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对《相对论简解(沈建其)》文章... 下一主题:[转贴]天下何以如此不平?
对正和质疑“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用GR的途中引力红移”的答复
[楼主]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2005/01/16 17:43
点击:581次

对正和质疑“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GR的途中引力红移”的答复

6.4 微波背景辐射
若是观察到的哈勃红移是由于宇宙膨胀所致,则追溯到过去宇宙就起始于无限大密度的一个点。整个宇宙中的物质集中于一个点必有极大的温度与压力。用宇宙起始时的高温辐射和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能解释观察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和氦丰度,这被认为是大爆炸宇宙论最辉煌成功之处。
当哈勃红移是由于途中引力红移所致,则宇宙并不在膨胀,宇宙物质过去也不曾集中于一点,极其高温高压的状态也就不曾存在,必须对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的氦丰度作新的解释。移解

//正和:陈氏理论认为GR是其理论的宏观描述,而GR中宇宙不能是静态的,要么收缩要么膨胀,即使加入宇宙学常数,平衡仍是不稳定的,最可能的结果还是收缩或膨胀。不知陈老师的学生为什么以导出GR来扩大影响,又反对GR的结论?

在宇宙学原理前提下GR才有宇宙膨胀或收缩解,宇宙学原理的物质静止和均匀分布两条全部被实验观测否定,特别是哈勃望远镜己观测到近150亿光年的边界上了,证实大爆炸宇宙论所说整个宇宙中物质都在运动且分布极不均匀,大爆炸宇宙论者再也不能用“我们只看宇宙的一部分在运动和不均匀,宇宙在整体上还是均匀静止的”来搪塞了。宇宙学原理事实上不成立,GR得不到宇宙膨胀或收缩解,而且宇宙正如银河系一样,物质的运动速度与物质间的引力会自动地按维里定理达到动态平衡,宇宙没有整体上膨胀或收缩运动。正因为宇宙学原理違背事实地假设宇宙物质静止均匀分布,使得物质不具有动能来平衡引力势能才导致宇宙要么收缩要么膨胀,宇宙膨胀解不是GR的解而是不合理的人为假设强给客观世界的。

广义相对论导出途中引力红移与路径的长度成正比,已观察到远处来的光波从紫外线红移成红外线了。只要宇宙有足够的大,从更远处来的光波将红移成微波乃至无线电波,因此所观察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正是路途中的引力红移所必然要求的。只要地球不在宇宙的边缘上,则观察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应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为式(39)或式(20)决定的引力红移率与初始频率的高低无关,只取决于路途中的引力势,所以由光波红移成的微波应该具有黑体谱。预期的各向同性和黑体谱均为观察所证实。微波背景辐射与哈勃红移一样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的推论,无需任何新的假设,只要宇宙存在物质且有足够大就能自然地得出,因此它也是途中引力红移的证据之一。

 

//在爆炸-暴涨模型中,此模型与客观的真实宇宙毫不相关,宇宙不是大爆炸中产生出来的。微波背景是早期小宇宙的高温平衡(黑体)辐射在膨胀中冷却的产物。所有点都同等冷却,而且没有途中红移,就可解释微波背景辐射。

