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爱因斯坦+相对论等于魔鬼的“洛伦... 下一主题:重金悬赏:在封闭的三米高圆筒形...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举办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
[楼主]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2010/10/15 09:11
点击:2445次

http://baas.ac.cn/news/103.htm>

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即将在京召开


2010/9/22 17:10:00

2010/9/22 17:10:00


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即将在京召开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决定于2010年10月13日在北京中关村翠宫饭店荟萃厅举办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纪世瀛院长将亲自主持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将邀请范良藻、华棣、冯宝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近年来,包括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范良藻教授在内的一批科技界的勇敢的探索者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卓绝的综合、分析、研究,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质疑,取得了一批极其宝贵的实验数据,一些惊人的实验结果振聋发聩,并且对爱因斯坦相对论进行了理论修正,经过理论推导分析,新的理论与实验有相当精确地符合,这些探索者的成果使人们眼前一亮。这有可能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
这一批科学家包括一批民间科学家的探索,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人把它看成天方夜谭,视他们为科技狂人。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鼎力支持这一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多次通过正规程序申请立项支持进一步的实验,以便在更高能级、更加严密的设备上重复实验、证实以前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用科学的态度推进支持这种探索行为,但是屡次遭到学术权威们的扼杀,科技管理部门拒绝立项。为了发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科学方针,创造一点科学探索的自由气氛,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决定独家主办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目的是通过学术研讨会团结全国致力于这项探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研讨;唤起社会的广泛的重视,呼唤有实力、有能力、有权力的科技部门、领导机关、有公益心的企业家伸出援助之手,支持这一有意义的科学探索;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向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了正式挑战。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退一步讲,即使证明这一质疑是错误的,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果。
我们有理由期望,如果这一成果被证实,有可能使中国人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http://baas.ac.cn/news/104.htm>

重要学术动态:拨开相对论的百年迷雾
2010/9/24 7:37:51
拨开相对论的百年迷雾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教授
中国科学院  范良藻

