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张崇安先生的帖子《和久明讨论清一个问题就够了!》中提出并讨论过,如今zyntiger先生也有相同看法,我深感欣慰。为了讨论方便,我把这些观点整理在这里供讨论之用: [楼主]张崇安: 讨论杨氏干涉如何? ——这个实验曾是以太理论强大支持实验,曾经打败过牛顿! ——奇怪的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也服从这个实验,——于是,这个实验同样是量子力学的护法神!量子力学一旦受到威胁性的攻击,就拿出电子的杨氏干涉实验做挡箭牌。
以太是压力波,对于杨氏干涉的解释顺应自然!可是,电子是粒子,电子枪发射的电子属于粒子发射论,居然也有杨氏干涉现象。
费曼说:杨氏干涉包含了量子力学的全部。当代物理在阐述波粒二象性时,无不拿出杨氏干涉。杨氏干涉依然是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实验之一。
其它爱好者也可以参与讨论。例如只承认光子、不承认光子(亚光子)聚集成群时表现为波动性的拉方女士也可以参与讨论。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02290.html[复制地址]
[8楼]王普霖: 张先生: 这个问题我在《不受电场力也不受磁场力的一切物质都会在电场和磁场的复合作用下受磁场力》主题帖中有过形象的论述,见: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52964.html
[9楼]王普霖: 我指出了靠实光子传播的光才有波粒二象性,指出了实光子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实光子在传播过程中和场物质作用,产生极化波。极化波总以介质光速运动,它会超前于实光子本体到达目标。先到达目标上的极化波显示出波动性,随后到达目标的实光子本体产生粒子性,完成最后的一击。
[10楼]王普霖: 这个实验中的低速电子就是实光子。它撞击到目标上能显示出粒子性。在它撞击到目标之前,它还和场物质作用产生光速的极化波。极化波体现出波动性,还能提前于本体到达目标。
[11楼]王普霖 比如有一个低速的小球从一端滚进一根长的齿条,滚动的小球和齿条的齿相磕碰产生频率正比于小球速度、也正比于齿的线密度的声波。该声波以高于小球的速度先行传播到齿条的另一端,这个声波表现出的是波动性。小球在齿条上滚动要晚些时候才能到达齿条的另一端,完成小球本体对目标(如贴在齿条另一端的耳朵)的撞击。这里的小球就如同实光子,这里的齿条就如同场物质。
[12楼]王普霖: 从电子枪中发射出的电子,被轻微加速到0.01c,使用栅极控制,放出时间长度仅为1微秒的电子束。这束电子经过3000米的长途跋涉,会在目标上产生101微秒的光照(波动),和1微秒长的实体撞击。
[13楼]王普霖: 产生干涉的光确实是波,它是电子行进过程中和场物质碰撞在场物质中产生的极化波。但这并不否定那个低速的电子实体还在向目标运动。当电子实体到达目标后,又有一个对目标的撞击,就显现出粒子性了。
波粒二象性是实体型光子特有的表现,它是两部分能量给出的两种表现。不具有实光子传播的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如无线电波。
实体光子也叫实光子,是一切能在场物质中运动能极化场物质并产生极化波的物质。带电的电子、各种介子、离子、中性的原子、中微子、中子、伽马粒子都是广泛意义上的实光子。实光子速度是任意的,但它们激发出的极化波的速度却是介质光速。
[14楼]王普霖 从阴极(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略经电场加速,加速到0.01c,并经过栅极控制,放出1微秒闸门时间的低速电子。比如这些电子要在真空管内行进到3000米处的目标屏上,这里就有如下说法:
t=0时,第一个电子从栅极透过,它的电场即以真空中光速c向目标进发,第一个极化波波头到达目标屏是在10微秒时刻。电子本体的速度很慢,它要经过100微秒才能到达目标屏。在这个电子行进的100微秒期间,电子不断和前进路上的场物质作用,极化出光速的极化波。所以,在目标屏上,能得到101微秒的光照时间。比你放出的1微秒电子的时间宽度,足足大出了100倍。
[15楼]王普霖: 张先生,我对这个波粒二象性有解释。引起干涉的是光速的极化波,电子是非光速的带电粒子本体。本体到达目标时,显示出粒子性。本体慢,在本体未到达目标时,本体和场物质作用产生的极化波可提前到达目标,这个波是极化波,显示波动性。
