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正确理解并坚持相对性原理是反对... 下一主题:谢谢拜建军先生对称量陀螺静止、...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楼主]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2004/11/15 14:34
点击:1580次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郭峰君  抚顺县农电局  113006
    E-mail:guofeng-jun@tom.com
    电话:0413—2638179(h)7599684(o)

    令坐标系K'沿坐标系K的X轴正方向以速度V运动。
一、所谓“尺缩效应”
    设一长度为L的尺静止于坐标系K,且沿X轴平放,尺的一端位于原点O,另一端位于X轴正方向上某一点A处。当坐标系K'的原点O'与坐标系K的原点O完全重合的瞬间,由原点O、O'处以光速C发射一个光信号。在坐标系K,经过时间间隔T,该光信号沿X轴正方向传播到点A处,OA=L=CT,坐标系K'的原点O'运动到坐标系K的X轴正方向上某一点B处,OB=VT。根据洛仑兹变换,有
    L'=(L-VT)/sqrt(1-VV/CC)=(L-VL/C)/sqrt(1-VV/CC)=Lsqrt((C-V)/(C+V))
    (注:sqrt代表平方根符号)
二、所谓“钟慢效应”
    设一钟静止于坐标系K。当坐标系K'的原点O'与坐标系K的原点O完全重合的瞬间,由原点O、O'处以光速C发射一个光信号。在坐标系K,经过时间间隔T,该光信号沿X轴正方向传播到某一点A处,OA=L=CT,坐标系K'的原点O'运动到坐标系K的X轴正方向上某一点B处,OB=VT。根据洛仑兹变换,有
    T'=(T-VL/CC)/sqrt(1-VV/CC)=(T-VT/C)/sqrt(1-VV/CC)=Tsqrt((C-V)/(C+V))
三、狭义相对论“尺缩钟慢效应”错误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推导洛仑兹变换是以坐标系的原点O'与坐标系K的原点O完全重合的瞬间开始计算坐标位置和计时时刻的。爱因斯坦在论证所谓“尺缩钟慢效应”时,却都疏忽了坐标系的原点O'与坐标系K的原点O是否处于完全重合的瞬间这个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基础条件,全然忘记了他自己设计的“同地性”和“同时性”这两个最原则的基本概念。
    今天是本人39岁生日,特发表本文权当记念。关于狭义相对论的“尺缩钟慢效应”问题,若论证错误在本人,则意味着本人挑战狭义相对论23年以彻底失败告终,若论证错误在爱因斯坦,则狭义相对论这个障碍物理学健康发展的悖论必然已经被破解。
    敬请广大狭义相对论研究者对本文内容细心斟酌。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5817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正确理解并坚持相对性原理是反对... 下一主题:谢谢拜建军先生对称量陀螺静止、...
 [2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12 

贵重的生日礼物

根据洛仑兹变换,有
    L'=(L-VT)/sqrt(1-VV/CC)=(L-VL/C)/sqrt(1-VV/CC)=Lsqrt((C-V)/(C+V))

//实在需要给你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它是一盒清醒剂。L'是点(x=L,t=0)在K'系中的x'坐标,相应的t'坐标根据洛仑兹变换不为零,因此L'不是K'系中“同时”测量的“长度”,根本没资格作为K'中该杆的长度。

//好礼不在多。以下的就不送了。

 [3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22 

思林祝您生日愉快!并希望您四十能不惑!
公 报



致全世界负责任的科学工作者



我们,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2000年7月29-30日,北京)的与会者,谨向大会并通过大会向世界科学界郑重宣布:



我们经长期、全面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业已严格证明:相对论是一个建立在虚妄的“光速不变”前提和错误的数学基础上的谬误理论体系,说它已获“实验验证”系无稽之谈。



· 号称“20世纪两大基本理论发现之一”的“同时性的相对性”是个伪命题,它是通过偷换概念、转移前提,并混淆了感觉与存在、映象与实在而炮制出的产物。



· 所谓的“光速不变原理”既无理论根据又无实验依据,而且直接违背速度的基本定义,纯属虚构。



· 作为相对论数学基础的洛仑兹变换是一组违反逻辑规则、人为拼凑的自悖的数学式,毫无科学价值。爱因斯坦 (A. Einstein)、彭加勒 (H. Poincaré) 和闵可夫斯基 (H. Minkowski) 等并不真懂基本的数学,包括坐标表示、线性代数等 (尽管后二位还是著名的“数学大师”)。



