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五)
“麦克斯韦的理论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特别是总结了从库仑到安培、法拉第等人电磁学说的全部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提出了‘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假说,由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学》P784)由此才有了人们今天对电磁波的传播机制的物理图象(见《电磁学》P802 图8-7):“。。。。。。交变的涡旋电场和涡旋磁场相互激发,闭合的电力线和磁力线就象链条的环节一样一个一个地套下去,在空间传播开来,形成电磁波。。。。。。”(《电磁学》P802)----------------------------这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电磁波的最为正确的认识了,这个图象一直得到物理学界的公认。 但是,经过前面的探索,我们要说这个图象是不真实和不确切的,在本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图象是:电磁波源中“电流”(“偶极振子”的振动相当于电流交替变化)变化的同时,它向外释放和吸收作隐形运动的磁力线,这些运动(也是一种振动)的磁力线切割了周围的介质,产生YSG实验效应,那些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动源振动频率一致或很接近的介质会吸收振源的能量也按同一振动频率振动起来,也向外释放和吸收作隐形运动的磁力线,如此循环往复,电磁波就传播开去。 从上面我们给出的图象并结合笔者的其他文章的考虑来看,我们不难得到很多重要的新的结论: 1:电磁波是平面波,它的电矢量、磁矢量及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2:根本不存在什么“光子”,所谓光子静质量上限的问题是莫须有的(可参考《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之第六章张元仲著------------------这本书对我认识相对论很重要,而且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增长了我的见识,尽管该书及该书作者是支持相对论的,我在此也要感谢该书作者的工作,就象我读过的很多书的作者的工作一样,这个工作对于我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特此说明)。 3:量子力学所谓“光子”的能量的计算在目前的认识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对本质的认识是严重的错误。电磁波(或光)的频率越高(即目前物理学理论中“光子”的频率越高),说明偶极振子振动的频率越高,表明它的“电流”越大,表明它的电流的变化速度越大,表明它向外释放和吸收的磁力线的数目越多,隐形磁力线的运动速度越高-----------------------------------这点不难理解,试想一直流导线中的电流由0安培到1安培连续地变大,考察垂直于直流导线的平面上某一点磁场强度的变化,从0安培到1安培的变化过程中导线所释放的磁力线数是一定的,若导线中电流变化的速度越大,显然它释放出的磁力线的运动速度就越高。从此及我们给出的电磁波的传播图象,我们可以立即得出下面一条重要结论。 3:磁力线作隐形运动的速度远大于光速,甚至它的最高运动的速度为无穷大。 4:隐形运动的磁力线的运动速度是可以变化的,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离磁力线源远近不同的磁力线,它们运动速度不同----------这应该与“同向”磁力线之间的排斥作用有关(具体磁力线传播传播机制的讨论很复杂,这里略掉。对电力线、磁力线的性质的全面的重新认识和考察很重要);有些磁力线会停下来,而有些会接着运动。 5:磁通量的概念是成立的,涡旋电场的概念也一样成立。但它们只是宏观的效应。在微观本质上,这些概念对物理过程的真实图象的把握很不确切。之所以会出现涡旋电场是由于磁力线作隐形运动所致,在《电磁学》P808-810所给出的电磁波演示实验中,为了研究磁场分布而采用的矩形框中之所以会有电动势,其微观本质不是磁通量变化了(这只是宏观效果),而是切割矩形框两个长边的磁力线的数目不一样,因此在矩形框的两个长边中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不一样,它们的方向是相反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整个矩形框所感应的电动势--------------------这与磁力线对称地切割闭合圆环而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的情况不同。 5:根据我们上面所给出的电磁波传播的图象,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光子”的能量会衰减,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光子”的能量衰减速率不同。这个问题,目前的物理学对之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我估计,衰减的快慢与频率有一定的关系,波长越长衰减得越快(例如我认为热辐射的本质是电磁波辐射,它很快被吸收和衰减)-------------这尚需要物理学家们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6:由于目前的物理学对“光子”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缺乏认识,以至于认为谱线红移的原因一定是多普勒效应所致,从而得出了“宇宙大爆炸”的荒谬结论,简直是无稽之谈!-----------“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结论与朴素的自然观是不相容的,与东方阴阳哲学对宇宙的把握是不协调的(只有“阳”,没有“阴”)-------------------我们也可以开明点并换句话来说:宇宙何必非要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学说”和它所信仰的物理学哲学观点让多少普通人纳闷儿呀!我们的物理学家简直“高深”的让普通人“害怕”!的确有点“见跳蚤不跳就在论文中写上跳蚤是聋子了”(参考“相对论的挑战者”网站的笑话)------------------支持“宇宙大爆炸学说”物理学家和科学杂志和书目的编辑们,你们是不是也该全面地反思一下、反省一下呢? 7:所谓波粒二象性的认识是彻底错误的。所谓“光子”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个假想物,其图象在上面我们已经给出;电子就是粒子而不会还同时又是波,它的行为受电磁场的影响而表现为波动,若中子是严格电中性的话,它根本就不会表现出什么波动性,它只会有粒子性;至于高尔夫球及大象也会有波动性纯是胡扯;但若某个星体整体不为电中性的话,会有使之产生波动的因素存在,至于是不是能表现出波动性,要看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的能量大小了和具体的电磁场分布情况了-----------在下面我们接着讨论。 