如果不这样解释,而是解释为基本稳恒宇宙遥远星光的途中红移,则面临类似奥伯斯佯谬的难题:就是以地球为球心,半径为R的球壳发出的辐射到达地球的强度是相等的,那么,宇宙遥远星光与距离成正比地红移到达地球,就不会是黑体辐射。奥伯斯光度佯谬用GR的途中引力红移效应可消除,引力佯谬用GR的引力屏蔽效应可消除。大爆炸宇宙论的支持者不乏著名权威,他们不可能对GR一知半解,他们知道非线性GR方程的解不能线性迭加从而存在偏离力的迭加原理的引力屏蔽效应,他们自然也就知道GR中即使宇宙无限大也不存在积分后引力势无限大的引力佯谬。他们更加知道GR的引力场具有动量-能量,引力场会与物质交换动量-能量,使得光在引力场中的动量-能量不守恒,他们心里极其明白存在途中引力红移是天经地义的事,除非他真的是对GR一知半解的专家权威(这只有靠搞政治而不是靠物理上来的专家权威才如此)。懂GR的人心里都承认途中引红移和引力屏蔽效应,但多数人不喜欢这两个会导致最终推翻大爆炸宇宙论的GR效应,因为这两个效应有可能否定他们大半辈子的科研成果,陈绍光老師的学术报告提出了这两个效应时他们拿不出反对意见只能无可赖何地接收,我随同陈绍光老師参加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时完全肯定了这一点。
2.7 K微波背景辐射的波长相对于现在的有效温度5780 K的太阳光谱的波长增大了近2000倍,即红移率高达2000 。太阳现在正处在中年期,它过去与未来的有效温度应更低。若取它现今值的一半作为恒星光谱的平均温度,则红移率为1000。由
62.5㎞∕sec    2.08×10-4          0.638
哈勃常数Ĥ ———————=——————= ————— ,
MPC            MPC        1010光年
红移率1000对应的距离大于1×1013光年。在如此大的宇宙范围内,从不同远处射来的光应有不同的红移率,[[不错,思维还挺严密,你自己也考虑到我前面提出的质疑了,但解释不对,下面论述]]为什么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会有2.7 K的黑体谱呢? 这个问题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宇宙覌所带来的。真实的宇宙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最确切的演化是,恒星从诞生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约1010年,在核聚变发光的主序星阶段的时间通常不到1010年,在1013年的时间内恒星要演化千次以上。主序星阶段发射出的光不可能经过1013光年距离的传僠后,仍以原初发射谱直接红移为现今接收到的微波背景辐射。这中间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吸收与再发射以及光子对光子和光子对电子的碰撞散射等过程,这些过程正是光子能量的均一化过程。[[可惜吸收与再发射的结果是使其等价于从吸收点再发射出来,前面的途中红移效应消失了,具有新发出点的温度,等效于从近处发出]]光子的吸收与再发射以及光子对光子和光子对电子的碰撞散射等过程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是光子能量的均一化过程,能量的均一化过程中没有整体的(或平均能量的)红移或紫移,即物质的平均能量不会升高或降低,您的新发出点的温度难道会自違反能量守恒定律自动升高来提升光子-电子系统的能量吗? 红移过程只发生在光子与引力场交换能量的过程中,或从微观看只发生在光子与虚中虚子、虚光子交换能量的过程中,是光子把能量传递到涨落的真空中而损失掉。恒星演化循环和星系演化循环则是更大规模的光子能量的均一化过程,每演化循环一次,光子的能量将彻底地均一化一次。若没有途中引力红移效应,则光子的平均能量不会改变。因为均一化的结果是能量从高能光子转移到低能光子,光子-电子系统的总能量是守恒的。由于光子与引力场交换能量的途中引力红移效应,光子的平均能量会随时间不断减小。[[途中只能引力红移,一旦参与光-电作用,就具有了作用点的温度。而不参与其它作用,就会回到前面的类奥伯斯难题。]]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过程是能量的均一化过程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光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中物质(光子、电子系统)的平均能量不会升高或降低。一个光子在宇宙中碰到其他光子或电子的几率极小,光子主要与与虚中虚子、虚光子碰撞交换能量,把能量传递到涨落的真空中而损失掉。这种途中引力红移的能量不断减小使奥伯斯佯谬不存在。每经历一次演化过程,上次循环遗留下的光子的平均能量将减少一次。随着演化次数的增多,光子的平均能量才减少成为现今观测到的值。    
根据动态的演化着的宇宙观[[是指标准模型还是陈氏模型啊?如是标准模型,则宇宙微波背景不是上一次灭掉的星云发出的,而是第一代星云形成之前的原始汤中与实物粒子平衡的光辐射]]动态的演化着的宇宙是指恒星演化循环和星系演化循环等过程,当然不包括我们反对的大爆炸宇宙诞生过程现今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由上一次演化循环毁灭掉的星云物质中遗留下来的,并不是从1013光年远处直接射来的发射光谱。经历了上千次演化循环[[不管怎么循环,每次发出的温度都是发出点的温度,除非你认为发出点的平均温度在降低。为什么降低呢?除非宇宙膨胀!]]温度降低是光子引力红移损失能量到引力场,也就是损失能量到涨落的真空中,因为引力场是由真空虚中微子流构成的。光子不断红移损失能量使下一个发出点的平均温度在一步一步降低,因为物质的平均温度包括原子的貢献也包括光子的貢献。宇宙不膨胀温度同样降低!光子的能量不断地减小,同时不断地被均一化,遗留下的光子能量必然是高度的均匀和空间各向同性。已知的宇宙中最主要的产生光的机制是:在恒星的主序星阶段由核聚变引起的高温辐射,其光谱基本上是黑体辐射谱,由它红移成的微波背景辐射也应具有黑体辐射谱。因为红移率与频率的高低无关只取决于引力势,所以同一光谱中各谱线有同一个红移率。在不小于1013年的时间内,恒星发出的所有光波经过不断地红移并均一化成微波背景辐射。虽然每个光子的能量因红移而减小到发射时的千分之一以下,但经过时间-空间的累积,微波背景辐射的总能量仍是宇宙中各种辐射能量的最主要的成分。以现今观察到的可见光波的总能量与微波背景辐射的总能量对比估算,可见光中所有光子累积的时间约1010年,累积的空间约1010光年,仅为微波背景辐射光子累积量(时间约1013年,空间约1013光年)的百万分之一。虽然对单个光子来说,光波能量是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千倍,但总的光波能量却只有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千分之一。覌测的结果是:宇宙中除微波背景辐射之外,所有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能量的总和,不到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百分之一,这正符合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光波途中引力红移所预期的。[[你前面推导中的矛盾已经显露无遗:就是要十万亿光年来达到你需要的红移量,又要途中参与光电作用以黑体化,而后者使其重新开始,前面的十万亿光年失去意义。]]光子与电子的作用是能量守恒的能量均一化过程,是物质之间的。光子与引力场作用是损失能量到真空中的光子能量不守恒过程,是物质与真空之间的。这两个过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是彼此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从而没有任何矛盾之处。
