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我做过些相关研究工作,认为地震过程实质上是地质应力发生突变的过程,这种突变必然会通过电磁场的紊乱在灾难来临之前被检测出来,就好比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就能预测这个树枝会断裂。山西余向红的这次预报证明,在地震发生之前的震前三四天就能从远处检测到远场的地磁变化。 . 地震强度与地质结构某处被长期挤压的能量聚集时间成正比,与地质岩石的应力结构密切相关,而且只能发生在地质板块结构边缘岩石应力较脆弱的位点爆发,这种爆发往往不会一次将能量全部释放。川藏板块是受地球自转长期变化使喜玛拉雅山脉不断向北挤压(地质板块的长期运动一直在由赤道指向两极),汶川八级地震后我就一直在关注这一区域将有2-3次七级继发地震。 . 山西省地震局侯马地震台工程师余向红这次预报的地震级别显著小于实发震级,除了他所掌握的观测资料较少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掌握川藏强震周期规律而有些保守。我现在没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研究地震,完成物理学研究之后很可能再去从事地震研究。 . 附(转载): 《工程师测出玉树地震 失误太多未引起重视>》 "地震预测要重视资料共享" 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让山西省地震局侯马地震台工程师余向红感到心绪复杂。 此前一天,他在地震预测卡片填上了一份短期地震预测的报告上报国家地震局。他预测,在2010年4月14日到2010年4月17日之间,在北纬32.7-33.7度、东经95.8-96.8度的范围,即青海玉树附近,将发生5.0-5.5级的地震。 他预测的时间和地点都对了,但是震级有些误差。"我以前预测过很多地震,错报和漏报都很多,报对的占了比较少的一部分。"他说。 而这次地震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机理是什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汶川地震关系如何,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余向红和国家地震局台网中心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进行了采访。 《21世纪》:这次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与前不久发生的唐山地震有无关系? 孙士鋐:目前地震的原因还在研究之中。 我认为与唐山地震毫无关系,但是此次地震和之前的汶川地震有一定关系,因为它们都是处于青藏块体。这次7.1级地震发生之前当地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之后又发生了一次6.3级地震,我估计在未来可能还会有5级左右的余震。地壳活动的能量不可能一下子就释放完,还会有一些中强度的地震发生。 《21世纪》:全球地震是否进入活跃期,成因如何? 孙士鋐:我认为现在进入地震活动的多发期,成因方面可能是因为受地球活动周期性影响,可能是地幔对流导致。 《21世纪》:在地震预测上,你是用了什么样的预测方法和仪器? 余向红:我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预报,在多年摸索中,我自己创新了一个叫"强震远场震兆"的方法,能够对地震时间做到准确预报,并且可以用量的方法计算震级、地点。在2004年的时候国家地震局曾经派人来要过这个方法,但是最终有没有推广不得而知。我用的仪器是伸缩仪和水管仪,这样的仪器在台质较好的地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地震。 《21世纪》:预测地震是个世界性难题,为什么很难时间、地点和震级都对? 余向红:错误预报当然有自己本身水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仪器方面原因,还有我手头的资料只有侯马一个台,如果我有四五个台的资料就可以相互比对,降低错误率。我之前为了可以看到别的台的资料,也向上级部门申请过,虽多方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无果。 我测出地点和时间,主要通过仪器。但是因为仪器安装标准不高,仪器工作状态的灵敏度不合适,仪器维护不到位,造成资料干扰,再加之资料有限,导致在报震级的时候精确度不高。这方面今后要改进的话,还需要中国地震局支持,比如协调统一仪器安装标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及时更新。 《21世纪》:地震预测比较难,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我们能做什么? 孙士鋐:现在处于地球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我们国家需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公众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合理应对,进行自救和他救工作。 余向红:如果中国地震局领导重视,地震预测这块是可以做好的。需要重视地震仪器的调试,资料的共享。在地震预报途径方面目前只有填卡片,通过邮局邮过去的方式才承认,但是我们是在震前三四天预测,再走邮局就来不及了。应该允许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预报地震。 ※※※※※※ 相对论误导科学走邪路,是非曲折待历史见证;引力场以太旧貌焕新颜,定海神柱将扭转乾坤。.................... 想当初时空迷思闯科海,荣辱以乐可生命当歌;看如今闲庭信步攀高峰,重构宇宙再平展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