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场理论---探索(2)》
假设:重力场是由某种[微粒子旋流]产生的, 那么这个[微粒子旋流]产生的“动压强差” 应该是作用于物体中每个物质单元上的, 物质单元可以是分子或原子。 希望得到的是:[压差引力]-[离心力]=[重力] 即:[S(ρv2v2/2-ρv1v1/2)] - [mvv/r] = [mg] 这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受力情况, 然后乘以分子数量N,就得到了物体所受的引力: N{[压差引力]-[离心力]}=N[ma], 如果a与g有内在的联系, 从而可以类似的去模拟磁场、电场, 用以研究各种场之间的共性本质, 以期达到各种场之间的“同一”(同一个物理、数学模型)。 基本前提条件: 旋涡流场是:连续、微压缩、有序、粘性流体; 场粒子流速:v=c/r 场粒子质量:dm=ρdsdr 场内某点压强:p=G-ρgh-p0-ρvv/2 (G为常数,p0为大气压强) 首先分析: [旋流场粒子]自己所受的“压差引力”:(比较简单一些) 设:[旋流场]中的一个微元(场子)质量:dm=γdsdr, ds:[场子]有效截面积; dr:[场子]有效高度; γ:[场子]密度。 动压强之差: ⊿p= -(ρv2v2/2 - ρv1v1/2) 动压差引力: df= -ds⊿p= -ds(ρv2v2/2 - ρv1v1/2) = -(dsρcc/2)(1/r2r2 - 1/r1r1) 设C=cc y=1/rr 则: df= -(dsρC/2)(y2-y1) y'= -2/r^3 y2-y1=⊿y=dy=y'dr (当⊿y=->0时) 所以: df= -(dsρC/2)(y'dr) = -(dmC/2)y' = -(dmC/2)(-2/r^3) 所以: ==================== df= Cdm/r^3 或者: df=dm(v^2/r) df=dmc(v-V)/r^2 ==================== 即:场子所受向心力=离心力, v^2/r是df对[场子]的“向心加速度”, 也是[场子]的“离心加速度”, 其实[这种涡旋场]的条件v=c/r 就是据此推出的。 和力: dF= [(dsρC)(dr/rrr)] - [mvv/r] = [(dsρC)(dr/rrr)] - [C(ρdsdr)/rrr] = 0 即:[旋流粒子]自己所受的“压差引力”等于其离心力,重力为零。 ------------------------------------------------------- 再来分析[旋流场]中:物体m的基本单元[分子]dm(或原子)的受力情况: 设:物体中的一个微元(分子或原子)dm=γdsdr,分子数量=N, 则:分子质量dm=γdsdr,物体质量m=Ndm, 则:[分子]排开同体积的[场子]质量为dm'=ρdsdr 微元的和力为: dF= C(ρdsdr)/r^3 - (γdsdr)V^2/r 设:V=kv,K=kk,(k:[物体]速度V与[场子]速度v之比) 则:V^2=Kv^2=KC/r^2 如果忽略两种粒子的密度差异: ρ=γ(或以后再做分析),即:dm'≈dm 则: df= Cdm/r^3 - KCdm/r^3 = Cdm(1-K)(1/r^3) ====================== df= Cdm(1-K)(1/r^3) 或者: df=dm(1-K)(v^2/r) df=dmc(v-V)/r^2 ====================== 所以分子(微元)受力为: df=dmc(v-V)/r^2 以上各公式应该适用于各种[旋流力场]。 1、<在重力场中> 对单个[分子]来说: 以上分析是假设:受力物体几何尺寸ds、dr比较r很小, 从而有:y2-y1=⊿y=dy=y'dr (当⊿y=->0时) 最后得到:df=dma=dmc(v-V)/r^2 如果物体的几何尺寸S、H比较r很小时, 可忽略[物体]m所受作用力F沿⊿r方向的变化影响, 即:可忽略物体重力F在物体高度⊿r方向上的微小变化。 