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再论爱因斯坦“雷击火车”实验是... 下一主题:不管某人是否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
爱因斯坦“雷击火车”是刻舟求剑
[楼主] 作者:岳伍  发表时间:2016/12/24 20:00
点击:0次

爱因斯坦炮制过很多思想实验,用来说明他的理论。“雷击火车”实验即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本文对“雷击火车”实验进行了梳理,认为在实验的设置和解释上,爱因斯坦有一些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在“雷击火车”实验中,爱因斯坦是错的,发生了根本性错误。所谓“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罔顾实验事实,一厢情愿臆测臆想的结果。合理设置和解释实验,是不会得出“同时性的相对性”结论的。



“雷击火车”实验的描述大致如下:

假设有一列很长的火车,以恒速v在轨道上行驶,---A→→→→→→→→→M(M')→→→→→→→→→B---。其中,B是车头,A是车尾,M是路基A→B这段的中点,M'是列车中点。当时,这列火车恰好遭到了雷击,发生了闪光。雷击点有两个,一个是车头,一个是车尾。

爱因斯坦认为,当我们说A、B两处雷击相对于路基来说是同时的,我们的意思是:在发生闪电的A处和B处所发出的光,在路基A→B这段距离的中点M相遇。但是火车上的情形是,中点M'是在朝着来自B的光线行进,同时又在逃离来自A的光线。因此M'将先看见自B发出的光线,后看见自A发出的光线。因此,结论是:“对于路基是同时的若干事件,对于火车并不是同时的,反之亦然(同时性的相对性)。”

同时性具有相对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它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建树了新的同时观,引发了一系列后续影响。可是,爱因斯坦这个结论正确吗?他的实验设置合理吗?让我们一起分析、研讨。

---A→→→→→→→→→M(M')→→→→→→→→→B---

诚然,当我们说A、B两处雷击相对于路基来说是同时的,我们是有爱因斯坦指出的这个意思:在发生闪电的A处和B处所发出的光,在路基A→B这段距离的中点M相遇。换言之,在这个中点M设置观测点,是可以同时看到两光到达,或者说看到两光同时到达。但是,确立这种同时性的机理、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观测点设置在中点M?这也都是原则性问题,不能回避,不能忽视。正是这些前置条件,确保了我们可以在M这个观测点看到两光同时到达,进而得出结论,两光是同时出发,两处雷击事件是同时发生。

两处雷击事件同时发生,根据一个点上的观测来确认,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算术问题,是已知到达时间、路上行走时间,求出发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路上行走时间。本案是用光做信使,那么,应用这个公式,在M点以外的其他点观测,也能通过光到达时间、路上花费时间求出两光的出发时间,从而判明两光是同时出发,雷击事件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更简便的获知结果方法是,选择一个特殊的点,一个最佳的观测点,不必进行繁琐观测和计算,就能很直观、非常方便地把问题解决掉。这个点就是中点M。

---A→→→→→→→→→M(M')→→→→→→→→→B---

选点在中点M观测的好处是,这个点到两个雷击点的距离相等,两光的光路一样长短。而光的属性是,光速不变,这意味着两光的速度一样大小;光是直线传播,这决定了两光所走的路径一样平直。实验中,两光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它们速度大小又一样,距离观测点远近又一样,那么,它们路上所花的时间必然一样,也就必然同时到达观测点。由此反推,不难获知,若两光同时到达M,两光所走的光路一样长短,速度又大小一样,它们路上所花的时间必然一样,那么,它们必然是同时出发的。这个M点神奇吧?

因此,爱因斯坦在路基实验中将最佳观测点设置在M是正确的;但是,行驶的火车情况与路基情况不同,造成了M'也在行驶,它会走向车头B原位置、远离车尾A原位置,从而导致同时射向它的两光光路长短不再相等,从车头射来的光B所走的光路要短些,车车尾射来的光A所走的光路要长些,也就导致两光在路上花费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导致两光虽同时出发,却不能同时达到这个观测点!所以,爱因斯坦在火车实验中将观测点设置在M'是不合适的、不合理的和错误的。要让同时出发的两光同时到达观测点,就不能生搬硬套路基实验的模式将最佳观测点还设置在M'。

因此,“雷击火车”实验中,不是实验数据和结论支持爱因斯坦提出的“同时性的相对性”,而是爱因斯坦将最佳观测点设置在M'却想直观判断两光是否同时出发,显然这属于选点错误。如同前文所述,其实就是在路基实验中,要想直观判断两光是否同时出发也是需要正确选点的,如果选点错误,例如选在M点以外的点,也照样是不可能很直观就判断出来两光是否同时出发的。难道那时,也可称有所谓“同时性的相对性”吗?如其然,那爱因斯坦又何必劳心费神设计这个雷击火车实验,根本没必要的。地面上,目力所及随便两个东西同时遭受雷击,例如两个电线杆子同时遭受雷击,你不在中点观测,就看不到两光同时到达,只会看到两光不是同时到达。

---A→→→→→→→X→→M(M')→→→→→→→→→B---

光速不变,光速不受火车行驶影响(火车不能加速光或者减速光,光速和光源速度无关),所以,雷击发生后,两光还是会在路基的中点M相遇。那怎么选择火车上的最佳观测点?只需要明了由于行驶,火车的几何中点M'和路基的中点M分离了多远距离,然后,令这个M'往火车后部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移动到一点,设为X,即可。这个X就是火车上的最佳观测点,在X这个观测点,就可以直观地判断两光是同时出发,雷击事件是同时发生了。