覌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高度的空间均匀性和各向同性,这对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途中引力红移的观点,是一个最有力的支持。因为红移1013年以上的能量均一化过程必然会导致微波背景辐射的高度的空间均匀性和各向同性。观测到的均匀性对于大爆炸产生微波背景辐射的观点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均匀性的物质之间必须有相互关联,而大爆炸说认为微波背景辐射是在宇宙诞生后约105年一次性产生出来的,产生出来之后彼此间没有关联,何来之均匀性?[[因为一开始的火球就是均匀的,所以膨胀之后仍均匀,而且暴涨使任何不均匀性都被抹平了。而且COBE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起伏与预测的早期量子起伏放大到宏观宇宙后一致。]]火球与暴涨都是毫无根据的虚构,是爱因斯坦未能用GR预言哈勃红移的失误而引爆的错上加错。宇宙过去和现在从来没有膨胀过,观测到的哈勃红移正是GR严格解的途中引力红移。大爆炸说中时间有起始奌,光速又是有限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推论是:观测者有一个有限大的视界,视界代表宇宙中有因果联系的区域。[[是啊,我们的视界基本就是宇宙的极早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150亿光年远也就刚好是宇宙的极早期即150亿年前,在那里宇宙还不透明,更早期宇宙隐藏在次早期的原始星云后面(其实是时间“前面”),由于光速有限,才使我们这部分智慧化的宇宙可以认识婴儿期的宇宙,这是上帝的恩宠。]]果然是上帝的恩赐!!!大爆炸失去了宇宙膨账这一基础,宇宙膨账失去了哈勃红移的支持(哈勃红移正是GR严格解的途中引力红移而不是多普勒速度红移)。没有物理事实作根括的大爆炸火球的产生只能是上帝的推动,这也亳不奇怪,上帝在七天内能创造出复杂人类世界,自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大爆炸火球。难怪荷兰主教先生这么推崇大爆炸宇宙论,使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假说变成了不许人怀疑的神圣的标准理讼论传遍到全世界。由宇宙年龄跟宇宙总能量密度的关系式可求出粒子视界lt (有过联系的事件扩展到的范围),利用宇宙熵不变可以求出观测到的大爆炸事件的视界Lt 。
lt
今天观测到的在t时刻有过因果联系的视界比例为——,有过
Lt
lt
因果联系的体积比例为 ( — )3。在宇宙早期温度T=1017Gev
Lt
l t
时,有过因果联系的比例为 (——)3~10-83。在微波背景辐射
Lt
诞生时的光子退藕温度T=0.1Mev下,有过因果联系的比例为
lt
 ( ——)3~10-20。由此可见,大爆炸产生的宇宙物质只有1083
Lt
分之一有过因果联系,微波背景辐射的光子间彼此只有1020分之一有过因果联系,因此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均匀性使大爆炸起源说违反因果论。[[均匀性与违反因果性没有必然联系。]]大爆炸起源不能用因果联系来解释均匀性,结果又引进新的假说来解释。说爆炸还有快慢速率不同膨胀过程,如暴胀之类的东西,人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安排物质运动就成为上帝,对上帝还有什么不可解释的物质运动呢?物质都是他创造的,物质的运动是他安排的,他说暴胀就暴胀吧!】
微波背景辐射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以及具有2.7 K黒体谱等特性,均能用起源于光波的引力红移(红移率约为1000)完全解释,由此估算出宇宙中光波的总能量仅为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千分之一。观测的结果是: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之外其它频段(包括光波)辐射的总能量不到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百分之一,与理论预期的相符。大爆炸学说虽能解释微波背景辐射具有2.7K的黒体谱,但不能解释它的均匀性和它与光波的能量比值。[[若具有黑体谱,就不能具有十万亿光年途中红移形成的温度]]十万亿光年远处恒星的热核反应发射的光辐射谱在途引力红移过程中光谱是整体的向红端移动的,因为引力红移率只取决于引力势,与频率的高低无关,即是说,光谱中不同的谱线有相同的红移率,一光束中所有谱线按同一比率向红端移动使得热辐射谱只是降低了等效温度而热辐射谱的谱线形状不变,因此,途中引力红移过程只是谱线的等效温度降低过程,
大爆炸学说得出2.7K微波背景辐射和1.9K中微子背景辐射都是宇宙早期热爆炸的产物。现在得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由恒星热核聚变反应发射的光子在1013年中因一歩一步累积的引力红移(红移率约为1000)而形成的(1.1节中所说的以Dirac真空为中介场的光子-光子散射(碰撞)的相互作用,使实光子传递能量到真空涨落的虚光子而损失能量到真空中,现在的Dirac真空中介场具体化为中微子ν0压力场——引力场,光子损失能量到真空中被具体化为通过引力红移机制)。恒星热核聚变反应发射光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出中微子,而且产生的光子数量与中微子数量近似为1:1。核聚变反应发射的高能中微子在同样的1013年中同样会因一步一步累积的引力红移而形成为低能量的中微子背景辐射[[目前的检测水平恐怕还不能决定中微子辐射温度,但能检测其各向同性吗?]]大爆炸时的温度能测吗?他们还说出了大爆炸时的温度值,您为何不以同样理由质疑?中微子背景辐射温度现在当然测不出但根据与微波背景辐射对比得出中微子背景辐射也分布均匀並估算出中微子背景辐射的温度有何不可?3.2节中指出过,光子作为质点之所以可以应用(13)式(从而有引力红移),是因为弱电统一理论中光子与Z0玻色子是同源的,使得电磁作用的光子可感受到以Z0玻色子为媒介的真空中ν0对它的弱相互作用——ν0的碰撞压力。聚变反应发射的中微子则是通过Z0玻色子与真空中ν0发生直接的弱相互作用,因此中微子作为质点有更为充分的理由应用(13)式,所以较高能量的中微子会因引力红移而不断损失能量最终成为低能量粒子的中微子背景辐射。
中微子的引力红移也可以用1.2节中所说的中微子的能量均一化过程来等效地表述。这是由于较高能量的中微子通过Z0玻色子可直接与真空涨落的最低能态的中微子ν0发生弱相互作用,这种弱作用可看成是中微子之间能量传递的碰撞作用,统计地看,碰撞总是使能量由高能中微子传到低能中微子ν0,最终高能中微子的能量大部分都由真空涨落而损失到汪洋大海的真空中。这种能量交换的均一化过程使得历史上很久以前恒星热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微子大都变成了低能量的背景辐射中微子。背景辐射的实中微子与真空涨落的虚中微子长期地不断碰撞交换能量,这种能量的均一化过程最终总会达到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虚中微子与实中微子应具有相同的能量并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分辨[[无法分辨就不是实粒子了]]【陈老師书中25頁是说:“而且从粒子探测器之外的可观测效应我们无法分辨出最低能态的中微子ν0究竟是宇宙背景辐射中的实中微子还是真空涨落的虚中微子” 。用粒子探测器当然只能探测到实粒子探测不到虚粒子,但在讨论真空涨落的可观测的引力效应时,並不是用粒子探测器探测粒子。。同样,微波背景辐射的实光子与真空涨落的虚光子也有能量交换的能量均一化过程,最后达到动态平衡时虚光子与实光子也会具有相同的能量,这正是为什么在1.1节中图1(a)中的内部虚光子(γ)的能量k的数量级就取为微波背景辐射的实光子的能量的数量级1×10-4 eV。

