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的一点补充。
在“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中,笔者证明了被加速的荷电粒子确实会受到非“以太”阻力的作用,阐述了这个结论的动力学意义,并指出:即便外太空中为真空(没有“以太”),星际飞行器也可获得前进的动力并向着自己的目标飞进,这是一种电磁推进。 但“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一文中,笔者只是明确地论述了星际飞行器飞行的动力来源之一:介质中感应的能量的释放会对飞行器电子发射臂膀和负离子(或电子)拉收臂膀间(斜)“向下”加速飞动的负电荷产生一个斜“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逆着飞行器外部电子(或负离子)流动的方向。 根据笔者在“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中的具体论述及笔者在“星际飞行器原理”中对飞行器外部结构特征的具体描述,事实上还存在另一个动力来源,即星际飞行器的动力来源之二:这个动力来源不依赖于介质中所感应的势能的释放,它在外部介质电势能的建立过程中就“立即”产生了对飞行器的(斜)向上的动力作用--------------这个力与飞行器外部的电子(或负离子)流方向垂直。---------------------在“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中,笔者指出:“(一 考虑直流导线中电流的变化和周围介质为中性的情形) 在这种条件下,当导线中电流从无到有建立时,能量通过磁力线传给介质,在介质中以电势能的方式存储起来。从介质中电势能的建立过程看,导线中运动的荷电粒子在它的运动方向上是不受力作用的,但在它运动的垂直方向上,会与正在建立的电偶极子有相互的排斥力。”,这个描述中的机理对星际飞行器的情况一样适用---------------------这与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电流间会产生排斥力的道理相类似。 在“论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性质”一文中,笔者确认了电力线和磁力线的物质属性(纠正了笔者“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五”中的错误观点),并再次确认了磁力线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这种作用和上面论及的星际飞行器的动力来源之二相合。---------------这正是星际飞行器做成碟形的原因(在“星际飞行器原理”中,笔者设想飞行器主体为一圆柱体,尽管笔者设想电子发射臂膀和负离子(或电子)拉收臂膀间的联线组成碟形,但它在力学上不够合理,应该把飞行器主体也设计为碟形,这样,动力来源之二才能更好地起作用,这点非常重要!)-------------------事实上,传言中飞碟是碟形的,笔者一同事声称在中学时曾亲眼目睹飞碟。。。。。。笔者曾听另一年轻同事讲,《山海经》中曾记载飞碟间战斗的事,说桶形飞碟被碟形的所击败(笔者没看过此书,不能断言)。。。。。。 根据力学原理,星际飞行器的旋转(见笔者“星际飞行器原理”)保证了它飞行的稳定性。 2000/8/30 转自 我是中国人[ysg.xilubb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