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波源运动时,水波宽缝衍射的图像 下一主题:王为民剽窃前人成果的证据
帕斯卡定律打败了引力起源的粒子碰撞说
[楼主]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2011/07/26 14:38
点击:1112次

乌恰耶夫的中微子气、陈绍光等人的虚中微子气符合帕斯卡定律:在密闭的容器中,液体、气体压强处处一致。结果物体周围没有压力差,所以,不能产生"引力"的效果,不能解释万有引力由粒子碰撞产生的原因。

但是,王为民的《万有引力定律作用机制的宇宙风假说》不符合帕斯卡定律,所以能够解释万有引力产生的原因。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4972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波源运动时,水波宽缝衍射的图像 下一主题:王为民剽窃前人成果的证据
 [2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6 15:28 

王为民先生对于引力的起因探讨不知有什么绝活?不妨用通俗语言表述一下。

我以为:要造成压力差,必须有吸收。没有吸收,就是帕斯克定律,解决不了引力起因。这点上,李子丰也犯着这个错误。我2005年犯着,2008年开始纠正了。我的观点是:引力是亚光子海洋压力差导致的,而导致这种压力差的原因是电子对相对于电子速度小于光速的亚光子吸收的原因。

电子是光子的母体,光子是亚光子群。当电子内部的亚光子相对于电子速度达到光速时,就逃逸出电子,形成光。当亚光子海洋中的亚光子相对于电子的速度小于光速常数时,电子就把亚光子吸入体内。所以,物体内部、物体之间的亚光子密集度小,压力也小。这就与周围的亚光子海洋形成压力差——就形成万有引力。

下面是陈玉选对“空实二源”引力起因评述:
应该肯定的是:张崇安先生“空实二源”理论,不像某些引力理论那样,提出一个“最基本的微粒子”或什么“基元”,如用某种磁或电性质杜撰的“粒子”和“基元",然后假定这个“粒子”或“基元”有某种磁力或电力的特性,就像康德假定物质有本性的引力一样,然后就自以为是的创建了一个宇宙。这种在物理学历史上流行不衰的陈旧思路扼杀了引力理论的发展,是三百年来引力理论滞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贵的是张崇安先生并没有仅仅设定一个“最基本的微粒子”,而是假设以电子为吸附主体,通过电子和更小的亚光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引力发生的机制和起源,不要小看这个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尚不完美的细小组合,尽管组合的双方未必是电子和亚光子,但是这个组合的思路是正确的,这是重要的一步,沿着这条思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引力的问题当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楼主]  [3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6 15:49 

电子的内部没有光子,这是量子力学的结论。所以,你的“当电子内部的亚光子相对于电子速度达到光速时,就逃逸出电子,形成光。”是错误的。
 [4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06:28 

对【3楼】说:
王先生:我看你只是前人理论的和稀泥者,永远成不了大气! 既然你认为“根据量子力学,电子内不可能有光子”,请你用逻辑清晰语言解释一下:为什么电子能级跃迁可以释放出光子?为什么一对正负电子碰撞可以湮灭为一对光子? 你的“宇宙风”难道是鬼神粒子组成?服从量子力学吗?为什么不符合帕斯卡定律?
[楼主]  [5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06:57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是电子和原子核的共同能量,而非电子单独所有,所以,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跃迁释放的光子,非电子放出,而是电子和原子核共同放出。
同样,正负电子碰撞可以湮灭为一对光子,这个能量是正负电子共同所有,非电子单独放出。
 [6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08:11 

王为民先生:你还没有回答,你的宇宙风是什么东东构成的?为何不服从帕斯卡定律?
另你既然称为“风”,就应该有个流向,请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是那个方向的“宇宙风”吹成的?
[楼主]  [7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08:17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阻挡现象就感受到风的存在。就象把物体放进水中才能感受到水分子对其产生的碰撞压力一样。宇宙风四面八方,就向乱跑的人群,你们夫妻两个被乱跑的人群撞回来一样。
 [8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10:03 

对【7楼】说:
你是不是认为帕斯卡定律所描述的现象中就不存在两物体之间阻挡粒子流的“宇宙风”?
[楼主]  [9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10:13 

是啊。
 [10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11:52 

对【9楼】说:
王先生:我看你错了!浸泡在宇宙微粒海中的受到各方向的力是均匀的,如果不假定这种粒子被吸收,就不会产生压力差,同样,你的宇宙风如果不能被物体吸收,也必然服从帕斯卡定律,我看你同样导不出万有引力定律。
[楼主]  [11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12:06 

在两把同样风力的电扇对着吹,再看看放在它们之间的物体是否被“吸引”就知道了我的宇宙风产生引力对不对。
 [1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1/07/27 16:51 

哪里有什么宇宙风?谁发现的,从哪里吹出来?证据?
[楼主]  [13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18:15 

主要是恒星风形成了宇宙风的主要部分。
 [14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19:29 

对【11楼】说:
宇宙中还有这样大的电扇?如此不停吸的风,能量从那里来?你在开玩笑吧?我看你的理论还不及那几位所谓“抄袭”你的人,因为你的假设恐怕离现实太远了!
 [1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19:36 

你说宇宙风是恒星风,我可以相信太阳有这样的风,那么这个风的方向应该是以太阳为中心向外?你又如何解释月球背着太阳时与地球的吸引?
[楼主]  [16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0:59 