//由于在网吧上网,很不习惯,效率很低,所以另两帖改天再回了。是宇宙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6110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对《相对论简解(沈建其)》文章... 下一主题:[转贴]天下何以如此不平?
 [2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5/01/17 18:08 

微波背景辐射用大爆炸解释调整过几次参数,均匀性解释不了又假说暴涨,用广相严格解途中引力红移解释一次到位从未调整参数。

微波背景辐射用大爆炸解释调整过几次参数,后因均匀性解释不了又引进暴涨假说,用广相严格解的途中引力红移解释则一次到位从未调整过参数。

 

 [3楼]  作者:漆亚平  发表时间: 2005/01/17 23:23 

怎么了?没有人出来指导指导;批评批评。帮帮我们!
对正和质疑“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用GR的途中引力红移”的答复
 [4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5/01/18 12:37 

岂敢指导,只想请教:

地球<------1012光年(A)<-----1013光年(B)<-----1014光年(C)

ABC三处的星光假定都是6000K黑体谱,B处星光到达地球时经途中红移变为2.7K。A,C处星光到达地球时不会都是2.7K吧?

而A,B,C三个球壳(假定星星宏观分布均匀)到达地球的能流密度是相同的,可以不断叠加(奥伯斯佯谬的核心),则

1、为什么没有叠加到夜晚变白天?

2、能叠加成黑体谱吗?

第1个问题,陈氏理论的回答是:不断途中红移,能量损失到真空中了。那真空中的平均能量密度是否会提高?

第2个问题,请陈氏子弟给出定量证明:强度相同但温度不同的几个黑体辐射,混合后仍是黑体谱。

或者,陈氏子弟认为,2.7K背景辐射是来自于10万亿光年外所有星光的总和,通过10万亿光年后变成无差别的2.7K黑体谱,所以叠加后仍是2.7K黑体谱。

如果宇宙没有起源,即存在了无穷长时间,粒子(包括光子、中微子等一切实粒子)不断损失能量到真空中,在无穷长时间中未损失殆尽,只有三个可能:

1、实粒子(能量)不断地从虚无中创生。

2、宇宙实粒子空间能量密度为无穷大,可以支撑无穷长时间的能量损耗。

3、粒子与真空之间达成能量交换平衡。

如果你们赞同第1或第2,则我无话可说。如果赞成第3点,我就再请教几句:

第3点意味着真空的能量交换平衡温度为2.7K,也就是“真空的温度”。所以10万亿光年以外的星光,无论再远多少,到达地球时都是2.7K的黑体谱。对吧?

那么,无线电波(光子能量远低于2.7K)通过温度为2.7K的真空时,是否会途中蓝移?如果仍是红移,则10万亿光年外更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的特征温度将继续降低,而不会稳定于2.7K。

再请教,如果陈氏弟子也认为宇宙有起源,并非存在了无穷长时间,则宇宙一点创生并膨胀到现在的样子,与一创生就是现在这么大,哪个更好一点?

因此我估计陈氏子弟更可能认为宇宙无始无终。就再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宇宙存在了无穷长时间,为什么还未达到热平衡(热寂)?

最后,你们在原文中指出膨胀宇宙学说“没有考虑动能产生的离心力对引力的平衡”,因此“引力系统不稳定”的结论是错的。那你们就太轻视前人的智慧了。不仅牛顿的多体系统是不稳定的,GR的两体系统都是不稳定的!在GR中,两体都不可能有真正稳定的轨道,因为存在引力辐射!但这种不稳定,是从极大的时间标度上说的。如果两个星体不能无限远离,最后必将因引力辐射耗散而吸在一起。你提出银河系作为稳定的例子,真是夏虫语冰,银河系一直在演化,比如形状一直在变化,尤其是旋臂,当然以你我的生命来认识它,当然可谓“稳定”。

顺便说一下,一般认为有三个可能情形能解决奥伯斯佯谬:

1、宇宙的空间是有限的

2、宇宙的空间是无限的,但物质总量有限,因而必然有分布中心

3、宇宙空间可以无限,但宇宙存在的时间有限,因此视界内的星光仍有限

时间有限而空间无限在逻辑上很困难,若时空都无限只是物质有限,也难以解决为什么没有达到平衡态(热寂)的问题。因此最合逻辑的还是时空都有限的模型,故必然涉及宇宙的创生。只是人类的超高能物理学知识还不够,对创生的早期问题还带有很大猜测成分而已。

 [5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5/01/18 12:55 

定性地预测到微波背景的存在,比定量的温度值重要得多!

此时才能用十万亿光年外星光途中红移去拟合它。

GR本应定性的预测到宇宙的膨胀或收缩,即使对胀缩的定量速度预言不准,也是理论物理最大的成就。可惜,连爱氏这么有创新勇气的人还是错过了这个“最大机会”(霍金语)。

因此3K背景的预言和2.7K背景的证实是标准模型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其它模型只是事后拟合而已。

包括陈氏理论,要证明自己不是事后拟合,就应预言此前理论都没预见到的惊人效应,否则很难证明自己不是在事后拟合。

因为对一个理论而言,“预言-证实”的证据力比“事实-解释”的证据力要强得多。

因此,我们拭目以待B-卫星陀螺进动结果,看陈氏与爱氏谁对谁错。

 [6楼]  作者:漆亚平  发表时间: 2005/01/18 15:34 

1989年的用题为“真空极化影响引力吗?”发表在意大利Nuovo Cimento杂志104 B卷611-619页的预言:
1980年陈绍光在《科学通报》23期1067-1070页预言天王星磁场,1986年被旅行者2号飞船实测证实。1989年他在《Nuovo Cimento》104 B卷611-619页预言引力场是量子化的,引力以光速传播。2002年尼斯维契夫斯基等测量超冷中子在地球重力场下落发现中子下落过程不连续(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第三项),证实了引力场是量子化的。2004年证实了引力以光速传播。
 [7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5/01/18 16:13 

严格要求
1980年陈绍光在《科学通报》23期1067-1070页预言天王星磁场,[[是什么性质的预测?是过去理论认为不可能有磁场,还是强度数值不同?这种问题除非是得出了大大小小天体磁场强度的统一公式,否则对单个天体是没太大意义的。或许陈教师正是得到了统一公式,不知能否将其应用于太阳系所有天体,结果如何?如果普适性更强,能否用于中子星?]]1986年被旅行者2号飞船实测证实。1989年他在《Nuovo Cimento》104 B卷611-619页预言引力场是量子化的,引力以光速传播[[爱因斯坦早就预言引力是以光速传播的,引力量子化一直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历史使命,是基于相互作用必须是通过交换作用量子这样一种统一模式的信仰]]。2002年尼斯维契夫斯基等测量超冷中子在地球重力场下落发现中子下落过程不连续(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第三项),证实了引力场是量子化的[[只能证明中子在引力场中的行为是量子化的,而不能证明引力场本身是量子化的。量子力学的基本习题之一就是推导一个势阱中的粒子的量子行为,并没有人从这个粒子的量子化行为得出势阱本身是量子化的结论。要证明引力的量子化,必须观测到场量子的存在。]]。2004年证实了引力以光速传播。
[楼主]  [8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5/01/18 17:19 

