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太极子物理学初论》 2005年1月24日收到我大学同班同学余正付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已退休)寄来《太极子物理学初论》一书,因为他知道我近年正致力于宇宙演化和统一场问题的探讨。在这之前,我不知有此著作,故饶有兴趣地拜读起来,至月底已粗阅了一遍。 作者敢于对现有的物理理论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进行了系统的认真研究,这是难能可贵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特别在我国学术界更要百家争鸣才能形成科学的春天,才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能量;我们周围的宇空不是真正意义的真空,而是充斥着物质;不存在绝对零度,入≠0 ;宇空是量子化的;现有的物理理论决不是最终的绝对真理;"这些也是我非常赞同的。 对书中的问题,我提供如下一些看法,以供作者参考: 1,书中第11页第11行"而粒子周围都有太极子分布",似应为"而粒子周围都有太极子气分布";第12页倒数第5行"库仑场中太极子质量刚好是整个电子质量的一半"应为"库仑场中电子心质量刚好是整个电子质量的一半"!第18页倒数第9行"而电场是太极子规则排列的梯度分布"应为"而静电场是太极子规则排列的梯度分布"。因而,磁场就不是一般的"太极子流产生之速度场,"应是其旋度场! 2,第13页第9行"太极子只有两个自由度"欠妥!既然太极子有热运动、振动和自旋,就不可能只有两个自由度! 3,太极子既是正、负太极子组成的有极性的偶极子,就不应该是玻色子,应是费米子!以玻色统计所得的结果就缺乏合理性。 4,关于质子、中子、电子中含太极子数的计算有误--没有考虑结合能! 当一个稳定的粒子是由更深层次的微粒子结合而成时,它必然放出结合能;反之,它要重新裂解为那些微粒子,就必须获得相当于结合能的裂解能才能实现。 考虑到核物质的液气相变能量Ec>12 M eV,可认为Ec=ΔNL*m*C2,ΔNL~0.674*1017个。 可认为质子中含太极子数NPL=(5.2688+0.0674)*1018个=5.3362*1018个, 中子中含太极子数NNL=(5.2764+0.0674)*1018个= 5.3438*1018个; 没有电子"气化"的相变能数据,因此无法估算电子中含太极子数,但必然大于第28页中的数据。 密度单位是g/cm3,个/cm3是浓度单位,故质子中太极子浓度是nPL=4.6425*1056/cm3,中子中太极子浓度是nNL=4.6492*1056个/cm3。 5,如果认为1019个宇宙子结合而成一个太极子,其质量亏损 Δm = (3.8349-3.1743)*10-43g =0.6606*10-43g,对应的结合能ΔE=3.7056*10-11eV。如果再认为1019个太极子结合而成一个质子,其质量亏损Δm= (3.1743-1.6725)*10-24g=1.5018*10-24g,对应的结合能ΔE = 0.8424GeV;如果中子中含太极子数与质子一样,它的质量亏损比质子小,意味着它处于比质子能级高的亚稳态,在自由状态下会蜕变为质子。则宇宙子、太极子、质子和普朗克质量以1019倍数成序列。 6,第96页第9行"星球表面太极子是混乱排列的",此说法不妥。许多星球表面具有电磁场,有的还十分强大,哪能武断地说太极子是混乱排列的呢?! 7,第104页第11~ 12行"太极子气的确既不发光,也不挡光,它与日常所见的物质也没有相互作用"这一论断与全书其它部分的论断完全不符!太极子气既是太极子"气体",对光的阻力导致光红移,太极子气又具有四种相互作用,再来说"它与日常所见的物质也没有相互作用"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迎合现在的暗物质说而付出如此的代价是很不值得的!科学理论必须自洽,不能自相矛盾! 8,第151~155页关于相对论质点运动方程的求解有误: ∫0t Fdt/m0C =∫0v/C d/dt[v/C(1-v2/C2)1/2] = ∫0v/C [dv/Cdt/(1-v2/C2)1/2+(v/C)2 * (1-v2/C2)-3/2*dv/Cdt], 令x=v/C,分离变量得:∫0t Fdt/m0C=∫0v/C dx/(1-x2)1/2+∫0v/C x2(1-x2)-3/2dx=(arcsinx+x/(1-x2)1/2 - arcsinx)0v/C= v/C[1-v2/C2]1/2。 当F是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的恒量时,F t/m0= v/(1-v2/C2)1/2,由于t=0时,v0=0,故t>0时,v与F同向,不可能存在横向振动问题! 