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提上来:向所有专家请教,0.999999... 下一主题:光速不变原理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
一并回复小猪的批判三和批判四。 (担心小猪看不到,将43378帖前提)
[楼主]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2004/02/15 17:05
点击:224次

近几天一直有应酬,未能及时回复,请谅解!现就批判三和批判四一并回复如下:


菲索实验中拖动系数只与折射率有关而与水管内径与长度无关,对此黄先生没有异议。
但黄先生认为:流水之于光介子气,如一根管子在海水中拖动,管内水流速度与管长无关。
我与黄先生通话指出,如果真是管子在水中拖动,则管内流速确实与管径和管长有关。黄先生对此说法是:这个管的管壁是漏水的,造成管内外水的动量交换,因此管内流速与管长无关。
本人同意在超出一个临界管长后确实如此。但管内流速仍与管径是有关的。
我的证明如下:
如图一,*是管壁物质,但没有封闭,是漏水的,管内A点与管外S点有速度梯度。



 * *
* A *
 * *
  S
(图一)



但是,在菲索实验中流水应当看成是管束(((同意!))),中心A管外还有邻接的管,如图二。因此,A点与B点有速度梯度(((水体内各点速度已处于平衡态,A点与B点不存在速度梯度!!))),B点与管外空间S点也有速度梯度,由于B点受S点的阻滞但受A点加速(((不受A点加速,原因同上!))),因此B点与S点的速度梯度比图一中A点与S点的速度梯度大(((不成立,原因同上!))),从而图二中A点与S点的速度梯度就更大了(((不成立,原因同上!))),
    * *
 * *   * *
*   * *   *
 * * A * *
*   * *   *
 * * B * *
    * *
     S
(图二)
也就是说,A点的光介子气流速与水流的直径是相关的。与菲索实验的结果矛盾(((结论不成立,原因同上!)))。


—————————————————————————————


探讨了光介子说与菲索流水实验的矛盾后,我们再来看看光介子说与旋转钢盘实验的矛盾。


旋转钢盘实验的原理图如下:


########||########

||
########||########


干涉光束以相反方向在两盘间隙中行成回路。该实验被设计来检测以太拖动的,结果发现旋转钢盘不能拖动以太。


菲索实验部分拖动结果已经表明流水内外的光介子气之间存在动量交换,钢盘也不应例外(((同意!)))。


如果钢盘内的光介子气不与钢盘外的光介子气交换动量,则钢盘内的光介子气必定会达到与钢盘同速,因为只要有速度差就会在钢盘与光介子间继续传递动量(否则地球也不能让光介子气与地球同速旋转,从而灵敏的迈莫实验应有非零结果)。而同速时钢盘如何能提供光介子气旋转的向心力呢?地球是靠引力提供的,钢盘是不能靠引力的。如果有其它未知力,则表明这种力是很强大的(实验中钢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达到上百倍重力加速度,接近钢盘强度极限),并能够在没有相对运动时施加,而且力程足够覆盖铁原子间的间隔。那流水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力呢?


以上论述表明钢盘内外的光介子气必存在显著的动量交换(((有能量交换是肯定的,但不知”显著的动量交换“是何含义?)))。而且这种动量交换不能只局限在钢盘表面很薄的一层(((为何不能是”薄薄“的一层???))),否则这一层很快就会与钢盘同速,从而与更远的光介子交换动量(((虽有能量交换,但衰减很快。)))。


如果光介子气能够类比为流体,则离开钢盘的光介子气都应具有很大切向速度。而且两盘间缝隙中也必有这种光介子气流(((只有非常薄的一层,如一个埃,干涉仪根本检测不到!)))。


但灵敏的干涉仪没有检测到。因此光介子气是不存在的。


—————————————————————————————


小猪,你前两条质疑,我很快驳回了,对于你这第三条质疑我确实有自己的”软处“,因为我没有找到相应的数学方法描述运动介质的拖曳系数与长度和厚度无关,我只能用点形象的比喻加以说明:


设有一根长长的细线在水中拖过,请问细线外面随细线一起运动的水体”附面层“会不会随着细线的加长而无限制地加厚?我想不会,打个比方,不管细线变得多长,其附面层厚度也不会超过1个厘米。这说明附面层厚度会有一个极限,当细线超过一定长度后,附面层不再增厚,表现得与细线长度无关。


现在回到光介子假说上。把一串分子看成一根细线,设它在光介子海洋中运动时,能拖动的光介子层极限厚度比方为0.2A(A代表埃),考虑两根这样的分子串。如果两分子串之间的距离为0.4A以内时,则分子串间的光介子表现为全部拖动;如果分子串之间的距离为1A时,则分子串间的光介子平均表现为0.4拖动效果;如果分子串之间的距离增大为10A时,则两个分子串中间的附面层可能已不相连接,是两个分开的附面层,中间的光介子表现为几乎不被拖动;如果两个分子串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如增加到厘米数量级),则两个附面层之间不会再表现出任何联系,完全是两个附面层。


对于斐索实验可着有非常多的分子串,但分子串间的距离都相距1A,所以内部各点的拖曳系数为0.4几,表现得与流水管管径无关;对于钢盘实验来说,两钢盘的光介子附面层均不超过1A(数量级估计),所以干涉仪根本检测不到。


以上是我的推理过程,请指出不妥之处(没有能数学化总是感到“心虚”)。


黄德民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341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提上来:向所有专家请教,0.999999... 下一主题:光速不变原理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0080504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