怎么求X?设火车长度为S,那么,两光的光路均为0.5S。光的速度是C,两光各自走完自己的0.5S距离,需要时间0.5S÷C。这个0.5S÷C时间内,火车会行驶多远距离,也就是M'和M分离了多远距离(M'往前走了)。这个距离是多少呢?火车速度是V,那么,这个距离就是0.5S÷C再乘以V,是0.5S×V÷C。在火车上,令几何中点,往车尾方向移动0.5S×V÷C距离,即是X的位置,X就是直观判断两光是同时出发的最佳观测点。如果在这个X同时看到两光,那么,两光是同时出发的,车头车尾两处雷击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否则,雷击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

例如,假设火车的长度是10公里,速度是每小时10000公里,光速取值每秒300000公里,那么,两光走完自己的半个火车长度路程需要耗时0.5×10÷300000=0.000016667秒。火车速度是每小时10000公里,换算成每秒,每秒2.77777778公里。那么,这个时间火车可以行走0.000046297公里,也就是0.046297222米,亦即0.46297222分米,亦即4.6297222厘米。所以,我们把火车上的观测点从M'后移4.6297222厘米即可,这就是点X,在这个最佳观测点X,就可以很直观地观测两光,如果它们是同时到达,那么,它们是同时出发的;否则,不是同时出发的。这个观测结果,和在路基上的观测结果,完全是相同的、一致的、等价的。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爱因斯坦的错误不止于此,他的另外一个错误是,在M'没有同时看到两光到达,他就认定两光不是同时出发。确实,在M'是看不到两光同时到达的,会看到来自车头的B光先到达,来自车尾的A光后到达。但是,应当知道,B光先到达,是因为M'点往前走,导致B光走的路程被缩短,到达时间提前了,并不是B先出发。A光后到达,是因为M'点往前走,导致A光走的路程被延长,到达时间延后了,并不是A后出发!用这两个新的到达时间,减去两光各自路上行走时间,仍会得到两光各自的出发时间。基于先到达者被减去的时间也少,后到者被减去的时间也多,还是可以得出结论:两光出发时间是一样的,两处雷击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很直观,不像在路基实验里的M点、火车实验里面的X点那么直观。

综上,修正后的实验表明,火车上的人们和路基上的人们一样,都可以对雷击车头车尾事件是否同时发生作出直观判断;就是不选择最佳观测点情况下,也会得出正确判断,车上车下是会得出一致结论的。事实根本不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对于路基是同时的若干事件,对于火车并不是同时的,反之亦然(同时性的相对性)”;事实是,对于路基是同时的若干事件,对于火车也是同时的,反之亦然。因此,所谓同时性的相对性,它完全是实验设置错误和实验解释错误的产物,其并不为本实验所支持,并不存在。

在古代,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里是剑掉下去的地方。”后来,等到船停下来,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人们把这则典故叫做“刻舟求剑”。另有一个人,他爬到树上去找鱼,没有找到鱼,孟子管这叫“缘木求鱼”。爱因斯坦的“雷击火车”思想实验和刻舟求剑,和缘木求鱼,是否都有着几分相似?是否可以有的一拼?我看爱因斯坦比这两个典故里面的主人公还甚,那两位自己错了也就错了,并没有根据错误的的实验总结出一大套错误理论去推广,爱因斯坦则不然,他因自己选点错误没有看到同时射来的闪光却整出来个“同时性的相对性”,还给人们留下了相对论。

2016-12-22
2016-12-23
2016-12-24
2016-12-24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3384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再论爱因斯坦“雷击火车”实验是... 下一主题:不管某人是否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
[楼主]  [2楼]  作者:岳伍  发表时间: 2016/12/24 23:35 

“总体来说,我们是通过如下这个过程来寻找新法则。首先,我们进行猜测。接下来,我们将计算这个猜测所带来的结果,并且看看如果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它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将计算结果放到现实中,把它和实验结果或者和我们的经验直接作比较,看看这些用理论推理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它和实验结果不一致, 那么它就错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科学的关键所在。无论你的猜测多么精妙,无论你的头脑多么聪明,无论提出猜想的人是谁,无论这个人的名气有多大,如果和实验结果不符,那么就是错的。仅此而已。”
——费曼
 [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6/12/25 00:35 

其实就是小学生都算不错的题,爱因斯坦给做错了,就这样居然还成为了神话级别的人物,被那么多人追捧。谁不懂他那套,就会被追捧者指为智力有问题。
[楼主]  [4楼]  作者:岳伍  发表时间: 2016/12/25 11:18 

谢谢王老师。
我反复思考这个实验,该实验实无法支持爱因斯坦的结论。
[楼主]  [5楼]  作者:岳伍  发表时间: 2016/12/25 19:28 

在路基实验中,将最佳观测点设置在M是合理的。
问题是,在火车实验中,为何要将最佳观测点设置在M'?设置在M'道理何在?
 [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6/12/25 19:48 

没道理。其实不管在不在列车系,结果都是一样的。在M'点对应的地面看,两光也不同时到达。所以爱因斯坦的那段话,就是没有逻辑的话、所举例证不支持结论的话。
 [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6/12/25 19:50 

但是,两光若都由M点反射出来,在任意参考系、任意点看,都是同时到达。
 [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6/12/25 23:45 

楼主这个“刻舟求剑”比喻得非常恰当。
[楼主]  [9楼]  作者:岳伍  发表时间: 2017/02/06 23:12 

实际上,爱氏是将接收到事件信号的时间等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了。
我正在另外成文,再论一下。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04359436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