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光信号的传播需要时间——延时效应),我们需要定义四个物理量:光源(t=0),光源(t=T),观察者(t=0),观察者(t=T): 光源(t=0):光源发出光信号时光源的位置。 光源(t=T):观察者接到光信号时光源的位置。 观察者(t=0):光源发出光信号时观察者的位置。 观察者(t=T):观察者接到光信号时观察者的位置。 相对论及相对性原理只定义了二个物理量:光源(t=0),观察者(t=T)。 相对性原理以及相对论存在一个问题:光源与观察者之间的时间的零点无法校准。光源(t=0)与观察者(t=T)是不同时的,校对时间零点还需要定义另一个物理量:观察者(t=0),光源(t=0)&观察者(t=0)才能完成校零。 观察者(t=0)的定义: 如果观察者与光源运动状态不相同时。太阳(光源)与地球(观察者)相距8分钟光程,如何进行太阳与地球的时间零点校准呢?这需要定义8分钟以前的地球,这是无法做到的。但是,如果观察者与光源的运动状态相同时,观察者(t=0)的位置是已知的。 光源(t=T)目前还无法观察和定义,所以,对于观察者而言,所观察到的都是历史——光源是隐形的。 光速不变原理是成立的,观察者所观察到只是光源的历史而不是光源,光源是运动的而光源的历史则是静止的——光速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从哲学上讲得通。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宇宙观察过程中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你和“你”(“你”是指我所看到的你)三者的关系。 你和“你”是什么关系?信息的传递需要时间,对于观察者而言,所观察到的是周围发生事件的历史。我和你住在不同的星球上,两个星球刚好相距1光年。我看到你正在举行结婚典礼时,你在做什么?你正在举行结婚周年纪念。在信息的传递时间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你和“你”是分离的。“你结婚”和“我看见你结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刚好相差一年,我和你要完成时间校零,则要回答一个问题:一年前我在干什么呢(你结婚时我在干什么呢)? “你”是你的历史,你的历史跟你现在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你是变化的,“你”是不变的;你是运动的,“你”是静止的。我以你(你是运动的)为参照讨论我的运动状态——相对论;我以“你”(“你”是静止的)为参照讨论我的运动状态——绝对论。 很显然,现在的物理学将你和“你”看作是重合的。 我们再讨论一下“速度”的问题。 讨论一下“我的速度”、“你的速度”、“我和你的相对速度”的问题。速度的概念是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这是四维的。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距离的尺子和测量时间的时钟。“我的速度”是通过我携带的尺子和时钟测出的,“你的速度”是通过你携带的尺子和时钟测出的,当我的尺子和时钟跟你的尺子和时钟不一样时,那“我和你的相对速度”如何测量呢? 如果速度的概念变成光速c的比率,问题就变得很简单。我通过我携带的尺子和时钟测出“我的速度”和光速的比值是K1,你通过你携带的尺子和时钟测出“你的速度”和光速的比值是K2,那么“我和你的相对速度”则是f(K1-K2)c。这样“我的速度”、“你的速度”、“我和你的相对速度”都是绝对值,跟时间和空间没有关系。我可以任意选择尺子和时钟,你也可以任意选择尺子和时钟,不需要互相校准。这难道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速度的标尺(光速)测量速度,时空是一维的——可以在封闭的船舱内确定船的运动状态。 由于光信号的传播需要时间(延时效应),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宇宙与真实的宇宙是不一样的,需要修正,相对论和绝对论都是这样的修正理论。从哲学层面上讲存在三个宇宙:我观察到的宇宙,你观察到的宇宙和真实的宇宙。相对论是通过相对速度来修正,得出“我观察到的宇宙”与“你观察到的宇宙”之间的变换关系,此论不涉及真实的宇宙。绝对论是通过绝对速度来修正,得出了“我观察到的宇宙”与“真实的宇宙”之间的变换关系和“你观察到的宇宙”与“真实的宇宙”之间的变换关系、从而得出了“我观察到的宇宙”与“你观察到的宇宙”之间的变换关系。 真实的宇宙是无法观察的。但是如果满足二个特定条件:1、观察者是匀速直线运动。2、观察者与光源的运动状态相同。