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张逊先生与马国梁先生讨论 下一主题:反相如此简单!
用不着再另立炉灶做实验;只凭学术界所早就公认的“磁滞回线”可以得知在此化过程出现熵减!
[楼主]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2010/03/09 17:14
点击:905次

用不着再另立炉灶做实验;只凭学术界所早就公认的"磁滞回线"就可以解读出磁化强度增强的过程伴随着吸热--熵减!

这又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伟大发现!!!

 

在热学界,从来都一直在声称:任何热学过程绝热封闭的体系内所伴随的熵变,都不小于零!这就是著名的 熵增原理 !

 

居然在六无情和风景送的启迪下,意外发现:在绝热封闭的铁磁质的磁化过程所伴随的热效应即导致了体系的熵全面减少!这是一个熵增原理的奇案!但从整个闭合的磁滞回线来全面分析可知,在整个闭合循环磁化退磁全过程,所伴随的总熵变不小于零!但如果辅以其他分合动作,究竟是否可以导致循环全过程的总熵变小于零? 鄙人尚不敢乱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匆忙地把话说死!封盖子,是要被突破的!  要给理论体系的发展留一条出路…………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1813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张逊先生与马国梁先生讨论 下一主题:反相如此简单!
 [2楼]  作者:王飞cn  发表时间: 2010/03/09 17:52 

虽然没看见,还是听说有磁制冷技术。老猪不要得意太早,

※※※※※※
空间本无物理性质,具有以太的空间才有了局部静止系、惯性,运动才可以自身测量。
[楼主]  [3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09 18:51 

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科学新闻
主管:中国工程院

ISSN 1009-1742

CN11-4421/G3

2007年第9卷第4期第88页

科学新闻

中国科学院范良藻教授在重庆亲临现场观看刘武青有关永磁体相吸时,磁体重量增加约千分之二,相斥时减轻约万分之四的实验全过程;同时还观看了冯劲松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永磁体相吸时的表面温度变化,与样品原有的温度环境对比,样品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在室温是13.6°C时样品表面温度最高升温有7~8°C之多,随着样品材料的不同,低的也有2~3°C左右。全过程从升温到降温到复零,再降温,最后再复零,全过程达到二十分钟之多。经过专家咨询和查新,尚未发现有类似的记载,因此,它有可能是两个崭新的、从未被人发现过的物理现象。我们将通过国家计量单位验证和科学技术信息中心进一步查新。
[楼主]  [4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09 19:18 

我刚刚与赵凯华通了电话:赵老师说:无论铁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还是退磁过程都只能表现为升温(生热)!不可能出现降温过程!

我告诉赵老师:范良藻院士在《中国工程科学》杂志上介绍:他老人家亲眼见到重庆的冯劲松 与刘武青 反复进行电磁体降温试验的精确测量!其降温幅度至少有2~3℃左右。现象明显且稳定,可以反复再现;可以被任何人重演;此消息确凿可信。
北大赵凯华老师听了不以为然!坚决不予接受!他怀疑我的口述!也怀疑范良藻院士的甄别力!赵凯华老师再三强调:如果确有其事? 天就塌下来了!不太可能吧……我说,但是,这个事实总不能等价于凭空想象吧!赵老师说,我没看见!我不知道! 也没有人将实验给我看!

刘武青、冯劲松 如果你们真的能够使绝热封闭的磁铁降温2~3℃左右,你们必将辉煌永世!万古流芳!但何沛平先生虽然于96年暑假反复做过这个实验,但并没有创造出如此明显的温差!你们功不可没!
希望你们二位 别的试验就不要再搞了?只将磁铁降温现象弄清楚就足够啦!

但是 去磁降温 制冷技术也就是在退磁过程实现降温的呀?赵凯华老师 怎么就说这是惊天动地的新鲜事儿的呢?
[楼主]  [5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09 20:24 

小王,谢谢你的提醒!!!

我又问了北大赵凯华老师,关于绝热去磁致冷的问题;他说那是顺磁质;机理不同!符合熵增原理!

而这里是铁磁质,找不到体系熵增的一面!
 [6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10/03/11 07:56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需要明确3点:物质具有磁性的根源、磁化与退磁原理、温度的物理内涵。
[楼主]  [7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11 11:41 

这些原则性的话尚不能理顺 熵增原理 铁磁质 去磁降温的现象之间的熵变关系


应该是下面两个问题:


1、铁磁质 的 熵 如何计算?

2、铁磁质 去磁 过程 的 温度变化 的 方向 (即铁磁质在退磁过程究竟是升温?还是降温?)
 [8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10/03/19 13:23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磁性是怎样产生的。
当一个线圈中通过高频交流电流时,我们可以用仪器测量出线圈所发射的高频交变磁场。当线圈中电流的频率逐步降低时,交变磁场的频率也随之降低。当线圈中电流的频率降为0(直流电)时,线圈发射的磁场也随之变为0频,即恒磁场。麦克斯韦将空间扩散的交变磁场称为电磁波,实际上只是磁场波,这种状况根本不存在交变电场。
法拉第的电磁实验告诉我们,运动的电荷可以在空间产生磁场。那么,原子核中的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核子,并且处于高速自旋运动和互绕运动状态,它会产生磁场吗?
答案是肯定的,所有的物质都会产生辐射,这就是质子的运动所产生的交变磁场。质子的自旋速度决定了该物质的温度,质子互绕运动的轴线也在另一个平面内转动,轴线的转动速度决定了它辐射的磁场波的频率。当质子互绕轴线的转动速度为0时,该物质就会在垂直于质子互绕平面的方向(轴线方向)产生恒磁场。正是由于核子的辐射作用,核外的电子不能靠近核子,在质子静电引力的吸引和核子辐射的冲击下,处于随机高速运动状态。
[楼主]  [9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19 18:17 

分子电流模型就是对磁介质的原子核自旋、电子自旋、电子轨道运动等综合效应所形成的稳定的分子磁矩在外磁场诱导下取向趋于一致所表现出来宏观描述。这是一种既朴素又简单且符合客观事实的描述方案。被电磁学理论界所长期接受!

分子电流模型启迪着我们的思路!提示我们将其与通电螺线管 进行类比,等效模拟(替换)。若欲知道永磁体之间相互作用能的来源,就可以去问一问,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相互作用所获取的机械能的来源,即可。因为分子电流与传导电流所扮演的角色完全雷同;只不过分子电流能就是热能而已!

依据 分子电流模型 所作出的预言:

“永磁体相吸过程应该降温?!”

已经在范良藻院士的监督下由重庆的刘 冯的反复实验所证实!!!

 [10楼]  作者:wangyanqiang  发表时间: 2010/03/22 22:27 

精神可嘉,支持!
继续努力,就差一层窗户纸了,一旦捅破,就什么都明白了。
[楼主]  [11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0/03/28 11:19 

像你这样的明白人无需鄙人做更多的啰嗦 和赘述 !可谓心有灵犀一点即通也…………

鄙人感到无比的欣慰且充满幸福感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奢望大家能在认识自然规律的道路上同时进取!


逼人的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的关键:很简单就是将分子电流与传导电流相类比!

就是认为可以用通电螺线管来等效地模拟(替换)永磁体(即分子电流模型);

任何磁场都是荷电粒子运动的效应!荷电粒子的运动方式有别,如导线中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离域运动与分立的原子中荷电粒子的定域运动所产生的磁效应并无本质的区别!谁也不能对局域磁场进行属性分析而达到甄别该局域的磁场的来源:究竟是由永磁体所携带的磁场还是由传导电流所激发?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5281581878662