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论文使我们明白:思考者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与测量环境想当然的默认或忽略了的再杰出的“思想实验”都是“烂实验”, 电磁单极子是电的磁本质的物理基础,基本物理常数是随‘电磁单极子海’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规律。
关键词:电磁单极子海、电磁单极子守恒规律、时空的各向异性、楞次定律、日珥电磁场、电磁单极子横波、电磁单极子纵波、基本物理常数随时间变化学说、基本物理系数、光速值、库仑系数、万有引力系数、磁导率、介电系数、
引言: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到几百年前才在大范围人口中确认自己是住在太阳系里的一个普通行星上,后来更进一步确认原来太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银河系里的一个普通恒星系而已;在最近这几百年里,才明确知道原来我们呼吸的是空气、是风、是有质量与化学成分的气体物质,才发现地球上的空气仅在地球表面有、而不是密布宇宙空间。
虽然这最近几百年里同样对万有引力、时空、光电磁波等物理规律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而对于有没有一种物质密布弥漫在整个宇宙、是宇宙的基本物质与一切物质的质量来源的基本粒子,就一直在争论与探索着。
譬如,对于星系空间存在星系间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直到现在还是在争吵中确认着,可见物理科学还是极端落后;期间麦克斯韦等人坚持的“场以太学说”与各种理论斗争着。“狭义相对论”一出来就否定物理时空中存在“机械以太”,这是对的,但为歪打正着;10年后,又改口承认“场以太”必须要有的物理前提下推出“广义相对论”。
“机械以太”被否定了,而电磁场、万有引力场、量子场等“场以太”的代名词却一直在使用着,所以现代科学只是否定了人类头脑中错误的“机械以太”概念,而从来没有否定“场以太”。
一、光电磁波的波动、“粒子性”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研究发展历史
1.1 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与感性认识的错误
在物理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感性认识与经验发现羽毛等轻物质比重物质落地要慢,而没有想到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在头脑里做着“思想实验”得出“重物先落地”的结论。上千年来,无数人做着与亚里士多德同样杰出的“思想实验”并结合日常观察经验,同样得出“重物先落地”的结论。
牛顿(1643-1727)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1731-1810)根据其定律而仅仅在地球表面重力场中测量得到“万有引力系数”、而后人并没有到外太空或重力场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反复测量得到不同“万有引力系数”结果的前提下,就将“万有引力系数”推广到全宇宙、“系数”变“常数”。
爱因斯坦(1879-1955)依据前人在地球表面重力场中测量得到光速值,而同样没有到外太空或重力场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反复测量得出不同光速值结果的前提下,就将光速值推广到全宇宙、光速值变“常数值”。
这三类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物理错误就是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与测量环境想当然的默认或忽略了;亚里士多德忘记与忽略自己时刻在呼吸有质量而会产生阻力的空气,牛顿与爱因斯坦忘记与忽略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有重力场的大质量天体行星的表面上。
这样的错误结论,再杰出的“思想实验”都是烂实验;伽利略(1564-1642)只做了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就证明了“重物先落地”只是个愚蠢的笑话与错误的结论,而他还没做物理实验之前就用逻辑方法证明了“重物先落地”的错误。
1.2 光电磁波的波动、“粒子性”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研究发展历史
在17世纪,以牛顿(1643-1727)为代表的物理学家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光就是“粒子流”。这种学说认为光由光源发出的微粒、它从光源沿直线行进至被照物,因此可以想像为一束由发光体射向被照物的高速微粒。
这学说很直观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及反射折射等现象,曾被普遍接受;直到19世纪初光的干涉等现象发现后,才被“波动说”占据上风。
而与牛顿同时代的荷兰人惠更斯(1629-1695),第一位提出光的“波动说”;他在17世纪创立了光的“波动学说”、与光的“微粒学说”相对立。他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由发光体引起,和声一样依靠媒质来传播;这种学说直到19世纪初,当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被发现后才得到广泛承认。
而到了19世纪后期,在电磁学的发展中又确定了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说明光在本质上是电磁波的理论,最早由麦克斯韦(1831-1879)的电磁理论提出、由赫兹(1857-1894)的实验所证明的。光就是电磁辐射,所以就有反射、折射以及偏振之性质。同时,麦克斯韦的理论研究表明,空间电磁场能量是以光速传播。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从此奠定了光的电磁理论;这一理论能够说明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散射、偏振等许多现象。所以,麦克斯韦得出结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光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
所以,光是电磁波、光电磁波因为波长很短而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但不是粒子或粒子流、“粒子性”与粒子是两个物理概念;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散射、偏振、磁光效应、量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一切光物理的本质与现象,而无矛盾。
光是电磁波、因波长很短而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不是粒子流,就是说“光的粒子说”是错的;但是,在普朗克(1858-1947)提出量子学说、爱因斯坦在1905年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了唯象的“光量子”理论,错误地认为光电磁波是粒子、用粒子流来解释“光电效应”时,这就等于否定了光是电磁波、又回到牛顿的“光粒子学说”了。
接着,德布罗意(1892-1987)提出粒子物质波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本属于费米子的“波粒二象性”与玻色子的波动与“粒子性”给完全混淆在一起了;这样,错误的“光粒子学说”越走越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