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我创立的"经典相对论"更名为"绝对时空论"的通告 我经过长期慎重考虑,现决定:将自己在1996年创立并逐渐完善的时空理论"经典相对论"正式更名为"绝对时空论"。该理论的内容以作者在网上发表的书稿《绝对时空论》为准。今后凡有关引用一律改用新名称,旧有资料待重新发表时一并更改。该名称如与其他人的理论重名,则在前面冠以作者姓名以便区分。特此通告天下。作者 马国梁 说明: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时空理论。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今日的世界上,令每一个知道它的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大家纷纷怀着一个虔诚的心去认真的学习研究。可就在这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则慢慢的对它产生了怀疑,并发现了其中的很多不足,于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出来了:有人批评,有人辩护,有人修补,更是有人着手建立新的时空理论。很不幸,笔者成为最后一类人中的一员。 笔者对爱因斯坦毫无不良成见,恰恰相反,笔者至今对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仍然心怀崇敬之情。只是他的理论中的问题实在是一个客观存在且无法忽略,并认为仅靠修修补补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不得不换掉他的理论基础,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时空理论。 我的新时空理论是从1996年4月开始建立的。在深入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光速不变原理"和"时空相对收缩"的假定是如此的难以理解,并尝试验证:如果在任何惯性系上时空收缩都是真实发生的,那么"往返光速还能否保持不变"的问题--可没想到竟然获得成功。于是爱因斯坦所用的洛伦兹变换式便被一套新的变换式取代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理论便被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 我的新时空理论建成以后,我曾将之以多种名目写成书稿、论文,到处投送、到处寻求专家支持,可无奈极少有人理解我的满腔热情,我因此几近陷于绝望。 感谢网络时代的到来!发达的现代互联网终于让我得到了发言的机会,也让我听到了更多同仁的声音。2010年5月30日晚,我第一次在本单位上网发贴,在"挑战相对论"讨论区(http://hongbin.bbs.xilu.com)发表了《新的时空理论展望》一文。从那以后就没有间断与众多网友的交流。2002年4月16日,我的网络版《经典相对论》一书在"挑战相对论"网站的"反相激文"栏中发表。2007年5月,我的网络版《经典相对论》修订稿在山风网站的"马国梁专栏"中发表。其影响越来越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经典相对论"一名作为"在经典时空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新相对性时空理论"的缩写并不妥当,它不仅没有概括我的理论本质,且容易被人误会成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变种。这违背了我的本意,因此我不得不进行更名。 而用"绝对时空论"一名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的理论本质。因为我坚信时空的物质性,它是绝对的、连续的、无限的、统一的。作为充满物质的空间它在总体上是绝对静止的,所有物体都在其中永恒地做着各自的绝对运动。而各物体彼此间的运动则是相对的,隶属于各物体的局部时空也是相对的,其特性完全可能因时、因地、因运动状态而异。从这个意义上看,"尺缩钟慢"现象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分属于不同的上下级别。 我还坚信物质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我认为:处于封闭状态的物体,不管其属性如何变化,而其物质的含量则永恒不变。质量是物体的一个独立的最基本的量,没有质量为零的物体。物体属性的改变不能认为是其质量的改变。例如"质量亏损",只能说是部分实物质变成了场物质;原子核裂变为二,但其质量并没有加倍;物体的体积增大,其密度必然减小;物体的惯性增加,并不等于其质量也增加。物质是宇宙的主体,它是从来就有的。它既不能被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不仅只此,物质在绝对时空内的运动总量也是守恒的,其具体体现就是"在封闭系统内动量或能量的守恒"。物质只有通过持续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转移或转化。这些观点应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必须恪守的底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时空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我的理论基础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我所采用的时空坐标在动、静参照系间的变换式,最初是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创立的前夕(1892~1904年间),由H.A.洛仑兹首先提出来的,用以替代伽利略变换并将之运用于电动力学。后来好象还被其他外国人提出过。在国内,1983年国防大学的谭暑生教授在他创立的《标准时空论》中它又被重新提出,并把有关论文发表在当时的几种杂志上。所以该变换式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真理的顽强再现。 但我的理论自有独到之处。例如关于在动、静参照系间对同一质点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受力大小的变换式则完全是由本人提出来的。按照我的变换式计算,当观测者"以光速追光" 时,可以得到"半光速"的结果;而当逆光运动时则可出现"超光速"的观测现象。 我还从理论上证明了:在惯性系中,测量任意闭合回路的平均光速都是一个恒定值c ;而在做惯性运动的均匀介质中,测量光在任意闭合回路中传播的平均速度则都是c / n ;在运动的惯性系中,点光源的光波面都是椭球形;在绝对静参照系中看,当介质做低速运动时,它的拽引系数的确是f = 1 - 1/nn . 我还提出来一个能够证明光速各向异性、同时还能算出地球的绝对运动速度的非常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这就是:在地球表面的东西方向安装一朝向固定的激光源,在顺光方向的另一端安装一固定屏幕,然后观测光在一昼夜中干涉或衍射条纹的移动情况并做记录。由此即可推算出地球的绝对运动在纬平面内的速度分量,公式是 u = c Δλ/λ。= c Δx / x。 当然我和谭暑生教授的理论分歧也是很明显的。例如关于"超光速"问题。我认为:那决不是电磁物质系统在普通空间中所能发生的现象,即使有那也必定是非电磁物质系统或在非常空间中才有的;还有在运动力学部分,谭教授仍将物体的质量看成是随速度变化的。这样就又走上了爱因斯坦的老路,并且还在力的变换、动量、动能的计算以及质能关系等方面造成了一片混乱。这非常遗憾! 总之,我认为:我在时空理论方面的创新任务早已完成,且有相当的正确性。就等未来科学对它的检验了。我自信:无论如何,我的诸多说法也要比一张乌鸦嘴说的强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