余从研五十四年,虽已耄耋,但尚能阅、能书,唯独对于相对论这门大学问困惑至今。怎么仅凭"光速不变"和"长度收缩"这两个与"相对性原理"不相容的假设,就把20世纪的物理学搅得金龙飞舞,却又是九天寒彻。在人前人后不敢直言自己不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怕被哂笑;何况一位当代物理大师在信中说我不可救药(hopelessly confused),要我重读大学一年级的物理课本。用语气压人也算是当今学术界的时尚之一。
平地一声起风雷。2009年,季灏先生发表了他用直线加速器输出的高速电子做的三组实验,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不符合实验结果。2009年,笔者与冯劲松、刘武清的实验发现金属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又与实验结果相逆。尤其是在2009年,华棣先生发表了只立足于相对性原理不需任何其他假设的新相对论。新相对论圆满地解释了季灏先生的三组实验,新相对论还精确地阐明了金属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的物理根源。
实验加理论终于拨开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百年迷雾。神清气爽,茅塞顿开--玉宇澄清万里埃。敢不敢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答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统天下被捅了两个窟窿
季灏先生的三组虽简单却是划时代的实验捅开了第一个窟窿。文献已公布了实验细节和结果分析,以便他人重复实验。现简述如下:1)
1. 测量电子速度的实验
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飞秒直线加速器初始段的均匀静电场加速电子,加速器的五级能量使电子得到近光速的五种速度和相应的动能。按照爱因斯坦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电子速度增加导致它的动质量和动能急剧增加,以致于超过了加速器提供的能量,加速器效率竟大于100%!按照新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电子的动质量不但不增加,反而随其速度增加而下降,加速器效率不仅没有达到100%,反而随着电子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电磁作用力的传递速度是光速,随着电子速度趋近光速,电磁场的有效作用力下降使加速器效率下降,加速器提供的能量被浪费。这就像风吹帆船一样,船速永远不可能达到风速,随着船速趋近风速,风的有效作用力下降,风速与船速之差越小,风的效率越低,大量的风能被浪费。
2. 电子束流轰击铅靶的量热法实验
用上述飞秒直线加速器输出的电子束流轰击铅靶。电子的动能使铅靶的温度升高。实验使用了加速器的五级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近光速电子的动质量和动能很大,因此铅靶的温升应该很高,而且温升应该与加速器能量成正比。但是,实测的温升值却很小,而且加速器能量成倍地增大只导致铅靶的微量温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实验结果矛盾。新相对论的质速公式解释了实验结果:一方面,由于电子速度的增加使动质量减小,电子的动能仅稍有增加而已,所以铅靶温升很小;另一方面,随着电子速度的增加,加速器效率下降,加速器的能量没有全部传递给电子而成为动能,却大量地被浪费了,电子速度未能与加速器能量成正比地增加,所以加速器能量大幅增加而铅靶温升微小。
3. 高速电子在均匀磁场中偏转的实验
用上述飞秒直线加速器输出的电子束流垂直射入由永磁铁产生的均匀磁场,电子受洛伦兹力偏转而作圆周运动。实验使用了加速器的六级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速公式,电子的动质量随其速度趋近于光速而急剧增大,但洛仑兹力难以偏转大质量的近光速电子,因此电子圆周运动的半径应该随着加速器能量的增加而成正比地急剧变大。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加速器的六级能量,屏幕上显示的斑点位置变化极小,六个小斑点聚成一个大斑点;也就是说,圆半径几乎不变。按照新相对论的质速公式,随着电子速度的增加,电子的动质量不增反减;虽然电子速度增加使它更倾向于直线运动而导致圆半径加大,但是电子动质量减小却使洛仑兹力易于偏转电子,两者相抵使圆半径几乎不变,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实验结果。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二个窟窿是被金属物体加温后重量减轻一文的实验数据捅开的。现简述如下:
笔者和冯劲松、刘武清2)把六种金属(金、银、铜、铁、镍、铝)从100 加温到600 ,用精度高达十万分之一的电子秤测量这两个温度下的金属样品重量,发现重量变轻了。今年7月底,笔者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的《2010自然科学根本问题国际大会》,得知两位俄国教授(圣彼得堡大学的Dmitriev和莫斯科大学的Chernyaev)也不约而同地用高精度电子秤发现了物体加温后质量减轻。但至今世人不知为何变轻的原因,更不知其中隐含着更为普便的物理规律。设物体在绝对零度时的质量为静质量,当物体升温后,金属物体内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电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动粒子,相对于电子秤而言,它们的质量是动质量。加温是给金属物体增加能量,使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速度愈大,动质量愈大"的质速公式,物体的重量应该增加,与实验结果相逆。新相对论的"速度愈大,动质量愈小"的质速公式不仅证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一致,而且揭示了"温升减重"与金属材料的原子质量、比热和比重之间的关系。
实验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统天下捅了两个窟窿,新理论把窟窿给补上了。当代的"共工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令人深思:为什麽100多年来无人作这样几个简单的实验,无人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仔细彻底的推导和核查呢?这只能用迷信和盲从来解释。
二.历史的回顾
1. 伽利略蒙冤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认为相对性原理的老祖宗伽利略不行了,他的伽利略变换不能使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协变。其实,这是物理学界强加于伽利略的一桩历史沉冤。电磁场方程组表达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感应,只含有真空介电常数 和磁导率 ,并不含速度因子光速c(即电磁波传播速度),所以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感应不因观察者相对运动而异,伽利略变换自然而然地满足电磁场方程组的协变,不需要寻找新的变换。电磁场与电磁波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有电磁场不一定有电磁波,不随时间变化的定态场根本不辐射也就不存在电磁波,因此与光速无关。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表达的是定态场(电磁场强度对于时间的一次微分)。把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再对时间微分(即电磁场强度对于时间的二次微分)才得到含有光速 的电磁波传播方程组。混淆电磁场和电磁波导致伽利略蒙冤。杞人无事忧天倾,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其中有著名的彭加勒、斐兹杰惹和洛仑兹,纷纷寻找能把"天"撑起来的新变换。洛仑兹提出了"长度收缩假设",未能解决问题。
历史到了20世纪初的1905年,爱因斯坦,一位尚未出道的莽撞青年,用"光速不变假设"加上洛伦兹的"长度收缩假设",推导出他的(不是洛仑兹的)洛伦兹变换,证明他的洛仑兹变换可以使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协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狭义相对论。
仔细检查发现:(1)爱因斯坦追随当时物理学界混淆电磁场和电磁波的错误的主流意见,把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写错了:他引入赫兹发现的 使电磁场方程组看上去似乎含有速度因子 (并称之为"麦克斯韦-赫兹方程"),却把电磁场方程组弄得量纲不符。(2)他的洛伦兹变换只能使他写错了的电磁场方程组中沿相对运动方向的两个电磁分量协变,不能使垂直于相对运动方向的四个电磁分量协变。而且,他得出的电磁分量变换方程两边量纲也不符。(3)他还(故意或无意)遗漏了电磁场方程组八个方程中表达电磁场散度为零的两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恰恰是他的洛仑兹变换不能使之协变的。(4)他的洛仑兹变换不仅不能使电磁场方程协变,而且也不能使电磁波方程协变,而伽利略变换则能够使两者都协变。
2. 爱因斯坦的家庭轶事
爱因斯坦在1905年用光线在静止的光源与运动的反射镜之间往返的模型推导他的洛仑兹变换。成稿之后,经他的数学家夫人米列娃

