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诞生川北盐亭县 十二论《山海经》佐证人类最早进化地 在昆仑山脉,轩辕之丘在岷山 石龙云
一、人类最早进化地在亚洲昆仑山脉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2年6月4日报道》题:"化石的发现更多证据表明亚洲,而不是非洲,是最早"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起源地。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在缅甸中部与中国云南省西部相邻处,发现的一种新的灵长目动物化石,揭示了早期类人--其中包括人类,猿和猴子--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3700万岁高龄的化石,与另一种类人猿化石非常相似,后者是最近在利北亚的撒哈拉沙漠一个年代相近的遗址中发现的和之间如此相似表明,早期类人猿是在我们推定的这些动物的生活年代不久前迁徙到非洲的,早期类人猿定居非洲是灵长目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类人猿的进化立足于非洲。然而,最近在中国和缅甸发现的化石迅速改变了科学家对这一远古人类祖先最初进化地点的看法。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这些化石的发现颠覆了非洲是类人猿灵长目动物进化起点的观念。
古生物学家对早期亚洲类人猿研究是如何从亚洲迁徙到非洲的,发生在什么时候,存在分歧。这场迁徙应该非常困难,因为当时分割非洲与欧亚大陆的古地中海要比现代版本宽大得多。虽然灵长目动物化石的发现并未解决早期类人猿迁徙到非洲的确切路线。但它的确表明迁徙到非洲的发生年代相对较近,是在非洲化石记录中发现首个类人猿化石所显示年代的不久前。亚洲化石和非洲化石非常相近,两种动物的牙齿形状表明,它们或许以昆虫为食,从它们的牙齿大小看,它们活着的时候,相当于现代眼镜猿相似。 人类的进化,与地质年代有着密切关系,地质进化分五代时期。 第一,太古代,是最古的地质时代,距今46亿年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属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在这段地质时期。 第二,元古代,距今25亿年至5.7亿年前,火山活动频繁,生物主要是叠层石及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藻化石,大气圈有了更多的氧气。 第三,古生代,开始于5-7亿年前至2、3亿年前,古生代共分6个纪,包括寒武纪(5.4亿年前),奥陶纪(5亿年前)、志留记(4.35亿年),其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混盆纪(4.05亿年前)以祼蕨植物为主,两栖类完成了登陆。石碳纪(3.55亿年前)和二叠纪(2.95亿年前)昆虫和两栖类繁盛,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这时中国云南与缅甸边境的树化玉是全世界最先开始形成。树化玉的形成期应该推算到距今3.55亿年。 第四,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至6500万年,包括三叠纪、白垩纪、侏罗纪,这段时间爬行类空前繁盛,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此时期是树化玉形成期结束。硅化木的形成在6500万年前结束。 第五,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从6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石碳纪至白垩纪之间,发生了4次大的造山运动,造成物种大灭绝。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基本灭绝了。 从上述人类进化与地质年代,走进志留纪4.35亿年以前,当时地球表面还是一遍汪汪海洋环境,其末期经过频繁的造山运动(海啸、地震),气温关系形成冰山、冰川、冰洋,海水绥慢地徐徐降落下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逐渐露现出笑脸,从此陆地绥慢地一块一块地形成,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全世界最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只有昆仑山最先露出水面,不愧世人谓昆仑山是人类最早进化的发源地美丽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2、《尚书大传》亦言:"中央之极,自昆仑中至太室之野"皆云昆仑为"天下之中"。 3、我国古史所谓昆仑山专指中昆仑山之南部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即松藩高原岷山之域,人类的祖先最早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活,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中昆仑山之南端直下为横断山脉,谓之南嶺,自横断山脉分出,东入云南省,谓之云嶺,绵亘在中国云南西部与缅甸中部之间,故此今天一个国际考古工作小组在这块土地上发现3700万年高龄的类人猿化石,至此颠覆了非洲是类人猿灵长目动物进化起点的观念。