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相对论中时间可变是怎么证明出来的 下一主题:六、真空中的光速值C、库仑系数K...
引力温差实验的问题与改进
[楼主]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2011/08/22 14:54
点击:3149次


    引力温差实验的问题与改进
    上次引力温差实验的隔热设计,主要是考虑,如果引力温差存在,如何支持引力温差的显现和这个温差接近理论的精确度。认为符合这样要求的隔热设计能够抵抗环境温度梯度的影响。过去的引力温差实验,有一点反常的实验细节,即铁棒实验有更大的温度差。为什么铁棒实验有更大的温度差?这个现象有点意外,也促使我进一步查找原因。后来意识到可能是冬季地面温度比室温高,地面辐射影响造成。近来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室内周边物体温度差异严重干扰实验结果。近来在设计 Michelson 实验,这个实验需要苛刻的隔热要求,于是逐渐掌握了更实际的温度场分布图象,从而意识到先前的引力温差实验简单的隔热计算存在错误。
    之前的引力温差实验,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铜材料虽然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差异的影响,但是它同时可能也会让温差效应短路。这个事情正像一个电源,如果有内部短路现象,电压也就表现不出来。引力温差的产生主要是原子核群体,热传递主要是电子群体。如果引力温差动力小,铜材料热传递效应明显,引力温差就体现不出来。
    根据以上两个因素考虑,引力实验需要想办法改进,才能做出更加经得起审查的实验结果。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比如铝板做外壳,以屏蔽复杂环境温度的影响。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来产生引力温差,比如朱顶余老师说的用铅棒来做实验,我现在觉得也是很好的建议。如果不成功,或者可以改用导热性能更差的铅锌矿岩石来产生引力温差。考虑了更多的问题以后,实验在设计思路上走近完善,但是也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51842-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相对论中时间可变是怎么证明出来的 下一主题:六、真空中的光速值C、库仑系数K...
 [2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2 15:20 

你可以负责引力温梯实验报告!在沈建其的引导下,理论上已经定性地过关……但何沛平对实验报告已经丧失信心
[楼主]  [3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1/08/23 08:48 

    科学研究不是因为责任,谁也没有研究科学的责任。科学研究是因为兴趣或者会说好奇心。我活着,有人觉得我有某项责任看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如果明天我死了,我还能对什么事情负责任呢!偏流探索也罢主流探索也罢,有可能是有价值的科学探索,有可能不是。这种探索,只能出自一个人的自愿和兴趣。即使是以科学探索为职业的人,这个群体没有出色的科学探索成绩,你又能指责他们没有负到责任吗。有责任的人也没有责任,更况论本来就没有职业责任的人啊。
    如果有更多人对于相同课题有探索兴趣,应该是更好的事情,但是朱老师有时记着这一点,有时又忘记了这一点。
    何老师对于实验失去信心,我只能说你帮助不够,或者是另一种情况,你认为的帮助方法你认为没有问题,实际上有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没有责任帮助他。
 [4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3 12:06 

对【3楼】说:

关于试验验证引力温梯,何沛平经过几个寒暑的不懈努力,始终没有得到稳定的明朗的实验现象……绝热技术跟不上以及量级太微弱(每百米高差才能产生近一度的温差)