凡是有粒子本体参与传播的,还都伴随着极化波,所以都有波粒二象性。而没有粒子本体传播的,仅有极化波,这时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无线电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就属于纯极化波,没有粒子性。
并不是所有电磁波都有波粒二象性。
[16楼]王普霖: 低于光速的实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正比于行进路程的光照时间。比如你只放出持续时间为1微秒的、具有0.01c速度的实光子群,它会在距离为3000米的目标上产生长达101微秒的光照时间。
[17楼]王普霖: 假如说3000米处的目标就是个人眼,那么一个0.01c速度的电子从栅极出来后,它和场物质作用产生的电场波动只需要10微秒就到达人的眼睛了,但是电子本身还未到达。先到达的这个波动是通过场物质介质传播的,其速度是光速。这个波动至少要持续到电子本体到达人眼。因此,电子本体到达之前的大部分时间,人眼接收到的都是波。电子本体到达时,最后接收到的是粒子。
[18楼]王普霖: 前面几楼写的“1001微秒”应改为“101微秒”。
[19楼]王普霖: 更正:前面几楼中的“1001”为“101”。
[20楼]王普霖: 如果你从光源放出时间是1微秒长的纯极化波,则不管它传播多么远,它也只能在目标上得到1微秒长的光照。这个光照时间和路程无关。
[21楼]王普霖: 更正【14楼】:“1毫秒”为“100微秒”。
[22楼]王普霖: 双缝前的波源若是一个固定的喇叭,则喇叭发出的声音在双缝后会引起干涉。双缝前的波源若是一个掷出的石头,如果这个石头和空气作用产生激波,激波也会在双缝后产生干涉。激波的速度是声速,而石头可以是亚音速的。
电子的速度是亚光速,但是它可以和场物质作用也产生光速的“激波”,即光速的极化波。极化波通过双缝产生干涉。
极化波是一种电磁波。
[23楼]王普霖: 电子的双缝干涉,其实也是极化波的干涉。真正穿过双缝产生干涉的并不是电子,而是电子在行进中极化场物质引起的速度为光速的极化波(也是光)。低速的电子远还没有到达双缝前,极化波早到达双缝,并在缝后引起干涉。
[24楼]王普霖: 低速电子向目标屏前进,目标屏上得到的“光照”时间被路程放大了,因此,只要电子发出的间隔时间小于路程上传播的时间,在目标屏上就能得到连续不断的“光照”。当然,幅值上还是有周期性起伏的。
[25楼]王普霖: 从阴极电子枪出来的电子,被加速、被聚焦成低能电子束,它们向有双缝的遮挡屏的中间无缝的地方打去。我们把遮挡屏接电源正极,阴极接电源负极,这样电子束含有的全部电子都从这里回到电源,并不会透过双缝。然而这种双缝屏后的干涉屏上依然会有干涉条纹产生。这就是说,干涉条纹是场物质的波动引起的,前进的电子只起到激起这种波的作用而已。
[26楼]王普霖: 一个静止的电荷它周围有静态的库仑电场,这个库仑电场就是电荷极化了周围场物质形成的。如果电荷运动起来,它极化的这些场物质就要产生极化、退极化这些动态过程。电荷运动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建立极化场,电荷离开哪里,就要对哪里的场物质退极化。电场的极化速度在真空中是光速。场物质的极化、退极化就引起场物质的波动,就会形成极化波。这些波先于电荷到达双缝,并透过双缝在后面形成干涉条纹。后到的那些从阴极打出的电子实体完全可以打到双缝中间而无需通过双缝。也就是说,到达显示干涉图样的屏上的东西,早已不是电子了,而是场物质颗粒的振动。
[27楼]王晓斌cn: 量子的狭缝成像实验,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新方法,当粒子从靶标上反弹回来后,再对这些粒子进行检测,看看靶标上的图像有没有改变,是象粒子一样还是象波一样。
[28楼]王普霖: [27楼]王先生可设计一个方案。
[29楼]王晓斌cn: 可以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略作调整,把检测设备从狭缝后移到从靶标反射回来的粒子的经过途径上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就可以确定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回到过去就是一种臆想,到达未来也基本可以确定为水中月。
[30楼]王普霖: 王先生: 如果对称的两组屏放在左右两边,中间放个电子枪,低速电子从电子枪中出来向右运动,右边的屏上会有干涉图样,左边的屏上同样会有干涉图样。
[31楼]王普霖: [29楼]王先生: 我还没明白你的思路呢。粒子反射回来和回到过去怎么联系起来了?