8:星体的磁场是不均匀的,在它的两极,它的磁场的磁力线类似于向上翻滚的泉水形状,若星体不为电中性(鄙人确信如此,在“物理学大纲”中有体现),它就会和正负电子及原子核很相象,根据宇宙的全息性质,可以猜测,它也会象电子那样表现为波动。地震或许与之有某种关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在这个方向上物理学还是个空白。 9:地球的运动或许就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波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应该从电磁理论中去寻找原因----------仅是猜测。这使我们联想起“飞碟”。 10:在各种非正规杂志上及人们的传说中,飞碟的飞行好象没有惯性似的可以快速地直着拐弯儿(可参考笔者“星际飞行器原理”一文)。根据研究,笔者相信“飞碟”的确能做到这一点。之所以不会造成强大的难以想象的机械应力,是因为电磁场在起作用的缘故,力并不是全部加在“飞碟”的局部再由这局部通过机械力的方式传给飞碟的其它组成部分,对于其乘员来说更是如此,其机理比较复杂,在设计时需精心考虑。(相关机理在“对电磁理论的重新考察(之二)”、“电磁场与力”及“星际飞行器原理”中有体现,这里不在赘言)。 ----------------笔者确信,精心设计的“飞碟”中的“人”可以感觉不到飞碟本身的加速运动(机动),即可以“动中求静”,就好象“他”生活在“静止”的大地上一样舒适和随意。 11:电磁场和电磁波本身决不是什么物质,这里物质是指具有一定机械结构、一定电磁结构的实实在在的粒子;所谓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是荒谬的;它只是表象,在科学中,它只是认识的辅助手段,属精神范畴,属客体范畴。 下面的论述取自笔者《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哲学大纲》之第7部分“关于我们的思维”,如此能使我们的认识更清楚些。 “ 在哲学上,应用客体、主体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区别于物质、精神可能是更为合适和精确的.所谓客体就是"存在",具体地说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客体.举例来说,你昨天做了一个梦,你可能已根本记不起这个梦的具体内容,只知道(或只能回忆起)做梦时感到很幸福、悲伤或者恐惧······你也可能能够回忆起梦的具体细节,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确确实实地做了个梦,这个梦是存在的,因而这个梦就是客体.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梦是存在(过)的,是不依做梦者(或他人)现在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说这个梦就是物质,毕竟"梦"属精神的范畴. 所谓主体,就是思维者、认识者-------某一个或一群人. 物质、精神、客体、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包含物质和精神,主体可以对客体加以分析和研究,但不是所有的客体都是可以加以分析研究的.例如你做了一个梦,但你没有告诉任何人,所以他人是不能对你的梦加以研究的.” 12:关于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测不准原理等问题,在我们目前对电磁理论的新理解下是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这里不再赘述。 13:关于伽马射线,目前物理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正电子和负电子相结合,物质能转化成了光能。这就是所谓的质量-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是极其错误的! 在笔者看来,真象是:正负电子结合释放出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振动)后(激发周围的正负电子对并将这高能量的电磁波传播开去),如果没有外来的与正负电子组成的偶振极子的固有频率一致(能共振)的“光子”,它很不容易被人们“看”见,但物质没有消失!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能量创生出来。 关于正负电子及伽马射线仍需要深入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这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宇宙的奥秘。 14:相对论诞生以来,关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问题困扰了人类一个多世纪。致于原先的观念给人们在思想上带来的混乱,这里就不再多费笔墨了(在“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哲学大纲”中,笔者充分注意到了目前物理学中存在的这个严重的问题,有论述,并已经接近了正确的答案)。 这里笔者确认两个守恒定律。 一是"物质的量守恒和物质转化定律",这里"物质"不仅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还包括可测量的极微小的物质以及我们可能还没有认识到的更加微小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大的物质可分解为小的物质,而小的物质(我们觉察不到,因而认为它们是"无")也可合成大的可见或可测量的物质,这正是"化有为无"、"无中生有"。 另一个基本的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里,能量是指牛顿力学体系下的各种能量和我们对电磁学的新理解基础上的各种电磁能;能量不同于物质(指实物粒子)。 这两个定律在相对论以前就已经确立了,这里只是恢复它们的本来面貌,并对原先的质量守恒定律略加修改。 15:《电磁学》(P809)演示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其波长等于振子总长度的两倍”,对其机理有些想法,但认识模糊不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留待解决。 总之,与电磁理论相关的一切理论和实验都需要进行全面地加以清查和认识,笔者能力有限,目前只能涉猎这些了(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材料学、激光、超导、 生物物理学、人体科学、原子物理学、流体力学、声学等等等等,这些需要全面地加以审查和深入研究)。 老鹤。 2000/8/7夜10时。 转自 我是中国人[ysg.xilubb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