……………………………………………………………………………………

后来,我希望能从理论上给出(哪怕是)定性的证明,但必须是清楚明白令人坚信不疑的数学逻辑结论;也可以暂时逃避试验这一关……但起初,何沛平对我这种想法并不认同。他坚称,物理不是数学,物理结论必须有物理实验来做支柱,这是唯一的出路……不过,我一直以为物理问题也可以靠数学逻辑作支撑,所以我一直不介意试验问题,我当时向何沛平郑重声明,关于《引力温梯试验报告》,我不署名!只署你何沛平的名字!因为那是你的功绩!一度时期,何沛平信誓旦旦地声称:我何沛平的实验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何沛平的实验报告一天拿不出来,《引力温梯论》就一天发不出去! 所以我何沛平应该是引力温梯论的核心人物!……结果怎么样呢……何沛平绞尽脑汁  耗资近万元……却 始终拿不出稳定的实验数据……何沛平的热情和意志消耗殆尽……有一段时间决定退出引力温梯论这个怪题……我拨打何沛平的手机……无人接听……何沛平彻底失踪了……因为何沛平早在98年秋天,就对引力温梯论哀叹道:简直是骑虎难下……怀疑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后来,就连河南郑州的谢荣庆、广东的苏万春也都先后销声匿迹……只剩下江苏的朱顶余孤军作战坚守阵地 整天陷入沉思……四大皆空……如痴如醉 ……努力寻找简单明了质朴可信的证明思路(证明过程不可太专业 必须设法避开艰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和偏僻的微分方程)……每个月上网费 长途话费  数百元……我一个人既要扛着军旗、又要吹着号角……还要忙着投掷手榴弹击退围攻的论敌……此时此刻,何沛平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袖手旁观……后来的某一天,我的灵感突然迸发……哦……原来欲证明 死寂态单原子理想气体中的温度梯度正比于力场强度  其思路很简单;只需两句话:第一句理想气体分子(在自由程中)动能梯度(的平均值)正比于力场强度;第二句,分子动能梯度的平均值等于分子动能平均值(温度)的梯度。

 

[楼主]  [5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1/08/23 16:04 

,,科学本是理论和实验两条腿走路的东西。你的优势在理论探索,何老师的主要兴趣在实验,如果你们能够相互理解是互补,就能够形成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如果都认为自己的那一条腿重要,就成了各说各的了。于是理论成了瞎指挥,实验也成了瞎试验。
,,由于大家都不是物理专业出身,即使课题有价值,做起来弯路不断,这也难免。只要最后能够总结经验,相互理解重新走在一起,老来之时也不算晚。
,,我觉得用铅棒来产生引力温差同样是问题,凡是金属的传热性能都不会太差,由于内部短路现象从而表现不出引力温差。按照这个想法,只有使用合适的岩石材料来产生引力温差。根据陆地地壳的温度梯度大约是每米 0.03 度,如果根据很多现象判定陆地地壳温差热流很小,可以估计岩石材料的引力温差就是每米 0.03 度。要稳定地观测到这个温差,还是很有希望的。
,,如果找一些地层温差数据也可以作为引力温差的证据,或者观测自然溶洞(或者采石洞或者地下矿道)中的温度场分布也许比特意设计的实验更为可行。
[楼主]  [6楼]  作者:youngler  发表时间: 2011/08/23 16:15 

,,沙漠下面的岩石地层,如果有从下到上的热流往上走,碰到传热性能比较差的沙漠地层会产生集中的温差,从而导致油田和煤层自燃。那么新疆很多地方早就应该没有油田和煤矿。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想法。但是具体的地层温度资料,我没有。
 [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3 17:18 

何祚庥 曾经回答记者的提问:你们为何总是排斥民科的文章?何祚庥回答:科学共同体平等对待任何类型人群的的科学意见,但必须做到其中一条:其一,就是能够被别人随时随地重复(仿作)的明显的稳定的物理实验;其二,就是基于公认的物理定理(概念)所获取的清晰的数学计算结果;那就一定会被科学共同体所接纳。

依据何祚庥的意见,无需两条腿……只要具备其中一条腿,或者物理实验、或者数学计算。
我选择了 “基于公认的物理定理(概念)所获取的清晰的数学计算结果”这条腿;所以我无需再去求助何沛平的物理实验…… 我从来没准备在《引力温梯实验报告》上署名。