单纯说时间倒流,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时间是物质的存在性的体现,它不像物质,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
[32楼]王普霖: 低速电子向右运动,它和场物质作用产生的极化波会在双缝屏后面的干涉屏上产生干涉条纹,这个极化波也会在左边的双缝屏后面的干涉屏上产生干涉条纹,虽然电子是远离的。
[33楼]王普霖: 这就是说,只要电子是运动的,不管它向哪个方向运动,都会造成以电子为中心的极化波的扰动传播。极化波的传播在两边屏上都会产生干涉。
[34楼]王普霖: 我提出的很多道理,是很多科学家没有提出过的。连费恩曼也惊奇电子的这种性质。他们无例外地认为干涉是因为电子通过了狭缝,其实这就是大错特错的开始。而今我指出,即使一个电子都不通过狭缝,干涉屏上照样有干涉条纹。
[35楼]王普霖: 道理我讲出来了,现在就谁也不能否定任意低速的电子在运动中会在场物质中激发出光速的极化波了,产生极化波的时间正比于电子所经过的路程也就不可否定了。产生极化波的同时还有一个低速的电子实体在慢慢前进,对目标物来说,电子实体到来的时刻,就是显现出粒子性的时刻。这就是波粒二象性产生的基本原因。
[36楼]王晓斌cn: 老王,我记得曾经把德国人做的粒子通过狭缝的实验论文发给你,表现出了波动性,有人在狭缝后安装了一个检测装置,结果表现出了粒子性,我现在设想把检测装置安装在靶标反射回来的粒子途径上,我猜想不会改变什么。
[37楼]王普霖: [36楼]王先生: 如果粒子可以在前屏(狭缝屏)上反射回来,检测装置是能够检测出来的。控制好检测时间即可。
[38楼]王普霖: 比如从阴极发出时间很短的0.01c速度的电子,来到3米距离的前屏上,需要1微秒,你只需在1微秒以后开启检测装置,就可以接收到反射电子(如果它能反射回去)。
[39楼]王普霖: 而此前落下的干涉条纹在反射回去之前的图样不会改变,但是反射后的干涉图样会改变。
[40楼]王普霖: 电子运动路径上发生的一切改变都不会对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造成改变。
[41楼]王普霖: 比如说,电子在前屏上反射的时刻是在1微秒时刻,那么电子离开前屏的那些时刻是大于1微秒的。在没有屏前检测装置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大于1微秒期间发生在屏后的图样是一个样,有了屏前检测装置后,大于1微秒的时间段会在屏后产生不一样的图样。这是因为检测装置的存在,改变了电子的行为。
[42楼]王普霖: 狭缝的存在,能使电子穿过,但这不是屏上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双缝开放,有电子在屏前运动。
[43楼]王普霖: 我[42楼]隐含一个意思:即使电子是在双缝屏前平行于双缝屏运动的,在干涉屏上也会产生干涉条纹。
[44楼]王普霖 只是这个条纹是会动的
[45楼]王普霖: 即使前屏完全无缝,并且连接了电源正极,也还有可能有电子穿过前屏,这和电子的能量有关。如果电子是高能的,也能穿透薄的金属板。
[46楼]王普霖: 我所用的电离室,其实也是用金属封闭着的,高能的粒子是能够穿透这薄金属的。
[47楼]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8/06/06 17:58 用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打比方:一个绕红的铁块,从炉子中拿出来,向你面前移动,你感觉到的热辐射越来越强,当近到距离为零时,你还感受到了热传导。这是运动铁块表现出的“波粒二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