请看陈老師书:6.6 光度佯谬与引力佯谬,6.7宇宙学原理,6.8 天外有天的局域化宇宙

请看陈老師书:6.6 光度佯谬与引力佯谬,6.7宇宙学原理,6.8 天外有天的局域化宇宙

 

6.6 光度佯谬与引力佯谬

想象宇宙是有限的比想象宇宙是无限大的还更为困难。因为难于回答有限宇宙的边界在何处,边界之外又是什么东西等连小孩都要提出的问题。近代宇宙论产生之前的朴素宇宙论认为,宇宙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奥伯斯(Heinrich. Olbers)早就发现,当宇宙无限大时,存在光度佯,而导出光度佯是根据光波的频率在传播中不变化。显然,若光子产生出来之后能量(频率)不会减小,只会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但总是在宇宙之内,即使光子被物质吸收了,又会激发出新的光子。无限长的宇宙历史中产生的光子必使宇宙光辉灿烂。奥伯斯是直接计算无限大空间的积分而得到光度佯。根据Maxwell方程,光波的频率在传播中是不会变化的。为了解释哈勃红移和克服光度佯,历史上曾出现过光子衰老的假说,认为Maxwell方程需要作些修正,使光在传播中频率能发生变化,前述爱因斯坦关于光波频率不容许变化的论据就是针对光子衰老说的。光子衰老说的拥护者专心于光子随时间演化的能量剥离机制或Maxell方程的修改,他们想象不出频率减小和波长增大各贡献一半而保证光速不变的红移来反驳爱因斯坦的批评,以致光子衰老说逐渐消亡了。途中引力红移实际上是一种新形式的光子衰老机制,不过不再是光波随时间红化的假说,而是广义相对论的自然推论,它直接从爱因斯坦的理论回答了爱因斯坦的批评。如果爱因斯坦仍健在的话,他也无话可说,并且会高兴地接收光子会被引力红化的推论。途中引力红移与距离成正比,对于远到某临界距离的光波,途中引力红移足以使其能量完全损失掉,因此地球上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只能是来自临界距离以内的辐射。尽管宇宙是无限大的,但计算接收到的总光度时,只要积分到有限的距离,奥伯斯的光度佯不再存在了。克服无限大宇宙的光度佯不用修改Maxwell方程,只需将Maxwell方程从平直的Minkovski-空(ηi j)中转到有曲率的爱因斯坦时-空(gμυ)中来应用即可。

无限大宇宙的另一个困难是引力佯,而导出引力佯是根据牛顿引力定律满足力的迭加原理。由此可以将宇宙中所有物质产生的引力积分相加求和,计算一点的引力位就成了一个三度空间的无穷积分问题。力的迭加原理是基于超距作用机制,只有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才具有可迭加性。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是场论而不是超距作用的理论,爱因斯坦方程是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显然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引力不满足力的迭加原理表现为具有屏蔽效应。求宇宙物质总的引力贡献时,不能简单地积分求和,从而推导不出无限大宇宙的引力佯。但爱因斯坦方程除了孤立质点外求不出其它情况的严格解,无限大宇宙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求出非线性方程的严格解。在笫1章中用真空极化量子引力理论导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Schwarzschild解,因此它等效于广义相对论。真空极化引力理论也得出力的迭加原理不成立,并明确地推导出引力具有屏蔽效应,且物质密度愈大,厚度愈大,则屏蔽效应愈强。引力的屏蔽效应已为众多的实验观察结果所证实(第22.2节)。质量对引力的屏蔽作用使得某临界距离之外的质量不再对所考虑点贡献引力,因此算一点的引力只需积分到有限距离,引力佯不复存在。

途中引力红移和引力屏蔽效应能消除无限大宇宙的光度佯和引力佯,只要用广义相对论取代牛顿定律,无限大宇宙论就不再存在任何物理困难。光度佯和引力佯的困难只是表明牛顿定律需要修正而已。近代已有许多精确的实验观察结果证实牛顿定律的预言必须修正,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才是正确的。我们本来就应该用广义相对论取代牛顿定律来描述宇宙,从而我们可以认为宇宙本来就是无限大的。当然,以上的讨论只是表明宇宙即使是无限大也不会有光度佯和引力佯,并不能证明宇宙是无限大的,但是宇宙的半径至少比1013光年更长是有物理根据的。宇宙究竟是有限大还是无限大无法从物理上判定,因此以实验和观测为基础的物理学不要再去探究这个不能证实或否定的问题,留待哲学家去探讨吧! 在此只能说,无论认为宇宙是无限大还是有限大(半径不小于1013光年)都不会跟观测事实矛盾。

从途中引力红移和引力屏蔽效应可得出结论:即使宇宙是无限大的也不会与任何观测结果相矛盾,广义相对论中不存在光度佯和引力佯光度佯和引力佯只出现在牛顿引力中。

 

6.7  宇宙学原理

天文观察发现了正在由氢星云逐渐形成着的星系,其年龄远小于宇宙大爆炸学说预言的星系形成的年龄,这对大爆炸学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久前,美国、欧盟和日本多国科学家由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发现存在红移率 z12.5的天体,并推算它离地球的距离为2.6×1010光年,这意味着该天体处在大爆炸宇宙论所说的宇宙之外约1.2×1010光年,或者说该天体早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1.2×1010年。这对宇宙大爆炸学说更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大爆炸宇宙论与众多的观测事实相矛盾使本人不得不怀疑它的理论基础——宇宙学原理是否有问题。

宇宙学原理是假设宇宙物质静止均匀地分布在坐标系中,在这个前提下,由爱因斯坦方程可得出这个坐标系是膨胀或收缩的,从而宇宙物质随坐标系(或坐标系随物质)膨胀或收缩。对宇宙物质的均匀分布过去就有人怀疑,因为观测到的银河系和大量的星系物质并不均匀分布。宇宙膨胀论的维护者的回答是:观测到的只是宇宙的局部,在更大的宇观范围内宇宙物质是均匀分布的。若宇观范围是1013光年,可是我们只观测到1010光年的范围,那么宇宙学原理也许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事实来反驳。但是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起始于大爆炸,现在的年龄为1.4×1010年,宇宙最大的半径只有1.4×1010光年。由于哈勃望远镜的升空,我们观测到的范围现在已经达到了1.4×1010光年以上。视野宽了则发现了更大范围内的星系成团分布,还有许多星系团组成超团,更有些星系像长城一样排列成串,有的还构成指环状等等,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假设明显不符合事实。

