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子纠缠 欧洲物理学会“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榜首。消息来自网络:http://bbs.xinjunshi.com/hudong/20151214/269277.html> 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中国成果让美吓一跳 2015-12-14 15:15:4 本人为国人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由此引发了一些想法并结合“基本引力微子”理论,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关于“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据介绍,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这一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在异地瞬间获知粒子状态,从而开启了瞬间传输技术的大门。其理论基础为量子纠缠。大家知道,量子纠缠是指相距遥远的两个量子所呈现出的关联性。处于特定系统中的两个或多个量子,即使相距遥远也总是呈现出相同的状态,当其中一个量子状态改变时,其他量子也会随之改变。科学家如今认为,量子纠缠其实也是需要信道的,潘建伟教授的项目组2013年也测出,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 他们突破了以往国际上只能操纵两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局限,搭建了6光子11量子比特的自旋-轨道角动量纠缠实验平台,从而首次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 我们对“基本引力微子”在空间中的物质特性作了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所有基本引力微子都是处于强相互作用强度下的极端高压状态。2.质量密度极小,但数量密度极大。因此,对于引力的场效应作用极大。作为传播的媒体物质,它本身的特性,它的密度,压强,周边物质的点阵结构都会影响它传输波动能量的速度。所以,“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就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有完美机理解释的物理问题。 2.关于“外尔费米子研究”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的“外尔费米子研究”也列入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 “外尔费米子研究”则是由德国科学家外尔Weyl于1929年提出的,认为存在一种无“质量”的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手性”的电子,这种电子被称为“外尔费米子”。2015年初物理所实验团队成功在TaAs晶体中发现了这类特殊的电子,外尔费米子终于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团队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做了相似的工作,MIT的研究团队则在光子晶体中观测到了外尔费米子的行为。他们认为,外尔费米子是仅有一个磁极且没有质量的粒子.
关于“基本引力微子”,它的极度微小和平均速度与光速相当的这些特性,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科学家不可直接探测它,它的超强渗透能力,物理学家甚至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因此,把一些物理作用间的“基本引力微子”的质能交换看作无质量的纯粹的能量,就是可以理解的误解。这一类的情况就有光,电磁相互作用,以及 “认为外尔费米子是仅有一个磁极且没有质量的粒子”等情况。 至于外尔费米子,对于“基本引力微子”来说,他们就是具有不同旋向的基本引力微子的“旋云体”。从相对论的数学错误和大量实验伪证,相对论的所谓“伟大发现”包括“零质量”问题都是种种谬误而已。 相对论在它的数学基础洛仑兹变换的推导中,一个不变的光速C(不变的长度单位;不变的时间单位,不变的数值)出现在相对论认为不同的惯性系(时流尺缩)中,通俗地说,不同的惯性系单位长度不同了,时间单位也不同,当然速度数值也不同。更形象地说,就象一克黄金的人民币数值,和短重的一克黄金所对应的贬值后的人民币数值是不同的,(参阅正式的数学证明) 科学家如今已经认为,量子纠缠其实也是需要信道的,潘建伟教授的项目组2013年也测出,量子纠缠的传输速度至少比光速高4个数量级。我们完全认同这些结论,而且,这进一步证明,量子纠缠就是依托“基本引力微子”为物质基础,在宇宙整体引力微子强大的压强下实现的超光速现象。机理是非常清楚的。一般的学者都不难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