审查相对论“实验验证”的第一手材料取得的结论:一是基本原理站不住脚;二是不符合历史事实;三是相对论得不出来;四是与观察实验不符。



相对论的出现是物理学的一场灾难。从科学意义来讲,理论和应用一文不值,造成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更主要是严重的妨碍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必须从教科书中剔除出去。



相对论是科学史上抛弃逻辑思维、片面迷信数学方法,从而引出错误理论的典型例子。



倒相对论者,相对论。无有回天之功。



当代科学面临一场空前的革命,其势不可阻挡。



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与会者



许少知(北京) 郝建宇(大同) 李映华(广州)



曲元春(贵州) 程稳平(珠海) 崔继东(山东



※※※※※※
[silin007]是在思想丛林中维护正义(真理)打击邪恶(谬误)的最基本观念与方法及理论的终极总结者[思林终结者]
[楼主]  [4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25 

谢谢正和:现在暂难以判断是您水平高还是我水平高,看别人如何表态吧?
L'是点吗?它不可以被看作L'=L'-0吗?x'是点吗?它不可以被看作x'=x-0吗?如果您身高为1.65米的话,不是1.65米(高度)=1.65米(刻度)-0.00米(刻度)吗?请您认真考虑考虑吧!我的“大教授先生”。
 [5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41 

在K系中的测量是(x=0,t=0)和(x=L,t=0)两个事件

变换到K'系中两测量事件应当是(x'=0,t'=0)和(x'=L',t'!=0),显然L'不能做为K'系中杆的长度,而应当用另一事件(x'=L*sqrt(1-vv/cc),t'=0)代替对右端点的测量(左端点测量事件不变),得到的x'才能作为动杆的长度。

生日快乐!

[楼主]  [6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50 

谢谢思林: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探索中逐渐成熟而不会越深入研究越陷入陷阱。

红色为思林问,黑色为郭峰君答。

c是谁的速度?v是谁的速度?两者相加(c-v)与相减(c+v)又是谁的速度?c是物理光速,v是两个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两者相加(c-v)与相减(c+v)是数学计算上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不能真实测量的逻辑光速)。

(c-v)或(c+v)不是相对某个观察者的光度吗?我认为(c-v)或(c+v)可以被看成是当光源与观察者之间以v相互运动时,光波面相对于观察者的“视向速度”,而观察者实际测量到的光的“传播速度”为c。

光速(c)与观察者运动(v)无关吗?即:观察者实际测量到的光速是c-v=c+v=c吗?观察者实际测量到的常态真空中光速就是c,它取决于真空本身的物理性质。光的频率和波长与观察者的运动(v)有关。不要把c与v在物理学上进行叠加,因为不客观。

既然观察者实际测量到的常态真空中光速就是c对吧!那么“光的频率和波长与观察者的运动有关”就是错的!因为波速相对观察者总不变所以波频和波长也不变!要不要把c与v在物理学上进行叠加得看v是谁的!比如:甲乙两辆(车厢与外界完全封闭即关闭所有车窗的)汽车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以相对速度V迎面行驶,从甲乙两车发射出的喇叭声的声调(频率)完全相同,您能认为甲车里的观察者听到的来自乙车发射来喇叭声的声调与乙车里的观察者听到的来自甲车发射来喇叭声的声调有所不同吗?我认为也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就在于甲乙两辆之间的空气介质具有粘性流动的性质(就象甲乙两辆之间连着一根弹力绳,声波是通过弹力声传播的)。光波的频率也是如此,我认为以太也是一种粘性流体。

要不要把c与v在物理学上进行叠加得看v是谁的?v就是光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

那么光源运动,观察者不动时,c与v在物理学上不可以进行叠加!
而光源不运动,观察者运动时,c与v在物理学上则可以进行叠加!
比如有一种波通过一根橡皮绳传播,橡皮绳的一端是波的发射源,另一端是波的观察者,发射源与观察者之间以v匀速运动,橡皮绳在发射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绷紧状态,波在橡皮绳中传播的物理速度为c。在这样的条件下,您认为c和v能叠加吗?

