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楼】说: 您说"即质子要穿行10^(13)秒(十万年)才能有幸被电磁力散射一次," 是否又在蒙我们? 按照李宗伟、肖光华著的{天体物理学}第292页所说,光子连续两次与星际尘埃相碰的自由程是L,观测表明,银河系中太阳所处的L的平均为3000L.Y(L.Y为光年).也就是说光子每运动3000L.Y,就会与与星际尘埃相碰一次。质子与星际尘埃相碰的次数不会低于光子与星际尘埃相碰的次数。 【【沈回复:我说L等于十万光年,{天体物理学}第292页所说L为3000L.Y,相差30倍,其实,这在实质上没有区别。这是因为判断的标准有所区别,即动量失去多少的散射才算一次碰撞。如果将失去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比率的散射也算一次“合格”的碰撞,那么L可以为几亿光年。{天体物理学}第292页所说L为3000L.Y,那是将一些动量损失比较微弱的碰撞也算作一次了,而在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宇宙射线而言,射线很硬,很多只能算砰瓷的碰撞,都算不了什么,故而“合格的碰撞”几率更低,L肯定要比你一般“软宇宙射线”的自由程“3000L.Y”大得多。
其实,以上道理我在前面帖子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你我都没有必要再写这帖。】】 而且我们已知星际介质中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密切地混合在一起,两者一般以云和云的复杂体的形式存在,银河系中星际尘埃的质量与星际气体质量的比例约为1%,光子或质子与星际气体分子相碰撞的次数应该大大于光子或质子同星际尘埃相碰撞的次数,绝对不是jqsphy所说的"即质子要穿行10^(13)秒(十万年)才能有幸被电磁力散射一次,"。 【【沈回复:我前面计算的数据已经把“星际尘埃与星际气体”合起来折算成“10^(5)质子每立方米”,不再区分,星际尘埃与星际气体。
总之,由于超新星爆发的宇宙射线很“硬”,普通的软碰撞(即我所说的改变能量仅仅千电子伏)根本可以不计,对于那些硬碰撞(严重改变粒子运动能量和方向),起码要穿行10^(13)秒(十万年)才能有幸被电磁力散射一次,是合理的。
最后,根据网上的引用“鄰近地球的超新星,是指離地球距離充分近(大約少於100光年>),以致於恆星死亡產生爆炸的結果足以對地球的生物圈>產生影響的超新星”,“最近的估計預測距離地球8秒差距>(26光年)的II型超新星會摧毀地球一半的臭氧層,這樣的預測主要是依據1987年在大麥哲倫星系>爆炸的第II型超新星SN 1987A>被測量到的輻射通量”,也就是说,距离地球很近的超新星也是有很多的,它们只有几十到几百光年距离,这也远远小于你所引用的,{天体物理学}第292页所说L为3000L.Y。这也正好说明,超新星爆发时,所有这些临近地球的超新星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同时到达地球。这一点我曾想指出,但没有指出,现在正式向你指出,就是为了断绝你的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