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行差现象引起了阿拉果的兴趣和思考。1815写信告诉菲涅耳,他前几年做的望远镜实验。希望菲涅耳用波动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这就是阿拉果望远镜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在望远镜筒中装满透明物体,使得进入望远镜筒的光速度减慢。用这样的望远镜来观察光行差是否与正常望远镜观察到的光行差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化原理帮助大家理解: 就看这个图,会有人认为透明物体完全不拖动光。如果是这样,那么阿拉果望远镜实验的光行差角度就会有不同,因为光进入望远镜后速度减慢了。大家可以回看下光行差图,想象一下光进入望远镜筒速度变慢会发生什么情况。 1818年菲涅耳提出介质部分曳引假说,来解释阿拉果望远镜实验。提出透明物体部分拖动光速。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用光的干涉实验证明了菲涅耳部分曳引假说。 1868年霍克用更精确的干涉实验证明了菲涅耳部分曳引假说。 霍克实验是用相互干涉的光路转动设备的方法。这提醒了科学家可以用干涉实验来证明以太风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