民党时那一次不去说它。恢复联合国席位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6次用权,第一、二次是恢复权利当年即1972年,否决的理由是支持巴基斯坦(孟加拉即原来的东巴,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和巴勒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然后,虽然很长一段时期世界仍然处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也都在频繁使用否决权,但在此后的长达25年时间里,中国没有一次行使过否决权。
1997年以后,中国使用否决权的频律加快,十一年时间里已4次,声明要行使否决权吓阻有关国家提出不合理提案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其中为了朝核问题,就不下5次)。在这4次行使否决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特点:毫不迟疑、干净利落、该出手时即出手,但同时又继续保持慎用少用的惯例。
有意思的是,1997年和1999年否决事关危地马拉和马其顿的决议草案,理由都是两国与台湾建交在联合国上给我们出难题,我们自然不能让他们卖了乖后又捡便宜。虽然理由说起来有些勉强,有点假公济私之嫌,:)但是,这两次否决对于一些在两岸问题上首鼠两端的墙头草小国,却是很好的教训。在国家核心利益面前,有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1997年,听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在否决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的解释,很多人都觉得挺解气的。
最近的两次否决,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确实是有理有利有节,否决得很漂亮。否决美英关于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人们都称赞中国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次关于津巴布韦问题,也是好评如潮。因为,中国不惜动用否决权决不是滥用权力,也不是为了本国利益损害他国,而是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国际和平发展大局的负责任举措。与冷战时期美苏动辄使用否决权相比,中国更多的是以建设性的姿态出现。此次中国不惜动用否决权,究其根本也是在为通过和平与外交的方式化解危机创造条件。
作为草民,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弱国无外交,正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联系前段时间胡锦涛在G8峰会上的硬气,我们可以发现,这次中国在安理会上对美英再次说"不",绝不是一时意气用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大国自信。那就是,为了津巴布韦,我们不怕与美英"翻脸"。
而事实上,我们行使了否决权后,我们与美英之间也没有真正翻脸。美国方面在表示了"失望"后,也只能接受被否决这个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解决津巴布韦问题的思路。 作者:秦恨海 (转自新浪博客) 审查了一个多小时,为了帮功你们找到出效又又先后三次提供了网址,但就是审,希望提高些业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