同时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禄丰县发现的类人猿与3700万年高龄的类人猿灵长目化石相类似。 4、1965年5月1日,科学工作者在同一个方位,云南与四川金沙江泮的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和遗物,距今约170万年,人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在长江流域四川境内的巫山县发现距今204万年的人猿化石共生,世界独见。一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的智人化石有四川资阳、湖北长阳、江苏宜兴等均发现智人化石。 于此,中国大地尤其是长江流域,很早就有人提出很有可能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这个梦想今天以为世界科学家所共识,成为了现实。 人类的起源,自古我国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兄妹制人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里说,远古时候洪水潮天,伏羲和女娲两人躲在昆仑山上,惟独他们俩是这次洪灾的幸存者,后来结为夫妻,传宗接代,人类才有今天的幸福。此说对应石炭纪至白垩纪之间,发生了五次造山运动,造成物种大灭绝。如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使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基本灭绝了。说明传说中女娲制人烟不是空息来风,此论无疑给昆仑山是人类的发祥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 盘古开天辟地,说的是远古时候,天地不分,像个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他后来把身体伸展开来,天就渐渐升高,地就坠落下去,就形成了世界,后来人们称为盘古开天辟地,此说与志留纪4.35亿年前整个地球还是一片海洋,后来经过地震、海啸造山动动,地壳发生了变化,海水渐渐沉降,世界最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昆仑山争先露出笑脸,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何区别呢? 如此巧合,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九龙乡一位留学日本的何拨儒先生,一生研究盘古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垭五帝山。天垣垭有块灵龟石(详文请阅石云龙五至七论《山海经》昆仑为天下之中,盘古出生在盐亭天垣垭五帝山)相传大禹治水"嶓冢导汉"时,路过天垣垭,在一块龟石的背上刻有盘古出生地的刻划符号。绵阳日报的王德奎老先生为此继何拨儒如研究了一生。 有学者提出嫘祖出生在盐亭,为什么《禹贡》定九州所生产丝绸地区中没有梁州?为此,愚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嫘祖故里盐亭境内翻山越岭,寻觅挖掘出五百多块硅木化石,特别是桑木化石,亲自动手挖掘、加工、收藏,破解了地质变化与硅木化石的形成的密切关系,如硅木化石的颜色与地质的关系,民间传说"养尸地"与硅的关系。《绵阳日报》报导称: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为研究远古时代的地质和嫘祖文化有一定作用(详文见网站,石云龙撰《古桑化石回溯盐亭嫘祖文化》)。 一桩桩、一件件说明人类起源于亚洲昆仑山脉不是虚构、巧合。 二、《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
释注:袁珂言:《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棲为吉。《西次三经》有"轩辕之丘",郭璞注:"黄帝居此丘是也"。轩辕之丘在岷山南边也。清郝懿行言:《大荒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江山之南,此言说的是岷山,以岷江出岷山之故也。这条经文大意是说:轩辕之国又名轩辕之丘,其方位在岷山,住在岷山南边的人,命短也要活八百岁,在女儿国的北面。
这条经文与上条经文内容基本相同。关键词是"穷山",找到了"穷山"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自然就找着了。 屈原认为舜与鲧之间属于政权之争,非因鲧治水之过失,遂撰《天问》以抱不平,其辞言:阻1"穷2"西征3,岩何越焉?化为黄熊4,巫何活焉5?咸6播秬黍7,莆8雚9是营,何由10并投11?而鲧疾修盈12。