观察者不动时,c与v不可以进行叠加!观察者运动时,c与v才可以进行叠加!观察者与波源之间的运动是相对运动,不是绝对运动!就上贴举例而言,波从波源发射出时,以波源为参照系,相对于波源的物理速度为c,相对于观察者的逻辑速度为c+v,波到达观察者时,以观察者为参照系,相对于观察者的物理速度为c,相对于波源的逻辑速度为c-v。如设一个完整波在波源处的真实波长为L,在观察者处的真实波长为L',则L'与L的关系为L'=Lsqrt((c-v)/(c+v))。

波从静止的波源发射出时,以波源为参照系,相对于波源的物理速度为c!波从运动的波源发射出时,以波源为参照系,相对于波源的物理速度为c+v!波刚从运动的波源发射出时,以波源为参照系,相对于波源的物理速度也为c!您不会相信当您乘车时,空气会从您的身体中穿过吧?空气是从您的身体周围饶过的,而且在您的身体表面与周围流动的空气之间有一层边界层,边界层以内的空气表现为粘性流动,边界层以外的空气可以被视为理想流动。狭义相对论虽然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抛弃了机械以太假说,但是如果以太真实存在,并属于粘性流体,很多物理现象就很容易得到正确解释了。

波刚从运动的波源发射出时,以波源为参照系,相对于波源的物理速度也为c ?有证明吗?比如:甲乙两人分别坐在两辆车厢与外界完全封闭即关闭所有车窗的汽车里,这两辆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以相对速度V迎面行驶,甲人有一个喇叭,喇叭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甲车里是U,当声音透过甲车的车窗,经过外界空气,在透过乙车的车窗,乙人在乙车里测量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也应该是U吗?假设甲乙两车内的空气的物理状态完全相同。

乙人在乙车里测量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U!但乙人在乙车里测量到的“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是U!您认为乙人在乙车里通过什么方法能够测量得到的“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呢?您只能想象到“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相对于乙车为U+V,实际上根本无法用仪器“测量”得到!

乙人在乙车里根本无法用仪器“测量”到“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只您的想象!还是研究研究多普勒效应吧!既然您认为乙人在乙车里根本无法用仪器“测量”到“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只我的想象,那么就请您给出乙人在乙车能用仪器“测量”到“甲车里发射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好吗?我认为,光学和声学Doppler效应频率变换的数学描述形式一样,都是f'=fsqrt((c+v)/(c-v))。

既然您认为,光学和声学Doppler效应频率变换的数学描述形式一样!那么问:波源不动,观察者以速度u运动时测量到的波速是v=u+v吗?只要把观察者视为固体,把介质视为粘性流体就好理解了。在边界层内波速为u,且可实测,在边界层外,波速相对观察者为u'=u+v,但不可测。

观察者与介质都不动,波源以速度u运动时测量到的波速是v=u+v吗?同样道理,只要把波源视为固体,把介质视为粘性流体也就好理解了。在边界层内波速为u,且可实测,在边界层外,波速相对波源为u'=u+v,但不可测。

[楼主]  [7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19:56 

正和:我再提醒您一次!爱氏在论证“尺缩钟慢效应”时,忘了O'与O是否重合这个最起码的基础条件!
正和:请允许我再提醒您一次!爱氏在论证“尺缩钟慢效应”时,忘了O'与O是否处于完全重合的瞬间这个最起码的基础条件!
 [8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07 

现在“标准尺长”---米就是用“光程”定义的?

对呀,现在的“米”不就是用光程定义的吗:
“1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
既然认为“光速不变”,何不用光来测“尺长”呢?
可能爱因斯坦那时还没有激光测距?
可是爱氏不就是用“光速不变”来定义“同系同时”的吗?