9,第159 ~161页关于电子在加速器中的加速问题,这要用相对论电动力学来处理,电子加速运动会有韧致辐射,不可能达到表格5中的理论计算值。 作者运用太极子理论计算出电子、质子(当然还应有中子)是空心的,这与超弦理论、圈量子论和我的理论观念是相同的,高能物理实验表明基本粒子似乎都是空心的,这表明彼此的探索都有其合理的方面,现在就完全肯定超弦理论的探索是徒劳的,这不太可取。依照我的理论观念,一切基本粒子都是空心的,其中心都存在一个真正的真空!--物质不能进入的,即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真空!如果作者所说的太极子的确存在,那不仅负太极子是空心的,正太极子也应类似于质子那样中空的。而且,正、负太极子都不是球体,应该是旋转椭球体,旋转轴就是极轴,两极点就是它的头尾,正、负太极子才能有不同的头尾相接。球体是不存在头尾的。 作者认为光子也是由太极子构成,是有静止质量的,这是我不能苟同的。有静止质量的物质为有形物质(与能否看到是两码事),无静止质量的物质为无形物质。作者的理论里只承认有形物质的存在,不承认无形物质的存在,就是与老子的思想也不相符合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否认光是无形物质,就无法解释结合能的问题。 作者由假定"太极子气体是玻色气体",运用玻色统计算出了自由空间(真空)中的"太极子气密度"、"真空之能量密度"、"太极子气温度",既然"太极子是偶极子",它就应该是费米子,应该服从费米统计!因而,上述计算结果没有可信性,不具有实在的价值。但他根据德拜--朗之万公式算出的真空(实际上是星际空间)介电常数ε及磁导率μ则是有价值的。由于太极子气密度及平均自由程是由玻色统计算出的,作者又假设太极子在自由空间(实际上是星际空间)超过了光速(最可几速度3.034*1010cm/s--见P126倒数第8行),不过他在计算作用量δS是倒还是用了光速值2.9979*1010cm/s,但算出非常接近于普朗克常数h,虽然理论不严密,但还是引人注目的。 "光谱红移包括引力红移、介质阻力红移和多普勒红移",这一见解是正确的。至于数学关系是否如书中所论,是有问题的。因为,书中以空间太极子密度是均匀的为前提的,可是,星际空间的物质分布并非是均匀的。至于,作者反对大爆炸理论是不符合天文学的近期的发现的。例如,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宇宙的背景辐射温度大致是2.7K,远比作者算出的太极子气温度为高;而且是各向异性的,提示我们的宇宙是个旋转椭球体,有整体的转动。这些都是太极子理论未能解释的,但建立于大爆炸理论的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却能与之吻合。 作者也没阐明是什么机理使宇宙子形成了正、负太极子。当然,他还是"初论",期望今后有进一步的阐明。 现代量子理论和大爆炸学说认为由极高温高能的光子体中产生了夸克和胶子(一生二),夸克和胶子又分三色(二生三),由它们又形成形形色色的重子与轻子,再形成丰富多彩的万物;我的理论认为,由无形的浑--光子球(胶子球)中生成了正、反粒子(有生于无,一生二),正、反粒子在中微子脱耦时形成正、反物质世界并在光子球中生成了中心黑洞(二生三),正、反物质世界再分裂成2N个形形色色的正、反宇宙(三生万物),后来又被中心黑洞吞噬,裸黑洞辐射,最后其内的白洞爆炸,有形物质又转化为无形物质(有无相生),在大爆炸的余辉中新的宇宙又逐步的"重生"(周行而不殆)。与老子的理论不谋而合。但我不认为这些是在老子的理论指导下获得的,也不表明老子在二千年前就完全洞悉了宇宙的奥秘。仅仅表明老子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我们的研究工作与他的论述有某些锲合而已。
《太极子物理学初论》--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华书店经销,2003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作者:熊承堃,刘良俊。 网上《真空》论坛中(http://www.mass.org.cn/ px1140.htm)可见。 熊承堃先生--重庆人,196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系,长期在国防单位从事半导体器件研制,为高级工程师。后为深圳方鲲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与其友刘良俊先生合作,写成《太极子物理学初论》。 刘良俊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研究室主任,曾是熊承堃先生的上级领导和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