  • 玛丽奇校对无误才发稿。不料,数学家夫人居然未校对出一个低级的代数运算错误:如果运算无误,得到的坐标和时间变换式应该是 和 ,不是爱因斯坦想要的 和 。(注: )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运用他的"光源-反射镜"模型也有错误,夫人亦未校对出来;如果运用正确,得到的恰恰是伽利略的时间变换式 。不过这也难怪他们,当时他们生活拮据,一边在零碎的废纸上推导公式,一边要照顾新生的婴儿和火炉。何况,他的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有言在先:爱因斯坦经常无故旷课。
1907年,爱因斯坦改为用球面光波传播方程 推导他的洛仑兹变换,再也不提他的"光源-反射镜"模型。也许他事后发现了他1905年的代数运算错误,可能他还尴尬地发现了他的"光源-反射镜"模型恰恰肯定伽利略变换,否定他的洛仑兹变换。
3. 爱因斯坦的"忽悠"
爱因斯坦明明依靠相对性原理及两个假设(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和洛伦兹的长度收缩假设)用球面光波传播方程 推导出他的洛伦兹变换;但是,他却说自己只依靠了相对性原理及一个光速不变假设,并因得出了他的洛仑兹变换而把光速不变从"假设"上升为"原理"。他忽悠了物理学家们100多年,误导他们以为长度收缩不是他推导洛仑兹变换的前提假设,而是推导得出的结果。
事实上,任何变换方程组都涉及长度 、时间 和光速 三个量的变换,必须对其中的两个量的变换方程作假设,才能确定第三个量的变换方程,这是简单的代数知识。只假设光速不变 ,不用洛仑兹的长度收缩假设 ,他就不能得出 。例如,如果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 配以伽利略的长度不收缩 ,则得出另外一种时间变换式 。数学上,可以假设无数种长度变换式,得出无数种时间变换式。爱因斯坦毫无道理地继承了洛仑兹的长度收缩假设,却又避讳承认这是他推导他的洛仑兹变换必不可少的第二个假设,籍以把他的光速不变作为唯一假设而哄抬为"原理"。物理学家们不辨就里,被他忽悠了百余年。
相对性原理不仅要求物理定律在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有不变的形式,而且要求实现物理定律变换的变换方程组整体(包括长度、时间、光速三个变换方程式)在两个坐标系有相同的形式,还要求每一个变换方程式各自有相同的形式。爱因斯坦的洛仑兹变换方程组整体符合相对性原理,但是其中的坐标变换式和时间变换式各自违反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用这个"两错变一正"忽悠了疏忽大意的物理学家们100多年。
4. 运动的核弹比静止的核弹威力小?
1945年我在上海从Life杂志上看到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的蘑菇云和爱因斯坦的照片。毫无疑问,在迫使日本投降的这一殊荣中,爱因斯坦应占有一席。是他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加速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功不可没的还有费米、奥本海默、格罗夫斯将军等。
爱因斯坦并非一无是处。他有两项伟大的贡献:(1)揭示了相对运动的物体有动质量;(2)他用他独创的巧妙数学方法推导出静质量 与能量 的关系式 ,奠定了原子能时代的理论基础。
然而,说爱因斯坦用他的狭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 这个公式精确无误,则是历史的误会。爱因斯坦1905年的一篇数学符号紊乱的短文,经过数学整理,他最后得出的质能公式应是:            。
只有当 时,才有 。当 很大,因而不能略去 的高次项时,质量亏损转换出来的能量却减少了。这意味着,一枚运动的核弹威力小于同样一枚静止的核弹!合理的应该是:运动的核弹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因为除了裂变物质亏损的质量本身转化为能量外,该亏损质量在裂变前具有的动能也应给产生的能量增添一份额外的能量。
    爱因斯坦得出不合理的结果,祸根是他的洛仑兹变换。他的洛仑兹变换葬送了他天才地创造的巧妙方法。而且,他的数学方法虽然巧妙,该方法的逻辑确却是矛盾的:他必须以 (即 )为前提,才能开始从 进行推导,若 (即 ),则 ,他的方法就迈不开第一步;然而,推导出来的公式却不适用于 ,只能用于 。
有趣的是,立足于伽利略变换的新相对论力学借用爱因斯坦的"巧妙方法"得出的质能公式是:              。
当 时, 。当 很大,因而不能略去 的高次项时, 。的确,核弹的速度愈大,它的威力也愈大。
    在转向讨论广义相对论之前,我们要指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它不能解释多普勒效应、红移和光行差,它的动能公式与动质量公式不自洽。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述。
4. 数学老师闵可夫斯基为学生爱因斯坦的忽悠出力
1907年,闵可夫斯基玩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他把球面光波传播方程 写成 ,再用虚数写成 ,玩出一个含有"虚时间"的"四维时空连续统"。"四维"要用张量运算;"时空弯曲"要用黎曼几何。数学功底不足的爱因斯坦被闵可夫斯基忽悠得抱怨道:这位数学家"给我的相对论加了工之后,我简直完全弄不懂它了。"他不得不去请求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数学家格罗斯曼为他恶补数学。陷入数学怪圈的爱因斯坦用张量运算和黎曼几何建立了引力几何化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不是两个质量之间的作用力,而是质量使时空弯曲的效应。爱因斯坦打开了当今物理学家"数学大忽悠"的闸门:时光隧道、虫洞、弦论、膜论、11维时空、有边无界的宇宙、宇宙的诞生等等谬论应运而起,风起云涌。
    没有数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数学不是万能的。繁花似锦的数学掩盖了误入歧途而苍白无力的理论物理学。
5. 名不副实的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最爱。他说过,即使没有他,也会有别人发现狭义相对论,因为问题已经成熟了;这对于广义相对论就不适用了。他的狭义相对论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之前,没有引起人们过度的关注。但他的广义相对论却因预言星光经过太阳表面的偏转角,得到1919年日蚀期间观测证实,而使他从那时起就名扬天下。
    爱因斯坦用他的引力几何化的广义相对论解释了三个天文现象:日光谱线的红移(1912年)、水星近日点进动(1915年)、星光经过太阳表面的偏转角(1916年)。其中,他最钟爱的是水星近日点进动,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上个月是我一生中最激动、最紧张的时期之一,当然也是收获最大的时期之一。......方程式给出了水星近日点运动的正确数字,你可以想象我有多么高兴!有好几天,我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正确的数字?最大的收获?不,爱因斯坦高兴得太早了!新相对论发现爱因斯坦是用错误的积分运算得到所谓"正确的数字":每100地球年水星近日点进动43角秒。如果积分运算正确,他得到的应是71角秒,完全不符合天文观测值44角秒。况且,爱因斯坦得出的"方程式"对于没有偏心率因而没有"近日点"的圆轨道,居然也有"近日点进动"!不仅如此,新相对论在力学框架内计算出了符合天文观测的真正准确的数字44角秒,从而证明了引力就是力,引力几何化是数学大忽悠。
至于另两个天文现象(日光谱线的红移和星光经过太阳表面的偏转角),新相对论也能在力学框架内得出精确的结果,而爱因斯坦的引力几何化的广义相对论只能在太阳这样的弱引力场内得出近似的结果。
时至今日,爱因斯坦相对论境况如何?《2010自然科学根本问题国际大会》主席安 巴 斯米尔诺夫教授的闭幕词有中肯的概括:
麦克斯韦尔方程组具有伽利略变换的协变性,而对于爱因斯坦错误推导出的洛伦茨变换则不能保持协变;因此我们不需要洛伦茨变换。许多企图直接证明时间缩短和空间收缩的实验都得出否定的结果。必须建立全新的理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带给物理学的最大损害之一是,许多物理学家用相应的数学概念混淆空间和时间。闵可夫斯基的人为的四维时空即将烟消云散。
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已经破碎,它的大厦正在垮塌。现代物理学正处于危机之中。这个危机比一百年前的危机还要严重。
三.历史长河中的逆流
毕竟,爱因斯坦是幸运的。20世纪之初的学术环境是如此宽松,学术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的思想都比较开明。连一篇参考文献都没有引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居然被未能看懂此文但觉得有新意的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长普朗克推荐发表。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今天,正如圣彼得堡大会主席在闭幕词中说的:"主流杂志封杀不同观点。傲慢而顽固的主流物理学家们拒绝阅读我们的论文,更不用说与我们辩论了。现在是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让我们不要像那些政客那样,把个人名利摆得高于我们共同事业的利益。"
我在此也向全国民间科学家们宣告:"你们的论文再对、再好,国外的Nature、Science及国内物理学报的编委和审稿人们决不可能为发表你们那些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稿件而得罪那些"名家",以免砸自己的饭碗"。
使人不能理解的是,扔掉泥饭碗,换个金饭碗,有何不好?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真正名闻天下,是在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后。同样,还是这个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光电效应的量子论,开创了如今产生亿万财富的光电子时代,并以此(诺奖委员会特别声明不是以他的相对论)荣获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从此,爱屋及乌,谁还敢怀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错呢?今天,如果有哪一位大学教师敢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错,他可能面临解聘的风险。这难道是笔者在此危言耸听吗?可见,权威的统治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年久日深,已异化为其代表一群当权者的利益。这难道还需要证实吗?中华民族要后来居上,首要的是,政治家应回归理性,科学家应回归天职,祛除轻信和盲从,信奉"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当然破不是全破,因为有所继承,才能有所发展。爱因斯坦是第一位提出相对运动有动质量概念的人,功莫大也。这对牛顿力学质量永恒不变是一大补充。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能量相辅相成,包含在一个统一体内。