我原来是提出过L'=(L-VT)/sqrt(1-VV/CC)是“尺胀公式”的问题,
因为如果依然用“同时测量”的方法,就会得到:
L'=L/sqrt(1-VV/CC)
不过现在如果考虑到-VT项,就仍然是“尺缩”了,
只是算法、公式不同了?但这至少也是一个“洛特解”呀?
怎么“洛通解”与“洛特解”算出的“尺缩”不同吗?
“尺缩”的大小不应该与测量的方法有关吧?
除非相对论能说明这种“两系尺长转换”的方法有何不对的地方?
相对论教科书里证明“尺缩时慢”的方法也是改换了好几次了,
现在用于“尺缩”的方法是“同时测长法”,
按说GUO的测长方法更接近相对论的原始“单闪光模型”的情况?
因为这个“单闪光模型”主要就是描述的:
闪光P在静系K与动系K'下的坐标值---距离---尺长,
(P到原点O和O'的距离=坐标的绝对值=尺长)
或者说是:如果用“光程”定义标准米尺的话,
那么就是当闪光P到达x=1米时,用时1/299792458秒,
而在动系K'看来,这个“标准米”为:
1'=1*sqrt[(C-V)/(C+V)],
所用时间为:
t'=1/299792458秒 *sqrt[(C-V)/(C+V)],
这就是相对论所说的“时空相对性”了?
相对静系K的“光程标准米”相对动系K'就不是了?
总之我认为GUO的说法还是比较合理的?至少是合相对论的理吧?

我理解GUO的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说:
当静系K与动系K'(速度=v)的原点重合,t=t'=0时,
从原点发出一个闪光P,
当闪光P到达静系内任意点x=L处时,用时为T,
而动系K'则认为此时的闪光P位于x'=L'处,用时为T',
L'与L的关系是:L'=(L-VT)/sqrt(1-VV/CC)
即:L'=L*sqrt[(C-V)/(C+V)],
(这里的L'与L显然都是长度,即ΔL=L2-L1=L2-0=L)

或者概括的说就是:
当静系K与动系K'(速度=v)的原点重合,t=t'=0时,
从原点发出一个闪光P,
当闪光P到达静系内任意点x处时,用时为t,
而动系K'则认为此时的闪光P位于x'处,用时为t',
x'与x的关系是:x'=(x-vt)/sqrt(1-vv/cc)
即:x'=x*sqrt[(c-v)/(c+v)]
(这里的x'与x显然都是长度,即Δx=x2-x1=x2-0=x)

时间转换公式就不说了,因为这里始终有:x=ct,x'=ct'存在,
代换一下就可以了,


 [9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21 

别扯远了,你不明白O,O'重合的含义。先回答,你还认为不同时测量的L'能作为运动长度吗?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楼主]  [10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26 

谢谢yanghx:理解万岁!正确的观点不需要强加于任何人,而是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研究狭义相对论,就是要把它的逻辑推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无论认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首先把它消化吸收了,用我们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评价它。

其实否定狭义相对论并不难,因为它是一个逻辑悖论,只要我们跳出它设下的逻辑迷魂阵,就能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困难的是如何发展和创新物理学理论。现在我觉得,只有将粘性流体力学、非线性科学与经典机械力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物理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可惜我们对这些知识了解的太少了。

[楼主]  [11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30 

你认为O与O'不重合能建立Lorentz变换吗?是否需要用两静、两动四个坐标系来共同完成?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12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42 

所谓的“陷阱”应叫迷宫更恰当吧?
最后问:观察者与介质及波源都不动时,波速v可不可测?

※※※※※※
请别轻信我所说的,也别坚信您所学的,更别迷信书所写的;只信亲眼能见,与亲手能算,及亲自能验相统一的事实。
 [13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56 

你认为什么叫重合?总转移话题可不象是受过逻辑训练的人。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楼主]  [14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20:56 

所谓“陷阱”就是“悖论”。

如有一个著名的悖论——罗素悖论,讲的是:一个岛上的理发师对别人说“他给这个岛上所有不自己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理发师“你的头发是谁理的?”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其实答案很简单:我认为只要这个理发师从来没有理过自己的头发,一直保留着长发,这个悖论就解决了。

观察者与介质及波源都不动时,波速v可不可测?
观察者、介质、波源都不动时,波速就是物理波速u,当然可实测,这就回到了普通的波动学知识了,这个波速是由介质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且有相关公式,可参阅有关波动学的教材或著作。


 

[楼主]  [15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21:08 

按狭义相对论规定,完全重合就是O与O'位于同一个点,t=t'=0,x=x'=0,并从原点开始发射一个光信号(球面光波或光脉冲),书上都
按狭义相对论规定,完全重合就是O与O'位于同一个点,t=t'=0,x=x'=0,并从原点开始发射一个光信号(球面光波或光脉冲),书上都是这样写的。我手里就有近十本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著作,包括吴大猷、曹祺昌、郭鸿硕、W.罗瑟(去年赠送黄志洵教授了),特别遗憾的是没有爱因斯坦的著作和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张元仲的著作。
 [16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21:17 

本人当然知道。但你似乎认为这个重合定义无法实现?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17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04/11/15 21:18 

那么所谓的“陷阱”只在迷宫才有:

观察者与波源有一个运动时,波速v就是不可测的!

