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家科学院"高能物理学家群的轨迹 中南大学给刘路100万元的奖金和聘为正教授,是国家和人民的双赢。值得!不存在"棒杀"。为此我们来比较刘路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群的成长路线。这个高能物理学家群的选择标准,是根据目前媒体介绍在公开场所作过报告收集到的名单。如类似(1)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展(王贻芳);(2)中心探测器研制与调试取数(刘江来、衡月昆、);(3)反符合探测器研制与测试(杨长根);(4)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物理分析(邢志忠、曹俊)等6人的一些材料。 1)王贻芳,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研究员,1963年生于南京。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为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其领导的L3实验深造,1991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2年6月在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任研究人员,1992年6月至1896年3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人员,1996年4月至2001年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副研究员。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1年12月回国。在国外期间,在中微子物理、e+e- 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在国外领导完成了多项实验工作,如Palo Verde 中微子实验的电子学、触发、数据获取、离线软件系统以及物理分析, AMS 与 KamLAND 实验的蒙特卡罗模拟与设计等。 2)刘江来,上海交大研究员,1976年出生。1998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200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博士;博士论文获杰弗逊国家实验室2006年度最佳论文奖。2006-2009年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资深博士后。研究生期间在杰弗逊国家实验室从事毕业论文研究,第一次在多个距离尺度测量了奇异夸克在质子电磁结构中的作用。在加州理工博士后期间,参加大亚湾国际中微子振荡实验。2010年回国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继续为大亚湾工作。在该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做了关键性的模拟计算,重点在实验本底计算与对系统误差的控制。现任自动标度系统分项负责人。在交大工作的重点是对主探测器系统的调试、标度和物理分析。 3)邢志忠,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教授、博导,1965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市。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获得中科院高能所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学理论研究。2001年初回国,是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的国外杰出人才。2008年应邀在第34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作中微子理论的大会综述报告,2011年发表中微子物理学专著《Neutrinos in Particle Physics, Astronomy and Cosmology(中微子的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提出轻子混合角的"双大一小"模式,比超级神冈大气中微子实验结果早了近三年,相关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4)曹俊,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副经理、中心探测器系统负责人,1972年出生于湖南。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8年在高能所获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至 2000年在法国奥塞直线加速器实验室作博士后。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研究助理,参与费米实验室的中微子振荡实验;自2003年起从事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研究。2004年作为"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中科院。回国后一直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先后负责软件与物理分析、中心探测器研制。 5)杨长根,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1962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2年、1985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系,获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在高能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任高能所副研究员,现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Sin22θ13的精确测量和相关的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长基线中微子振荡物理前期研究等工作。 6)衡月昆,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1970年生于北京,1993年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做了两年博士后。负责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中微子探测器的研制。 4、"家庭科学院"成功人士刘路的轨迹 从以上6人看出,他们都是按"公科"正常途径培养出的最优秀的年青一代科学殿堂内的科学家,也做出最优秀的科研工作。刘路与他们相比,走的是类似伽罗华的自学道路。当然刘路与陆家羲、陈景润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文革前招收的最后一批大学生的那一代人相比,刘路的成功还跟与改革开放给予创造的良好条件,也还分不开;这就如著名艺术家张艺谋说的,也许"土壤比种子更重要"。 刘路,数学奇才,因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而引发各界关注,是2012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获评"希望之星"的中南大学学生;已收到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流大学的出国留学邀请,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额奖学金。2012年4月1日受邀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带去"西塔潘猜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刘路1990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2008年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2010年刘路在第二届丘成桐数学竞赛中获代数与数论优秀奖。西塔潘的猜想是关于反推数学中的一个猜想。通常数学大致是从公理到定理的研究,而反推数学则是从定理到公理的研究,二者正好方向相反。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反推数学还比较活跃,后十年中有些衰落,目前又有了一点生气。现在全球研究人员估计超过20人。目前国内南京大学对反推数学有相当研究。2010年8月大三的暑假,刘路在自学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反推数学中,第一次接触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和关于该定理证明强度的西塔潘猜想:类似在一群不少于3人的人中,若任何两人都刚好只有一个共同认识的人,这群人中总有一人是所有人都认识的。 2010年9月刘路在研究这个相关问题时发现一个方法,意识到该方法可能对解决这一猜想有帮助,但不敢相信这一方法能直接用来解决这一猜想。10月的一天刘路在看书时"灵光一现",突然想到如果利用之前学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证明西塔潘猜想。他立即跑回宿舍,连夜用英文写出证明过程,投给了数理逻辑领域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该刊主编汉斯杰弗德教授一直是西塔潘猜想的研究者,他看到刘路的证明后很感兴趣,但因之前从未听说过中国数学界有这号人物,所以也有些疑虑。 汉斯杰弗德教授将刘路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恰在这期间,新加坡国际大学教授庄志达在芝加哥大学访问,汉斯杰弗德问庄志达是否知道刘路这位中国中南大学的学生。庄志达是丁德成的学生,他打电话向丁德成询问刘路的情况。而在这之前刘路联系到南京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与该学者进行了几次沟通后,到2011年2月刘路又联系到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数理逻辑专家丁德成教授,与他交流过考研的想法。 所以在2011年5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在杭州联合举办逻辑学术会议时,在丁德成的提议下,还在读大三的刘路能被请到会场,现场报告了对"西塔潘猜想"的研究成果,在场的一批数学家被眼前这个似乎并不善言辞的年轻人的研究成果震惊了。2011年6月,刘路也接到最终获得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度评价的表示祝贺的回信。这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数学家侯振挺教授在南京见到丁德成,丁教授也兴奋地告诉侯教授:"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 侯振挺回到长沙立即要求与刘路见面。而刘路也仰慕侯教授很久,只因自己本科生的身份,没有机会接近。刘路与向侯教授谈话,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侯教授听后十分高兴,随即有一个想法,想接收刘路做他的学生。2011年9月16日,刘路在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作40分钟的学术报告。2011年,还获宝钢优秀大学生特别奖。2011年10月,时任中南大学校长的黄伯云特批刘路硕博连读。这是学校为他"量身打造"的培养方案,从而提前通过了本科论文答辩,以及博士阶段的学习。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等得知刘路的成就后,分别向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写信推荐。还在读大四的刘路,2011年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学校决定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同时获得100万元的奖励,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现在,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已经进入侯振挺教授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