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新闻媒体正在批判一位大忽悠张某某。半年来张某某的一本与养身有关的通俗书销售量达到300万册。可是对于一位世界级大师霍金的“时间机器”, 媒体仍在继续吹捧,普罗大众依然被蒙在鼓里。 霍金大师的一本通俗书《时间简史》在世界上的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300万册。 霍金大师自己表示:在科学界,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歪理邪说。过去因为担心有人会把怪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对这个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现在,我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我对时间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会去拜访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是造访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许,我还会走到宇宙的尽头,破解整个宇宙湮灭之谜。 首先我对于霍金在身体残疾情况下顽强地进行理论物理研究的精神表示钦佩。作为他本人,坐在轮椅上,把科学幻想作为人生乐趣,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需要把科普与“科幻”区分开来。为此,我在几年前已经写过一篇博文“《时间简史》: 是科普,还是误导?”。 近年来,霍金热衷于讨论时间机器和时间旅行。霍金提及利用“虫洞”,可能制造出“时间机器”,人们可以旅行到未来世界。这种幻想当然很吸引人,人们可以在时空隧道中来回穿梭,一回儿跳到过去世界,一回儿飞到未来世界。这种构想已经拍成有趣的科幻电影,商业利益很好。问题在于,不能把科学或科普与“科幻”混为一谈。这样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误导。 与中国那位大忽悠张某某相比较,霍金大师是十分不同的。首先霍金大师是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用的语言是普罗大众不容易听懂的科学用词,例如,虚时间,虫洞,量子泡沫等等。可是有一个现象恰是相同的:在霍金大师的背后,有一支由新闻媒体组成的团队在帮助霍金大肆宣传,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作为可喜的现象,中国不少学者已开始质疑霍金大师的观点,有些新闻媒体也作了客观的报道。例如,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卞保民认为,无论是穿越时空还是造“时光机器”都是不可能的,因为霍金假设的前提根本不存在。 南京师范大学的狄云松认为,学术界对时空关系尚无严格定论,一个理论提出后需科学论证,而人类与该假想工程实现的距离太过遥远。 总之,在中国在科普教育中,如何减少从西方引进的科普与“科幻”混为一谈的现象,这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张操,2010-6-8, http://blog.gmw.cn/u/16407/> 如果版主同意,请把此文置顶二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