观察者与介质及波源都不动时,波速v就是可测的!

观察者、介质、波源都不动时,波速就是物理波速u,
当然可实测,这就回到了普通的波动学知识了。



※※※※※※
伽利略: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了和証明了它。
[楼主]  [18楼]  作者:guofengjun  发表时间: 2004/11/15 21:22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只能有一次。
尺缩钟慢效应错误大揭盖 狭义相对论终究要被推翻
 [19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4/11/15 21:27 

天哪!平面几何中的两个坐标系原点重合你怎么理解?

还有这种理解水平。I F L YOU。

“时”“空”坐标原点重合就是指t=0且t'=0时空间原点重合,也就是两个观察者相遇时将相遇点作为各自空间原点,相遇时各自的手表读数均为零。

 [20楼]  作者:xuebinguo  发表时间: 2004/11/15 22:35 

送个小蛋糕,小心别噎到?

既然您用 T'=(T-VL/CC)/sqrt(1-VV/CC)
作为推导时慢的前提公式,那么请计算当坐标系K'的原点O'与坐标系K的原点O完全重合的瞬间(t=t'=0? 您不会否认?),在 K' 系看 A 点(x=L处)的时刻?

K'系观点,因 t' = 0,则A点此时时刻应为 
Ta1 = VL/CC = T*V/C=\= 0

那么既然以 K' 的观点,A 点时钟在初始时刻就不为零,那么A 钟的终止时刻 T(同样以K'观点,没错吧?)就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减 0 当时间间隔来用——应该减去A钟的初始值,对不对?大学物理实验都是这么做的吧,好像叫做校准零点偏差,这您应该比我清楚。

按您的光多谱勒公式加入这个零点修正,仍然可以给出 ΔT' = ΔT*γ,即 K' 系认为 K 发生了时间膨胀,系数为γ

您再好好想一想,说不定连我给您出的题都能就此解出来了。

礼物不多送了,您跟我 LP 同一天生日。
做个好梦,但愿不是无解方程的噩梦 :)

 [21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5 22:44 

加利略变换的“尺缩效应”:看看谁缩的厉害?

当静系K与动系K'(速度=v)的原点重合,t=t'=0时,
从原点发出一个闪光P,
当闪光P到达静系内任意点x处时,用时为t,
而动系K'则认为此时的闪光P位于x'处,用时为t',
x'与x的关系按正和给出的加利略变换为:
x'=x-ct
t'=t
把x=ct代入x'=x-vt得:  
x'=ct-vt
=(c-v)t= (c-v)t (c/c)= (ct)(c-v)/c= x(c-v)/c
即:
x'=x(1-v/c)
(这里的x'与x显然都是长度,即Δx=x2-x1=x2-0=x)


加利略变换下,标准米的尺缩:
标准米的定义:
“基于光速的不变性和激光的良好单色性等因素,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米”定义为: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
这是米的第三次定义。
因为光速在真空是永远不变的,因而基准米就更加精确了。”

所以x'=x(1-v/c)应用于“标准米问题”如下:
如果用“光程”定义标准米尺的话,
那么当闪光P到达x=1“标准米”时,用时为1/299792458秒,
而在动系K'看来,这个“标准米”的长度为:
1'=1*(1-v/c),
所用时间为:
t'=t=1/299792458秒,
这与“洛变换”的特解“GUO变换”有相似之处?

