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变的假设是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前提,离开了它,相对论就成为无本之源、无基之厦。我们要彻底研究相对论就必须从这里开始,这也是爱因斯坦完成相对论而没有论证、完成的基础物理必须解决的部分。 那么光速不变假设到底有什么奥密?我们该从何处着手呢?从表面上看光速变仅来源于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其实根源还在于光的性质,这就取决于我们该怎样看待麦-雷实验了。 本来麦-莫实验是根据波媒质传播原理测试光媒质以太存在而设计的实验。由于设计者对光性质理解的偏差和不了解,造成实验失败是必然是结果。 话又说回来,光无论是粒子还是波,旧的理论都无法解释麦-莫实验结果,如果光是粒子,那么顺差地球运转方向的光子的速度应该是C+V(C为光速,V为地球表面自转的速度),逆着地球方向运行的光子速度应该是C-V,而麦-莫实验的结果是C+V虽然不等于C-V,但也几乎是没有差异,基本上相等,显然结果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 如果光是一种媒质体传播的波,也不能够用当时的波理论进行解释。我们通过索非实验可以知道空气对光是没有拖曳的,所以光媒质应该不随地球一并运动。然而麦-莫实验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存在差别的,而实际结果是没有差异,显然老的以太存在明显的问题,被麦-莫实验无情地否认了。 既然旧的波理论是错误的,旧的粒子运动理论也是错误的,都不能解释麦-莫实验结果,那么新的粒子运动理论或者是新的波动理论就必然要填补这个空白。于是爱因斯坦的粒子学说产生了,为了解决前面粒子运动的困难,将C+V与C-V划上等号,解决这一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便就成了爱因斯坦的著名的光速不变假设,有人称其为光速不变理论(根本就没有进行论证,强行将其说成是一种理论,这不能不说这是21世纪物理学或者说是人类的悲哀)。 的确,旧的粒子运动理论加上了光速不变假设,很多的物理现象得到了完整地解释,至少麦-莫实验得到了圆满的解释。如果光的确是一种粒子的话,这种解释肯定是天衣不缝的。可光是粒子吗?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论证光不是粒子(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请到我的网站www.dyntm.com查看《光不是粒子论》、《光结构论》),光不是粒子,就没有理由用粒子运动速度代入麦-莫实验结果中,说C+V=C-V。还因为人类现在所有的发现表明,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既能够在达到光速运行,也能够在亚光速下运行的任何物体和粒子,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达到光速的现象都是波的传播的现象,没有物体和粒子能够在光速状态下运行,也就是说光速不变的假设没有用武之地。 那么麦-莫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旧的以太理论认为,以太为刚性的,不会跟随地球一并运动。这种理论错误很明显,如果以太为刚性的,不跟随地球运动,很自然它会阻止地球的运动,这种阻碍我们一定很容易测试到。如果真是这样,就是因为这种阻力使得地球上根本就产生不了人类就会被恒星吞吐并了,宇宙根本就运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一个静止的球体。旧的以太理论的结构是错误的,但并不表示其全部理论都是错的,其传递方式理论应该是正确的,没有事例证明它也是错误的。 新波动理论该如何确定?本人认为现有的物理事实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不需要新的物理现象的发现,刘启新的《如何解释迈克尔孙实验的三种不同结果》我认真地看过,他本人也花了足够的精力进行分析,但文中结论本人认为没有吸取前辈失败的教训,得到并不充实的实验结果进行举证,也没有理论支撑,缺泛说服力。 以太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天文学发现宇宙中存在巨大质量的暗物质现象,并且确定暗物质的单个质量或者说单位体积质量非常小的现象表明,以太就是暗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或者应该说宇宙中的以太的质量总合小于或等于暗物质的总合,而且理由应该说非常充分。既然以太存在质量,那么以太跟随地球一并运动就顺理成章了。那么也就是说以太不因为空气不拖曳它,它就不跟随地球一起运动。还因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速度基本相等,就说明空气中的分子距离太大,几乎无法影响光的运动,所以空气拖曳不动以太。由此本人预言麦-莫实验要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必须在运动的物体上做,根据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假设在飞行物体中的麦-莫实验也应该符合C+V=C-V,然而无情的事实证明爱氏的假设错误,在飞行器中完成的麦-莫实验虽然大多都不等于1,但都不为零。