关于“引力温梯论”的理论证明,已经得到杨新铁与沈建其两位老师的先后严肃认可!今年春又得到《大学物理》的认可(但该刊从不刊载挑战性新论点);近来又得到北师大曹盛霖老师的赞赏;现已被《前沿科学》所接纳。
沈建其早就鼓励我赶快将(引力温梯论的)数学稿 抛出去……不会有遇到理解障碍;沈建其前些日子还敦促我,怎么不去投稿? 因为 何沛平的实验结果没出来……没有事实作支撑,我确实对纸上谈兵不自信 ……哪有勇气去投稿 我本来 奢望 你与何沛平 冯建明 等朋友同心协力 联合攻关 ……我则把持着理论证明这一关,我们大家里应外合 联合作战……
结果,各行其志 各唱各的调……各自为政
——————————————————————————————————————————————

何沛平 近来 似乎也看到了曙光 ……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重返岗位……四处奔波 重整尘封已久的稿件 簸土扬沙 摇旗呐喊 为“推销”引力温梯论 推波助澜 ……并在引力温梯论文章上署名第一作者 我呢 与世无争 从不介意这些署名问题 我只陶醉于数学推理……
 [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3 17:36 

固态、液态的温度梯度都比气态的温度梯度大! 因为在液态、固态不仅仅存在着引力场的作用,同时还存在着色散(分子间力)力场的贡献!这就好比 铁磁性材料在外磁场的感应下也会产生附加的磁感应强度,
类似地,对于密度均匀的液体、固体 其色散力场也呈均匀状态;因为色散力场强度不仅与温度有关更与其密度有关,在重力场的作用下或者弹性形变的情况下 介质出现了密度梯度 导致了色散力场强度的不均匀 即色散力场出现了“势梯”,这同样参与了抗衡介质的温度梯度,所以介质只能稳定在更大的温度梯度状态。
这可以从范德华气体中直接获得精辟的数学证明!
也就是说 不仅库伦场、引力场、惯性力场可以导致介质的温度梯度,色散力场也可以导致温度梯度
所以 弹性形变的固体中存在稳定的温度梯度! 譬如 卷紧的钟表发条盘,就会在发条盘的径向出现特定的温度梯度……
当然,所有这些 都是数学方程告诉我的!
 [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3 17:55 

力场的强度(“势梯”)与温度梯度具有一致的物理本质:都属于“势梯”!这在自转体系更便于理解,大家知道,依据等效原理 旋转系统 等效于处在一种离心力场中……而离心力场的强度就等于当地介质所拥有的比动能梯度(即介质的旋转线速度所决定的动能);而所谓温度梯度,也只不过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梯度,无论是宏观运动(如旋转运动)动能梯度还是微观运动(热运动)的动能梯度(关联温度梯度)究其物理本质都属于 动能梯度 都具有一致的物理机能 :传导热流的驱动!
这也正是力场干预温度场的物理根源。
 [10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4 09:41 

温度与引力是有联系的

※※※※※※
刘武青
 [11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24 11:02 

希望朋友们要善于跨学科进行横向比较(含形式类比)、以期寻找其内在联系,对物理各学科的计算公式进行“杂交”,并挖掘其所暗示的物理潜在规律……对具有共同本质的物理量(如温度场、与重力场都属于势场;热运动能与宏观运动能都属于动能;色散场与重力场也都能引起温度梯度)进行更高层次的统一

从战略上使用发散性思维方式 横跨类比 大胆猜想 疯狂地想象 提出试探性方案 接着进行严密求证 对具体课题则需要亦步亦趋 步步为营 依靠严谨的逻辑逐步推进

有许多朋友片面地(错误地以为)欲获得物理学领域的新成就 必须执行爬行主义:首先老老实实学习达到精通两门以上外国语言 接着再老老实实去虔诚学习 数学理论和方法 什么黎曼几何 什么张量代数,什么群论,什么拓扑学 还要老老实实学习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 …………等等 等等 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然后还要拥有亿万万美元的资产准备进行太空实验 否则 只能是痴人说梦……