原文 新解 阻穷西征, 鲧被流放不准西行 岩何越焉, 高山峻岭怎能越 化为黄熊, 鲧尸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神巫为什么使他复活 咸播秬黍, 鲧治水让人民种上了玉蜀黍 莆雚是营, 水边河畔长满了香花瑞草 何由并投, 鲧有功于民,为何仍然遭逐,同于"四凶"一样摒弃? 鲸疾修盈。 使鲧死后长期背上恶贯满盈的罪名呢? 经文大意是:穷山即岷山,在轩辕之丘的北面,因敬畏黄帝的威严,故不敢西射。
历代名家注释,晋郭璞说:昆仑之丘与《西次三经》"轩辕之丘"《大荒西经》轩辕之国相同,都是黄帝的出生地。
这段经文赞扬黄帝和嫘祖的后世蚕丛蜀王等在成都平原的繁荣景象,歌颂故乡之美丽。抒怀思乡之情景,歌颂四川华阳一带广阔的蜀中平原,帝尧时专门研究种植五谷的农师后稷就葬在这里。此地出产各种豆类和稻谷、高粱、小米,营养可口,气候温暖,冬天、夏天都可以播种,各种禾苗都可以生长,凤凰鸟欢乐地唱歌、舞蹈,树梢上夏天结的果子冬天已经成熟了。草木丛生,树木茂盛,野兽成群,这里生长的草冬天都不会死。 美哉,都广天府,不愧是黄帝嫘祖的故乡。 三、盐亭是嫘祖的故里
盐亭惟独具一格,完全符合四条原则或四条标准。 首先是《山海经》佐证黄帝故里"轩辕之丘"在岷山(见上文不再赘述)。关于《山海经》的年代,西汉刘向之子刘歆校顶《山海经》上奏汉宣帝称:《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行中国,民人失据,帝尧使禹继承父职,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禹与伯盖主驱禽兽,命名山川,类草木,别水土,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乃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而著述《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后世凡论述上古事,多引《山海经》为证。故为历代名士所重视。 嫘祖出生和归葬在盐亭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盐亭是古西陵
伏羲部落迁徙的另一条线路,就是嫘祖的先祖南迁路线,仍从嶓冢之山西汉水上游经陇蜀西县过祁山即今礼县过武都氐道,经成县、康县直达洛阳,沿西汉水流域,过广魏白水又东南至葭萌,即今广元市,继续沿西汉水,向东南过剑门,达巴西阆中古城。嫘祖的先祖南迁不是一次到位,他们以猎为生,觅草原,随遇而安,经过若干年代逐步移动,最后才定居在今天的川北盐亭县青龙山。所经过的区域都留下一些遗存,如广元市中子铺遗址和邓家山遗址。相传太暤的故乡在巴西今阆中市不是偶然。 川北盐亭一带古称西陵氏,因西汉水而受名。西汉水之名,历史悠久,上古时候就叫西汉水,又名漾水,流经巴西(阆中)古城,又名巴西水。因一支流,发源于嘉陵谷,又名嘉陵水,是四川境内巨川之一。流经南部县,该县境内有条大河名叫西河,注入了西汉水。嫘祖故里盐亭县城的弥江河,汉时名潺水,发源于南部县大坪镇西河山,古名西陵河,盐亭地处西汉水,嘉陵水之西,故名西陵氏。
(二)盐亭遗存上古石碑刻划文字符号拓片 《大观》石碑刻划符号拓片,是我国最早收集甲骨文学者王襄老先生从四川盐亭得来的。据他讲:"碑是清末四川盐亭出土。当地称蛮碑,后遭兵灾而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1929年才又发现,其文字不易辨识,下半漫灭,今刊于此,供鉴古学者参考。" 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的第四段在文字的原始阶段一节里,对刻划符号,有这样一段论述:四川盐亭县曾发现一块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个文字符号,与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 《大观》一书评述了四川岷江上游石棺葬墓中出土的黑色双耳陶罐31个刻划符号,四川茂县葬墓中出土的21个刻划符号,四川盐亭县曾发经现一个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50多个类似文字的符号,都与陕西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这些都是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的遗存。 盐亭出土石碑刻划文字符号的拓片和四川岷江上游出土的黑色双罐刻划文字符号均是黄帝、嫘祖时期的文物,充分证明《山海经》、《史记》记载的准确性,进一步证明轩辕之丘在岷山嫘祖故里盐亭县,应属丹书铁卷(此资料摘于石云龙文、石小玉画《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于2009年2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什么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遗憾呀!)。 (三)盐亭出土文物有佐证 1、独特的古桑硅化石:有人提出盐亭是嫘祖故里丝绸之乡,为什么《禹贡》梁州没有进贡丝织品?为此石云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盐亭境内寻觅,挖掘、加工、收藏了数百年硅木化石和古桑化石《绵阳日报》报导称: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一心专研嫘祖文化,为研究远古地质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2、神奇的金蚕铜蚕:1995年在金鸡镇嫘甸坝,村民发掘一对金蚕铜蚕,考证是蜀侯蚕丛时的遗物。 