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物理宇宙公式 物数学 之 时空... 下一主题:屠呦呦获诺奖说明了什么?
对张操教授超光速实验的看法
[楼主] 作者:pkq1234  发表时间:2015/02/25 13:25
点击:6297次

 

张操教授这个试验其本意大概是想说明:导线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超过光速N倍。先不说这结论是否正确,但我看到张教授的文章引起了北相和西陆论坛里很多人的共鸣。他们都以为找到了相对论的软肋,大家欢欣鼓舞,不亦乐乎。正值新年,可谓是得到了羊年大礼包(昨天看到吴水清博文有此说法)。

这个实验结论正确吗?实验设计合理吗?对此,前面我有过一句评论,大意是说这个实验手法和结论,不应该是教授们的水平。为啥?请看我设计的一个实验,请大家评论。

用一个电感L1和一个电阻R1串联起来构成电路1,又用另一个电感L2和一个电阻R2串联起来构成电路2 。把两个电路再并联接到一个交流电源的输出端。为了观测和讨论方便把两个电路的电阻一端接交流电源的地端,也就是接示波器的地端。用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去观测两个电路的中间点,即两个串联电路的电阻和电感相接点。通道1观测电路1的中间点,通道2观测电路2的中间点。如果R1和R2相等,L1大于L2,我们可以在示波器上看到通道1的波形比通道2有时间延迟,即图中右边的相移角φ。有关这种时延的原理和矢量图示方法,可以参考赵凯华的《电磁学》一书中,关于交流电路中的元件一节论述。

1

按张教授的实验说法,那就是绕制电感L1的导线比绕制电感L2的导线更长,电磁波传播要花更多的时间,用这两导线的长度差除延迟时间就是电磁波在导体中传播的速度。

大家都知道,电感量和绕制电感所用的导线长度(准确说是匝数)成正比,还和铁芯导磁率成正比。所以,通过选择导磁率不同的铁芯材料,可以使制作电感L1的导线长度比L2的导线更短,仍然保持L1大于L2。这样的话,能按张教授的方法来计算电磁波在导线中的速度吗?这个因电感量的差异造成的延迟时间能用来研究电磁波在导体中的传播速度吗?这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取这个实验中的R1和R2是1兆欧,L1、L2为6M和0.4M导线的电感值,这个实验的条件就和张教授的实验条件等效。但理论算出的延时比张教授实验的延时小,使得所谓的电磁波速度更大(这样计算当然是不对)。张教授的实验中导线电感计算值、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和示波器输入阻抗不匹配、示波器采样方式、示波器的交流输入等效阻抗值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计算出的延时和实验看到延时相差很大。另外,原实验中示波器的输入方式没选择交流(AC)而是选在直流(DC)这让这里的延时观测精度大大降低。

从张教授的实验数据也看得出这个实验结论的错误。频率2MHz、6M导线延时为500ps,同样频率下换9米导线延时也是500ps 。从无线电天线设计原理看,导线中电磁波传输速度超过光速20倍这样的结论更荒唐。因为这会使波长变长20倍,天线长度也会因此大出近20倍。

2

3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04617.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物理宇宙公式 物数学 之 时空... 下一主题:屠呦呦获诺奖说明了什么?
 [2楼]  作者:魏恩庆  发表时间: 2015/02/25 17:35 

肯定是错误的实验结论。
 [3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5/02/25 20:29 