这些都是放屁!!!放的是狗臭屁!!!凡是放这种狗臭屁的人都应该立即处决!!!
因为这是 洋奴哲学 爬行主义!按照这个逻辑 任何人昼夜不睡觉两辈子也不可能将人类所创造的数学新理论新方法和物理学新理论都涉猎完全!
我的体会是:懂得的东西并不需要太多,学以致用 急用先学 现打柴现烧窑 活学活用 针对性选学有关章节 学用结合 寓学于创 学习目的明确 以创促学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使用中加深对概念的体会和理解甚至延伸(拓展),更或发现其欠缺之处 在创造中积累知识 加深理解 澄清概念 提高觉悟 增长才干 创学协同进步

善于举一反三 达到“闻一以知十”的效果 一个人的知识 与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一样 也是 一种公理化体系 也如同一棵树 即 “知识树” !大家知道 一棵树 是怎么来的?难道都是复制来的?不!都是从一颗种子发育分化发展而来 ……它的原材料并不是木材 而是 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类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这颗种子并不是从外界汲取现成的木质素进行建设自己的身体系统的,而只是从外界汲取一些无机物 在阳光的作用下进行合成一些有用的营养物质,再进行组建自己的体系……
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如同一棵树,并不是从教科书上汲取现成的真理堆砌自己的自己的知识大厦 ……而只是从网络 或道听途说一些朦胧的并没有上升为一种清晰的明确的理论的“侃侃而谈”作为输入的原始信号 进行思维整理加工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作为一种参考 受到一定的启迪 作为一种资料 作为思维的一种微扰信号 ……激发自己的思维兴奋 激起自己的脑海产生思维的汹涌波涛 霹雷闪电 迸发灵感 萌生崭新的思想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新颖的知识点 谁才能做到这些?只有妄自尊大的幻想狂、科妄、自不量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趣的白痴、自以为是的疯子才回达到这个无人之境!!!真的!这就是我的真切体会!!!
 [12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11/08/27 16:20 

楼主和各位关心引力温度效应的网友:

  最近,陈绍光老師和清华大学四位老師五人合著的一篇实验论文《实验发现水的重量量随温度变化》,已被杂志接纳将在今年10月份发表。这是一篇20多年前完成的实验论文,曾用来向国家申请自然科学基金,打算继续完善所进行的实验。但未获得基金资助,实验未能再深入。现今两位主要实验人员己年近八十,不可能再做实验。现在将论文公布出来,是希望对于这方面有探索兴趣的的人有些帮助。再过一个多月大家都可见到该论文,若是有网友想提前看到论文,请在此留下Email地址,我被授权先发送论文.pdf供有兴趣者提前参阅。

 [13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7 17:51 

中国的专利制度给中国人在世界科技界进行公平竞争的工具,让中国人在世界科技领先的项目有铁的证据,是广泛发现人才的好方式。

注:如果当时中国有专利法并且中国的克隆技术申请了专利,能望“羊”兴叹吗?

[ 返回主页 ] 详细内容

我国的克隆研究曾经领先世界 如今望“羊”兴叹

当英国人自豪地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克隆羊时,国内科学家不由得想起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0多年前,这里曾诞生过世界上最早的“克隆鱼”。

97湖北科技周期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武汉作科普报告。他不无遗憾地说,我国的克隆研究一度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可惜没有保持下来。

早在70年代,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鱼的克隆技术。他们从成年鱼的肾脏培养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再注入到一个支掉了细胞核的卵细胞里。5年间,2条鲫鱼在这里克隆成功,其中一条长到了3岁,重达150克,另一条长到2岁,重约50克。

由于饲养不慎,水生所的2条克隆鱼在1983年先后死去。有关研究也就此停止。主持这项工作的陈宏溪研究员解释说,基础研究地位被一度削弱,导致了克隆鱼研究的中断。

80年代以来应用及开发研究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则相对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民间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已超过政府,出现了洛克菲勒等一批国际知名的基金会。英国克隆羊的研究,则是在某些医药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我国具有这种长远眼光的企业还寥寥无几。

据了解,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克隆在动物品种改良,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利”羊诞生以后,英国科学家将克隆的许多技术细节申报了专利。

