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对相对论"同时性的相对性&q... 下一主题:谈谈物理革命这个陈腔古调
引力真的存在吗?一文修正稿
[楼主] 作者:孟兆三  发表时间:2012/09/18 13:22
点击:2087次

引力真的存在吗?

摘要  本文首先明确了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同时,给"力"重新下了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揭示了"引力"的本质,即天体的所谓"引力"都是它们自身匀加速膨胀和匀减速收缩的结果。地球就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脏,跳动的加速度为g,引力其实就是惯性力,在地球上就是F=ma=mg。

关键词   运动  力  加速度  惯性力  跳动

1,在人类的认知中,既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也没有绝对的匀速运动。物体(或者说物质)的运动只能在它们之间传递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外一种形式,而永远不会灭失,也就是说物体(或者说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物质的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过程,并且在现阶段回答不了物质运动的起源是什么,这是我们探索的未知领域。

2,"力"是什么?现代教科书认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我们要问: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毫无疑问是通过物体之间加速运动来实现的,因为如果没有物体的加速运动就没有力的表现。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其本质就是用一种运动来取代另外一种运动。

实践表明---力是物体(或者说物质)加速运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先有物体的加速运动而后才有力的表现。加速运动包含直线运动加速度和向心运动加速度。从以上观点出发,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描述为:一个物体,它在运动时的加速度a和它的质量m的乘积就是该物体表现出来的力,即F=ma。由此可见,力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变化量的单位,一个物体运动的变化量越大则表现出来的力也就越大。

力是物体(或者说物质)加速运动的表现形式,这是力的普遍定义,从宏观到微观任何一种性质的力都可以此来考察。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整个动力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方程式。力是一个我们在考察物体的运动时抽象出来的概念,试问:如果没有m和a,F还会存在吗?

3, 综上所述(1,2),现在简单的讲一下地球上重力的来源: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形的实体,有坚硬的外壳和复杂的内部结构。构成地球球体的物质反向地心和向着地心时刻不停地做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膨胀和收缩的规律是膨胀快(匀加速),收缩慢(匀减速)。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是反向地心的,而在地球上的物体此时所表现出来的力的方向却总是指向地心的,这就是地球上重力的源泉。与人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在加速和减速时的感受相似,引力其实就是惯性力。地球以地心为中心匀加速膨胀,当速度和体积都达到最大值时立刻改变方向匀减速收缩,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周期......然后重新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类似于钟摆的运动。地球就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脏。假设地球是一个均匀球体,既然它在做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那么它的半径就会有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就是地球膨胀和收缩的幅度(猜测应该很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周期;自由落体加速度g就是它膨胀和收缩的加速度。在宇宙中较大的天体都近似于球体是它们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的结果,并且膨胀和收缩的加速度各不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天体的密度成正比。真实存在的是F=ma,在地球上就是G=mg,即通常所说的"重力"。    g是地球的固有属性,产生的原因不明。                                              

4, 由于天体的膨胀和收缩运动,天体上的物体就会获得一个指向天体中心的加速度,并且与这个物体是否已经离开该天体无关。这个加速度就表现为指向天体中心的"引力"。正是这个所谓"引力"提供了环绕运行的向心力。

在地月系中,考察月球的运行必然要认识到这是和它的初始运动状态是分不开的。月球本身就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它的"母星"。在它们分离之后为什么仍然表现为"吸引"呢?这是由它和"母星"分离的那一刻"母星"的运动状态决定的,月球运行的第一推动源于地球。本节是理解的难点。

5,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速率也是呈周期性的变化的,尽管这个变化很小,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潮汐现象的主要成因即源于此。在地球上观测它发自地心的匀加速膨胀和匀减速收缩运动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没有参照物。在太空中所有的天体都是在高速运行中的,膨胀和收缩的幅度又很小,所以也不容易。国际空间站是一个最好的观测平台,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地进行精确地激光测距,结果怎样?会有一个周期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吗?

6, 在地球形成和存在的历史中,g的值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初期很小-逐渐变大-最后趋于稳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g的值迅速增大使那些体型巨大的恐龙难以承受而最终灭绝,它们是被自己的身体压垮的。再以后,体型巨大的动物只能存在于海洋中,如鲸,这是生命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7, 关于万有引力的实验验证(引力恒量实验),那应当是一个被外界所干扰的结果。尽管2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为此竭尽全力,但G的测量精度仍然是物理学基本常数中最差的,这不是我们实验科学家的错,因为G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值。

8, 牛顿拒绝谈论万有引力的原因,关于"引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他实际上是这样回答的:"不知道。"但它必定产生于一个原因,爱因斯坦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开始的时候也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等效原理的提出就是他的得意之笔。但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却得出一个玄妙的结果。

9, 探寻地球跳动的脉搏,谁能给地球把把脉呢?我们现在只知道它跳动的加速度,那么它跳动的周期、半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呢?它如此跳动的原因又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们?地球环绕太阳运行-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而它的自转速度是不是在近日点较慢而远日点较快呢?也就是说用自转来调节公转,有观测数据支持吗?为什么没有(或者说不可以有)环绕卫星运行的"次卫星"呢?是巧合还是必然?如果说是必然,那么用现有的理论又如何解释?