则不用积分,而是乘以物体所含[分子]数量N: NdF=Ndmc(v-V)/r^2 即:F=mc(v-V)/r^2 不用积分的原因还有: 由于物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相对[场子]来说是不连续的, 所以此处用“连续分析”的积分处理反而无效, 特别是当分子间距与分子直径dr相差不多时,误差更大。 (积分只能用于[分子],见《同一场理论---初探》), 为了较准确起见,应该取物体高度⊿r的平均值⊿r/2处的F, 但实际上此处的[场子速度]v已经是一个⊿r/2处的平均速度了: 对于物体、分子、原子来说: 当V=v1(内侧速度)时,已经有:离心力>向心力; 当V=v2(外侧速度)时,仍然是:离心力<向心力; 当V=v (平均速度)时,近似有:离心力=向心力; 由于ds、dr相对r很小, 所以(v-V)中的v是在一个很小的速度范围内:v1-v2, 暂时用平均速度v=(v1+v2)/2来表示, 不过以后如果精确考虑到ρ≠γ, 则(v-V)=0 的条件变为: (ρv-γV)=0 即:ρ/γ=V/v,这以后再说吧。 所以公式:F=mc(v-V)/r^2 对于物体m已经有相当的精确度了。 (没必要精确到:F=mc(v-V)/(r-⊿r/2)^2) 假设:重力加速度g=a =================== 则:g=c(v-V)/r^2 =================== 对比万有引力中的: g=GM/r^2 (G:万有引力常数,M:地球质量) GM=c(v-V) ------------------------------------------------------ c(v-V)式中虽没有恒星的质量M, 但c和(v-V)与恒星的质量M相关: c越大,说明旋流强度c=vr越大, 恒星的收缩强度就越大, 恒星形成后的质量M也就越大(如果有充足的星际物质); v>V时,或物体速度(v1+v2)/2(平均流速)>V 时, “压差吸引力”大于离心力。 v>>V时,或物体速度(v1+v2)/2 >>V 时, “压差吸引力”基本不变(v2v2-v1v1变化不大), 但离心力mV^2/r则显著减小, 所以物体所受“和力”---吸引力(mg)明显增大, 所以也会对恒星的质量M有影响。 当v=V时,或(v1+v2)/2 =V 时, “压差引力”=离心力,即:g=0。 当v 如果是受到某种撞击而远离的,则在一段时间后, 由于旋流的阻力(r越大,v越小), V又逐步趋于v,然后又可能被吸引回来,成为卫星。 行星、卫星、彗星的椭圆轨道大概也与此有关? c(v-V)式中的v是旋流场[场子]在r处的切向速度, 它不是一个常数,v=c/r,但在地球附近,v近似为一个常数, 但在距地球较远的地方, 对于:g=c(v-V)/r^2 还要考虑(v-V)这一项的变化。 比如假设物体速度V不变,则r增加时,v将减小,因子(v-V)将减小, 所以严格的讲c(v-V)=GM并不是一个常数, 这需要有试验数据的支持,有待证实。 2、<在涡旋磁场中> (比如:磁铁和螺线管的“磁极”处) 假设[磁场子]旋流速度v的变化也满足v=c/r, 电子速度为V, 则:df=dma=dmc(v-V)/r^2 假设:磁力加速度b=a =================== 则:b=c(v-V)/r^2 =================== df=dmc(v-V)/r^2 这是[非均匀磁场]内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 c:旋流强度c与磁场强度B相关, dm:是电子的质量(常量), v:磁场子切向速度, V:电子切向速度。 其实它也会对原子、分子、物体产生作用, 但是由于相对比较微弱,所以可能仍未被发现? 相信对“原子云”会有较明显的影响, 比如美国在激光冷凝“原子云”的实验中, 可能就采用了用磁场使筛分过的“极低温原子”旋转, 使其不会“下漏”,从而打破了极低温记录。 还有就是以前提到的“磁场使晶体熔凝后形成内部涡旋结构”。 另外,强磁场对光的散射作用,也有可能是“弯曲散射”的。 综上所述, 可以用“旋涡流场”模拟重力场、磁场、电场, 用以研究各种场之间的共性、本质, 以期达到各种场之间的“同一”:同一个物理、数学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