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弄明白了地球经线圈的真实形状 山东章丘 马国梁 这个问题我从1986年开始研究,至2024年已经三十八年了。直到最近几天才终于搞明白。中间一波三折,几经反复,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地球不是一个质点,它也不是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故无法从理论上计算球面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和重力。虽然重力可以测量,但无法得到准确值,故只能得到经验公式。理论分析实在是困难无比。 关于地球经线圈的形状,可能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椭圆!”其实严格的说:并不是椭圆,只是非常近似。 决定地球水平面形状的当然是重力,而重力则是万有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在计算万有引力时不能把地球的质量看成是都集中在球心上,也不能把万有引力的方向还认为是指向球心。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一)与实际不符的推导 假设地球的质量都集中在球心上。那么稳定的地球表面必然是一个等势面,它上面任一点的重力方向都与本地的水平面垂直。 设在经线圈上某点的重力方向线与球心矢径r的夹角是φ,球心矢径与赤道半径a的夹角是β 则 tgφ = - dr/(r dβ) = (ωωr cosβsinβ)/(GM/rr -ωωr cosβcosβ) ⑴ 通过解此微分方程,可得 cosβcosβ= C/rr - 2GM/(ωωrrr) ⑵ 利用边界条件,在赤道上β= 0 r = a 在极地 β= 90° r = b 可推得地球的扁率为 ε=(a - b)/a = ωωaab/(2GM) = 3ωω/(8πGρ) ⑶ 将有关数据代入计算,我们就会发现:等式并不成立。用角速度ω和平均密度ρ计算的扁率比用a、b计算的几乎少一半。 (a - b)/a = (6378240 - 6356860)/6378240 = 0.003352 3ωω/(8πGρ) = 12π/(8.6164*8.6164*8*6.672*5.518) = 0.001724 这就说明:地球的质量并没有全部集中在球心上,我们这样算万有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此时经线圈的方程是 cosβcosβ= (aaa/rrr)(r - b)/ (a - b) (4) 此方程求解 r 因为牵涉到解一元三次方程的困难,所以我们这里没有方程的r ~β形式。 (二)比较接近实际的推导 我们再考虑另一个情况:假设地球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其密度处处相等,那么所有的等势面都将成为平行的相似形。在同一等势面上,压强处处相等。所有的重力(场)线都与等势面垂直,且弯曲着指向球心。 此时不论沿着哪一条重力线,对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进行积分,最后的结果即总压强都是相等的。即 ∫ρg dl =ρg l =ρg r = 恒量 由此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约与球心矢径的长度成反比。因此前面所列的微分方程(1)就应该修改为 - dr/(r dβ) = (kωωr cosβsinβ)/(GM/Rr ) (5) 此微分方程的解是 cosβcosβ= (aa/rr)(rr - bb)/ (aa - bb) (6) 这是一个标准的椭圆。其r ~β的形式是 r = ab/sqrt[aa sinβsinβ+ bb cosβcosβ] 球的扁率公式是 ε=(a - b)/a = kωωaab/(2GM) = 3kωω/(8πGρ) 式中的k是一个与地球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的修正系数。因为即便是密度均匀的椭圆球,其万有引力的方向一般也不再指向球心,从而使重力方向与球心矢径的夹角增大了。k就是这个夹角增大的倍数。 对于标准的椭圆来说,当b → a 时,可以算得 k = 2 故地球的扁率公式变为 ε=ωωaab/(GM) = 3ωω/(4πGρ) (7) (三)地球经线的标准方程 我们已经知道:真实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椭圆体。因为利用前边的两个扁率可以算得 k = 0.003352/0.001724 =1.944 ≠ 2 理论计算证明:在纬度45°处,质量集中于球心的经线圈比质量均布的椭圆圈内偏27米。因为地球物质的分布是“内密外疏”,所以实际的经线圈应该比标准的椭圆稍微内偏一点。 根据实地测量的不同纬度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精确值,我们发现:加速度与矢径的1.58次方成反比。即 g r^1.58 = 恒量 因此我们可将微分方程修改成这样 - dr/(r dβ) = (kωωr cosβsinβ) (R^0.42) (r^1.58 )/(GM) (8) 那么该微分方程的解是 1/r^2.58 = 1/b^2.58 - (1/b^2.58 - 1/a^2.58 ) cosβcosβ (9) 理论计算证明:在纬度45°处,该方程的经线圈比质量均布的椭圆圈内偏5米,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可以将之作为地球经线圈的标准方程。 此时地球的扁率公式是 ε= (a - b)/a = 1 - ( 1- 1.29kωω(R^0.42) (b^2.58 )/(GM) )^(1/2.58) (10) (四)偏差最大但却是最简单的推导 即是将微分方程(5)简化到最简程度,即 - dr/(R dβ) = (kωωR cosβsinβ)/(GM/RR ) (11) 可得其解为 cosβcosβ= (r - b)/(a - b) (12) r = b + (a-b) cosβcosβ 将 a = 6378240 米、b = 6356860 米代入,可求得当 β= 45° 时其经线圈比椭圆的(5)式偏外偏27米,比标准的经线圈外偏偏36米。 【最后的结论】 总的说来,地球的经线圈形状绝对不是一个严格的椭圆,但却是高度近似的椭圆。因此我们就把它叫作“类椭圆”吧!真实的地球是一个有核心的圈层结构扁圆球。 ( 20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