或者按“加变换”有:
1'=1-vt= 1-v/299792458 (米')
t'=t=1/299792458秒

这就是加利略变换的“时空相对性”了?
相对静系K的“光程标准米”相对动系K'就不是了?
这显然是因为O'在1/299792458秒内相对O移动了vt=v/299792458米,
所以在P到达x=1处的那一时刻(t=v/299792458时),
O'与x=1处的间距不是1米了,而是:
1'=1-vt= 1-v/299792458 (米'),
或者说:
静系K认为:当P到达x=1米处时,用时t=1/299792458秒,
动系K'则认为:当P到达x=1'米处时,用时t'=1/299792458秒,
所以“静米”与“动米”的转换公式为:
1'=1-v/299792458 (米')

如果这就是“空间相对性”的话,
那么加利略变换也存在“空间性对性”的问题---尺缩效应了?
只不过“加变换”描述的是“一阶尺缩效应”:x'=x(1-v/c),
而“洛变换”描述的是“?阶尺缩效应”:x'=x*sqrt[(c-v)/(c+v)],
至少我们对所谓的“尺缩效应”或叫“标准尺缩效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它早就存在了,没什么神秘的?

要说哪个尺“缩”的厉害,就要对v求偏导了,
试算了一下,呵呵,倒是“加”比“洛”缩的厉害:
设:
v=0.9c:
x'=x(1-v/c)=0.1x,
x'=x*sqrt[(c-v)/(c+v)]=0.229x,

v=0.5c:
x'=x(1-v/c)=0.5x,
x'=x*sqrt[(c-v)/(c+v)]=0.577x,

设:v=0.1c:
x'=x(1-v/c)=0.9x,
x'=x*sqrt[(c-v)/(c+v)]=0.9045x,

 


 

 [22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5 23:26 

关键不是重合点,而是另一个移动的“测点”?

书上定义的所谓“同时测长法”就是说:
对一个“固定长度”的测量与测量所用的时间无关,

所以你可以先把测量的起点固定于“固长”的一个端点A,
然后以牛车的速度将另一个“测点”向“固长”的另一个端点B移动,
(只要这个牛拉车的速度是均匀的就行)
当然你也可以让“测点”以光子的速度向另一端B移动,
显然,牛车比光车慢的多,测长所用的时间也较长,
但是:
待测的“固定长度”与不同测长方法测量所用的时间无关,
请对比书上说的:
待测的“固定长度”与测量所用的时间无关,
差了一个“不同测长方法”,这就把意思搞混了,

谁都知道,只要“测点”的速度是均匀的,
待测的“固定长度”当然应该与测量所用的时间有关呀?
比如现在定义的“光程标准米”吧: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
这里明确规定:
“测点”是真空中的光子,移动速度当然就是真空光速了,
当测量时间为1/299792458秒时,测量到的长度为1米,
还能说“尺长”与测量时间无关吗?

那么现在定义的“同时测量”是什么意思呢?
估计就是假设“测点”的运动速度为无穷大了?
其实很不合理的?



 [23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6 00:52 

哪有那么多时钟?

爱因斯坦的论文中是这样定义同系内“同时”的:
原点O处的观察者判断任意x点处事件发生的时间,
是用事件发出的闪光到达O处的时钟读数减去传播时间x/c:
即:t=t# - x/c

原话是:
“相对论消除了这种不严格性,它用光信号从物理上来定义同时性。在P处发生的事件的时间t,是从这个事件发出的光信号到达时钟C时C上的读数,减去光信号走完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做这种改正时,要预先假定(假设)光的速度是不变的。”
参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456页

这应该清楚了吧?
哪有那么多时钟呀?同系只有原点处的一个时钟,
同系内其他点的事件发生时间都是用t=t# - x/c转换来的,
所以不用考虑闪光发出时x=L处的时钟了?
只要考虑当闪光P到达L处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T就行了,
系内总计时是由原点O处的时钟完成的,
洛伦兹变换就是这样考虑的?





 [24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6 00:55 

哪有那么多时钟?

爱因斯坦的论文中是这样定义同系内“同时”的:
原点O处的观察者判断任意x点处事件发生的时间,
是用事件发出的闪光到达O处的时钟读数减去传播时间x/c:
即:t=t# - x/c

原话是:
“相对论消除了这种不严格性,它用光信号从物理上来定义同时性。在P处发生的事件的时间t,是从这个事件发出的光信号到达时钟C时C上的读数,减去光信号走完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做这种改正时,要预先假定(假设)光的速度是不变的。”
参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456页

这应该清楚了吧?
哪有那么多时钟呀?同系只有原点处的一个时钟,
同系内其他点的事件发生时间都是用t=t# - x/c转换来的,
所以不用考虑闪光发出时x=L处的时钟了?
只要考虑当闪光P到达L处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T就行了,
系内总计时是由原点O处的时钟完成的,
洛伦兹变换就是这样考虑的?

