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怎样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下一主题:沈建其曾说:只要对传统的热温商...
为中国非主流科学呐喊
[楼主] 作者:xqhuang  发表时间:2011/05/29 15:54
点击:4932次

        最近中国科学院启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http://www.cas.cn/zhengwen/jsgj/>),活动目的:围绕“建言未来发展、分析当前态势、再现优良传统”这一主线,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促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整体跨越发展。本人人微言轻本不应该开口,受科学网主编赵彦先生的邀请,写了一篇征文“中国科学院需要六个反思”(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5/t20110529_77433.shtml>),也算是为中国非主流科学发出一声卑微的呐喊吧,在文章中,我提出了六个反思和四条建议:

反思一:科学舞台为什么被占领?
反思二:院士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科学的毒瘤?
反思三:引进的人才为什么被平庸化?
反思四:为什么《中国科学》的魅力不在?
反思五:为什么培养不出科学大师?
反思六:为什么民族科学虚无主义盛行?

建议一:不拘一格降人才,抛弃唯学历、唯洋学历、唯论文的选才标准;
建议二:鼓励科学质疑精神,搭建创新网络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在线论文等多种方式,营造全民谈科学、论创新的学术氛围;
建议三:建立创新思想评估和筛选机制,对论坛、博客和在线论文出现的“闪光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和筛选,通过现场答辩争鸣、网络电视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
建议四:开放中国科学院,让优秀的中学生、普通高校教师、甚至民科,能共享中科院的先进仪器设备。

        我相信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先生会更开明,会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科学创新和科学质疑,希望各位能够勇敢地加入到呐喊的队伍中去。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46419.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怎样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下一主题:沈建其曾说:只要对传统的热温商...
 [2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11/05/29 15:58 



※※※※※※
[silin007]是在思想丛林中维护正义(真理)打击邪恶(谬误)之最基本的观念方法理论等的终极总结者[思林终结者]
 [3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16:38 

支持楼主,你说的全包含了我的想法.
 [4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17:04 

为了搞一项重要试验,我用了半年时间学木工手艺,用木头制做实验模型,因为买不起那些设备,又进不了重点实验室。 我坚信,自制小木船装个火箭发动机应该比航母跑得快。
 [5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17:32 

大家行动起来呀,不愿在沉默中灭亡的人们!
 [6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17:50 

"我相信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先生会更开明,会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科学创新和科学质疑",我也希望是这样.
 [7楼]  作者:物理学家之父  发表时间: 2011/05/29 19:51 

中国科学院需要六个反思


发表时间:2011年05月29日 作者:黄秀清 【字号: 小 中 大 】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是什么?小时候,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文学院,因为院长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上大学后,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学》,听老师说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就基本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学术界的王者地位。而现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是“官院”,院内供养着近千名被称为“院士”、相当于副部长级别的学官。若问未来,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原始创新的发源地,是一群有着孩子般天真的科学人实现科学梦的天堂,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第一位菲尔茨奖得主将在那里诞生。

虽然是中科院的院外人士 ,幸运地与中科院的一位“亲生子”(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有过长达半年的零距离接触,所以,时常会自作多情地要与中科院攀亲戚。有了这层特殊关系,我就开门见山吧!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是问吗?不,钱老是打,是鞭打!这鞭子看似打在中国高校身上,其实是抽在中国科学院的心头上。建院六十多年,虽然有两弹一星这样的辉煌,可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和“王牌军”,在经费一年比一年多、设备一年比一年先进、人才引进力度一年比一年大的情况下,中科院又培养了多少杰出人才?大师有木有?科学院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反思一:科学舞台为什么被占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科院充分发挥了科学“播种机”和“火车头”的作用,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鼓舞下,多少青年探索科学的热情被激发!多少青春在科学舞台上飞扬!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到二十年时间,科学舞台就被娱乐舞台完全占领、彻底替代,共和国的新生代终日沉迷于娱乐世界。是大众远离了科学,还是科学远离了大众?不管答案是什么,也不论造成今天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哪些,科学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思二:院士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科学的毒瘤?

曾几何时,院士不仅仅是学术荣誉,更是崇高学术品德的象征。随着院士队伍的大扩容和泛滥,“院士”已开始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联系在一起,成为学霸的代名词,成为中国科学的毒瘤。两年一次的院士大选,更像是娱乐界选秀和全国荒诞剧大赛,各路演员使出了浑身解数,跑的跑跳的跳、包的包装的装、骗的骗抢的枪、哭的哭闹的闹,丑态百出,真是叫人大跌眼镜。更令人称奇的是,不少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先生都赤膊上阵,为了院士我还想再奋斗500年!他们追求院士头衔是为了科学吗?显然不是,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能终生享受副部长级特权待遇。在“院士”巨大好处的诱惑下,多少有为的中青年科学家早早地放弃了科学追求改追“院士”?劳民伤“才”的院士制度是改革还是废除?

反思三:引进的人才为什么被平庸化?

