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线状"弦"极其微小还用... 下一主题:三、光是光源激发电磁场而形成的...
16.3光电磁波因能量高、波长短而有“粒子性”,但不是粒子(1)
[楼主] 作者:叶建敏温州  发表时间:2014/11/21 17:39
点击:1537次

 

目的:通过论文使我们明白:思考者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与测量环境想当然的默认或忽略了的再杰出的“思想实验”都是“烂实验”, 电磁单极子是电的磁本质的物理基础,基本物理常数是随‘电磁单极子海’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规律

 

关键词:电磁单极子海、电磁单极子守恒规律、时空的各向异性、楞次定律、日珥电磁场、电磁单极子横波、电磁单极子纵波、基本物理常数随时间变化学说、基本物理系数、光速值、库仑系数、万有引力系数、磁导率、介电系数、

 

引言: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到几百年前才在大范围人口中确认自己是住在太阳系里的一个普通行星上,后来更进一步确认原来太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银河系里的一个普通恒星系而已;在最近这几百年里,才明确知道原来我们呼吸的是空气、是风、是有质量与化学成分的气体物质,才发现地球上的空气仅在地球表面有、而不是密布宇宙空间。

 

虽然这最近几百年里同样对万有引力、时空、光电磁波等物理规律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而对于有没有一种物质密布弥漫在整个宇宙、是宇宙的基本物质与一切物质的质量来源的基本粒子,就一直在争论与探索着。

 

譬如,对于星系空间存在星系间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直到现在还是在争吵中确认着,可见物理科学还是极端落后;期间麦克斯韦等人坚持的“场以太学说”与各种理论斗争着。“狭义相对论”一出来就否定物理时空中存在“机械以太”,这是对的,但为歪打正着;10年后,又改口承认“场以太”必须要有的物理前提下推出“广义相对论”。

 

“机械以太”被否定了,而电磁场、万有引力场、量子场等“场以太”的代名词却一直在使用着,所以现代科学只是否定了人类头脑中错误的“机械以太”概念,而从来没有否定“场以太”。

 

一、光电磁波的波动、“粒子性”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研究发展历史

 

1.1 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与感性认识的错误

 

在物理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感性认识与经验发现羽毛等轻物质比重物质落地要慢,而没有想到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在头脑里做着“思想实验”得出“重物先落地”的结论。上千年来,无数人做着与亚里士多德同样杰出的“思想实验”并结合日常观察经验,同样得出“重物先落地”的结论。

 

牛顿1643-1727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1731-1810)根据其定律而仅仅在地球表面重力场中测量得到“万有引力系数”、而后人并没有到外太空或重力场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反复测量得到不同“万有引力系数”结果的前提下,就将“万有引力系数”推广到全宇宙、“系数”变“常数”。

 

爱因斯坦1879-1955依据前人在地球表面重力场中测量得到光速值,而同样没有到外太空或重力场不同的物理环境中反复测量得出不同光速值结果的前提下,就将光速值推广到全宇宙、光速值变“常数值”。

 

这三类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物理错误就是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与测量环境想当然的默认或忽略了;亚里士多德忘记与忽略自己时刻在呼吸有质量而会产生阻力的空气,牛顿与爱因斯坦忘记与忽略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有重力场的大质量天体行星的表面上。

 

这样的错误结论,再杰出的“思想实验”都是烂实验;伽利略1564-1642只做了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就证明了“重物先落地”只是个愚蠢的笑话与错误的结论,而他还没做物理实验之前就用逻辑方法证明了“重物先落地”的错误。

 

1.2 光电磁波的波动、“粒子性”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研究发展历史

 

17世纪,以牛顿1643-1727为代表的物理学家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光就是“粒子流”。这种学说认为光由光源发出的微粒、它从光源沿直线行进至被照物,因此可以想像为一束由发光体射向被照物的高速微粒。

 

这学说很直观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及反射折射等现象,曾被普遍接受;直到19世纪初光的干涉等现象发现后,才被“波动说”占据上风。

 

而与牛顿同时代的荷兰人惠更斯(1629-1695),第一位提出光的“波动说”;他在17世纪创立了光的“波动学说”、与光的“微粒学说”相对立。他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由发光体引起,和声一样依靠媒质来传播;这种学说直到19世纪初,当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被发现后才得到广泛承认。

 

而到了19世纪后期,在电磁学的发展中又确定了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说明光在本质上是电磁波的理论,最早由麦克斯韦1831-1879的电磁理论提出、由赫兹(1857-1894)的实验所证明的。光就是电磁辐射,所以就有反射、折射以及偏振之性质。同时,麦克斯韦的理论研究表明,空间电磁场能量是以光速传播。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从此奠定了光的电磁理论;这一理论能够说明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散射、偏振等许多现象。所以,麦克斯韦得出结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光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