宇宙物质静止分布在坐标系中也不成立,如银河系有旋转运动,还有自行等无规则运动,物质对坐标系的初始动能不能够假设等于零。事实上,在宇宙的每个局部范围内,物质的动能与引力势能总是按流体力学维里定理(Virial theorem)相平衡。宇宙不稳定解(膨胀或收缩)的获得是基于一个极不合理的假设——宇宙物质是静止的。该假设只忽略掉动能,同样大小的引力势能却未忽略掉。本来宇宙中物质的动能与势能处于平衡中(至少观测到的星系都是如此),现在人为地取消掉动能,物质就无法平衡,因而才得到一个宇宙膨胀或收缩的解。宇宙学原理的假设中,物质静止和均匀分布两条都从没有任何观测事实的依据,可为何这个假设被提升成为如同光速保恒原理一样神圣的原理呢?可能是人们只注意由这个假设推出的宇宙膨胀的结论,而忽视了该假设有没有依据和合不合理。

根据维里定理,物质的动能与引力势能总是自动地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以我们比较熟悉的太阳系的运动为例,现在太阳系自动达到了动态平衡是因为既有太阳引力势能又有行星的动能。如果我们也作一个类似于宇宙学原理的假设,认为太阳系中物质是静止均匀分布的,则将得到一个太阳系将膨胀或收缩的解。由于太阳系的物质密度远大于作为或膨胀或收缩之分界线的临界密度,太阳系选择了收缩的解,使得所有行星卫星将落向太阳。

宇宙学原理中的静止分布的条件不成立,从爱因斯坦方程就得不到宇宙膨胀的解,再加上均匀分布的条件也不成立,宇宙膨胀的解更无法从爱因斯坦方程导出,由此可见,宇宙膨胀并不是广义相对论的推论。

 

6.8 天外有天的局域化宇宙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和度规,不用附加任何关于宇宙物质的运动与分布状态以及初始与边界条件,就能得到引力具有屏蔽效应和途中引力红移效应。由这两个效应可知,有限厚度(远大于1013光年)的宇宙物质能隔绝引力作用和电磁波信号,使得无论多大的宇宙总是被分割成许多相对孤立的有限体积的单元。人类或其它智慧生物只能观察到其所在单元内物质的引力作用和电磁辐射,单元之外的信息不只是在技术上而且在原则上就接收不到,这使得宇宙被局域化成为有限的相对孤立的封闭单元或孤岛。孤岛内的物质是有限的,如同观察到的宇宙中的每一个局部(星系、星质团等)一样,它能够由物质的运动动能与引力势能相平衡而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即宇宙是局域化自动稳定的,不存在整体的膨胀或收缩运动。

局域化宇宙中封闭的孤立单元或孤岛的划分是任意的和相对的(一般以被研究对象或观察者为中心划界),对观察者来说,不能与孤岛外界交换电磁辐射与引力作用等信息,但在孤岛的边缘仍可与外界交流物质与信息,而且以两个文明为中心划分的单元也可能相互重叠一部分。孤岛的封闭性与孤立性只是相对的,各孤岛仍然保持着弱的联系,从而使局域化的宇宙具有整体性,表现为天外有天。

总之,宇宙学原理假定的宇宙物质静止均匀分布的条件不成立,从爱因斯坦方程得不出宇宙膨胀或收缩的解,宇宙膨胀与大爆炸不是广义相对论所要求的。不用任何附加条件,仅从广义相对论方程与度规就可得出很大厚度但又是有限厚度的宇宙物质能隔绝引力作用和电磁信号。宇宙被局域化为有限的相对孤立的单元(孤岛),引力佯谬与光度佯谬不复存在。孤岛与星系、星系团一样处于由动能与引力势能自动调节的动态的稳定平衡状态。宇宙即使是无限的,对于观察者来说也总是被局域化成为有限的。

结论:目前公认的引力红移还是1911年由爱因斯坦预言的,它是由发射点与接收点的钟的速率不同产生的,只取决于发射与接收处引力势之差,传播途中的引力场被认为对红移没有贡献,这实质上是牛顿定律的预言。从严格的广义相对论度规导出,光在传播的途中既有钟慢效应引起的频率减小的红移,又有尺缩效应引起的波长增长的红移,途中引力红移是相对于引力场不存在时的传播而言的,红移过程中光速保持不变。途中引力红移长期被忽视了的原因是:错误地认为途中红移则光速必变;错误地用世界时频率代替固有时频率处理红移问题,在光的发射与接收中用的是固有时,而在光的传播中却又用世界时;错误地把红移定义为一个不可观察的量——同一坐标系中不同地点(发射点与接收点)的频率之差。红移的实际观察量是接收光波的频率与参照光波(实验室发射光波)频率之差。局部惯性系中光波频率是不变的,并等于实验室发射的光波频率。红移的正确定义是实验室坐标系与局部惯性系中光波频率之差,这样定义的红移才是可测量的,现今实际测量的也正是此定义下的红移。途中引力红移与光的偏折和回波时延是相洽的,三个效应都是相对于想象的不存在引力场的传播光束而言的。Pound等的实验结果证实途中引力红移确实存在,牛顿定律的红移预言只有实际观察值的一半。从途中引力红移可得到统计意义的哈勃定律,由观测到的宇宙光度质量密度估算出的途中引力红移所对应的哈勃常数与哈勃常数的观测值相符合,这表明哈勃红移全由途中引力红移产生。用途中引力红移取代宇宙膨胀红移后,丢失质量、反常红移、类星体疑难、哈勃曲线的弥散性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由爱因斯坦方程的非线性得出引力不遵守力的迭加原理表现为具有屏蔽效应。屏蔽效应和途中引力红移效应使无论有多大的宇宙都被局域化成为有限的相对孤立的单元(孤岛)。孤岛与星系、星系团一样由运动动能与引力势能按维里定理自动达到稳定平衡,宇宙不存在整体的膨胀运动,光度佯谬与引力佯谬也不复存在。局域化宇宙论是直接由广义相对论方程和度规导出的结论,它对宇宙的初始边界条件没有附加任何假设,完全从宇宙物质的运动演化与不均匀分布的实际状态出发,因此其结论是真实可信的。宇宙学原理假设宇宙物质静止分布与均匀分布,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从爱因斯坦方程导不出宇宙膨胀或收缩的解,大爆炸学说失去了理论根据。局域化宇宙论比大爆炸宇宙论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解释更多的观察事实,因此它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存在的世界。

 

 [9楼]  作者:szshanshan  发表时间: 2005/01/18 17:33 

试着逐条回答,看我理解了书中內容否?

