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光速可变,其实很简单!
2014-7-18 刘波
现在看来,要证明光速可变,其实很简单!
1)当光源、观测者、介质以太三者相对静止时,光速C=λ0f0,这是光波相对以太的绝对速度,是绝对光速,与方向无关。
2)光源运动对光速的影响
当光源、观测者相对静止,但相对介质以太有相对运动时,则波长变化、光速变化;
相对于光源,变化后的光速V=λf0=Cλ/λ0
当λ≠λ0时,V≠C
假设光速不变原理成立,则V≡C,λ≡λ0,那么,波长不可能发生变化!
但因光源运动引起波长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由此证明:光速是可变的,光波相对光源的传播速度,是可变的。
------
3)观测者运动对光速的影响
当光源相对以太静止,观测者在以太中运动时,光速变化,
相对于观测者,变化后的光速V=λf=λ0f=Cf/f0
当f≠f0时,V≠C
假设光速不变原理成立,则V≡C,f≡f0,那么,频率f不可能发生变化!
------
如果观测者的运动,不能否引起频率f变化,可证明光速不变!
但是,如果观测者的运动,能引起频率f变化,则证明光速可变!
------
但观测者的运动,究竟能否引起频率f变化呢?这只能由客观事实来判定!
如果观测者与以太存在相对运动,可能引起频率f变化,
但这类实验,如果在地面实验室做,可能极其困难,将面临几个难题:
(1)以太跟随运动的问题 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以太跟随实验设备一同运动,则以太的运动速度=0,如:地面带动以太一同运动;匀速前进的火车,带动车内的以太一同运动。
(2)实验精度问题 如果实验精度不够,也无法测出以太的运动速度。
如果上面两个难题无法解决,那么,在实验室内,将无法测出以太的运动速度,或者只能测出极不明显的相对速度。
------
如果在实验室内不能测出以太的运动速度,那么,是否可以判定以太不存在呢?
不能!在实验室内测出的以太速度=0,并不表明在实验室以外,以太的速度也=0
那么,要确定实验室外的以太速度是否=0,可以将实验范围扩大,如测量遥远恒星发出的星光,如果这些星光的平均速度相等,与方向无关,可证明光速不变;
反之,如果这些星光的传播速度并不相等,或星光的速度与方向有关,则可以证明光速可变。
遥远恒星发出的星光,其传播速度,可能受到地球运动的影响:如地球的自转速度,或地球的公转速度,或太阳的公转速度,都可能使星光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
那么,如果星光的传播速度,因地球的运动发生了变化,或星光的速度与方向有关,则可以证明光速可变。
------
星光的平均光速、局部光速、绝对光速,是几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如果星光的平均光速V≠C,或局部光速V≠C,则证明光速可变,证明相对于地球,光速是可变的!
------
------
下面,请看一些有关文摘
------------------
实验证实了光速可变
中日双向时间传递实验,揭示了地球表面光速各向异性;从两个不同的惯性系检验了光速不是不变,而是可变,从而,否定了光速不变假说。
天文学实验,如光行差实验、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及遥远星系的无线电波各向异性实验等已证实了光速是可变的。
------------------
1965年,美国科学家彭齐斯和威尔逊于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从而使现代宇宙学得到河外星系红移和2.7K宇宙背景辐射等大量观测事实的支持。近一步的研究证实,宇宙背景辐射严格地各向同性的情况只存在于一个惯性系中,在相对它运动的任何其他惯性参考系中将显示出辐射温度的方向变化。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标准坐标系的物质体现。测量从各个方向到达地球的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的微小偏离,已确定出地球穿过宇宙背景的绝对运动速度大约为400公里/秒。
----------------
1976年~1977年,美国贝克莱实验室在距离地面15000米的高度重复做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他们观测到光相对于地球以30km/s的速度进行飘移。这正好是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速度,它表明太阳产生的引力场对包括地球所处运动空间在内的巨大空间范围中的非实物粒子有明显作用,从而使它们随着太阳一起在宇宙空间运动。相对而言,地球产生的引力场只能对地球附近空间里的实物粒子和非实物粒子有明显作用,使它们随着地球一起转动。人们在地面上做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观测不到光相对于地球有任何飘移运动。1921年,密勒在威尔逊山上重复做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已观测到光相对于地球以10km/s的速度做飘移运动。它表明地球引力对距离地面较远的非实物粒子已经没有明显作用,不能使它们随着地球一起作同转速运动了。
--------------
超光速现象, 已经发现3C345等几个类星射电源的两致密子源以很高的速度分离。如果类星体位于宇宙学距离,两子源向外膨胀的速度将超过光速,最大的可达光速的10倍。有人认为,类星体并不位于宇宙学距离,这就根本不会出现超光速现象。但是观测发现,有一个射电星系也存在类似的超光速现象,而射电星系无疑位于宇宙学距离。可见这种看法的证据尚不充分。另一种看法认为,超光速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为了不与相对论矛盾,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反映粒子的真实运动,而是某种"假象",因而是"视"超光速膨胀。目前,已提出好几种模型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但都不能彻底解决 问题。
----------------
李云峰:光行差现象证明了超光速是客观存在的 (2012-03-15
其实,光行差现象早就证明了光速是可变的,它符合速度迭加法则。
一、测定光速的天文学方法依据的是光速迭加法则
早在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先测量了光速。由于任何周期性的变化过程都可当作时钟,他成功地找到了离观察者非常遥远而相当准确的"时钟"。罗默在观察时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现的一次卫星蚀。他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他用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这个现象。光从木星发出(实际上是木星的卫星发出),当地球离开木星运动时,光必须追上地球,因而从地面上观察木星的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要比实际相隔的时间长一些;当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这个时间就短一些。为了取得可靠的结果,当时的观察曾在整年中连续地进行。罗默通过观察从卫星蚀的时间变化和地球轨道直径求出了光速。
罗默在观察时注意到:连续两次卫星蚀相隔的时间,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要比地球迎向木星运动时要长一些。这说明光速与光源(或观测者)的运动是有关的,光速是可变的,是符合速度迭加法则的。
事实上,测定光速的天文学方法依据的正是光速迭加法则。
----------------
4.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被认为是相对论时间延缓效应的证据之一。其实,爱因斯坦对多普勒效应的解释也是错误的。根据光速变化原理,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多普勒效应,并且可以准确的计算出辐射频率的变化量。
..........爱因斯坦把多普勒效应解释为所谓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从而掩盖了光速变化的事实,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自圆其说。
----------------
红移等于2表示天体的宇宙学速度是光速的两倍。星系红移,一个叫做8C1435+63的天体,其红移值等于4.25,表示天体的宇宙学速度是光速的4.25倍。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红移是1,000,那么,发射这类辐射的光源,远离地球的速度,是1000C。 这类电磁波到达地球时,相对地球的速度=C;但相对其光源的速度,却是10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