 

所以,光是电磁波、光电磁波因为波长很短而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但不是粒子或粒子流、“粒子性”与粒子是两个物理概念;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散射、偏振、磁光效应、量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一切光物理的本质与现象,而无矛盾。

 

光是电磁波、因波长很短而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不是粒子流,就是说“光的粒子说”是错的;但是,在普朗克(1858-1947)提出量子学说、爱因斯坦在1905年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了唯象的“光量子”理论,错误地认为光电磁波是粒子、用粒子流来解释“光电效应”时,这就等于否定了光是电磁波、又回到牛顿的“光粒子学说”了。

 

接着,德布罗意(1892-1987)提出粒子物质波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本属于费米子的“波粒二象性”与玻色子的波动与“粒子性”给完全混淆在一起了;这样,错误的“光粒子学说”越走越远了。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38869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线状"弦"极其微小还用... 下一主题:三、光是光源激发电磁场而形成的...
[楼主]  [2楼]  作者:叶建敏温州  发表时间: 2014/11/22 16:14 

1.3 “光粒子学说”与光是电磁波在本质上矛盾的

“波粒二象性”是粒子物质波理论,理论的前提是用来描述费米子粒子运动的、粒子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所以称为“波粒二象性”。因此,“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二相性”,“波粒二象性”中的粒子不是波,仅表现有波动性而已;粒子是本质,波动性是表现。

所以,费米子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与光电磁波的波是本质而粒子性是表现有严格的区别;“波粒二象性”这个物理概念不适用于光电磁波的波动与“粒子性”。光电磁波因为波长很短而在电磁辐射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而已、而不是粒子或粒子流,不是光粒子在运动中而有波动性。

“粒子性”与粒子是两个物理概念,犹如“波动性”与波是两个物理概念一样;退而言之,若光是粒子、有粒子物质波理论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本质、“波动性”是表现,但光电磁波的波动不是粒子物质波理论的“波动性”,两者有天壤之别的;因为没有一种粒子束在空间运动时表现出来的“波粒二象性”是在3维空间里两两正交并相互生成而运动的。

虽然“光粒子学说”的光“波粒二象性”可以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物理现象,但光电磁波的波动与“粒子性”同意可以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物理现象,2种学说在这方面看起来是等效的;但是有关光的折射、干涉、偏振、磁光效应等只有光电磁波的波动与“粒子性”才可以解释,而“光粒子学说”的光“波粒二象性”就无法解释;“光粒子学说”与光是电磁波在本质上矛盾的。

所以,光是光源周围基态电磁场被光源释放能量“激发”而产生电磁波的过程;犹如波源振动水波一样、有无水波而水一直存在在波源周围,而不是波源发射出水分子产生水波。光粒子不是电磁场里的最小微粒,犹如一个水波不是一个水分子、或一个水分子不是一个水波一样。我们在论文中就会具体论述。
[楼主]  [3楼]  作者:叶建敏温州  发表时间: 2014/12/03 08:39 

思考者对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与测量环境想当然的默认或忽略了的再杰出的“思想实验”都是“烂实验”,
[楼主]  [4楼]  作者:叶建敏温州  发表时间: 2014/12/03 08:39 

现代科学只是否定了人类头脑中错误的“机械以太”概念,而从来没有否定“场以太”。
[楼主]  [5楼]  作者:叶建敏温州  发表时间: 2015/01/07 09:10 

玻色子与费米子作用才有粒子性,玻色子与玻色子作用 无 粒子性,
 [6楼]  作者:tyger01  发表时间: 2015/01/07 15:48 

许多有关光的那些各种说法都是为了解释光是粒子或波时无法解释的一些事而创造出来的另一些理论,就像要圆一个谎就要再编十个谎一样。不正视光不是粒子也不是波的本质,就必须一个理论接一个理论的不停往下编。

其实就一个麦思韦方程组的结果就已经揭示了光的本质了,只是因为光了波和光是粒子的理论在此以前就出现了。

具有某种特征不代表就是某种东西,比如玻璃跳棋的某些特征像轴承里的钢珠,但是跳棋不是钢珠。光具有粒子性不代表光是粒子,光具有波动性不代表光是波。因为光同时具有与这两种猜测相悖的特征。比如波的功率与频率无关,粒子不会有频率迁移现象。

有矛盾的特征同时出现就说明还有其他未知的因素把这种矛盾有机的化解,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未发现或发现了却未考虑进去的因素。比如光的功率与成正比,比如光电效应。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239061355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