试着逐条回答,看我理解了书中內容否?

地球<------1012光年(A)<-----1013光年(B)<-----1014光年(C)

ABC三处的星光假定都是6000K黑体谱,B处星光到达地球时经途中红移变为2.7K。A,C处星光到达地球时不会都是2.7K吧?

A,B,C三个球壳(假定星星宏观分布均匀)到达地球的能流密度是相同的,可以不断叠加(奥伯斯佯谬的核心),则

1、为什么没有叠加到夜晚变白天?

【 仅临界半径以內的光能收到,见6.6节光度佯谬与引力佯谬

2、能叠加成黑体谱吗?

【能! 10万亿光年以上的途中经过了千次以上的演化过程中的星系,光子被能量均一化,能量均一化过程是高能光子降能低低能光子升能,但永远不可能均一化成为一个能量,因为参与能量均一化过程的电子、原子也是热运动着的,使得能量均一化后的光子仍具有近似的黑体谱。】

1个问题,陈氏理论的回答是:不断途中红移,能量损失到真空中了。那真空中的平均能量密度是否会提高?

【会,再过十万亿年后真空平均能量密度和微波背景辐射温度会提高一些。宇宙中的我们所在的局域化孤岛是相对的封闭系统,其真空中的平均能量密度、氦丰度和背景辐射温度不同于別的孤岛的,我们所在的孤岛的氦丰度是可能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中间值,由此推论我们所在的孤岛的背景辐射温度和真空中的平均能量密度也处在适中值,別的孤岛处在宇宙演化更早或更晚阰段,可以有更小或更大的值。】

2个问题,请陈氏子弟给出定量证明:强度相同但温度不同的几个黑体辐射,混合后仍是黑体谱。

【 是近似的黑体谱! 10万亿光年以上的途中经过了千次以上的演化过程中的星系,光子被能量均一化,能量均一化过程是高能光子降能低低能光子升能,但永远不可能均一化成为一个能量,因为参与能量均一化过程的电子、原子也是热运动着的,使得能量均一化后的光子仍具有近似的黑体谱。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与严格的黑体谱有差异,低端有过胜。】

或者,陈氏子弟认为,2.7K背景辐射是来自于10万亿光年外所有星光的总和,通过10万亿光年后变成无差别的2.7K黑体谱,所以叠加后仍是2.7K黑体谱。

如果宇宙没有起源,即存在了无穷长时间,粒子(包括光子、中微子等一切实粒子)不断损失能量到真空中,在无穷长时间中未损失殆尽,只有三个可能:

1、实粒子(能量)不断地从虚无中创生。

2、宇宙实粒子空间能量密度为无穷大,可以支撑无穷长时间的能量损耗。

3、粒子与真空之间达成能量交换平衡。

如果你们赞同第1或第2,则我无话可说。如果赞成第3点,我就再请教几句:

3点意味着真空的能量交换平衡温度为2.7K,也就是“真空的温度”。所以10万亿光年以外的星光,无论再远多少,到达地球时都是2.7K的黑体谱。对吧?

那么,无线电波(光子能量远低于2.7K)通过温度为2.7K的真空时,是否会途中蓝移?如果仍是红移,则10万亿光年外更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的特征温度将继续降低,而不会稳定于2.7K。

【途中引力红移只取决于引力势,所以无线电波也是红移,10万亿光年外更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最终到可以没有能量。2.7K是我们所在的近似封闭系统的局域化孤岛所经历的演化与真空达到动态平衡温度,别的孤岛可以有不同的温度,宇宙的演化不是整齐划一的,各局域化孤岛可以此起彼伏。 

再请教,如果陈氏弟子也认为宇宙有起源,并非存在了无穷长时间,则宇宙一点创生并膨胀到现在的样子,与一创生就是现在这么大,哪个更好一点?

因此我估计陈氏子弟更可能认为宇宙无始无终。就再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宇宙存在了无穷长时间,为什么还未达到热平衡(热寂)?

【远大于十万亿年的时间标度下,银河系的袓先演化毁掉过多次了,现在的银河系是在别的星系死亡后留下的余灰中产生出来的。恒星和星系演化最后到热力学的热平衡(热寂),是分子、原子、光子的运动能(热能)转化为真空能,真空极化压力在星系的形成中起着推动和粘接作用,在星系形成过程中真空能又转化为分子原子的运动能(碰撞使虚粒子能量传递到实粒子),热力学中没有考虑真空的作用才得出热寂的结论,计及真空的作用则不会热寂,只是由于真空的作用是在十万亿年的时间标度下才显着,从而不易被发觉,过去忽略了其影响。】

最后,你们在原文中指出膨胀宇宙学说“没有考虑动能产生的离心力对引力的平衡”,因此“引力系统不稳定”的结论是错的。那你们就太轻视前人的智慧了。不仅牛顿的多体系统是不稳定的,GR的两体系统都是不稳定的!在GR中,两体都不可能有真正稳定的轨道,因为存在引力辐射!但这种不稳定,是从极大的时间标度上说的。如果两个星体不能无限远离,最后必将因引力辐射耗散而吸在一起。你提出银河系作为稳定的例子,真是夏虫语冰,银河系一直在演化,比如形状一直在变化,尤其是旋臂,当然以你我的生命来认识它,当然可谓“稳定”。

【引力辐射(顺便指出陈老师证实了Will的猜想:引力辐射是偶极辐射而不是四极辐射)损失能量到真空中与光波引力红移损失能量到真空中一样是增加真空的平均能量,使真空涨落虚中微子和虛光子的平均能量从起始的近似等于零经历远大于十万亿年增加到约1.9K和2.7K,在此时间标度下,银河系的袓先演化毀掉过多次了,现在的银河系是在別的星系死亡后留下的余灰中产生出来的,真空极化压力在星系的形成中起着推动和粘接作用。】