我就是张操,由于西陆网上传文件时间太长,我表示过不再上西陆网。
可是,我为pkq1234认真的学术讨论感动,决定参加这个讨论。
首先,我认为pkq1234这篇学术讨论是我看到的最有水平的讨论之一。
的确,我们的实验是属于大学1-2年级的实验。你画出的原理图是正确的。
第二,我教过大学生电磁学,也教过研究生宇宙学。我可以讲一些大家不懂,我自己也不喜欢的理论物理。可是,我们是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在科学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的实验其实是关于交流电速度问题。在100年以前,天才的发明家特斯拉就想象过,交流电速度是超光速的。在特斯拉的年代,技术上不可能测量交流电的速度。
我们测量交流电速度的实验的结果表明,交流电的速度不是一个常数。它与频率以及电路参数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交流电的速度是低于光速的。可是我们发现,在一定的电路参数下,交流电的速度远远超过光速。
由于我们的实验很简单,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尤其是专家一看就否定。可惜,很少有人根据我们发现的电路参数重复进行实验。
你讲的论点,有些是对的,有些不正确。这里仅仅说一点:
我们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强调指出,纵向电场速度不能与电磁波在金属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混为一谈。因为电磁波是横波,低频电磁波在在金属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小的,比如400 Hz时只有约10 米/秒
由于纵向电场交变信号不是电磁波,它有交变的特征频率,可是没有波长的定义。纵向电场的速度代表信号速度以及能流速度。
其他问题,我们慢慢讨论吧。
 [4楼]  作者:xilu234  发表时间: 2015/02/26 09:16 

昨天晚上,我回复了pkq1234,在 x 小时以后才显示出来。
这里我作写进一步的说明。pkq1234画出的原理图是并联的RL电路,正确。
电路中可以调节的参数就是电阻R,以及电感L。我们测量的是R1和R2二端的电压。的确,调节电阻R以及电感L,可以改变R1和R2二端电压的相位。
注意:相位差=园频率x 时间差。换算成交流电的速度,可以是低于光速的。在一定的电路参数下,交流电的速度也可以超过光速。
在我们的实验中短的回路是0.4米加 0.4米,长的回路是6.4米加 0.4米。实验中的R1和R2是1兆欧。我们测量的是R1和R2二端的电压。电源二端的电动势也用电压表示。短回路的R1的电压的相位与电源二端的电动势的相位很接近。在小于3MHz的频率区,长回路的R2的电压的相位与长回路的R2的电压的相位得到的时间延迟量小于1纳秒(ns)。
由于长回路的中点到电源端点的距离为1.6米,如果电能是以光速传播,电阻R2的电压的相位与相位差将是5.3纳秒。我们实验得到的时间延迟量小于1纳秒,明显超光速!
所以我们的实验明确地说明:在我们的电路参数情况下,交流电场的速度是超光速20倍以上。交流电场的速度也可以理解为交流电能的速度。
另外,实验中示波器的输入方式当然选择交流(AC)pkq1234怎么会想像出是选在直流(DC)呢。
从我们的实验数据,频率2MHz、6M导线延时为500ps,同样频率下换9米导线延时也是500ps 。这是由于示波器只能测量到这个精度,它说明在我们的电路参数情况下,交流电场的速度是远远超光速20倍。
我们的实验与无线电天线设计原理一点关系也没有。无线电天线设计涉及高频以及具有电容的开放电路,它根本不是我们实验的电路参数。
我们的结论:导线中电能速度超过光速20倍以上,它不是电磁波的速度。
在我们的论文中,有一句话:纵向电场是非局域的。这句话是有玄机的。梅晓春先生看懂了这个玄机。他写了一篇文章:张操先生等“超光速实验”之我见。这篇文章中有计算,有物理深度。
另外,王普霖先生是懂实验的,他与我进行了很具体的实验问题讨论。
好吧。我就回复pkq1234先生这些问题。
我正在写详细的英文论文。我预计,投稿将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大多数人,尤其是专家一看超过光速20倍,就不加思考地否定。
在羊年,我的时间将花在与主流学派的决战中。
我希望,有人根据我们的电路参数重复进行实验,再深入讨论。
由于西陆网上传文件时间太长,我基本上不再上西陆网。
对于你和王普霖先生,我表示感谢,这也是我破例的回复。
 [5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5/02/26 09:31 

张教授这个实验是有问题,比如:

1.数字示波器本身采样原理的问题,实验用的示波器采样率是4G Sa/s,即最高采样率是每秒4G(4×1000000000)次,误差已经是nS级了,所以时间测量的精度不够高,而其它影响因素却很可观。

2.从作者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导线长度的时延不是和导线长度成比例,这就表明这个实验得到的所谓速度是不真实的,或者测量到的时延和电磁波传播速度关系不大。

3.关于张教授说到的纵向电场的概念也是不成立的。既然是电磁场,它的建立不可能会超出现有的麦克斯维尔电磁理论,人类当今的所有电子学和高频电路应用都证明了这个。至于张教授引用的文献[7](张梦心等),不说它的结论正确与否,但文献结论也是电波速度速度变慢,还符合麦克斯维尔电磁理论在介质中的推论,绝不可能变快。

4.张教授实验中提到测量时延和实验的交流电频率有关,这明显是导线的分布参数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导线长短,粗细,外覆材料等都会引起导线的波阻抗变化,这都会引起时延值变化,这里测量的时延就不是电磁波传播速度唯一的函数。

 



※※※※※※
创新
 [6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5/02/26 09:45 

如果张教授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因电磁波(或纵向电场)传播速度在6米长导线里可以观测到几纳秒的时延,那么就可能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电纤”陀螺来代替目前的光纤陀螺。“电纤”长度会比目前光纤陀螺的光纤长度短近百倍,可想其体积和成本会减小好多不说,工艺,性能,可靠性都会有非常大的提高。

※※※※※※
创新
 [7楼]  作者:屋里学大师  发表时间: 2015/02/26 10:53 

汗颜不?一个教过大学生电磁学的教授,对导体电流知识居然会如此贫泛,之前我以为是误传,原来果真如此。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1857年,德国的基尔霍夫就已经证明沿导线传播的电信号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你可以不信,可是

你居然又闹出电磁波在金属导体中的传播速度400Hz时只有约10米/秒的笑话,不知你这些数据从何而来?电磁波又是

如何穿过金属的?

连表面电磁波现象都不懂的“电磁学教授”,如此“实验”就武断20倍光速的笑话也敢闹,真是误人子弟毁人不倦啊!

※※※※※※
牛 东
[楼主]  [8楼]  作者:pkq1234  发表时间: 2015/02/26 11:17 

对【3楼】说:

张老师,84年张梦心等的文章我没看到原文,不知结论和你试验一致否?

你说的“由于纵向电场交变信号不是电磁波,它有交变的特征频率,可是没有波长的定义。纵向电场的速度代表信号速度以及能流速度”是概念错误,既然是有速度和频率必有波长的定义。你不能讨论速度而无视空间尺度吧?

 [9楼]  作者:huchangwei5  发表时间: 2015/02/26 12:02 

一般认为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就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而张操老师认为纵向电场的传播速度不同于电磁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这是他实验的出发点。pkq1234的分析带有“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就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先入之见。
 [10楼]  作者:丁明良  发表时间: 2015/02/26 13:42 

可能存在概念性的错误
 [11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5/02/26 14:14 

对【9楼】说:

胡老师,这里的讨论一看就明白张老师的结论是错误的。如果你说PKq1234把所谓的纵向电场和电磁波场概念搞混了,那是张老师的文章里就搞混了。你说“pkq1234的分析带有"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就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先入之见”这很可笑。

如果张老师的实验本质上不是电磁波在金属导体里的传播实验,那么为啥要用兆赫兹的高频信号?这种频率是在我们短波无线电台的发射频段吧?这个你比我更清楚吧?张老师的实验里是怎么把高频信号在导线中的传播行为去除的?