当今世界的物理学有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因"光速不变假设"和"长度收缩假设"而风雨飘摇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之上的?现代物理学的困惑不是都来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还是错这个百年谜端吗?这已不单纯是学术争论,而是涉及一大批成名的物理学家生存的大事。因此,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今天,在原则上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教条式的顽固"。
至今,大量的科研经费绝不会去支持如何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课题,而是很容易拨给几近走入死胡同的"弦"、"膜"、"11维时空"等等"伟大"理论。但是谁也无法用科学实验证实孰是孰非。这难道就是神圣的科学研究吗?这和拿纳税人的钱聚众赌博有何区别?尽管拨款的长官们也未必相信,这类"科学"研究除了打水漂外会有什麽有益的结果,可是谁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反一下潮流,免得被人哂笑自己无知。
西欧那台世界上能量最大的质子对撞机(LHC)声称:用3.5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可把质子加速到0.99999995 。因为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近光速质子的动质量巨大,所以必须耗费如此巨大的能量。其实,本文所述的实验和新相对论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质子的动质量不仅不会剧增,反而稍有减少。粒子接近光速时,加速器效率剧降,它所耗的大部份能量被浪费了。100年来加速器设计用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错误公式。西欧还将耗费大量资金,把LHC能量提高到7亿电子伏特。这只能使质子速度再增加一点点。按照爱因斯坦的速度加法公式,对撞速度增加极少,难道就能撞出希格斯粒子和重现"宇宙诞生"的情景?说穿了,高能物理实验之所以要用对撞机,是因为按照伽利略的速度加法定律可以使对撞速度接近两倍光速。死抱着爱因斯坦,却下意识地利用伽利略,真是自欺欺人。
最近,耗费100亿英镑兴建世界最高能量的国际正负电子对撞机(ILC)的计划出笼,并将于2012年完成设计,开始建造。正统的教条专家建议我国耗巨资参加这项"打水漂游戏"。但愿主管当局明智,不要上这个当。(请参见我给您的剪报,核实要花多少钱,周长多少,正负电子加速到多高,等等。)
四. 是无知产生无畏,还是无私产生无畏?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他无私无畏。在功成名就的晚年,他还对自己的工作不断质疑,并坦言自己的质疑,反映出科学家应具备的品格和对人类负责的精神。1949年七十高龄的爱因斯坦就说过:"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会很牢固地站得住脚,我也不敢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地是正确的",而对于相对论则说:"它肯定会被一个新的理论所取代,......我相信深化理论的进程是没有止境的"。可惜,这些忏悔式的留言在他晚年才说出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当今大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信徒"们却对爱翁的留言置若罔闻。盲从者们心目中的爱翁不可动摇的权威完全不符合爱翁对他自己学术成就的评价。爱因斯坦说过:"只要有一条理由,我们就应随时放弃任何科学原理,无论它看上去多么神圣","为什麽要一百个[反对相对论的科学家],如果我是错的,一个就够了","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列宁说:"当几何公理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人们也一定会起来把它打倒"。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2003年说过:"到现在为止仍有迹象表明,20世纪最光辉的基本理论,像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或者是量子场论,都不是最终的理论。无论是关于基本粒子还是天体物理,很多新现象使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毫无疑问,基本理论还需要发展,而且有可能发展"。 为何对于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论文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呢?
尊重权威,但既不迷信,也不盲从。权威也不应自己迷信自己。就当今中国科技而言,最大的祸害在于权威自己迷信自己。要知道,人类所知所晓,对比蕴藏在宇宙间的真理,不过是沧海一粟。个人的所知所晓,对比全人类的所知所晓,也仍然是沧海一粟。所以,在发扬学术民主,提倡百家争鸣,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引导科学家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才能迎来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科学的春天。
上世纪六十年代,吾作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一员,曾接待过不少"发明永动机"的来访者。敢于从事这种研究工作的人,提供的当然只是方案,不可能有证明其可行的产品。每当看到他们兴匆而来,败兴而归,既执著又迷茫而痛苦的眼神,我不禁要埋怨上苍,既欲求之,何不予之?可惜,这种无畏精神来源于无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尤其是记者徐迟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表明中央政策已弃急功近利而支持基础研究。尤其是邓小平一再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来,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群愈来愈多,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大军,其中每个人付出的努力虽然多不能玉器有成,然无一不含智慧的闪光,时代真是进步了。可惜,为质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打笔墨官司,仍然是"即使有理,也是无理"。
也许,笔者在此所言仍被视为异端邪说。但是,我深信将有许多科学工作者会重复上述实验,检查上述新相对论。些些微风将形成风暴。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议后强调的--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五. "相对论百年迷雾"这场悲喜剧终将落幕
马克思说:"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自然科学的大厦总是在不断的纠错中重建。回想起统治了2300年自然史的亚里斯多德,其间怎么就没有人作一个自由落体的斜塔实验呢?伽利略用科学实验纠正了亚里斯多德"重物先落地"的先验理论,铸就了物理学今日辉煌的基础。判别一个理论的最终裁判官是实验事实,是能否用实验事实对理论予以证实或证伪。
上述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实验和理论说明了:第一,中国不是没有一流人才、一流成果,而是科技资源被垄断,一流人才冒不出来,冒出来也进不了掌握科技资源的人物的视线,进了视线也不会信以为真;第二,题目选对了,而且敢字当头。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在科学的入口处和在地狱的入口处,来不得半点犹豫......"。不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决不可能获得苦难后的辉煌。正如《孟子
  • 告子下》中说的那样:"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是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下事,无论中外,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事实已经表明,在中国数百万科技大军中,至少有一半是民间科技队伍。这支队伍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绝大多数成员没有在国内外名牌大学经过科班训练。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巨大的热情,十年、二十年地坚持地努力从事物理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他们质疑和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都属事出有因。今天,不可辩驳的实验数据说,爱因斯坦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错了,新的质速公式和动能公式解释了实验结果,从而第一次说明了民间科技队伍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因此,断言中国目前还没有一流人才,中国目前还难有自主创新,并以此而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开脱的遁词,显得格外苍白。
笔者在五十二年前就信服钱学森师训:"凡是外国人做得了的,没有一件事是中国人做不了的","世界上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可及的,不是不可及的"。五十二年的从研生涯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成者自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来如此,否则科学还能不断进步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破产,新的相对论必定会出现。这一座似乎不可逾越的大山被推倒,说明一条真理:一个平民科学家兴起的时代已经降临。
对于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家而言,科技能否腾飞,全看政权的意志。奥运金牌大国是政权意志的化身。能否得诺贝尔奖必然也是政权意志的化身。如果我们广大的院士先生都认为中国一年半载无人能得诺奖,而中央政权对此轻信,那末我们肯定是得不了诺奖的。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杰出人才,有杰出贡献,非要等待外国人捧中国人的场,岂非天方夜谭?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崔琦、朱棣文、高鲲,若非海外华人,有可能得到中国学术权威们的推荐和确认,而荣获诺奖吗?历史已经说明:NO!!!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2858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爱因斯坦+相对论等于魔鬼的“洛伦... 下一主题:重金悬赏:在封闭的三米高圆筒形...
[楼主]  [2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10/10/15 10:41 