为什么不等于零?为什么不等于1?有些人认为是因为部分拖曳以太,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比较多,不过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在距地球足够近的几万米的高空,大气层的气体都还是要跟随地球一并运动,以太随地球一并运动也应该是肯定的,这里V的速度不是地球运动速度,而是飞行器的速度,如果出现了差异,应该是飞行器拖曳了以太造成的。本人设想最理想的麦-莫实验场所应该是离开了空气的宇宙太空中,不过在那里做这样的实验是太昂贵了。 然则是否非得在太空中做麦-莫实验才能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呢?也不是,其实物理学家们所做的麦-莫实验的总合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为什么?按照光速不变的假设,C+V=C-V,其全部的麦-莫实验结果应该等于零,这才是正解。然而没有一项麦-莫实验的数据是等于零的,虽然所有在地面上做的,还有一些在高山上做的麦-莫实验的结果都接近于零,而没有一项是等于零的。这应该足以证明光速守恒是不成立的了。 其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前辈物理学家们做的麦-莫实验中,虽然都接近于零,但却没有一项与另一项的结果是相等的,虽然现代光学仪器已经非常精确了,但所做的实验也没有相等的,那怕是同一设备,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所做出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 为什么?这也说明一个事实,虽然以太跟随地球一并运动,但地球上的空气就没有停止过运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得出地球上的以太是不运动的,它应该与空气一样是运动着的,这种运动有大有小,还有方向上的差异,这就是前辈们所做出的麦-莫实验没有相等的原因。 这里我再次引用刘启新先生找到的三种测以太风的结果,其结果二中提到米勒在1700米的高山上所做的麦-莫实验所以得出0.33的结果;其三,U-2飞机在15000米的高空做的微波麦-莫实验结果为1。[本人不赞同刘启新先生关于高度是测试以太风差异的原因,因为如果象刘先生所言,物理学家们在米勒之后应该早就验证过了,不知道刘先生听说过米勒的实验时灵时不灵,他自己做灵,别人做不灵的相关文档或记录没有。]米勒在高山上所做的0.33的结果是因为当时威尔逊山存在以太风,而且以太风较大。而其他人在另外的山头上、另外的时间里所做的实验,该山没有或者有较小的以太风,所以就得不出米勒的0.33的结果,所以米勒的结果没有人相信,虽然他的结果没有半点的虚假。 [根据本人光不是电磁波的结论,微波又是一种典型的电磁波,微波所做的麦-莫实验应该不能等同于光波所做的麦-莫实验。然则,微波麦-莫实验可以验证电磁波也是一种媒质传播的波,而非一种粒子。] 关于U-2飞机上用微波做麦莫实验测到的结果,可以证明运载微波的媒质体的存在。然我的结论在15000米的高空之所以能够测到与地面的麦-莫实验不同的结果,还是因为飞行器的飞行速度,C+V与C-V中的V值应该约等于飞行器的速度才是正解,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微波媒质体也在作相对地球的微弱的运动。从U-2飞机从不同角度飞行却都能得出1的数据上看,在15000米的高空,以太还是相对静态地随地球一起运动的。否则U-2飞机的运动方向应该得出不同的值才对。这也正是为什么麦-莫实验得出了1的值物理界反响不大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个1值同样说明以太相对地球是静止的,而非刘启新先生所推导的以太在高空中作相对地球运动的可能。然这个1值虽然不能够说明其媒质体相对地球运动,但却能够说明媒质体相对飞行器运动是不争的事实。 综上所述,在地球引力范围内所做的麦-莫实验既是失败的,也是成功的。失败的原因是以太根本就是跟随地球一道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一次实验都能够达到非零的结果,这能够证明以太在地球表面存在相对运动,虽然这种相对运动很小,应该说与微风差不多。其三,我们在特殊的环境测到了特殊的结果,那就是0.33与1的值,这些特殊值也充分说明媒质的相对地球运动是存在的,或者说光速度状态相对运动是存在的,而并非爱氏所说的没有任何运动的存在。既然媒质体相对运动的存在,所以爱氏的C+V就不等于C-V,所以光速不变假设只是爱因斯坦错误地将光定义成粒子而用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所引出的错误结论。 参考文献 [1]《如何解释迈克尔孙实验的三种不同结果》作者:刘启新(http://www.dyntm.com 丁一宁网站)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发和引用) ---------------------------- 欢迎光临丁一宁网站 http://www.dyntm.com ※※※※※※ 欢迎光临丁一宁网站 http://www.dynt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