近年,中科院在引进人才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人才引进的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升级,从“杰青”、“百人”到“千人”,但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来了“百人”跑了“杰青”,来了“千人”跑了“百人”,领导不爽“千人”滚蛋等怪现象时有发生。为什么美好的“引人”工程,却演化为“引敌”或“引狼”工程?设想中的科研合作、强强结合与互补,成为你死我活的争斗,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不是被当作政绩工程来完成?

反思四:为什么《中国科学》的魅力不在?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就像现在大家追逐Nature和Science一样,老一辈学人曾把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当成毕生的奋斗目标。今非昔比,作为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第一牛刊几乎沦落为垃圾期刊,对于发表在《中国科学》的论文,国内名牌大学在进行学术评估时基本不算,国内一流学者更是不投、不看,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管理落后、思想僵化。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科学》不仅审稿、出版周期长,还存在“以貌取人”“重友轻文”发关系文的现象,国内学术期刊界诸多怪现状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杜绝论文腐败、净化学术空气能不能从《中国科学》开始?

反思五:为什么六十二年培养不出科学大师?

谈及科学大师,必然会引发一场口水战,什么是科学大师?谁来确认?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应该是大师的国际通行标准吧?虽然这个标准并非绝对客观准确,我们甚至可以吃不到葡萄式地表示不屑,但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诺贝尔科学奖零国就是一种耻辱。每年发布诺贝尔奖得主之时,都会引起国人周期性的意淫和阵痛,总有人习惯性地喊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可我至今不清楚国人哪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算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高温超导,还有吗?一个大师和诺贝尔奖的诞生,是前辈上百次与理想和目标的擦肩才能换来的,先别急着谈如何拿诺贝尔奖,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得到与诺奖擦肩的机会?大国无大师的窘境不难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窥见,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位是解放前大学毕业的,靠八九十岁老先生撑门面的日子还能过多久?

反思六:为什么民族科学虚无主义盛行?

一百多年来,在如何提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方面,包括中科院在内的中国科学家毫无作为,这极大地打击了中国人的自信心、敲断了中国科学家的脊梁。这在中国学术界表现为对洋权威的奴颜婢膝,对洋教条的全盘盲目接受,对于国内的原始创新思想,只要与洋理论有矛盾和冲突,一律打成“伪科学”,谁敢出来挑战洋教条、掀开皇帝的新衣,不问青红皂白地全面封杀,并被戴上“非主流”、“民科”等高帽。科学也是有国界的,国外主流学者打压国人的创新科研成果,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话语权,令人费解的是我们的一些所谓“权威”往往出拳更狠,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心理。民族科学虚无主义不除,中华科学将永无腾飞之日!堂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地球上人口最多、最富智慧的民族,难道真的就不能产生可以超越西方的科学思想?

六十二年的中科院有过辉煌,但再多的光环也无法掩盖大师缺失的尴尬。科学院的伯乐们,当你们的眼光穿越太平洋去寻找千里马大师时,是否想过千里马就在眼皮下、大师就在脚下,十三亿人口的大中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为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整体跨越发展献计献策,显然不是我辈所能妄论的,不过对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工程,笔者想说上几句,谈不上建言,就算是一声卑微的呐喊吧。创新是产生大师的基础,科学院(乃至中国)要出大师必须:第一、不拘一格降人才,抛弃唯学历、唯洋学历、唯论文的选才标准;第二、鼓励科学质疑精神,搭建创新网络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在线论文等多种方式,营造全民谈科学、论创新的学术氛围;第三、建立创新思想评估和筛选机制,对论坛、博客和在线论文出现的“闪光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和筛选,通过现场答辩争鸣、网络电视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第四、开放中国科学院,让优秀的中学生、普通高校教师、甚至民科,能共享中科院的先进仪器设备。以上四点如果能够实现,大师一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我曾经说过:不要迷信爱因斯坦,他只是一个传说!相信有那么一天,他会走下科学神坛,即使爱因斯坦复活,他到中国也只能是二流科学家。

我梦想的中国科学院:开明的领导,开放的设备、开拓的研究者和开心的科学乐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科学网博主

 [8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20:11 

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

这个“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鼓励自由探索”不就是在支持民科吗?

大家行动起来呀,不愿在沉默中灭亡的人们!
 [9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20:12 

我们的领导讲,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
这个“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鼓励自由探索”不就是在支持民科吗?
 [10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29 20:13 

为了搞实验,我学了半年木工手艺,现正在用木头制做实验模型___是毛泽东思想鼓励了我去这样干.
 [11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30 11:26 

今天我才知道是黄秀清教授向中科院提的建议,让我难以理解的是,有著教授职称又有学术创新闪光点的学者们(还有武大的甘教授),为了人类文明进步做点贡献那么难,我们这些老百性也就困难到说不出口的地步了。
 [12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1/05/30 18:33 

支持秀清兄的分析与呐喊!
 [13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1/05/30 18:42 

黄秀清教授是主流界学者,他看到主流学术的一些弊端,发出正义的呼声,民间学者应该感激他!
 [14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30 20:37 

黄教授讲的是中国目前的现状,也是对客观问题存在的真实反映. 希望大家到科网点评一下他的那篇文章.
 [15楼]  作者:dyn2h  发表时间: 2011/05/30 20:52 