如果张老师的结论正确,那么为啥用2MHz信号在6米和9米导线上的传输时间没有差别,或者很小差别,而用5MHz信号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张老师那个“纵向电场交变信号不是电磁波,它有交变的特征频率,可是没有波长的定义”的回答难道不是遮眼盗铃手法?第一次听到速度和空间没关系。

另外,大家可以在张老师实验的图片里看到,图片右边显示了当时示波器所有输入都是选在直流(DC)模式和平均采集(2048)平滑处理模式,等效采样率是2G Sa/s ,可张老师在4楼却说:“实验中示波器的输入方式当然选择交流(AC)pkq1234怎么会想像出是选在直流(DC)呢”,这充分说明了不仅实验本身经不起推敲,而且实验者的话也经不起推敲。

至于梅先生那篇文章我看过,看不出他有啥高论。再说,他就是赞成张老师的结论也不说明结论是对的。所谓“是有玄机的,梅先生看出了玄机“是想忽悠我等不懂电磁学吗???也能搞个北相玄理论?

呵呵,不说了,伤和气.....好自为之吧。

 



※※※※※※
创新
 [12楼]  作者:他永远离去  发表时间: 2015/02/26 16:19 

有的话我是不愿意说,因为对学术讨论没好处,但忍不住。
我不喜欢听那些居高临下的口气。我想,做学术的人千万不要假定别人不懂,即使是别人不懂,你要取得成功也可能要花气力去说服别人,让人家明白你的理论是有道理的。不然你写文章干啥,直接说个结论就可以呀,行吗?同样,你写一篇谁也看不懂的论文会对学术有好处吗?为啥要搞个玄机在里面呢?再说,很难说别人水平就比你差。还有那种不顾是非和对错的,相互维护吹捧的人就更让人感觉不舒服。
对事不对人,见谅,包含呵!
 [13楼]  作者:zhuyh123456  发表时间: 2015/02/26 16:23 

对【11楼】说:
那个实验方法和结论都不对。对科学技术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教授这样的研究课题让人感到很悲哀。可能是学校理论研究的费用太少,不得不研究点小课题。张教授教电磁学的吗?
 [14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5/02/26 16:41 

不相信超光速的人们可能会成为科学上的消极力量,就像今天的拥相者,甚至比拥相者更顽固!
 [15楼]  作者:福州梅晓春  发表时间: 2015/02/26 22:08 

对【11楼】说:
是电动势的传播速度,不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16楼]  作者:魏恩庆  发表时间: 2015/02/26 22:52 

正确认识力传递,才有可能认识光速,才有可能找到超光速。张教授不懂力传递。
 [17楼]  作者:郭连成  发表时间: 2015/02/27 07:26 

超光速2倍也是不可能性。不要把光速不变且最大看成是爱因斯坦的发明。
 [18楼]  作者:dongdong1225  发表时间: 2015/02/27 08:46 

对【15楼】说:

呵,梅先生,你就更能扯啦!

你这种说法和张教授观点一致吗?

如果这个实验是要测量所谓电动势的速度,那么你连实验条件能否能满足实验目的这个问题都没搞清楚。你们(包括张教授)去研究一下数字示波器的测量和显示原理,搞懂了再来论剑。

你还在这里不懂装懂,要测量所谓电动势的速度,真以为没人懂电动力学吗?