纪世瀛院长鼎力支持范良藻教授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致函相关领导
2010-6-4 20:16:12 来源: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
纪世瀛院长鼎力支持范良藻教授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2010/6/4 18:06:22 来源:世纪英才学院
纪世瀛院长鼎力支持范良藻教授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致函有关领导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文件

关 于
《恳请支持一个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科技成果》的 推 荐 建 议 报 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为您对中关村、民营科技作出的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有一个重大的中关村科技开发事项向您汇报,希望得到您的重视和支持。我想,只有您这样对中关村和民营科技有深厚感情和充分信任的领导人才能真正的高度重视。
我一生情系中关村,今天有一个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让我激动不已,设想,如果在中关村民营科技系统里出现震惊物理学界的科技成果,诞生一个中国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将是何等的辉煌。咋听起来一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是我们几年的奋斗历程中,所得到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惊人的结果,多项科学实验结果的数据,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挑战。
您知道,1980年,我和陈春先共同创办了中关村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后来又创办了第一家民办研究所—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1988年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创办了第一家民办研究院--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由我担任院长。
我们虽然是一家民办的研究院,但是多年来坚持科技开发,承担着重要的军事科研任务。1996年,我们研制的黑匣子破译系统达到国际水平,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朱鎔基总理曾亲自对我们的工作做了批示:有何困难帮助一下,军队也可考虑。因此我们的九项高科技产品被列入了正式的军事装备。我们被定为空军在北京的重点军事科研协作单位。
近来,令我十分兴奋的是:我院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我院副院长范良藻是一位中国科学院的老科学家,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非常执着的科学工作者,通过潜心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取得了惊人的实验成果。
最近三年获得三项重大发现:
1) 通过实验发现
a) 凡物体增加其内能:如加热,充磁重量变轻,约万分之二至万分之八。
b) 运动中的物体:如高速旋转的导航陀螺(每分钟3万~10万转)称重也变小。
c) 近光速运动中的电子质量也变小m=m0/