黄秀清的这篇檄文不够深刻,仅仅只是出了口恶气,并没有将其形成的原因阐述清楚。
其实中科院是伪科学的根据地。
 [16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31 11:10 

对15楼dyn2h说,黄秀清教授己经做得足够了,目的是让中科院大刀阔斧地改革,不是为了个人的得与失,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真正伟大复兴。
我从这里看到了一束光线,在卢嘉锡当院长时,给我回过多封信(现在还保存着),在现任院长上任不久,今4月11日也给我来了信。在这两个院长之间长达约20年就是一个真空地带。拿破仑说,由羊帅领的狮子群打不过由狮子帅领的羊群。
 [17楼]  作者:dyn2h  发表时间: 2011/05/31 12:41 

对【16楼】说:

我的意思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不可能有根本的转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彻底的变革,不能够跟着别人学!

    科学院里面院士的成果,必须是实验到理论的成果,不能够是理论到理论的成果。什么相对论、量子物理、现代天体都应当作为伪科学赶出中国科学院。因为这样的理论从根源上就是理论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实践指导作用,完全是吃干饭不干活,还要有人养活他们。

    哲学都没有学好的人,没有资格当科学家。

 [18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31 14:14 

"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应该是大师的国际通行标准吧?虽然这个标准并非绝对客观准确,我们甚至可以吃不到葡萄式地表示不屑,但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诺贝尔科学奖零国就是一种耻辱。每年发布诺贝尔奖得主之时,都会引起国人周期性的意淫和阵痛,总有人习惯性地喊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可我至今不清楚国人哪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算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高温超导,还有吗?一个大师和诺贝尔奖的诞生,是前辈上百次与理想和目标的擦肩才能换来的,先别急着谈如何拿诺贝尔奖,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得到与诺奖擦肩的机会?大国无大师的窘境不难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窥见,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位是解放前大学毕业的,靠八九十岁老先生撑门面的日子还能过多久?"

我认为不要喊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是要对撞个正着!
 [19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1/05/31 17:20 

17楼老兄, 别急嘛! 好戏才开始,现任院长是开明的,他本人就是搞纳米科技的科学家。退一步讲,即使我是现任院长,也不可能就能按照每个人的想法行事,毕尽要在大环境下作一些试探性改革,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內、外等各方面的压力,那个差事真不好干的。沿着老路走下去,虽然看来比较和谐,但做不出惊天事业来,哪天政府问下来,怎么回答?
 [20楼]  作者:references  发表时间: 2011/06/03 16:02 

黄秀清同志讲得好,他指出了当前在科技界的不端行为,如果只要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就对了。中国的人才多得是,楼上那位先生说,要喊出与诺贝尔科学奖对撞,依我看他被撞着的概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21楼]  作者:references  发表时间: 2011/06/03 18:53 

黃先生,"骗的骗抢的枪"、,这里是否打错了一个字,应该是抢的抢.
 [22楼]  作者:gbubble  发表时间: 2011/06/04 00:10 

不认识黄秀清教授,GOOGLE了一下,有下面的结果。从工作单位看,应该是楼主。

姓名:黄秀清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所属学科:凝聚态物理, 理论物理
创建日期:浏览次数:6789 【加入收藏】【推荐好友】

  • 个人简介
  • 代表论著
  • 学者手记
  • 黄秀清,男,教授。1983年在厦门大学物理系光电子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2000-2003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准晶的声子和熔化特性;准周期结构设计和能隙标度的研究;低维无序、介观系统电子局域和输运;准周期介电多层膜设计、制备及其光学和热输运性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非晶铁磁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研究等等。在Phys. Rev. B、Appl. Phys. Lett. 等学术杂志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被他引2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9项。
    目前感兴趣课题有: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完备性的探讨;高温超导机制。

=====================

拜读了先生的此文有感。

我一直还没有放弃对中国科学界,尤其是物理学界的最后信任。认为尽管金钱价值观也在席卷着中国科学界,但其中确有高尚者和高贵者,他们对科学真理追求的理想并没有被腐蚀,其科研实践并没有堕落,他们在守护着科学精神和把持着科学研究的固有价值观,作为真正的科学人,他们可以清风傲骨挺立于中国科学界之中。他们在呐喊,为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追求自然真理而呐喊。

楼主的这篇文章无疑使我强化了一些对中国科学界的信任。希望像黄教授这样的科学家越来越多,最终汇成中国科学界的主流。

当科学家因物欲和金钱而放弃科学精神时,他已经背叛了自己,也正在出卖自我,而不再是真正的科学人。



※※※※※※
物理单位的时空组态和宇宙的完备时空dlxinzhigao@163.com gbubble3173@hotmail.com
 [23楼]  作者:梁彬彬猪狗不如  发表时间: 2011/06/05 12:51 
 [24楼]  作者:否定相对论  发表时间: 2013/08/21 20:22 

只要是牵涉到腐败政府就脱不了干系,造成腐败的始作俑者更脱不了干系。
 [25楼]  作者:陆道渊247484  发表时间: 2013/08/22 00:58 

黄教授:我有要事请教,能告知您的E-mail么,我的是ldy247484@126.com,谢谢。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53709173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