摘自《信息参考报》

重庆商报 1997年12月6日 第9版 综合文摘 本版编辑 戴雪梅

[ 返回主页 ] 详细内容


※※※※※※
刘武青
 [14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7 17:52 

在西方发达国家,民间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已超过政府

※※※※※※
刘武青
 [15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7 20:43 

转帖 冠状病毒肺炎 公布时间

2003年
4月12日,广东媒体在重要位置都刊登了这则消息,这是广东首次公布“冠状病毒”的结果。

  那天下午3时,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香港大学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在病人的分泌物中已经成功分离出冠状病毒。其实早在3月中旬,广州市呼研所已经分离到冠状病毒,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钟南山院士向记者透露,广州市呼研所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早在2月底就进行了病原查找的合作,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当时代表卫生部对香港专家表示欢迎。由于2月底到3月上旬,香港还没有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港大一直使用广州提供的病人标本进行研究。双方在3月18日已经分离出冠状病毒,这个时间比世界上首次公布“冠状病毒”早了八天。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这个结论是在大陆做出,香港不能率先对外发布。3月中旬香港也发生了同类病例,港大微生物系获得了本地病人的标本进行研究,也作出了和广州地区具有同源性的冠状病毒,港大微生物系于是在3月25日发布了找到病原体的消息。

  对于这个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旁落,记者很替广东专家感到惋惜。


※※※※※※
刘武青
 [16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8/28 05:55 

要实验引力温差,爬一次高山就行了。
 [17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09:53 

对【12楼】说:

我要购买两本刊载此论文的杂志.

请帮助联系.

谢谢



※※※※※※
刘武青
 [18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10:04 

水的温度是可以周期性的变化的.
也就是讲,
水的温度是可以波动的变化.
所以.
此物体与另外一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是波动的.
也就是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

※※※※※※
刘武青
 [19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10:12 

对【18楼】说:

引力波通信装置及方法



※※※※※※
刘武青
 [20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10:22 

对【19楼】说:
   

<引力波通信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已公开的部份内容

加热方式。

旋转物体可以加热,也就是旋转加热前后的物体。注意:对加热的物体要进行隔热。例如真空隔热的方式。杜瓦瓶方式。也可以进行致冷旋转。

旋转物体带电场、磁场、电磁场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加热。也可以进行致冷旋转。

水也可以旋转,并进行加热或者致冷。也可以带电旋转,磁液体旋转。

也可以将以上方式综合,旋转带电场、磁场、电磁场的物体并加热或者致冷来形成引力波。

加热旋转,化学加热致冷,电池充电充磁,逻辑电路,自动充电充磁加热,加热、降温,实验在真空中旋转,调频、调幅。旋转的大小、时间。充电、充磁大小的时间等等均可以。

充电、充磁是电磁质量。物体充电、充磁前是质量,引力波源是物体质量与物体电磁质量之间的转换。

物体旋转是旋转质量,引力波源是物体质量与物体旋转质量之间的转换。

物体也可以不旋转,利用加热前后来产生不同的引力,形成引力波。当物体加热前对另一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的引力大小是一种符号,物体加热后对另一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的引力大小是另一种符号,物体加热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引力波来传递文字了。

注意:对加热的物体要进行隔热。

加热同时也可以充电、充磁,但加热充磁时,注意居里温度。

隔热(隔冷)是现有理论及成熟的技术。

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研制成一种合金,它在受热时不会膨胀 (因而也不会收缩 ) ,同时保持有导体特性。或者将正温度系数的材料(受热膨胀的材料),与负温度系数的材料(受热收缩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在受热时不会改变外形的大小,可以对此复合材料加热来发出引力波。