你那篇文章在吴水清的博客里一发我就想提醒你撤掉,怕你丢范。毕竟老吴加了编者按,想想还是让一些人过年开心一下,本身也没有啥大了不起的东西。



※※※※※※
创新
 [19楼]  作者:wqqw7758521  发表时间: 2015/02/27 09:05 

对【16楼】说:
老魏说到点上了!
 [20楼]  作者:wqqw7758521  发表时间: 2015/03/06 09:23 

科学网上张操的博客里还在实验,张教授和他的学生很执着。
 [21楼]  作者:lx760506  发表时间: 2015/03/06 09:56 
 [22楼]  作者:lx760506  发表时间: 2015/03/06 15:14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来否定张操等人的实验结论。用两根相同长度的导线,比如都是6米长,然后在一端接不同阻值的纯电阻,为了实验结果显著,而且不损坏信号发生器,同时保持和信号源近似的阻抗匹配(信号源是50欧)。电阻选300欧姆和100欧姆。电阻的一端接地,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观测电阻和铜导线的连接点处,实验频率选4~5兆赫兹,最好采用无感电阻,这样就不用怀疑电阻会引起时间延迟。我们观测会发现两个波形不仅有幅度大小的差异也有延时。如果张操等人实验的所谓速度是正确的,现在条件下就不应该有时延,因为在相同长度的导线里,电磁波花同样的时间传播。我们就不应该看到两个通道之间有延时,只会看到因电阻大小不同电压幅值大小有差异。但实际上两通道间有延时,其原因就是导线的阻抗在起作用。这个时间延迟量我们完全可以预先算出,理论和实践都可证明延时和导线的长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用这个实验的延时计算所谓纵向电场速度等于0,张操教授怎么解释呢???

0

 [23楼]  作者:lx760506  发表时间: 2015/03/07 10:47 

 

我年前看到这个实验报道,当时很不为然。因为有关所谓超光速的实验看得太多,但有点说服力的实验方法很少,而且最后都不能测得超光速现象。后来看到网上对这个实验的赞誉和热烈一时的讨论,就仔细看了张操等人的文章。我认为张操等人用此实验数据来说明电磁波在铜介质中的传输会超光速20倍,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实验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计算基础是错误的(下面可以看到),其中犯有概念性错误。我在科学网张操的博客里指出了这个错误,有好几位网友也对这个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但张操和梅晓春等人至今都还坚持认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所谓的超光速。我想可以从下面的事实对这个实验提出疑问、再辨明真相。

一、  这个实验所谓的传播速度是概念性的错误

实验者把电磁波在物理空间中(比如导电铜线长度方向上)的传播延时,和电磁波通过储能元件的时间延时两者混为一谈。前者才能用来计算速度,后者只能用来描述电、磁能量转换速率(功率)。实验者用了后者来计算所谓传播速度,明显是概念不清,把理论搞混淆了,当然以此得到的结论也就是错误的。对这个问题网友pkq123的帖子里有论述。

试想用一根6长的铜线和一根5长的铜线做成相近形状的线圈,当两个线圈都是空芯的,实验中示波器的两个通道观测的时间延迟会略有差异,6线圈的比5线圈的时间更迟后。但在5线圈里加一个铁磁性芯子,那么反过来了,5线圈上比6线圈有更大的延时。按照张操等人的逻辑,那岂不是6线圈里有1的导线上传播速度是负值的了?显然,加铁芯后会增加时间延时,增长传播路径也会增加延时,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7

张操等人的实验用的是直导线,也就是在传输高频信号时称作的传输线,传输线理论告诉我们,导线在传输高频时不是纯电阻特性,而是会呈现出电感和分布电容特性,把这种电阻、电感和分布电容的综合效应称作阻抗。高频传输导线所呈现的电感和分布电容其实就是电磁能量相互转换过程的可观测特性,这种能量变换所需的时间差异被实验者观测到,就张冠李戴用来计算所谓的速度。很显然是一种概念错误,是很低级的错误。

二、没有说服力的实验

张操在反驳我的质疑时说,他们实验里的铜导线不是传输线,用不着传输线理论来解释,只要用LR电路分析就可以,那么他说的L不是指电感吗?如果是电感,那么电感量是什么效应造成的?不是电磁感应效应吗?我们知道电感中的电流不会突变,电流通过电感就会有时间延时,这个延时值的大小和信号频率有关,一般用相位延迟ΔΦ=arctan(ωL/R)来描述,ΔΦ在0~π/2之间,对应的延时是01/2f)秒。由于实验中铜导线的电感量比较小,为了能观测到这个比较小的延时,实验者就不得不采用较高的信号频率f25MHz;ω=2πf),也不能选择过高的实验信号频率,因为那样就会观测到较大的延时,那样计算的所谓速度就不能超过光速了。另外,他们说R不能选小了,因为R过小观测到的延迟时间会小于纳秒级,实验用的示波器就观测不到延时了(500ps以下)。如果张操实验观测的延时确实是电磁波(或所谓的纵向电场)传播速度造成的延时,那么实验观测延时值就应该和实验信号频率无关,和电阻R的选择也无关。