2) 我们在上海应用物理所高能加速器上作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偏转实验。和冲击铅块的温度实验,其结果测试值与爱因斯坦相对论质速关系m= m0/ 所得的计算值大相径庭。我们确认爱因斯坦相对论值得怀疑和商榷。
我们的论文将于今年7月份在圣彼得堡国际基本物理讨论会上大会宣读。
4)上述三项所述一旦得到国际公认,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殊荣。
5)任何一位科学家尤其是科学权威都可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范先生作为清华大学51年物理系的高材生,钱学森56年招收的研究生,愿对自己所言所为负责。
6)以上成果刊登或将刊登在:
1.《前沿科学》2009年4月Val3 No13. P85~87
“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质量其实会随速度增加而无限增加吗?“
2.《前沿科学》2010年1月Val4 No13. P56~63
“挑战传统电磁加速理论和爱因斯坦的两个实验“
3.《中国工程科学》
《光的本性》2007年
4.《中国工程科学》
《物体的质量为什么随温度升高变轻?》
2010.6月初待发表
5.Two Experiments Challenging Traditinal Electromagnetic Acceleration Theory and Einsteinian Mechanics.
将在2010年7月在圣彼得堡国际会议上发表.
6.《拨开相对论的百年迷雾》
2010年将在“上海文汇报”和“科学时报”与“科学的中国人”上刊登。
这些实验数据结果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
针对他的科研成实验结果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查阅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他的发现是史无前例而且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判断他的这项成果是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重要起点。所以斗胆向您极力推荐这位老科学家和他所取得的惊人的科学成果。
最近范老先生已经逐步将结果公布于世,6月2日他在北京电视青少台接收了采访。我相信一定会引起物理学界的轰动,他和我都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物理学命题,无论作为中国的一个公民、中关村的一个村民,还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都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梦想。
当然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十分严肃的,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可能有它的片面性,甚至于可能失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范良藻老先生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信心和执着的精神,以及大胆的实践,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能专业,是严济慈的关门弟子,我的现代物理功底使我坚信,我所看到的是有科学根据的。
我强力向领导推荐的这位老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我院副院长范良藻老先生,她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非常卓越的努力,取得了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那就是“万有引力与物质的温度有关”“与物质内能的增加有关”,“万有引力随内能增加而变轻的新发现”。并且借助于计量院的技术和设备,作了试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和推断的正确性。这一重大发现和试验结果,对于物理学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有可能将会改变物理学界传统的理论,对很多经典的物理理论都要重新审视。这一发现不但有巨大的科学学术价值而且对于航空航天、宇宙飞船、弹道导弹等空间技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温度引起的万有引力变化误差可能会引起天体飞行物轨道的偏离。但是这一个重大的发明、发现和科研成果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因为他没有一个强大的后盾作为依托,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实验。有可能使这一个重大的发明、发现和科研成果半途而废或被淹没在茫茫科海之中。
尊敬的领导,您为北京市、中关村日夜操劳,可能无暇顾及一个具体的科研成果的成功与失败,也不可能轻易相信每一个向您推荐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但是对于范老先生的这项科学成果,希望您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们一个民办研究院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题目,显得软弱无力,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经费支撑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恳请中关村在精神上和财政上给予支持,动用公共实验装备(譬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加速器)和社会的力量支持这一科技创新项目,由中关村给一点实验经费,使范先生的实验能够继续下去,也许因为您和中关村的支持,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亮点。为了我中华民族科技发展,为了能够早日实现中国本土的、尤其是中关村的、民营科技机构的知识分子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恳请领导给予特别的关注!
我是一个杞人忧天的杞人,我是一个匹夫有责的匹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我给您写这份报告。

