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中职教师,学习研究“相对论”已经二十多年。最近偶然发现在普通高中课本《物理》②中竟然加入了“相对论”的内容。其用意当然是好的;但是此举也有着很大的弊端—— 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不能自洽的理论,现在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包括著名的科学家)都在反对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想教材的编者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感到了困难;同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稍微用点脑子,也会感到不可思议。 例如课本上介绍的“质速公式”。学生在初中学的是“质量是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是在“质速公式”中,物体质量竟然会因运动而变化,这不是矛盾吗?请问物质是怎么创生出来的呢? 再就是“质速公式”中的速度v既然是相对运动的速度,那么物体的质量变化也应该是相对的,两相对运动的物体质量彼此看来都增加了。凭什么说只有一个质量增加? 其次,广大物理教师中绝大多数人对“相对论”并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他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必然是迷惘的、混乱的。即便是大学课本中的“相对论”,也有好多人感觉是越学越糊涂,为什么?因为情理不通,自相矛盾,莫名其妙。将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理论介绍给学生是让他们全盘接受呢?还是让他们继续研究发展呢?我们不得要领。 况且“相对论”现在仍然面临着种种考验。例如“超光速”现象的发现,对绝对运动的测量,对光速各向异性的怀疑,大众的觉醒…… 总之我认为:将“相对论”引入高中教材,其效果是在制造混乱,事与愿违。请再思。 致礼 马国梁(山东章丘) 2018.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