三、实验数据自相矛盾

实验者提供的实验数据是自相矛盾的。69导线在用2兆赫兹频率实验时,延时相差很很小(0.51纳秒),而用5兆赫兹频率实验时,延时相差可达7纳秒。按实验者的速度计算思路,这个现象无法解释,导线长度变化1.5倍,延时值变化达714倍之多。他们不会没看到这个问题,但却在论文中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个问题。这种延时就是电磁波通过传输线由传输线阻抗特性造成的。69导线的阻抗在低频时相差较小;当频率提高,阻抗差别就增大了,延时差别就变得显著起来。可以预见,保持导线长度的差值不变,比如用90.4的两根导线(它们相差8.6),只改变(增加)实验信号的频率,比如从1兆赫兹变到5兆赫兹,延时就会从小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可以测到很多个延时值,按张操等人的计算方法,就会得出很多个速度值,这样的速度概念和结果不自相矛盾吗?会正确吗?

四、 用一个简单实验来否定原实验结论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来否定张操等人的实验结论。用两根相同长度的导线,比如都是6长,然后在一端接不同阻值的纯电阻,为了实验结果显著,而且不损坏信号发生器,同时保持和信号源近似的阻抗匹配(信号源是50欧)。电阻选300欧姆和100欧姆。电阻的一端接地,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观测电阻和铜导线的连接点处,实验频率选45兆赫兹,最好采用无感电阻,这样就不用怀疑电阻会引起时间延迟。我们观测会发现两个波形不仅有幅度大小的差异也有延时。如果张操等人实验的所谓速度是正确的,现在条件下就不应该有时延,因为在相同长度的导线里,电磁波花同样的时间传播。我们就不应该看到两个通道之间有延时,只会看到因电阻大小不同电压幅值大小有差异。但实际上两通道间有延时,其原因就是导线的阻抗在起作用。这个时间延迟量我们完全可以预先算出,理论和实践都可证明延时和导线的长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

张操说他这个实验是50年磨一剑,梅晓春认为“与其它实验设计比较,这个实验是最有希望证实超光速现象的”。而且他用张操等人的实验数据推断:“信号沿长线的传播速度范围是20c<V2<21.3c”。这些说法是不是有点浮躁。梅晓春驳斥我“你可能不懂什么叫反常介质。光在正常介质中的速度小于真空光速,在反常介质中是速度可能大于真空光速”,这个说法没问题,毕竟是反常介质嘛,我也不懂反常介质,但还是懂反常一词的意思。不过他的反常介质和张操等人的实验介质没有关系。另外,在J.D.克劳斯的《电磁学》(第12章)波导一章里早有超光速的论述,但绝不是现实条件下能得到的结论。张操说他这个实验是50年磨一剑,梅晓春认为"与其它实验设计比较,这个实验是最有希望证实超光速现象的"。而且他用张操等人的实验数据推断:"信号沿长线的传播速度范围是20c

 [24楼]  作者:huchangwei5  发表时间: 2015/03/07 10:59 

张操老师欢迎大家到科学网里讨论。他对lx760506说:
我欢迎你来科学网讨论,我会回复你。你明明知道,我不再上西陆网,可是你把长篇评论发在那里,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你在那里说的一句话,我在这里送回给你:“你说的是概念性的错误。”你建议的实验是你的实验,与我们的实验无关。
如果你希望认真的学术讨论,我希望你把你的学术观点写成正式论文,发给《现代物理》期刊,告诉他们是我张操推荐的,他们会给你6折优待。我本人再送你3折的钱,可以吗?
 [25楼]  作者:他永远离去  发表时间: 2015/03/07 11:02 

对【22楼】说:

这个实验设计可以有力的证明张教授的实验结论不对。

我也看到有人说光在反常介质里其速度会超光速,这很幼稚。反常介质有吗?有的,比如有顺磁介质也有反磁介质,水在0~4度有反膨胀现象。但这些介质的反物理特性变化的结果不超出能量守恒原则。如果反常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大于正常光速,那么就导致了这种介质会增加光速,这个需要有能量补充来给光加速。

 [26楼]  作者:福州梅晓春  发表时间: 2015/03/07 11:25 

对【18楼】说:
dongdong1225 先生,我说过,我不是搞实验的,只是从大道理的角度谈讨论这个实验。如果说的不对,你可以具体指出。你如果对实验有疑问,尽可以具体说出来。不必先入为主,不必扣帽子。
 [27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15/03/07 12:28 

“纵向电场速度不能与电磁波在金属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混为一谈。因为电磁波是横波,低频电磁波在在金属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小的,比如400 Hz时只有约10 米/秒
由于纵向电场交变信号不是电磁波,它有交变的特征频率,可是没有波长的定义。纵向电场的速度代表信号速度以及能流速度。 ”
===============

SHEN RE: 我要对张先生的以上话做一些补充或者修正(根据教材和实验):

首先,金属导体中的电磁波的电场就是纵向的;
其次,金属中不存在那种均匀平面的电磁波(即张先生所说的那种“电磁波是横波”的现象)。因为金属是高度损耗的材料,除了紫外光频率以上的电磁波,其它电磁波都是无法透过大块金属材料(即使一点点厚度)的。但是如果是金属导线,那么有表面,会发生趋肤效应(skin effect),于是就可以传播其它类型电磁波,这就是张先生的“纵向电场”(上面第一条),金属导体中的电磁波的电场就是纵向的。它的能流密度的方向大部分垂直于导体表面的,磁场H则以圆周的形式围住导体表面(如果是很低频的话)。

 [28楼]  作者:王飞cㄇ  发表时间: 2015/03/07 14:41 

这个超光速的实验结论的确是乌龙事件,太不慎重。实验方法和原理性都有问题。从楼主pkq1234的帖子质疑中已经可以看出问题要害点,但实验者还在想当然,他们对网友的善意质疑很不屑一顾,根本没有认真看过别人的评论和质疑。这样的浮躁情绪磨不出宝剑,再磨50年也磨不出,这其中还有理论基础问题。他们这个实验中测到的延时要那么多的条件限制,这个和用“20个参数拟合出一头大象”主观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实验人物理概念混淆,谈论速度而无视空间,说什么所谓的纵向电场有频率,有速度而没有波长的概念,这个最不能让人理解,估计肯定是把标量的变化速率和运动速度概念相混淆了。实验数据严重矛盾却不去找实验本身的原因,实验结果经不起检验却强调有玄机在里面,好像怕人知道其错误,实在让人怀疑其学术水平。一看到反对意见就傲慢起来,听到赞誉就得意-yes个不停,还承诺说日后发文章时给加名字。
 [29楼]  作者:他永远离去  发表时间: 2015/03/07 15:43 

对沈教授,再捋一捋思路再回答不会晚的。这实验里所谓的“纵向电场”是波还是静电场?你同意有频率,也有速度就是没有波长的说法吗,教授?

对胡老师,你转发张教授对lx76的答复有意义吗?人家的质疑你们可以不屑一顾,或者讲道理驳斥,用不着挖苦别人去用你们的面子打6折,你们再送3折吧?也许人家真缺少这点钱发一篇文章(大概1500元),但花钱在汉斯这样的出版社发个文章算个啥大本事?如果你们那个实验结论就是错误的,汉斯的审稿专家也没啥了不起吧!

可见众人的人格呀......
 [30楼]  作者:他永远离去  发表时间: 2015/03/11 14:17 

实验室测量电磁波在导线中传播速度的一种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0674-873709.html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689651012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