此情切切!
此致
敬礼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管理学院院长
北京市政协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中关村海淀园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村民
纪世瀛敬上

2010年6月3日
 [3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5 15:41 

季灏老师早就告诉我,他发现电子速度增加后,质量反而减少了。
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
造成加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吸收能量子,使速度增加;减轻自重,使速度增加都是存在的。在电磁场中驱动电子的能量也很可能不是中性的类光能量子,而是更高效的电磁能量子。
我考虑,电子在强电磁场中因为自身释放电磁波,减轻自重而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洛伦兹、考夫曼质速关系的充分理由,更不能否定中性物质加速后增质的观点。
广义相对论实际上是建筑在隐性的洛伦兹质速关系和显性时间膨胀关系上的。也就是说,时间膨胀是由质速关系造成的,而一切广义相对论效应,又都以时间膨胀关系式为基础:
ds2=dx2+dy2+dz2-c2dt2
广义相对论的几大实验,本质上都是因为增速造成增质,然后使完成一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在现象上使物体的运动轨迹更弯。


 [4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10/10/15 16:29 

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支持!
 [5楼]  作者:鹏翱九宵  发表时间: 2010/10/15 17:38 

范良藻、华棣是两个顶级的大科大盲,还有脸提他们???
 [6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5 23:28 

5楼,我不知道你乱骂人干什么。范良藻、华棣的文章主要是宣传季灏老师的成果,并进行了一些符合实验结果的理论总结,如增速减质公式。他们的文章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金科玉律,但也不是没有价值的网上骂人、闲聊贴。
 [7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10/10/16 00:25 

    原来范老对相对论的看法几十年以前就与我现在的全部观点都非常接近了,在长沙会议作报告还假装维护相对论呢。对于这里提出的几个实验我还是持保守观点,对“新相对论”则是不屑一顾,而“飞秒直线加速器”的电子速度实验问题,我还是主张严格用回路加速器的磁场变频来精确计算电子速度,通过测定这种速度电子的实际能量来重新检验质速公式(季老的实验关键是不知道电子的真实速度)。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8楼]  作者:魏恩庆  发表时间: 2010/10/16 07:11 

无才无德人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呢.
 [9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0/10/16 07:38 

周宪先生:你好!
我从来没有说过电子速度增加后,质量反而减少了。但我说过我的实验不能证明速度增加后,质量是否减少了。给你电话你不在只能在网上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10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10:24 

季灏老师:
也许是我误解了你“我的实验不能证明速度增加后,质量是否减少了”。因为范良藻和华棣根据你的实验在前沿科学今年第一期上给出了新的能够精确解释实验的γ值,γ=1/√(1+v2/c2)。
 [11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10/10/16 10:36 

  温度可以使重量(重力)变化,但不可以使质量变化;运动也可以使重量(重力)变化,但也不可以使质量变化。爱因斯坦的‘质增公式’错误,但是,新的咚咚‘质减公式’类同样站不住脚,认识不到这些,‘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的水份便是显然的!!…
 [12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10:44 