接收端相同。

中国刘武青进行了多次"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称量被屏蔽的磁体排斥与吸引"、"被屏蔽的电磁力影响单摆效应"等等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进行引力通信。中国刘武青已申请了"引力波通信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引力波通信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摘要是:"同一物体,引力的大小可以变化,形成引力波。在空间进行传递,也就是引力波的传递。电磁力是可以屏蔽的,电场、磁场屏蔽是现有理论及成熟的技术。在一个物体的内部,有屏蔽的电场、磁体,电场、磁场的强度是可以变化的,由于进行了屏蔽,在物体的外部,测量不到电场、磁场的存在,引力是不能屏蔽的,由于电场、磁场强度的变化,此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引力也变化,另一个物体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接收端可以是扭称、重力仪、单摆等。"

这里,用几句话简单讲本文"引力波通信装置及方法"的发明,

发射端,旋转物体,同时可以充电、充磁、加热发出变化的引力波。

加热物体,发出变化的引力波。加热也以认为是加速。

接收端,重力仪、扭称,接收端可以测量引力波的变化。



※※※※※※
刘武青
 [21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10:50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陈绍光:在深完成新引力定律

  陈绍光

2004年3月12日下午, 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科学家陈绍光在深圳大学举行“引力理论的研究”学术报告会。这一新的引力定律是在深圳完成并公之于世的,属国内首次公开发表。

陈绍光,1936年12月出生于江西宜春,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一直致力于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研究工作。1978年他提出两项重大的物理课题,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关注,并指示相关单位给予充分的支持。自此,陈绍光调入江西省科学院并派往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的研究工作。他在清华大学约12年,除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之外,潜心从事理论物理的探索,获得许多重大的突破。

1997年,陈绍光退休来到深圳,在我市民营企业家的帮助下,仍然活跃在科技第一线。60多岁的陈绍光思维活跃而严谨,理论造诣深厚而且实际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很强,尤其是他的谦逊、正直和朴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3年,陈绍光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部科学论著《引力起源与引力红移——谁引爆了宇宙》,此书是陈绍光20年来研究成果的精华,除公开发表过的引力屏蔽效应外,其余都是首次公开面世,许多命题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深远的影响难以评价。此书中大部分研究成果在深圳完成,并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

这部著作有哪些重大突破呢?据了解,陈绍光从量子场论出发,深入阐明了真空极化机制,得出一个新的引力公式。这是一个新的引力定律,它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完善和发展。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能解释的问题,新的引力公式都可以作出解释。用这个公式解决了许多以前的理论和实验不相洽的重大物理问题。例如:引力屏蔽效应,地球重力场的量子效应(2002年在实验中发现,它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第三项)等等。

专家认为,这本书对理论物理学的众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内容十分丰富精深,无论从广泛性来讲,还是从深刻性、深远性来讲,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


※※※※※※
刘武青
 [22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11/08/29 11:15 

刘武青,你父亲王为民骂人了,你怎么视而不见?
 [23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29 15:28 

温度可以周期性的变化,
也就是讲,
温度可以波动变化.

※※※※※※
刘武青
 [24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30 11:51 

对【23楼】说: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杯内温度.

红外测温仪测量杯外温度.

当杯内温度周期性变化.(波动变化)

扭秤反射的光斑位置也随着周期性变化.(波动变化)



※※※※※※
-150
 [25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30 12:06 

引力波 ,台湾学界称为重力波.

※※※※※※
刘武青
 [26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30 12:14 

对【24楼】说:


※※※※※※
刘武青
 [27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30 12:20 

对【26楼】说:


※※※※※※
刘武青
 [28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1/08/30 16:06 

柳无情的“实验数据”毫无参考价值!因为都属于一些假象(自作多情)而已
 [29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8/30 17:20 

对【28楼】说:

 10月陈绍光老師等将发表的论文,你会相信吗?

<楼主和各位关心引力温度效应的网友:

  最近,陈绍光老師和清华大学四位老師五人合著的一篇实验论文《实验发现水的重量量随温度变化》,>



※※※※※※
刘武青
 [30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11/09/01 12:18 

温度变化是能量的变化。
也可以讲是内能的变化。
另外,势能的变化。

※※※※※※
刘武青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19344139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