 [25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6 01:27 

爱氏“同系内计时”的原话是:

这个蛋糕被我吃了,呵呵,我再补做个小的:

爱氏对“同系同时”或“同系内计时”问题的原话是:

“物理学研究空间和时间里的“事件”。对于每一事件,
除了它的空间坐标x,y,z以外,还有一个时间值t,
后者被定义为是用一只空间大小可以忽略的时钟(理想的周期过程)来量的。
这只时钟C被看做静止在坐标系的一个点上,比如在原点(x=y=z=0)上。
在点P(x,y,z)上发生的事件的时间则是这样来定义的:
时钟C上所指示的时间同这事件是同时的。
这里“同时”这一概念假定不需要特别定义就有其物理意义。
这是不够严格的,只是因为借助于光
(从日常经验的观点来看,它的速度实际上是无限的),
空间上分割开的事件的同时性看起来好象是可以立刻确定下来,
这种不严格性才似乎是无害的。

相对论消除了这种不严格性,它用光信号从物理上来定义同时性。在P处发生的事件的时间t,是从这个事件发出的光信号到达时钟C时C上的读数,减去光信号走完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做这种改正时,要预先假定(假设)光的速度是不变的。”
参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456页

===================================
所以同系内只需要一个放于原点O或O'处的时钟C,
其他任意点x或x'点的“事件发生时间”都是由C的读数t#减去传递时间x/c来确定的:
t=t#-x/c
所以不用再考虑x=L处的时钟“校零”的问题了?

而且同系内的“同时测长法”按此定义看, 其实已经隐含着“光速测长法”了?




 [26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04/11/16 10:56 

一阶尺缩和尺胀同时存在,改变测量方向即可

一阶效应相对论中同样存在,测出的结果无意义。运动物体只有“同时”测量才有意义,当然严格的同时测量是不可能的。不过经典理论与相对论有不同的“同时”定义,只是由于这种不同的“同时”定义,才有相对论与经典理论的不同,不同之处是运动参考系的时空图中,t=0表示不同直线。也可以说洛伦兹变换与伽利略变换给出了运动参考系的两个不同的时空坐标系。伽利略变换的钟胀尺缩,是二阶效应,远小于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无法验证。讨论该问题意义不大。

 

 [27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4/11/16 11:59 

洛伦兹的“光程”(尺长)变换没有意义?

运动物体(的长度)只有“同时”测量才有意义,

这是对“长度”的狭隘理解吧?
现在对“标准长度”---米是怎样定义的呢?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 “尺长”是否可与“光程”等价?
现在对“标准尺长”的定义方法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尺长”完全可以与“光程”等价, 不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此基础上讨论进一步的问题才有意义?

所以运动坐标系内同样可以用光子在一定时间内的光程来定义“长度”?
两个坐标系K和K'对这个光子“光程”的不同描述不正是洛伦兹变换的基础模型吗?
洛伦兹变换:
x'=γ(x-vt)
中的x和x'不就是K和K'测得的不同光程---长度吗?
还要去找其他的“长度”计算公式吗?
“光程”转换公式---洛伦兹变换还不够?
只不过要求这个“尺子”(光程)的一端放在K或K'的原点处而已,
这个要求很一般吧?

运动物体(的长度)只有“同时”测量才有意义,
这显然是不对的,这等于说:洛伦兹的“光程”变换没有意义?

 [28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04/11/16 20:57 

应该理解标准定义的原意

一般测量仪器都是静止的,包括所有基本单位的定义,都是在静止状态下测量。任意延伸这种定义的适用范围,是没有意义的。标准定义都有非常应该的条件限制,即使没有专门规定仪器不得移动,就紧密测量的要求也是不允许的。

 

 [29楼]  作者:124.160.34.*  发表时间: 2009/06/28 12:07 

真是太脑残了,这个就像要制造永动机一样,自己不懂相对论还要乱说,麻烦你们看懂了再说。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374169826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