这只是你的观点,却没有提出理由。
0.5mv^2=mc^2-m0c^2这个等式与重力场没有关系,但是实践证明了他的成立。
否定能量具有质量,是相对论的唯能论。
 [13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10/10/16 10:50 

对【11楼】说:

“范良藻和华棣根据你的实验在前沿科学今年第一期上给出了新的能够精确解释实验γ值”

-------

根据谁的实验?根据季灏实验吗?还“精确解释实验γ值”呢,哈哈哈哈…

 [14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11:13 

陈诚:
你没有看过他们的文章,怎么就可以轻率地进行否定或讥笑?你如果凭感觉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就应该找一下他们的文章,然后投稿进行驳斥。这些文章网上可以找到,但是要花一点点钱才可以下载。
 [15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10/10/16 11:28 

对【14楼】说:
“投稿进行驳斥”?哪里有我们中学教师立足的地点?投给谁?投给你吗??哈哈哈…
“但是要花一点点钱才可以下载”,你慢慢下载看去吧,看完后别忘了到我的文章中去指错就行
 [16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14:16 

我怎么登出来的?我连中学教师都不是。
当然你可以说我不过是一封信。那么季灏在中国工程学报怎么登出来?他也是中学老师。

 

 [17楼]  作者:西陆陈诚  发表时间: 2010/10/16 14:39 

对【16楼】说:

“我怎么登出来的?我连中学教师都不是”

------------

你登出来了?第几期第几页这些都不说了。

 

既然登出来了,就表示你水平高了对不对?

有本事解决下面的提问么?…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28665.html?PHPSESSID=4bb4b48f6f8006781e7f4cd0543b97c2

 [18楼]  作者:魏恩庆  发表时间: 2010/10/16 20:17 

不拿出新理论,能挑战相对论吗,那几个老家伙现在要创新理论,时间不够用。
 [19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10/10/16 20:18 

对【10楼】说:
    这个公式就有点错得离谱了。范老是研究力学的,怎么就没考虑用牛顿力学来证明这个质-速公式?和华棣拼凑一个这样的“新相对论”毫无意义,不过要是用牛顿力学证明了这个质-速公式也就不会再有这种质疑了。

※※※※※※
我不反相对论,因为它整个就是一堆垃圾!例如﹕狄拉克推导正电子的“相对论”方法、计算原子光谱精细能级分裂的拟合“公式”等等等等
 [20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20:31 

季灏实验立项失败,感觉在这里民科没有活路。还是让华棣到俄罗斯想想办法。
 [21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6 22:09 

爱因斯坦明明依靠相对性原理及两个假设(他的光速不变假设和洛伦兹的长度收缩假设)用球面光波传播方程 推导出他的洛伦兹变换;
=================================================================================================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爱因斯坦是用光在刚杆上往复来求得洛伦兹变换的,并没有用球面波,也没有用长度收缩假设。他列出的两个方程式的分母分别为V-v和V+v,所以更没有用到光速不变。范良藻先生大概没有看过这篇文章。
 [22楼]  作者:相对论倒了  发表时间: 2010/10/17 00:23 

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退一步讲,即使证明这一质疑是错误的,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果。
我们有理由期望,如果这一成果被证实,有可能使中国人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

反反是可以的,但这些幼稚的话就不要说了。别说你反相对论,任何中国籍公民即使发现了的新的物质,诺委会也不得评奖。诺奖对中国人的秘密条款就是只授予反共反华促进中国分裂者。
 [23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0/10/17 07:23 

周宪先生:你好!
季灏实验没有立项过,你可以看人家的信。
 [24楼]  作者:周宪  发表时间: 2010/10/17 11:07 

季灏老师:
我表达意思词不达意,并主观地把你等同于范、华,可能引起误解,故对你表示歉意。
民科千辛万苦自己设法做实验,所谓的权威们看都不看。他们几十年来干了什么正经?
 [25楼]  作者:季灏  发表时间: 2010/10/18 09:33 

周宪先生:你好!
没有关系。
 [26楼]  作者:杨升山  发表时间: 2010/10/18 10:30 

相对论是把人们的是非观念搞混了。他对物质运动的解释都是似是而非的。单纯从试验中进行分析,用相对论也是可以的,因为它可以有很多解释。
 [27楼]  作者:julia132  发表时间: 2010/10/18 22:53 

全国的民科会议开了几次都无领导参加,也无报导。对比一下,中国至今还是有成份论。

刘武清看过主帖后,不知有何感想?
 [28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10/10/19 08:07 

对【11楼】说:
符合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支持!

 物质不灭定律不可动摇,否则,我们将寸步难行。

 [29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10/10/19 10:05 

有必要将质量和惯性量分开。质量反映物质多少,惯性量反映惯性大小。两者相关但并不相同。就像历史上将能量和力分开一样。设惯性量为I
则有可能 I=m/sqrt(1-vv/cc)
这样就不会混乱了!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20751047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