3、美丽的祭天玉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盐亭蒙子村古洞中发掘出八块完整的祭天玉壁,经考证是殷商时期的遗存,可与中元或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 4、神奇的青铜跪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亭金鸡镇嫘甸坝发掘一批与三星堆一样媲美的青铜跪俑,既可佐证嫘祖与盐亭的关系,又可说明当时的冶炼青铜技术。 5、精巧的嫘轩壁玉琮:上世纪五十年代盐亭古金鸡铺,村民胥义方挖山土发现二个沾连玉琮,该玉琮与三星堆月亮湾出土的玉琮基本相同,玉琮左侧刻铈一个龙头,象征黄帝,玉琮右侧刻铈一个蚕埇,象征嫘祖,此遗物谕意华实。 6、青铜凤鸟:"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盐亭金鸡镇石龙村村民杜天理于2008年发掘出一块青铜凤鸟,与三星堆青铜鸟相一致。 7、龙身凤尾双雕玉:出土地点与上同,玉器上雕有两个图案,龙头、龙身、龙爪,而尾部似凤的尾巴,右边的龙,昂起头撬起凤尾,作为支架,让左的龙抓着一支号角,喻意黄帝宣布施政方针。 8、先人洞遗址:上世纪末,盐亭县金鸡镇启文山,当地村民沿山开凿引水渠,挖出十个洞口,都是掘进山体三米深的古洞,等距离的排列,洞内正前方凿有一个平台,左右各有一个小平台,各种陶器物分散呈于平台上,有陶俑、陶猪、陶鸡、陶蚕、陶茧等。 9、奇特的古洞图案:古洞位于盐亭县巨龙乡三合寨半山腰,2001年村民挖武引渠,突然现出一个洞口,洞长约5公尺,宽高各2.5公尺,洞底置陶砖神台。据村民说,神台上摆着一尊陶质女神像,旁边站立着山鸡白鸽、凤鸟之类的陶物,均被群众拿走了,不知去向,洞口两侧刻了一根石柱,称为石门。右边柱旁刻了一座大山,山腰处刻了一个大石洞,石洞下面刻了一排小石洞,如此连刻三层。洞顶平直,中心一石凸,凸上刻似龙似熊的图形。大鼻梁,长嘴巴,头部周围有红色莲花瓣,洞壁刻满图案。泥土中挖出了很多大型陶砖,砖面上铸有三种不同的花纹,一是日轮金乌,二是菱形图案,三是回字形图。线条柔和、美观。 洞口虽小,仰着身躯勉强进入,洞里空气清新,女儿、女婿、孙女和我忙碌了一阵,坐在干燥的砖石上,心旷神怡,好似享受着另一天地的快乐。两只蝙蝠突然从石缝间飞出,打破了寂静,洞中好像有股股灵气,原来这一遍,是遍布硅木古桑化石的地方。 (以上资料摘自《中华之母大型画册,石云龙文,石小玉画》) 四、嫘祖专利: 何谓专利?就是嫘祖的专用词语,中国词,有专用词、通用词之分,按说文解字:嫘:姓也,田间采桑育蚕姓嫘的姑娘,她家住在何处,全国均有。属通用词。西陵:地名,方位有争议。《史记》记载:嫘祖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卜,求嫘祖故里,惟独"蜀"字可得。按说文解字:"蜀:入声音孰,葵中蚕也,从虫,食桑叶,蚕上目象蜀头形,中部象其身"。再论"蚕"字。按说文解字,"从虫,淡蓝追白,条桑食叶,吐丝"。与蜀解完全一致,蜀即是蚕。四川自古称"蜀","蜀"是嫘祖的专利权。说文解字佐证嫘祖自幼就是蜀中育蚕姑娘。
五、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丰硕成果。 1、国家拨款,重建元妃嫘祖陵。公元2002年12月26日,在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举行嫘祖谒陵仪式,四川省李副省长,省政协何副主席、省、市县代表、海内外专家与当地群众一道数千人参加了祭祀仪式。 2、盐亭于1998年和2005年举办了两次海峡两岸嫘祖文化研讨会。 3、2012年成立了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率先开展了"母亲节"庆祝活动。 4、近年来,先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新闻单位报道嫘祖文化,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学会和华人社团多次来盐亭观光。 5、2012年成功引进四川省嫘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盐亭嫘祖文化资源,计划投资20亿元,力争用3-5年时间,把嫘祖陵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嫘祖故里盐亭成为海内外炎黄儿女祭拜人文始祖、民族母亲--嫘祖的目的地,让世代炎黄子孙、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国梦。 (说明:本文原计划三千字交卷,而题目太大,如是,只能是个提纲式,读者无法消化也是靡然,须适当展开思路,还不能说尽意了。)
作者: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顾问 原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 四川盐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顾问
2013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