10,  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是严格指向地心的,依据引力定律,就好像是地球的质量完全都集中在地心一样,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牛顿力学的生命力体现在F=ma以及由它推导出来的向心力公式、动量和动能公式(包含E=mc2)等等,并不是F=GMm/r2。F=GMm/r2在推导的过程中,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因为过于牵强而出现错误。为什么要说牵强呢?因为这一推导过程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环绕太阳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认为太阳对行星有一个所谓的"引力"。因为太阳"吸引"行星,所以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行星同样在"吸引"太阳吗?难道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太阳与它的行星之间互相环绕运行?实际上,在这里并不存在什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是"引力"与行星环绕运行的惯性离心力二者平衡的结果。牛顿第三定律是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用在这里显然并不恰当,这与库仑定律中的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万有引力公式F=GMm/r2是不存在的。

11,是否存在"捕获"一说?

    人类在进行探月活动的过程中,探月飞行器要做到被月球"捕获"--成为月球的卫星。首先必须在近地点加速,使其在环绕地球运行的同时也在环绕月球运行。这样,它既是地球的卫星,也同样可以看做是月球的卫星。最后再通过减速和变轨,让它最终成为月球真正的卫星。这是一个"移花接木"的过程,月球是它的"继母"。如果"捕获"说成立,那么当它在飞跃月球表面的时候就会被月球"捕获",而不需要通过减速来实现。

 

后记   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并非只是在解决"引力"究竟是什么,而是整个体系的问题。从力的基本概念到牛顿第二定律都要做出修正,也就是要与牛顿换一个方向看问题-牛顿看前台,现在看幕后。我想,当年的牛顿并没有认真思考"力"的概念的问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F=ma的价值。在这里,并不需要创建一个什么新的方程来取代万有引力定律,只需对那些已有的东西重新认识即可。面对一个三百多年形成的完整体系,现在要重新认识,理解起来难免困难,最后恳请读者能够认真研读......

 

参考文献

1,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英)牛顿 著;  王克迪 译  袁江洋 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涂良成,黎卿,邵成刚,胡忠坤,罗俊。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1年第41卷 第6期 691-705

感谢吕锦华先生的质疑和指正!

 

  物质运动的起源和电磁现象的本质  

摘要  通过构建一个设想,提出M粒子(暂命名)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以M粒子的运动来解释物质运动的起源, 并在这个基础上阐述了电磁现象的本质 。

 

关键词  M粒子 自旋  光速c  电场和磁场  电磁相互作用

 

 

  我们知道物体的宏观运动源于物质的微观运动。探索物质运动的起源,首先要知道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什么。为此,我们构建设想:


1,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包含人类目前所发现的全部微观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等)的基本单元是一种微观粒子,我们暂且叫它M粒子。它的体积、质量极其微小,目前尚不能精确测量。

 

2,M粒子是时刻不停运动着的,运动方式是自旋和沿不确定方向运动;运动的速率都是光速C。自旋的方式有2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表示为○↓和○↑,它们的数量相等。自旋方式相反的M粒子相互吸引;自旋方式相同的M粒子相互排斥;2个自旋方式相反的M粒子可以相互咬合在一起形成M粒子对,一个M粒子对可以以光速C沿直线运动。由于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就是M粒子,所以我们说M粒子的运动就是物质运动的起源。


我们知道,磁是电的表现形式,那么电又是什么呢?有了上面的设想,我们现在就可以对电磁现象的本质做出一个明确而清晰地阐述:

 

1,所谓的"电荷"其实就是M粒子。以顺时针方向自旋的M粒子是正电荷;以逆时针方向自旋的M粒子是负电荷。一个M粒子对就是一个电偶极子。M粒子对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状态。

 

2,电磁场就是充满M粒子对的特殊空间:在电场中,M粒子对的分布方式永远是开放的;在磁场中,M粒子对的分布方式永远是闭合的。这就是电场和磁场的根本区别,(见图1,点电荷的"电场";图2,通电导体的"磁场")

无论在"电场"还是在"磁场"中,M粒子对的分布方式都是呈线性分布的。一个正M粒子和一个负M粒子相互咬合在一起形成M粒子对时,结合的较紧密;而M粒子对之间和M粒子对与M粒子之间的结合较松散。所谓的电力线和磁力线实际上就是M粒子对的空间分布线;场强的大小就是M粒子对空间密度的大小;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转化只是M粒子对的空间分布方式发生改变;一切电磁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M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M粒子对在空间中的运动(以一定频率发射)形成电磁波,也就是M粒子波。以光速C运动的M粒子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裂,形成电流。

 

3,在电磁学中,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写成公式就是 F=K.Qq/4∏r2。在上式中Qq/4∏r2是电量的球面密度,其本质上也就是M粒子的球面密度,引入这一概念-单位点电荷q在该点所受到的静电力F正比于通过该点的电量的球面密度Q/4∏r2,就可以在理论上导出库仑定律。依据动能公式,一个M粒子对的动能就是E=mc2(m为M粒子对的质量,光速c就是它的运动速率)。由此可见,质能方程E=mc2其实就是M粒子对的动能公式。相关的实验设想:让一束强光照射强磁场,结果怎样?会有电流产生吗?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主编  高等数学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第3版。

2,赵凯华 陈熙谋  电磁学 (上、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7693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对相对论"同时性的相对性&q... 下一主题:谈谈物理革命这个陈腔古调
[楼主]  [2楼]  作者:孟兆三  发表时间: 2012/09/30 10:04 

我并不否认自己的“狂妄”,但我反对那些神秘、玄奥和复杂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小而浅的池塘,要是把水给搅混了,同样会让人觉着深不可测。

 

用朴素的简洁的方法解决神秘和复杂的问题——或许地球真的就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脏,并且一刻也未曾停止......

 

谢谢浏览!!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0265994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