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所观察到的宇宙还原真实的宇宙,真实的宇宙是可以定义和测量的——我们找到了在封闭的船舱内确定船的运动状态的方法——观察者的绝对速度的测量方法。 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是不相容的,但爱因斯坦找到了它们相容的一个特例:自然界中,光信号都是单程传播的,假设A相对于B的速度为u,A传到B的时间t1=L/(c+u)不等于B传到A的时间t2=L/(c-u),相对性原理是不成立的。但爱因斯坦想到了一个双程测量方法,从A传到B,然后从B反射回A的时间(t1+t2)等于从B传到A,然后从A反射回B的时间(t2+t1),相对性原理可以看作是成立的。 t1+t2= t2+t1的讨论: 1、 从物理层面上讲,它们得出了相同的结果,我们认为它是成立的。物理学只考虑结果相同。顺时针旋转360度与逆时针旋转360度是一样的。 2、 从哲学层面上讲,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过程,我们认为它是不成立的。哲学则要考虑过程和结果都要相同。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是不一样的。 爱因斯坦使了一个障眼法,百年来几乎没人能看破:用爱因斯坦的方法测定事件的时间,只有当光信号从观察者发出然后反射回观察者时上式才成立——从起点回到起点时上式才成立,其它时间都是不成立的。举个例子:按爱因斯坦的方法测定事件的时间,假设双胞胎兄弟两人,兄站在操场边,弟沿着操场边跑,你会发现:当兄和弟重合时,兄和弟的年龄是一样的,其它时间他们的年龄都是不一样。真实年龄是一样的,观察年龄是不一样的。在大尺度的空间上理解延时效应就很简单,牛郎与织女相距21光年,如果牛郎和织女进行视频通话会发生什么情况?牛郎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是21年前的织女,是不是显得很年轻?——不符合自然哲学原理,原因是没有进行时间零点的校准——在信息的传递时间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光信号的传播时间。 科学研究需要理性,绝对论的发表并不代表爱因斯坦的方法是错误的,绝对论与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测量距离的方法不同。绝对论的方法是传统的双目测距,适用于所有光源的观察。测距的精确度跟双目的运动状态(绝对速度)有关,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确定双目的运动状态?如何确定不同运动状态下双目之间的距离(长度的相对性)?相对论的方法是回光(声)定位测距,但这种方法有个麻烦事就是必须在观察对象上安装反射装置(月球上已安装),不适用于所有光源的观察,如果要测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如何在太阳上安装反射装置?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笨点,但他的方法在光速不变原理那里说得通,在与光速不变原理不相容的相对性原理那里也说得通。 巧合就是巧合,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两条原理还是不相容(简单点讲,两条不平行的直线,爱因斯坦发现了它们的交叉点)。在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时发现时间对不上。时间对不上,问题也很简单,是不是零点没校准啊?但爱因斯坦认为是时钟出问题了,时钟走慢了。 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没错,但适用范围很窄,不能上升为一套理论。 绝对参考系的定义:1、以一个过程作为参考系,在t=T0时,观察者H观察到光源A位于空间点O上,在t=T1时,观察者H观察到光源A位于空间点O上。定义一个过程作为绝对参考系基本不可能。2、根据延时效应,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事件作为绝对参考系,但需要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观察者的。在t=T0时,观察者H0观察到光源A(事件R)位于(发生在)空间点O上,在t=T1时,观察者H1观察到光源A(事件R)位于(发生在)空间点O上。 这篇论文已经发表,英文版可以从以下地址下载(25美元阅读/下载一次): http://physicsessays.org/browse-journal-2/product/1443-21-jiang-yu-an-analysis-on-absolute-velocity.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