顺便说一下,一般认为有三个可能情形能解决奥伯斯佯谬:

1、宇宙的空间是有限的

【无限大宇宙局域化成孤島后等效于有限大。宇宙至少大于十万亿光年也可能无限大(无法证实),无论有限大或无限大只要宇宙足够大就会被局域化,使得可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总是有限的,因为途中引力红移和引力屏蔽效应使临界半径以外来的电磁波和引力衰减为零,从而不只是技术上而是原则上就只能观测到宇宙的局部。宇宙即使无限大,宇宙物质的引力红移和引力屏蔽效应把宇宙分割成一个个彼此无信息交流的孤島,对任何观测者来说宇宙都是有限的,因为只有临界半径以內的物质对他有作用,所以求光度和引力时只要积分无限宇宙中的有限部分(积分到临界半径),从而无限大宇宙不存在奥伯斯佯谬。

 

2、宇宙的空间是无限的,但物质总量有限,因而必然有分布中心

3、宇宙空间可以无限,但宇宙存在的时间有限,因此视界内的星光仍有限

时间有限而空间无限在逻辑上很困难,若时空都无限只是物质有限,也难以解决为什么没有达到平衡态(热寂)的问题。因此最合逻辑的还是时空都有限的模型,故必然涉及宇宙的创生。只是人类的超高能物理学知识还不够,对创生的早期问题还带有很大猜测成分而已。

【恒星星系在演化,宇宙也就在演化,当然不会热寂!】

 [10楼]  作者:mayinzuo  发表时间: 2005/01/18 20:25 

回复:犯不上假设引力屏蔽,引力场范围有限,就不存在引力佯谬了。
对正和质疑“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用GR的途中引力红移”的答复
 [11楼]  作者:漆亚平  发表时间: 2005/01/19 10:11 

陈氏理论好象没有假设引力屏蔽,是由量子场论直接推出引力有屏蔽效应。
对正和质疑“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用GR的途中引力红移”的答复
 [12楼]  作者:mayinzuo  发表时间: 2005/01/19 11:40 

回复:引力屏蔽就是“永动机”样的荒谬。

1、  实际上,引力屏蔽效应,不用量子场论推导,早就有许多人在假设他了,因为在两个超距的物体之间认为有引力作用的理解下,就已经理解为引力是独立的存在物在两个物体之间穿梭了,所以就认为可以有什么东东来挡住此“引力”东东。量子场论本来就是“泡沫”模型理论。何以有真实的“屏蔽”物。

2、  如果说有引力屏蔽效应,就应该有屏蔽物,就像我们用金属网屏蔽电磁波一样。如果此屏蔽物是质量。那么,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我们坐的汽车的地板就屏蔽了地球的引力了,我们在汽车里就“悬”起来了。于是,我们就犯不上用什么“起重机”了。引力屏蔽假设本身就像“永动机”一样荒谬。因为他违背了能量守恒原理。

3、  什么叫“根据”?当我们解释现象层次的东东的时候,可以用某个理论上的原理来作为根据,当我们针对某个原理判断其对错的时候,我们的“根据”就是经验事实来作根据。而在理论层次上,说某两个理论命题之间的根据关系,一定是“全集与子集 ”关系。所以,我在上面与沈建其的辩论时说他的根据不成立就是此原因,因为,他的“根据的”的关系是两个没有逻辑关系的命题,如果你要建立其“根据”关系,其中间环节必须是“经验”层次的命题。你的根据是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模型理论,不是“实体”理论。推不出“实体性质的引力屏蔽物”。

4、  当我说以“引力场”有范围的结论时,宇宙的引力佯谬问题就不存在了,其理由是,在航天实践里已经用了引力“范围”的概念了,虽然,说是引力范围之外还有没有作用的“引力”,那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是“不实际”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哈勃望远镜发现的许多恒星的周围有不规则气体环,其现象就说明了恒星的引力场是有范围的,此问题我已经在我以前的文章里说过了。如果我有时间就可以在写一篇专论,并且用实际的“照片”来说明。

1、  所以,用引力屏蔽来解决宇宙引力佯谬问题,是不可取的。而用恒星的引力场有范围的实际问题来解决是“有理”的和客观的。当你说“引力红移”的范围是恒星的几百倍的时候,正是与实际的恒星的照片的引力场范围相近。你们“陈弟子”何不重新调整一下“根据”?让其“解释性”理论更有说服力。反正,用引力屏蔽角度,总是个问题。无论你是用什么“根据”,你的引力屏蔽都是“永动机”,都要被同行“耻笑”的。当然,我历来对“宇宙学”不“感冒”,因为,它总是解释性的东东,随着天文观测的新的现象不断地被发现,其解释性的理论总是要不断地修正,我的生命可没有宇宙的生命长。

 [13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5/01/20 13:44 

爱氏错过了用GR本应预言到途中引力红移的哈勃红移,沒有宇宙靜止均匀的宇宙学原理假定GR得不出宇宙的膨胀或收缩。

爱氏错过了用GR本应预言到途中引力红移的哈勃红移,沒有宇宙靜止均匀的宇宙学原理假定GR得不出宇宙的膨胀或收缩,爱氏沒预言宇宙膨胀是他的幸运,因为哈勃望远镜观测到150亿光年半径內宇宙物质既不靜止也不均匀分布。

 

 [14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5/01/20 14:38 

《空间非各向同性使自转物体产生磁场》

《空间非各向同性使自转物体产生磁场》

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是四极辐射,对应的引力子自旋为2,可是从未观测到引力子。陈绍光老师由弱作用的类Casimir效应得出引力是弱作用的宏观效应,引力的传播媒介是自旋1/2的虚中微子,引力场就是质量之间的真空虚中微子流,原则就不存在独立于弱作用力的引力和引力场,更无需再对引力场进行量子化。陈绍光老师预言的引力量子效应是虚中微子碰撞质点的统计涨落效应。引力场量子化效应仅指虚中微子引起的可观测类Casimir效应。引力以光速传播是真空虚中微子以光速远动,完全是量子场论本身所要求,这跟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和引力子以光速传播也是不同的。

附文:《空间非各向同性使自转物体产生磁场》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653039455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