在我的《万有引力定律作用机制的宇宙风假说》一文中已经指出宇宙风的有强大穿透力的粒子流强度比太阳风中的有强大穿透力的粒子流的强度大得多,你想一想,宇宙中那么多恒星,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17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1:25 

对【16楼】说:
穿透能力那么强还能产生压力?物体对风的阻力又是怎样和物体的质量相关联的?我们知道,同样质量的纸片和纸团是会受到不同大小的风力,可万有引力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楼主]  [18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1:41 

这个问题,我在不同场合已经回答了多次,不仿我再回答一次。
在光学中有一条吸收定律,说的是光穿透溶液的吸收强度I与溶液的厚度h成正比,I∝h,也与溶液的溶质浓度n成正比,I∝n,也与溶液表面积S成正比,I∝S,统一写成
I∝hnS = nV
如果是穿透力很强的X射线对固体,只是把浓度改成物质密度ρ就可以了。
所以,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强度
I∝ρS = ρV = m
可见,宇宙风中如果是穿透力很强的粒子流,被屏蔽(吸收等形式)强度就应该与质量成正比,而不是仅仅与物体某一侧的面积成正比。

 [19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2:15 

对【18楼】说:
你的风不是光子,我的风是光子(亚光子群流),我可以用光吸收定律,而你不能。 我明确提出电子可以吸收光子,而电子的浓度恰恰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你的宇宙风是什么原料够成?又能被什么材料吸收?你不是说穿透能力很强吗?怎么还能被吸收。 希望你不要拿X射线作类比,因为你的宇宙风不服从帕斯卡定律,想必是一种特殊材料,恐怕和光子是两回事,而我恰恰可以用X射线做类比! 所以你举的例子是支持了我的理论,而与你的关联不大!我看你还得向我靠抡,哈哈哈哈!
 [20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2:21 

王为民投降吧!你举的例子(溶液对光的吸收)恰恰证明了我的亚光子海及电子对亚光子的吸收,与你的宇宙风没什么太大的关联,你在替我宣传,你想一想,是不是?
[楼主]  [21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2:26 

光子穿透力很差,象地球这样大的物体,根本穿不过。因为一般光子是原子中电子跃迁所产生,所以,也容易被原子所吸收。所以,不能保证屏蔽强度和质量成正比。甚至中微子也不行,因为中微子要参加弱相互作用,影响严格的正比关系。
[楼主]  [22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2:43 

中微子数量太少,甚至没有宇宙中的电子多,以中子衰变产生中微子估计,中微子应该和电子数量差不多,可是,中微子速度太快,大部分逃到宇宙边缘去了,在宇宙内部越来越少,所以,甚至没有电子多。要由中微子对电子碰撞产生引力和波粒二象性就不太可能。所以,这个任务应该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一种粒子流,本人把它命名为王为民三象粒子,它既碰撞使实物粒子产生波粒二象性,又使物体产生引力,而又由真空不断产生。
 [23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2:54 

对【21楼】说:
你为什么一定要“穿透”?引力的另一面可以是压力,正因为不能穿透,才有压力,才可能形成引力。下雨天,你拿雨伞和罗网试一试,肯定前者压力大! 我看你用“穿透”来解释引力成因,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马德堡半球是你常给学生上的课吧?因为马德堡球中的空气稀薄才形成压力,两个半球好像是紧紧吸引在一起。如果马德堡半球是走风漏气的,或者按你的话说,空气可以“穿透”马德堡半球,那么两半球内的空气还能抽稀薄吗?两半球还会紧紧吸在一起吗? 我看你还是重新审视一下你的立论前题吧!
[楼主]  [24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3:00 

不穿透,就不能和质量成正比,而只能和面积成正比,雨伞打开和收拢,雨伞的重量就不一样,而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是不可能的。
 [2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3:20 

对【24楼】说:
你说的是有道理,但不能完全穿透,否则就谈不上力了,我看不如说成一种“过虑”,过滤掉的量应该与质量成正比。 但物体内部电子吸收光子也不是通吃呀!吃饱了我看还得留给别的吃,总吞吐量还是与物体内所含电子数量(即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呀! 你依然在替我宣传!哈哈
[楼主]  [26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7 23:27 

如果是光,一个铁盒和同样体积的铁块产生的引力就一样大了,这显然是荒谬的。
 [27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3:40 

对【26楼】说:
定向移动的亚光子群才是光,而亚光子海中的亚光子是无规则杂乱运动的,虽然是构成光的元子,但不属于光。正如人体的细胞不等于人。
 [28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7/27 23:44 

对【26楼】说:
同样体积的铁盒和铁块含有不同量的电子,对亚光子海的吸收量不同,所以承受不同的光压,即贡献了不同大小的引力。
[楼主]  [29楼]  作者:王为民  发表时间: 2011/07/28 08:44 

可见光是看得见的,而事实上没有看见这种光的存在,
紫外光,能量很高,穿透力很强,对人体细胞有巨大的杀伤作用,而事实上,不曾出现这种现象。
红外光有热效应,电子在这种光的电磁场中要发生振动,出现不规则运动,电子的不规则运动产生热效应,在不同引力大小的地方就出现物体温度高低的不同,事实上,没有这种现象。
综上所述,那种认为引力是由光产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67618465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